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世界的快樂,沒有一個是安穩的

2021-01-13 上海玉佛禪寺

法華會上,佛陀向眾生推薦了觀世音菩薩,他因修耳根圓通法門而感得聞聲救苦、有求即應的殊勝功德。


因此佛陀在《普門品》上半部分告訴我們常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可以除七難、去三毒,為我們拔除身心上的苦惱。


而菩薩慈悲,不光是想令我們離苦,還想讓我們獲得歡喜與安樂,本期講堂,我們繼續品讀《普門品》的下半部分「慈能予樂」。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

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

是故眾生。常應心念。


若有女人。設欲求男。

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

便生福德智慧之男。

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

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經佛陀開示,眾生都已知離苦方法,而尚不知菩薩利生的方法,因此佛陀復說得樂之法,其中就包括「求子女」。


經中稱禮拜觀世音菩薩求得的孩子也十分有福德,因為他過去世已有修行的福慧資糧才能此世投生到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家庭中。


並且母親念觀世音菩薩時的清淨心念與生起的慈悲智慧也會影響到胎兒,也不失為一種極好的胎教方法。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

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

云何而為眾生說法。

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地藏經》中佛陀也曾讚嘆觀世音菩薩與娑婆世界的眾生最為有緣,而菩薩又為何要如此辛勞的來幫助我們拔苦予樂呢?


因為娑婆世界的我們有生老病死等種種痛苦,也習慣於「苦中作樂」,但我們所追求的「財富、美食」等等「樂趣」其實依舊是「苦」,當失去它們後又會悵然若失。


因為自身的這種愚痴,我們雖然受苦,卻不知是在苦難之中,不知這一切是假的、是空的、是暫時的、是不可得的,因而常常不能自在。佛陀便把我們生活的地方稱為「娑婆世界」,意思是能忍受痛苦的地方。


而觀世音菩薩修證圓滿,觀一切是空、是假、是無常,因而得以離開這個苦難的世間,在淨土中自在修行。


但他得知眾生的苦難後,憐憫我們正在受苦,為了救度我們,又重入娑婆,一面受苦,一面度眾生。其實不光是觀世音菩薩如此,十方諸佛菩薩也都如此。


因此,我們自己造作惡業不但讓自己在娑婆世界受苦,也連累了佛菩薩們出現在這個世界受苦,而要想回報佛菩薩的慈悲恩德,唯有當下精進修行。

無盡意。

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

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

佛陀接著為我們講述觀世音菩薩具體是如何度眾的。經典中許多佛菩薩都會採用「分身」這一善巧的方法來度化眾生,據《地藏經》所述,我們熟悉的地藏菩薩就曾分身千百億度化各地眾生。


而觀世音菩薩也不例外,他根據我們每個人不同的習慣、愛好,示現出三十多種身份來接近、引導、幫助我們。例如有的人喜歡文學,他就可以從文學入手,有的人喜歡做菜,他就可以從素食入手。


