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的文殊祖庭殊像寺,供奉最大文殊菩薩,菩薩頭像蕎麥麵做成

2021-01-09 五臺山旅遊網
五臺山殊像寺牌樓

五臺山殊像寺坐落在大白塔南裡許的鳳林谷口,面對梵仙山,風景幽雅。據《重修殊像寺碑記》,此寺初名殊祥寺, 「據傳唐神人所造也"。《元史·泰定帝紀》卷30載,泰定二年(1325)二月,皇帝也孫鐵木兒為大元皇太后「敕建殊樣寺於五臺山,賜田三百頃"。據《行實碑》,明弘治十二年(1499)三月上旬,由鐵林果禪師重建完工。文殊殿內懸塑的五百羅漢系鐵林果禪師於弘治九年(1496)請保定府祁州白羅村王章等十餘人所創作。據《敕建清涼五臺山翻修殊祥寺碑記》,明萬曆十九年(1591)四月,由殊祥寺住持明玉、明受翻修。

殊像寺

明天啟六年(1626),在寺後西北角一個偏僻的地方,修建了一間客堂。此客堂被後來的清廷三公主看中了,把它改為「善靜室」,作為「習靜」之處。三公主為那拉氏所生,清世祖順治的妹妹,康照的姑媽。相傳,清室定鼎後,為羈察有力的漢大臣,便將三公主嫁給吳三桂之子吳應熊(當地人講,是吳應龍)。因吳三桂叛清,康熙勒令將吳應熊絞死。那時候,由於受「婦女要守節的封建道德信條的約束,三公主不能再另嫁他人,於是來到五臺山,當時的殊像寺被譽為「瑞象天然」,是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又是青廟十大寺之一,是五臺山很有名氣的寺,三公主就住在了殊像寺。

當時寺內有一個青年和尚,因遭受失戀的打擊,心靈受到重創,懷著一顆灰冷的心,來到這裡削髮為僧。由於這位青年和尚儀表堂堂,精通經典,所以常和三公主在「善靜室」研討經文。久而久之,流言四起,說他們之間有了「愛戀」。這話傳到康熙的耳朵裡,認為有損皇族聲譽,於是派遣專人來五臺山殊像寺放火焚寺,密謀讓她倆和寺院同歸於盡。但出人意料的是,大火燃燒三天,全寺片瓦無存,惟三公主和那位年輕和尚「坐靜」的「善靜室」卻巍然獨存。"善靜室"之所以獨在,康熙認為這是文殊菩薩證明他們之間並無「愛戀」一說,甚為高興,即用巨款重建殊像寺。

重建後的殊像寺,有人提議,把寺名改成「清白寺"或「無瑕寺」,以示三公主的清白純潔。由於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殊像寺」即意味著寺院裡有文殊菩薩的塑像,故重建後的寺院,仍叫殊像寺。

殊像寺大文殊殿

殊像寺的正殿為大文殊殿,殿有聞名中外的文殊菩薩騎狻猊(傳說中的一種猛獸,類似獅子)塑像1尊,總高9.87米,是五臺山寺廟中最高的一尊文殊菩薩像。文殊菩薩坐在一隻綠毛紅纓雄獅背上,面目飽滿,鼻高而直,兩耳垂肩,口大唇厚,線條分明,身披架裝,身軀挺直,衣衫褶痕處線條顯得飄逸自如。眼睛在凝視遊人的同時,又透示出一種莊嚴肅穆的神情。雄獅張口伸舌,目光炯炯,神色飛動。

