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釋迦三尊之一的文殊菩薩,最初的地位竟然是世襲婆羅門?

2021-01-09 小餘談健康

點擊關注阿宣說事兒,持續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在歷史推演的過程中,文化也在慢慢積累沉澱,而佛教,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從最開始的古印度,再到遍布世界各地,其傳播範圍之大是毋庸置疑的。

佛教作為世界性宗教之一,擁有眾多信徒,宗派分支也有很多,但是卻不見以佛教中教義藉口的宗教性擴張,可見其教義中「普渡眾生」的觀念迎合了大部分人。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建立佛教之後,成就為釋迦摩尼佛,在他身邊有兩大侍者,分別文左脅侍者文殊菩薩以智輔佐,右脅普賢菩薩侍者以行輔助,被稱之為「釋迦三尊」。

釋迦三尊

釋迦摩尼佛的法身是毗盧遮那佛,其在佛教密宗中被稱為「大日如來」,其本身就有陽光普照的意思,也來源於王子悉達多最初的執念——普渡眾生。而在《華嚴經》中的毗盧遮那佛和文殊菩薩,以及普賢菩薩並稱為「華嚴三聖」。釋迦摩尼佛是三世佛中「婆娑世界」(現實世界)的教主,掌管著婆娑世界。

釋迦摩尼佛

文殊菩薩是佛教中的大乘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也叫大智文殊師利菩薩,起先文殊菩薩是中印度舍衛國人,其地位在種姓制度中的最高階層,並且是世襲「婆羅門」(在古印度殘酷的種姓制度中,婆羅門主管祭祀、教化,處於最高地位),後來尋找仙人住處,希望能夠找到修行的方法,但是卻無功而返,最後無奈之下皈依佛法,虔誠修行。

文殊菩薩的形象很是特別,手持智慧寶劍,能顧斬除所有煩惱,坐騎獅子能夠吼退所有惡魔怨靈。道場在山西五臺山。

普賢菩薩生於農曆二月二十一日,也稱三曼多跋陀羅,又稱「十大願王」,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以理德、行願著稱,他一直在將求佛者從迷途帶向正軌,以行證智,所以也稱大行普賢菩薩。

在峨眉山普賢菩薩的道場上,供奉有一尊普賢菩薩,其形象是手持玉如意,面帶慈祥,坐騎為一頭金色大象。

對於宗教的嚴肅性,我也不應該多加揣測,信仰的問題不是個人就能改變的。還是那句話,對於神的說法,你信則有,不信則無。但是,信仰是必須得有的,可以不信神,但是不可以不尊重其他人信神(當然,是正經的神)。

