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弟子問:關於因果報應,佛只是真理的發現者,並不能靠佛力解決,那為何念一句佛號就可以消那麼大的業,那消的是什麼業?同時求佛菩薩,求師父加持,又是加持什麼呢?
仁清法師答:佛是真理的發現者並不是真理的製造者,也可以說佛理是佛發現的,這是正確的,這也是經上告訴我們。那為什麼念一句佛號就可以消這麼大的業呢,那也正是佛發現的,它的原理是當我們念佛號的時候,我們的身口意和佛果地上的清淨的功德相應的時候,那麼我們就會消除了一些輪迴之惡業。
求佛菩薩加持,求師父加持,加持是什麼?這個加持,藏語叫「欽啦」,它的真實含義翻譯過來意思是轉化,也叫轉變。真正的加持,我們一定要明白是轉變,特別是理念的轉變,心態的轉變。這個理念的轉變是什麼?是通過我們對佛經的讀誦,對佛法的修持,改變了我們過去的一些顛倒妄念。即使我們身體上沒得到任何的感覺,熱呀、涼啊、麻啊、漲啊等等。那也是得到佛菩薩的加持了,為什麼?因為我們用佛法原理指導,改變了我們的錯誤知見,這就是加持。當然,有人會同時有身體的某些感覺。
二、弟子問:關於戒律,五戒十善的制定,越是思考越感覺佛制定這個是為了眾生,但是,例如拿了(偷)寺院的東西,就下那麼深的地獄,這也是世間真理嗎?是佛定的嗎?還是後來僧人加的?這種疑問會產生很多的問題,比如,很多佛經講的,其實真的很難想像,甚至會懷疑是不是後來人虛構想像的呢?好像不光是我,臺灣的印順法師說阿彌陀佛可能是古人對太陽的崇拜繼而想像出來的神?
仁清法師答:關於佛制定的戒律,包括了五戒等。當然是佛出自度眾的目的,根據因緣果報和慈悲平等的理念,制定的一些戒律。但是如果拿了(偷盜)寺院的東西會下更深地獄,似乎是偷盜寺院的僧伽之物,這個果報是更重的。那是佛制定的嗎,還是後來的僧人加的呢?如果有這種疑問的話,說明我們對佛經原理,還不完全明了。這個我在《大悲咒的功德和妙用》上講到過,有一個詞叫「十方常住物」。因為寺院裡的東西和僧人的東西,它屬於「十方常住物」。「十方常住物」有個最大的特點,是「體通十方」,就是說,拿了(偷盜)寺院的東西或者拿了(偷盜)僧人的東西,要比拿(偷盜)個人的東西或者集體的東西,罪過嚴重的多。而且寺院的東西和僧人的東西,一般都是用來修行的資糧,它有最後能讓行人證果的出世間功德和作用。這個可以參考我大悲咒的講義,關於「十方常住物」的解釋。
對於很多佛經上講的一些道理,我們不能理解,甚至是猜不透,這是很正常的,因為我們是凡夫。對於所有的事情。應該有這麼三種得知的方法:第一種得知的方法是非常直觀的也叫現前得知。這個現前是什麼意思?就是你睜開眼就看到天空了,睜開眼就看到前面的房子、小樹、石頭、小河流了,這叫現前證知,這個呢一般的凡夫都會做得到。第二個方法是推理證知。推理證知是什麼意思呢?是說如果你看到很高的大樓那邊升起了濃濃的煙,即使沒看到火苗,你也會推理那邊著火了。推理證知,也是我們凡夫能夠得到的一種知識,這個是約定俗成的一種規則。第三種呢,就不被我們凡夫所認知了,通過現前也好,通過推理也好我們凡夫很難認知。只能是通過一種「信仰比量」來認知。「信仰比量」認知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因為對佛有信心,對佛經、對佛教、對佛說的話有信心,完全相信它。因此,佛在經典當中講的那些不為我們所認知的一些非常深奧的道理,就因為相信而接受他,這是第三種。
關於佛教徒對阿彌陀佛的崇拜,是不是出於古人對太陽的崇拜繼而想像出來的神。我沒聽過任何人有這種講法,你提到的這臺灣的某位法師,如果真有這種說法的話,我認為是非常偏頗錯誤的。這不應該是一位佛教法師的疑問,因為阿彌陀佛這尊佛,在我們的早晚功課,特別是淨土法門的五經一論上都有所提及,那是釋迦佛告訴我們的,那絕不是哪一個所謂的高僧大德所能否定的。
三、弟子問:誦經的方法是,不思考,就一直念下去,一遍一遍的念,這跟我們平日讀書不一樣,一般讀書,是書中的表達的意思理解了就可以了,那一遍一遍重複讀已經知道的內容,是什麼意思呢?也是為了攝心嗎?
仁清法師答:「對於誦經的方法說不思考,就一直念下去,一遍一遍的念。這跟我們平時讀書不一樣」。這種誦經方法呀,絕不是佛的本意。佛的本意是讓我們「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我們讀經書有兩個階段的作用:第一個階段的作用是通過誦經而去思維經典當中的法意,這就等於說通過讀經,要知道釋迦佛告訴我們什麼道理,這是最初的一種功德。還有一種深的功德,就是在讀經的時候要用一定的方法,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隨文入觀」。什麼意思呢?就是經典上描述的那種場景,那種佛的境界。讀誦經典者,要在讀誦的過程當中,隨著讀誦,隨著心裡升起那種景象,心和經描述的那種原理和境界、景象,要合二為一。進行薰染、薰染、薰染……長此以往,你的心就會映現那種景象,就會和法意相融。在我們往生的時候,或者在以後的未來。會在我們心中顯現經典上描述的那種景象,這是它的真實含義。
「讀經的方法是不思考就一直念下去,一遍遍的念」。這種說法只有幾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對那些初入佛門,不能理解佛經的含義,但是又想讀經的人,說的一種善巧方便的話。比方說有人來問我:師父,我不知道佛在這部經典當中到底講了什麼,但是我很想讀經怎麼辦?那麼你可以先讀,先讀就有功德,這是一種可能。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種說法完全背離了佛的真實含義了,是不正確的。再一種可能,就是故意為之的「邪師說法」!
釋仁清法師回復網絡提問(18-4-8)
更多請搜索「仁清法師」或關注「仁清法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