殿內三面牆壁上,從上到下懸塑著五百羅漢渡海圖,既像錦繡的掛毯,又像巨大的浮雕,刻畫出一幅佛家生活的動人圖景。滿殿飛舞的懸塑,把這尊大佛襯託得更加莊嚴宏偉。五百羅漢為什麼要渡海?有人說:一是為了聆聽龍樹菩薩的講經;二是至文殊菩薩的故鄉去朝拜文殊菩薩,並聆聽文殊菩薩講解大乘宗義的故事。在文殊騎狻猊像的右前側是善財童子,左前側為于闐王,右後側和左後側分別是佛陀波利和聖老人,他倆在交談,在于闐王和聖老人之間還有一位修羅多,他接過于闐王牽引的韁繩,表示于闐王該休息了。在文殊騎狡貌像的身後兩旁立著四尊女供養菩薩。在上述群像的前兩側,左為護法韋馱,右為密跡金剛。所有的這些塑像惟妙惟肖,生動活潑,是典型的明代彩塑。

殊像寺文殊菩薩

提起殊像寺這尊文殊駕狻猊像,傳說是「神塑」。相傳在塑此像時,由於匠人塑技不佳,腦袋總是塑不成:不是大,就是小,再不然就是五官不端正,一言以蔽之,塑像的頭和身子不相稱。有一天,塑像的工匠正在揉蕎面做飯,天空突然出現一朵彩雲,很似一個佛頭,工匠趕忙用蕎面把這個佛頭塑下來,然後再用泥仿塑,不知是什麼原因,仿塑幾次都不如蕎面的理想。後來乾脆將這個蕎面佛頭安在塑像上,這尊佛像就是這樣塑成的。據民間傳說,原來的寺名叫做殊祥寺,從此改稱塑像寺。「塑像寺」的「塑」字和「殊」字,按五臺語是同音,慢慢地就叫成了殊像寺。如果佛身是泥的,佛頭真是蕎面的,在塑造史上,恐怕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相關焦點