因此佛菩薩不光是學佛,尚需學「醫科」、「工科」等等學科來方便和眾生溝通,對於佛弟子而言也是如此,在學習佛法的同時,踏實顧好自己的專業也是利樂眾生的前提。

縱觀整部《普門品》,其重點處佛陀都一一為我們指明,即「一心稱名」「常念」「常應心念」「念念勿生疑」「是故應頂禮」等。


這些詞都勸勉我們的身口意都要不忘菩薩慈悲誓願,「身要頂禮供養」,「口要常念稱名」,「心要一心勿疑」,如是修持,自然獲福。

相關焦點

  • 沒有娑婆世界,娑婆是煩惱
    今天上午聊天,有人問我娑婆世界是什麼?在我心裡沒有娑婆世界、我看不見娑婆世界,為什麼?心裡這些所謂生活跡象全部消失了、沒有娑婆世界,娑婆是煩惱、煩惱了了娑婆世界沒了、找不著了。煩惱了盡還有什麼娑婆世界?痛苦和輪迴沒有了,為啥叫不輪迴了?
  • 佛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
    其實,成年人的生活裡,永遠沒有容易二字,憂傷是一種本能,而微笑是一種能力。愛,也不會一帆風順。愛,應該是幸福的,如果你感到了痛苦,說明愛是一種錯誤!但是,一個讓能讓你痛苦的女人,是來度你的,讓你領悟,讓你成長,那個人既是你的緣分也是你的劫,所以遺憾在所難免。佛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
  • 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叫娑婆世界。《印光法師嘉言錄》(24、25)
    《阿彌陀經》說:「從這裡往西方經過十萬億個佛土,那裡有一個世界名字叫做極樂世界。那個國土有一尊佛,他的名字叫阿彌陀佛,現在正在演說佛法。」又說:「那個國土為什麼叫極樂世界呢?因為那個國土的眾生沒有任何痛苦,只是享受一切的快樂,所以名叫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沒有痛苦,只是享受快樂,這是由於阿彌陀佛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所莊嚴成就的。
  •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
    因此,要知道我們現前一念,從來沒有離開一相。《金剛經》說:「實相者,即是非相。」非相併不是另外有一個相。大乘經典以實相為正體,緣分分別,語言文字,都依虛妄而建立,關鍵是即相離相。即就不是無,離則不是有,不得已勉強叫做實相。了知這個真義的,就叫見實相。這也是我們娑婆世界的實相。
  • 一念成魔,娑婆世界沒有佛!韓國爆款靈異推理片讓信仰遭遇危機
    要想繞開故事解剖影片的動機,必須弄明白「娑婆」的意思。根據佛教說法,人們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的音譯,意為「堪忍」。共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業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淨土」的對立面,這裡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另一層意思,指菩薩或佛很能忍受勞累,在汙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佛菩薩和眾生雖然都能堪忍,但區別在於,眾生的果報是緣於自私,貪慾,愚痴;佛菩薩的果報卻是緣於無私,有情,智慧。
  • 如何解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不是煩惱的?
    娑婆是梵語,中國話叫堪忍。堪就是一個土,一個甚,叫堪忍。為什麼叫堪忍?我們想想也能想明白。娑婆世界你看冷熱,病苦,無常的變化。人是一個生命,是很微妙的這種狀態。當你就是說去面對,由你這個狀態去面對生活空間的時候,客觀生活的世界空間的時候,你很多時候你就必須得忍耐。忍耐啊,為什麼?
  • 娑婆世界,是否僅僅指的地球?
    世人們所在的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世界。02娑婆世界的空間表述從時間上看,宇宙是前邊無始、後邊無終的;從空間上看,宇宙是沒有邊際的。這樣大的宇宙,在佛教中做出了比較科學的劃分,相當於現代科學研究體系中的「建模」:佛將一個日月所照,稱為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相當於天文學中提出的一個恆星系。我們所在的地球屬於為娑婆世界中的閻浮提人類世界。所以佛經中常常提到:南閻浮提眾生。
  • 淨土宗:娑婆世界到底苦不苦
    智慧觀照,令起欣厭:先說厭離心,「厭」是厭惡,繼而生起要求離開的情緒狀態,要離開的環境是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翻譯成中文,意思是堪忍,這個世間充滿著種種的苦難,然而生存在這個世界的眾生還忍受得了,不僅忍受得了,還會以苦作樂,所以稱為堪忍。這個世間雖然很苦,但是我們已經習慣了,習慣了就很難產生厭離之心,然而修行淨宗念佛法門,首先要求我們從心裡真實地把這種心引發出來。
  • 有聲書|娑婆世界的真相
    2-7 娑婆世界的真相.mp304:06來自松吉多傑現今釋迦牟尼佛這個剎土名叫三千娑婆世界,並不是因為非常好才叫娑婆的,而是因為格外不好才稱為「娑婆」。這裡的一切有情相續被貪慾、嗔恨、愚痴折磨得很難受,由此才名為娑婆世界。現在的這個娑婆世界,並不是因為清淨才叫娑婆世界,而是因為特別不清淨才叫娑婆世界。為什麼說不清淨?因為眾生一出生就與煩惱無法分開,貪慾、嗔恨、愚痴等這些煩惱是俱生帶來的,並不是後天學來的。是我們自己與嗔恨心不願意分開、與欲望不願意分開、與愚痴不願意分開,這麼可怕的東西都是俱生帶來的。
  • 曼妙婆娑,並非娑婆世界
    徐志摩在其《海韻》一詩中呼喊海邊一個起舞的女郎:「女郎,膽大的女郎!那天邊扯起了黑幕,這頃刻間有惡風波——女郎,回家吧,女郎!」「啊不;你看我凌空舞,學一個海鷗沒海波。」——在夜色裡,在沙灘上,急旋著一個苗條的身影——婆娑,婆娑。一個「婆娑」寫盡了女郎舞蹈的曼妙,那麼「婆娑」(po suo)來自於何處呢?它與佛教中的娑婆世界的「娑婆」又有什麼不同呢?
