隋朝并州人高守節,家中世代都信奉佛教,守節在修行上尤其精進。高守節十六七歲的時候,曾經遊歷化郡,在途中遇見一個五六十歲的沙彌,自稱海雲,與高守節交談的時候問他:「小朋友,你會誦經嗎?」
高守節回答:「識其本心。」於是海雲就把他帶到五臺山,走到一處剛好可以容身的三草屋住了下來。
海雲教高守節誦讀《法華經》,平時在外面乞討衣食,供養高守節。
高守節經常看見一個外國僧人,來到草屋和海雲師談笑,一天後才離開。海雲經常問高守節:「你知道外國僧人是誰嗎?」
高守節回答說:「不認識。」
海雲就像開玩笑一樣的說:「他是文殊師利菩薩啊。」高守節雖然總是聽海雲師這麼說,卻沒有領悟師父這句話的含義。
某天,海雲讓高守節下山到附近的村落取東西,臨行前再三告誡:「女人是惡之本,壞菩提道,破涅槃城。你下山辦事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謹慎!」高守節牢記海雲師的叮囑就出發了。
在半路上遇見一個女孩,十四五歲年紀,穿的衣服很漂亮,長得端莊美麗大方,騎著一匹白馬,直接來到高守節的面前,向他行禮後說:「我的身體有急病,需要下馬。可是我騎的馬上躥下跳,我沒有辦法讓它停下來,希望你救救我。」高守節想起師父叮囑他的話,不理睬女子,繼續往前走。女子一直追了高守節幾裡路,多次苦苦地哀求,高守節意志堅定,就是不理睬她,後來女子就消失了。
辦完事情回去後,高守節把路上遇見女子的事情和海雲師說了,師父說:「你真是個大丈夫。不過那個女子其實是文殊師利菩薩。」高守節仍然沒有領悟,以為是師父開玩笑。經過這件事後,他更加精進誦經,三年的時間就把《法華經》誦讀得特別精淳。
後來,高守節聽說長安有高僧度化人,就想去剃度出家。海雲師說:「如果你一定要去,就是辭別了好師父,以後很難再見面了。你到了京城後可以去禪定道場皈依臥倫禪師。」
高守節到了京城後一心想剃髮出家,卻不能如他心願。他去了臥倫禪師的道場,禪師問他:「你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高守節回答:「我是從五臺山來的,師父臨別的時候讓我來臥倫師這裡做弟子。」
臥倫禪師又問:「你的師父怎麼稱呼啊?」
高守節回答說是海雲。臥倫禪師驚嘆道:「五臺山的文殊師利菩薩!這個海雲師其實就是《華嚴經》中善財童子參拜學習的第三個大善知識啊,你為什麼要離開聖人呢?千生萬劫沒有這樣的機會相遇,這是多麼大的錯誤啊!」
高守節此時才醒悟過來,非常悔恨。他還想見到海雲,就辭別臥倫禪師,日夜不停趕回五臺山,回到過去居住的地方,什麼人也沒有看見。
——《法華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