  •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但為何香火最旺的卻是五爺廟?
    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被譽為「智慧之山」,象徵平安順利,吉祥如意,又因佛菩薩有求必應,故自古至今,五臺山一直是廣大信眾朝山拜佛、平安祈福、許願還願的首選之地,一年到頭香火旺盛,往來香客絡繹不絕。但要說五臺山香火最盛的地方,卻不是殊像寺,而是五爺廟,其中奧妙何在?得機緣巧合,恰逢五爺誕辰,與友人一起五臺山去祈福,有幸得見盛況,從中略知其中一二,現行文與諸公分享。
  • 恭迎文殊菩薩聖誕——為什麼學業有成要祈求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為七佛之師,一切菩薩之母,身紫金色,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表智慧猛利,能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獅子,象徵其威猛。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無上圓滿智慧的象徵,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菩薩道場 — 五臺山中國山西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世界佛教徒心中嚮往的聖地。
  • 佛教號稱「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你了解多少?
    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文殊意為美妙、雅致、可愛,師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文殊師利的意思便為妙吉祥。據佛經講,文殊原是舍衛國婆羅門貴族中的一位公子,追隨釋迦摩尼佛修行,功德圓滿後修成了菩薩身,後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輔助釋迦牟尼佛弘揚教化、普度眾生。
  • 文殊菩薩,妙吉祥,美妙、莊嚴的大菩薩
    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是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菩薩,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致、可愛;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是非常受尊崇的大菩薩。文殊菩薩在道教中稱文殊廣法天尊。
  • 五臺山的文殊菩薩,為何與龍王搭上關係,一個詞「滄海桑田」
    今天,小齊就來淺談下,隱藏於五臺山佛教神話傳說中的一個地質學故事,與文殊菩薩、龍王等兩個神話人物息息相關。對於「菩薩」一詞,很多人腦海裡就想到慈悲為懷、普渡眾生,而今天所談到的文殊菩薩不僅是仁慈的代表,還是智慧的象徵。因為在眾多佛經裡,他直接與「般若」掛勾,什麼又是「般若」?般若說的直白一點,就是佛教神話裡的大智慧、終極智慧。
  • 五臺山:一片被文殊師利菩薩加持故事"清涼佛國″淨土
    殊像寺大文殊殿,是臺懷「三大明殿」之一。臺懷有諸多明代建造的佛殿,其中有三座最具文物價值,分別是:顯通寺無梁殿、廣宗寺兩帝銅瓦殿、殊像寺大文殊殿。大文殊殿供奉主尊為「文殊騎狻猊像」。主尊大文殊像,高近十米,法相莊嚴,見者肅然。大文殊像曾經是五臺山最大的文殊菩薩(直到近年才被中臺頂新造的「露天文殊」超過),是蒙、藏、漢信徒朝拜五臺山的主要對象之一。
  • 今日農曆十月二十,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
    今天11月16號,農曆十月二十日,是佛教裡文殊菩薩的出家紀念日。文殊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另外三位大菩薩分別是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的應化道場在如今的山西五臺山,也是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小編我曾經去過那裡,在那裡有一種說法,就是凡是去過五臺山的人,都是修了七世的福報,都有文殊菩薩有大因緣,「踏上五臺山的土,生生世世不受苦」。那裡文殊菩薩為五萬羅漢說法,是凡聖聚居的地方,功德無邊。
  • 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大慈大悲!
    文殊菩薩是智慧與善良的化身,文殊菩薩是佛陀怙恃之一。文殊菩薩又稱法王子,為智慧之象徵,身紫金色,形如童子,其形象多變,可分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最常見的是五髻文殊。五髻文殊是因頭頂綁了五個髻而得名,這五髻代表的是五種智慧。一般右手握「智慧劍」,象徵以智慧劍斬煩惱結(或手持如意,象徵智慧成就)。左手持的蓮花上放置「般若經」,代表智慧的思維。
  • 【華曲佛音】文殊菩薩心咒(文殊菩薩智慧咒):常誦開啟智慧大門
    南無妙吉祥菩薩 !  1.文殊智慧咒:  白天,晚上都可以念,每天最少念108遍,沐浴完念更好,這是表恭敬的意思。每天花10幾分鐘也不是很長。  持咒最重要的兩點就是信心和恭敬心。  文殊師利菩薩,以智慧著稱,在中國示現為菩薩,與觀音、普賢、地藏同為四大菩薩之一,五臺山清涼寺即為他的道場。
  • 敦煌石窟千年壁畫 文殊菩薩三次現身五臺之謎
    莫高窟壁畫裡的《五臺山圖》《五臺山圖》的結構現在的《五臺山圖》最大的原始壁畫為東煌石窟第61窟,俗稱《文殊堂》。趙聲良研究員在其編著的《敦煌石窟藝術莫高窟六十一窟》中的統計表如下:《五臺山圖》中三次化現由上面的圖標中我們知道,在46條靈瑞異相中,文殊菩薩現身在《五臺山圖》中只有三次出現:①、文殊菩薩講法靈瑞異相中中第110條標題為:大聖文殊師利菩薩乘金色獅子駕現祥雲□□空虛談數雲音響同獅子吼。
