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通常被稱為「無量光佛」、「無量壽佛」,代表無量的光明、智慧和壽命。阿彌陀佛創建了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生活的眾生壽命無量,並且永遠處在極樂的狀態修行,直至成佛。釋迦牟尼佛則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佛教創始人,如果沒有他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將無法接觸佛法。釋迦摩尼佛與阿彌陀佛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在成佛時間上的區別
阿彌陀佛成佛時間比釋迦摩尼佛時間早,距今十劫以前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一劫通常指宇宙生滅一次。二釋迦摩尼佛在距今兩千五百多年前成佛,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佛,並且是我們人類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佛。

二、在寺廟中供奉位置的區別
我們在寺廟禪院經常看到隨處可見的「南無阿彌陀佛」標語,我們還會發現阿彌陀佛一般都在大雄寶殿西側,或者西邊接引殿,另外淨土宗寺院在主殿供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身邊的兩尊菩薩分別為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而釋迦摩尼佛則被供奉在大雄寶殿正中央,釋迦摩尼佛身邊的菩薩為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

三、教化的世界與教化方式的區別
阿彌陀佛的教化的世界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它是佛教淨土宗的主修對象,眾生只要一心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便可在臨命終時得到阿彌陀佛及諸大菩薩接引,往生極樂世界。他身邊的侍者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右邊的侍者大勢至菩薩代表「喜舍」,兩位菩薩代表佛教的「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極樂世界沒有病苦與煩惱,只有世間極樂,距我們生活的娑婆世界有十萬億個世界。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是華藏世界的創造者,是來我們這個世界教化眾生的。釋迦牟尼佛與其左右兩脅侍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共稱「華嚴三聖」。釋迦牟尼佛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出生、悟道成佛,他苦修、住世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要引導眾生解脫煩惱、遠離愚痴和顛倒,脫離六道苦海,修行成佛。
可以把極樂世界理解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大學,娑婆世界好比的高中,只有學習優秀才能進入極樂世界這所大學,畢竟極樂世界是諸上善根人聚集的世界。在極樂世界修行精速度沒有在娑婆世界快,但在極樂世界修行永遠處於上升的狀態,直至成佛;而在娑婆世界修行精進一天相當於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另外極樂世界的一天相當於娑婆世界的一劫,因此,無論在哪個世界修行都是功德無量。但是在娑婆世界修行的人很容易受到外界誘惑而倒退,所以根性資質愚鈍的人最好老實念佛,將來往生極樂世界以達到決定成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