大家對於佛教的了解還有哪些呢

歡迎留下你精彩的評論

喜歡的看官記得點讚~分享~收藏喲

相關焦點

  • 佛教號稱「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你了解多少?
    文殊菩薩,全稱文殊師利,文殊意為美妙、雅致、可愛,師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文殊師利的意思便為妙吉祥。據佛經講,文殊原是舍衛國婆羅門貴族中的一位公子,追隨釋迦摩尼佛修行,功德圓滿後修成了菩薩身,後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輔助釋迦牟尼佛弘揚教化、普度眾生。
  • 八大菩薩分別是誰?佛教八大菩薩的來歷
    他是一生補處的菩薩。所謂補處,是此菩薩可彌補佛陀位置的意思。  彌勒菩薩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將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來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菩薩、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大乘佛教大師支謙、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 大乘佛教智慧的象徵——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是大乘佛教中的重要人物,被認為是智慧的象徵。他具有人們渴望達到而又達不到的人格品質,是人諸多能力的理想化。一、文殊菩薩名稱由來文殊是梵文音譯的簡稱,其音譯全稱為文殊師利、曼殊師利等。文殊菩薩在不同的派別中,有著不同的稱呼,比如在淨土宗中被稱作普現如來佛,在《新華嚴經》中的法號為「不動智」,而在密宗中被稱為吉祥金剛、般若金剛。作為四大菩薩之一的文殊菩薩,他在平等世界成佛,被稱作龍種上佛,由於龍有著特殊的象徵性,因此常用來指位居高位者。因此龍種上佛也被稱為天子佛,文殊菩薩對內是佛、菩薩,在教外是天子、帝王,地位十分顯赫。
  • 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之間的關係
    本文 945字 圖片 7 幅 閱讀約需 3 分鐘( 後臺回復「書單」獲取一份超大的西藏書單庫 )遇見西藏-菩薩-No.002相對於文殊菩薩的婦孺皆知。同為佛祖肋侍的普賢菩薩可謂是非常的低調了。但作為擁有大成就的尊者,普賢菩薩是在密宗卻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日本真言宗更是將其視為根本佛「金剛薩垛」 的化身。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同為四大菩薩的「普賢尊者」。
  • 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文殊師利菩薩,大智慧的象徵!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 ,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菩薩是大智慧的象徵,能開發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幫助小孩學業有成、官人福祿雙增、商人增財增福。文殊菩薩是如來佛祖怙恃之一,又稱法王子。如首楞嚴三昧經卷下記載,過去久遠劫有龍種上尊如來(龍尊王佛),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盤,彼佛即今之文殊師利法王子。
  • 菩薩在佛教中是什麼「地位」?菩薩和佛是什麼關係?
    我們在佛教中最常見的就是菩薩了,特別是「觀世音菩薩」更是深入人心。那麼菩薩在佛界是什麼地位?達到怎樣的能力才能稱為菩薩呢?一切菩薩都需要佛的護念,菩薩多必須離佛而住。哪裡的眾生需要佛法,哪裡的眾生和他有緣,菩薩就去哪裡度有緣人。比方說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道場;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普陀山是觀音菩薩的道場。
  • 今日農曆十月二十,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
    今天11月16號,農曆十月二十日,是佛教裡文殊菩薩的出家紀念日。文殊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另外三位大菩薩分別是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的大智慧並不僅指世間那種學富五車的知識和小聰明,更是指通達一切佛法和世間真理,證悟真如自性的無上大智慧。「具大慈心妙吉祥,三世覺母智難量;右持利劍煩惱斷,左執青蓮德相彰;孔雀神獅供乘馭,毒龍猛獸伏清涼;童形五髻知權現,本是如來歡喜藏」。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一同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兩脅侍,世稱「華嚴三聖」,亦或「釋迦三尊」。
  • 文殊菩薩是如何成佛的?
    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與普賢菩薩同為佛之脅侍,並稱「華嚴三聖」,是佛智慧的象徵。在佛畫像中,文殊菩薩其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項。右手持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斷一切煩惱。左手持青蓮花,花上有金剛般若經卷寶,象徵所具無上智慧。坐騎為青獅,表智能威猛。
  • 文殊、普賢菩薩沉香作品鑑賞!
    菩薩是古代印度語的譯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發大心願的人。菩薩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眾生。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救世慈悲者。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而高於羅漢。普賢菩薩,是一位具足無量行願、普現於一切佛剎土的大乘聖者。