  • 娑婆世界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生活之路總不會那麼十全十美。學會面對,當我們真正的面對了苦與樂,得與失,成與敗之後,要選擇堅強;學會放下,當我們放下所有的糾結與不愉快,要選擇努力。一個懂得堅持並努力的人,當因緣具足時,你心中所有的善願都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得以實現。在生命裡尋覓快樂的方法,就是了解你被賦予生命是為了享受生命。懂得享受生活的過程,人生才會更有樂趣。人生如夢,歲月無情。驀然回首,才發現人活著是一種心情。窮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過眼雲煙。不管親情、友情、愛情,能永遠珍惜就是好心情。
  • 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難!
    在整個成佛之道當中,最關鍵的一個重點,就是了生脫死這一塊。那麼了生脫死這一塊,從聖道門的角度,他是在穢土、在娑婆世界來完成他的了生脫死;那麼淨土宗的修學者,他是到淨土去了生脫死。所以雖然我們最後這個成佛的目標是一樣,但是過程是不一樣的。就是你了生死的地方,就決定你今天修行的方向。也就是說我們有兩個選擇:你選擇在娑婆世界了生死;第二個你選擇在淨土了生死,這兩個是不同的。
  • 「云何有在娑婆,與不在娑婆之相」見性是心見,娑婆世界在法界中
    他全都在這裡,所以文說「離伽耶城」,這其實法常住,也沒有離和不離,沒有說離開和不離開。佛陀入滅和沒有入滅一樣,因為我們現在還是,佛,釋迦牟尼佛說的法,延伸至現在,佛陀的法身,還是住在我們現在中,沒有滅,也沒有生。所以,這不是在那個時候說哪裡,才去哪裡坐菩提樹、才在哪裡成佛,其實原來佛陀他就是在靈鷲山,靈鷲山是要代表什麼呢?
  • 帶你認知我們所處的世界,佛家所稱的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中文讀音:suo娑婆,梵語的音譯。譯著:「堪忍」。什麼是堪忍呢?就是堪於忍受,有二層意思。第一層是對眾生而言,指眾生堪於忍受世間的種種苦惱,安於十惡世間不願超脫出離出來。另一層意思是對諸佛菩薩而言,指諸佛菩薩為了度眾生、行利樂,堪受諸苦,表達了堅韌無畏與慈悲心懷。我們所處的大千世界,即娑婆世界,也稱堪忍世界。釋迦牟尼佛為娑婆世界教主。
  • 為何所有的佛,一致將我們所在的世界,命名為「娑婆」?
    宗道法師:這個世界的真實名字叫「娑婆」世間,即是吾人所居的世界,號之為娑婆。我們不得不佩服釋迦牟尼佛,假如我們是一個局外人,在娑婆世界外面,幾個人指著娑婆世界商量:「這個五濁惡世,貪瞋痴慢疑充斥,業浪滔天的世界,我們起個名吧!這個世界叫什麼呢?」這個名必須是高度濃縮的,整個娑婆世界一切現象都能賅羅起來,這個詞要能高度地揭示世界本質的東西,這個多難!
  • 淨宗法師:娑婆世界,只不過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沒有別人聰明,那就笨一點吧,就你這樣就行了,就可以了。大家在一起,都是遊戲一場,只要能把眾生引度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可以了。所以,我們在這個世間,要輕鬆一點,活潑一些;當然,我們不是無生法忍的菩薩,像菩薩那樣的園林遊戲還做不來。
  • 娑婆怎麼讀?娑婆是什麼意思?
    娑婆的讀音是「suō pó」。娑婆是娑婆世界的簡稱,娑婆音譯為沙訶、娑呵、索訶,華譯為「堪忍」,因此世界的眾生,堪能忍受十惡三毒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或簡稱「忍土」。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又名「堪忍」,意思是我們要忍受、忍耐這個缺憾不完美的世界。我們有過去生,現在生,未來生,種種因緣不是我們都能看到的。
  • 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有什麼不同
    娑婆國土,無佛住世,釋迦佛已滅,彌樂尊未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在正在說法。娑婆國土,國土危脆充滿穢惡,諸魔競作,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惱亂行人。娑婆國土,女色妖淫,燒毀善根,令無數人墮落。極樂世界,正報壯嚴清淨,國中實無女人及三惡道,眾生生者皆是蓮花化生。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獨.命濁。煩惱重重無盡,眾生被貪瞋痴三毒煩惱逼迫困撓,苦不堪言。
  • 娑婆世界張栢芝:不完美的風雨人生路
    佛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你也體會不到快樂。娑婆的意思是「遺憾」, 「堪忍」。娑婆世界是三惡五趣雜會之所,眾生在這裡受盡人生八苦,仍然堪於忍受其中而不肯出離。家庭,應該是一個愛的港灣。現代的家庭大都是核心家庭:丈夫,妻子,和孩子。同時,丈夫的父母和妻子的父母,也是對家庭的維繫影響至深的人。也就是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和孩子,這幾位家庭成員之間的圓滿的愛,才能成就圓滿的家庭,才能夠儘可能地減少娑婆世界的苦,獲得最大程度的幸福。
  • 眾生本是自性天真佛,心迷、業系、愛執而流浪於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有情眾生。有情,梵語曰薩埵,有情識故,又情者愛也,能有愛生故。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中峰明本禪師說:心不迷不墮生死,業不系不受形質,愛不重不入娑婆。眾生本是自性天真佛,心迷、業系、愛執而流浪於娑婆世界,六道之中,生死輪迴。娑婆是梵語音譯,意為堪忍,能夠忍受,因為有苦,但是也有樂;有絕望,但是從不喪失希望;在苦難與陽光之間,有情眾生流連眷戀,堅固執持,不願出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