  • 文殊菩薩坐騎青毛獅子兩次下凡
    乘坐青毛獅子,左手持利劍,右手握經卷,這是文殊菩薩形象。又到高考季,不少家長祈願孩子榜上有名,而祈求的菩薩就是文殊。文殊菩薩被認為是智慧的化身,他的道場被認為在山西五臺山。在《西遊記》中,文殊菩薩曾兩次救取經僧,而惹禍的就是坐下的青毛獅子。烏雞國國王創立家邦第二年,天旱地荒,民生餒死。
  • 文殊菩薩生日是哪天?考試前為何要禮拜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生日是哪天?文殊菩薩的生日在農曆的四月初四。考試前為何要禮拜文殊菩薩?考試之前,不少考生們禮拜文殊菩薩,是因為文殊菩薩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代表了大智慧。依照佛教典籍所載,文殊菩薩是過去世無量諸佛的老師,曾經引導無數的修行者證得佛果。在《放缽經》中,佛陀也說: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過去無數諸佛,也都是文殊師利弟子,未來當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薩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間的小孩有父母一樣,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文殊菩薩,既然是三世果位如來,其智慧特殊可知。
  • 為何乾隆會自比為文殊菩薩?
    而在另一幅乾隆佛裝像中,乾隆皇帝著紅色袈裟居中,左邊是普賢菩薩,右邊是地藏菩薩。頭上天空正中,有諸佛菩薩及黃教祖師總共二十五位。乾隆皇帝像蓮花座下寫有藏文,大意為文殊菩薩化身。乾隆皇帝不僅在繪畫唐卡(唐卡也叫唐嘎,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捲軸畫)上面將自己比作是文殊菩薩的化身,而且在乾隆三十三年,他還命人建造了一座佛堂梵宗樓。
  • 佛教:釋迦三尊之一的文殊菩薩,最初的地位竟然是世襲婆羅門?
    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建立佛教之後,成就為釋迦摩尼佛,在他身邊有兩大侍者,分別文左脅侍者文殊菩薩以智輔佐,右脅普賢菩薩侍者以行輔助,被稱之為「釋迦三尊」。而在《華嚴經》中的毗盧遮那佛和文殊菩薩,以及普賢菩薩並稱為「華嚴三聖」。釋迦摩尼佛是三世佛中「婆娑世界」(現實世界)的教主,掌管著婆娑世界。
  • 文殊菩薩是如何成佛的?
    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與普賢菩薩同為佛之脅侍,並稱「華嚴三聖」,是佛智慧的象徵。在佛畫像中,文殊菩薩其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青獅,表智能威猛。
  • 文殊菩薩是十方諸佛母,為何他又成了釋迦牟尼佛的學生?
    文殊菩薩,大家都很熟悉,起碼在電視劇《西遊記》裡看到過。文殊菩薩是簡稱,全名是文殊師利菩薩,也叫曼殊室利菩薩,都是梵文的音譯,是四大菩薩之一,在佛教裡代表智慧,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五臺山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 文殊菩薩是何物修煉成仙?他的本體是啥,前世又是誰
    眾所周知中國有四大佛教名山,而現在的佛教也已經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了,為表敬重每年各個菩薩自己的道場都會舉行巨大的盛典,文殊菩薩的道場是在山西五臺山,是佛教四大道場之一,他與普賢菩薩同侍釋迦牟尼佛,是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所以文殊菩薩又被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
  • 文殊菩薩的地位多高?連如來都承認,自己成佛全靠他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佛教裡面的文殊菩薩,他的身世和來歷是怎麼樣的。文殊菩薩是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在佛教的典籍之中,他象徵著智慧,同時他也是釋迦牟尼的一個倚仗。據《文殊師利般涅槃經》所記載,文殊菩薩本來是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的兒子,而在古印度時期,當時有很多的國家,有一個國家叫做舍衛。
  • 大乘佛教智慧的象徵——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在不同的派別中,有著不同的稱呼,比如在淨土宗中被稱作普現如來佛,在《新華嚴經》中的法號為「不動智」,而在密宗中被稱為吉祥金剛、般若金剛。作為四大菩薩之一的文殊菩薩,他在平等世界成佛,被稱作龍種上佛,由於龍有著特殊的象徵性,因此常用來指位居高位者。因此龍種上佛也被稱為天子佛,文殊菩薩對內是佛、菩薩,在教外是天子、帝王,地位十分顯赫。
  • 文殊、普賢菩薩沉香作品鑑賞!
    與文殊菩薩一起同為釋迦摩尼的肋侍者。即文殊駕獅子侍佛祖左側,普賢乘白象侍右側。相對於文殊菩薩的婦孺皆知。同為佛祖肋侍的普賢菩薩可謂是非常的低調了。但作為擁有大成就的尊者,普賢菩薩是在密宗卻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普賢菩薩是理德和大行願的象徵,代表著一切諸佛的德行。他是佛菩薩中的「實踐派」,代表知行合一,以智導行,以行證智,解行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