  •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觀音菩薩
    在佛教中,人們一提到菩薩,都會感覺到她們非常的慈悲。一般大乘佛教,供養的菩薩很多。就她們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來說,就只有這四位大菩薩。她們分別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四大菩薩中的觀音菩薩。
  • 恭迎文殊菩薩聖誕——為什麼學業有成要祈求文殊菩薩?
    本文摘自大聖五臺山古文殊寺公眾號,作者為文殊之子 ,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 ,音譯為「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法王子」。
  • 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大慈大悲!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 ,音譯作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與般若經典關係甚深,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在大乘佛教的典籍中,文殊是與釋迦牟尼同時代的人。他生於古印度舍衛國,系多羅聚落婆羅門種姓,父親名叫梵德,是一位著名的大長者。
  • 佛教裡的七位菩薩
    文殊菩薩,佛教菩薩名,梵文Maňjurī的音譯,略稱「文殊」,意為「妙德」「妙吉祥」等,新譯「曼殊室利」。文殊師利菩薩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以論述「般若性空」和「般若方便」的理論著稱。普賢菩薩,勸人廣修十大行願,此即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回向等十項。普賢菩薩以此十願為眾生成就如來功德的主要法門。相傳普賢菩薩的說法道場在四川峨眉山。觀世音菩薩,佛教認為觀世音菩薩為大慈大悲的菩薩,遇難眾生只要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故名。
  • 《法華經》文殊答話說涅槃
    文殊菩薩說:彌勒!你應當知道,日月燈明佛當時的法會,非常興隆,人氣很旺,有二十億菩薩參加,還有四眾及天龍八部等會員,人數很多,他們都非常喜歡聽佛說法,這些菩薩,見佛的白毫相光普照一萬八千個佛國世界,個個稱奇,都說從未見過如此殊勝的絕妙之景,都想知道佛放光是為了什麼因緣。當時有一位菩薩、名「妙光」,「妙光」是文殊菩薩當時的名稱。
  • 「釋迦摩尼佛」與「阿彌陀佛」有什麼區別,看完你就明白了
    釋迦牟尼佛則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佛教創始人,如果沒有他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將無法接觸佛法。釋迦摩尼佛與阿彌陀佛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在成佛時間上的區別阿彌陀佛成佛時間比釋迦摩尼佛時間早,距今十劫以前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一劫通常指宇宙生滅一次。
  • 十二金仙之文殊廣法天尊,戰鬥力超強好結交天地妖魔而不染!
    收徒李金吒,並授意金吒下山保護師叔姜子牙,參與封神之戰,戰後金吒得道成聖,而且受那喜歡護短的太乙真人之請,欺負了哪吒,消磨了一番哪吒的戾氣,在九曲黃河陣之劫後,第一個恢復法力,沒有受那封神榜封印,後贅入如來門下成為了菩薩。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那文殊廣法天尊。首先我們需要說明的是,文殊廣法天尊在道教之中反而沒有什麼記載,但是佛教卻有跡可循。
  • 能量強大的文殊菩薩心咒
    導讀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文殊菩薩,即文殊師利或曼殊室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菩薩,代表聰明智慧。因德才超群,居菩薩之首,故稱法王子。文殊菩薩的名字意譯為「妙吉祥」;Manju 文殊或曼殊,意為美妙、雅致、可愛,師利或室利,意為吉祥、美觀、莊嚴,是除觀世音菩薩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薩。文殊菩薩的形象,通常是手持慧劍,騎乘獅子比喻以智慧利劍斬斷煩惱,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
  • 五臺山的文殊祖庭殊像寺,供奉最大文殊菩薩,菩薩頭像蕎麥麵做成
    那時候,由於受「婦女要守節的封建道德信條的約束,三公主不能再另嫁他人,於是來到五臺山,當時的殊像寺被譽為「瑞象天然」,是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又是青廟十大寺之一,是五臺山很有名氣的寺,三公主就住在了殊像寺。當時寺內有一個青年和尚,因遭受失戀的打擊,心靈受到重創,懷著一顆灰冷的心,來到這裡削髮為僧。由於這位青年和尚儀表堂堂,精通經典,所以常和三公主在「善靜室」研討經文。
  • 【華曲佛音】文殊菩薩心咒(文殊菩薩智慧咒):常誦開啟智慧大門
    請尊揮慧劍,斬盡吾愚昧;眾生斷惡業,芸芸皆皈依。  南無妙吉祥菩薩 !  1.文殊智慧咒:  白天,晚上都可以念,每天最少念108遍,沐浴完念更好,這是表恭敬的意思。每天花10幾分鐘也不是很長。  持咒最重要的兩點就是信心和恭敬心。  文殊師利菩薩,以智慧著稱,在中國示現為菩薩,與觀音、普賢、地藏同為四大菩薩之一,五臺山清涼寺即為他的道場。
  • 文殊菩薩是何物修煉成仙?他的本體是啥,前世又是誰
    眾所周知中國有四大佛教名山,而現在的佛教也已經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了,為表敬重每年各個菩薩自己的道場都會舉行巨大的盛典,文殊菩薩的道場是在山西五臺山,是佛教四大道場之一,他與普賢菩薩同侍釋迦牟尼佛,是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所以文殊菩薩又被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