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倉央嘉措曾問佛:為什麼世間有那麼多遺憾?
佛說:這是一個娑婆世界,娑婆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你也體會不到快樂。
娑婆的意思是「遺憾」, 「堪忍」。娑婆世界是三惡五趣雜會之所,眾生在這裡受盡人生八苦,仍然堪於忍受其中而不肯出離。
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盛,人生八苦之中,除了病苦和死苦,其他數種,張栢芝都已經盡嘗了。
這樣正如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一樣。
為什麼我們還會忍受著,忍耐著,任光陰流轉,一日復一日地過下去呢?
因為在我們心中,雖然過去屬於遺憾,但是人有著對未來的期盼。
我們期盼的日子,應該是春暖花開,歲月靜好的模樣,母慈子孝,夫妻和諧,兒女健壯,家和萬事興。
家庭是社會構建中的基本單位,但是和其他的社會組織不同,家庭是依靠血緣,更是依靠愛來形成和維繫的。
家庭,應該是一個愛的港灣。
現代的家庭大都是核心家庭:丈夫,妻子,和孩子。同時,丈夫的父母和妻子的父母,也是對家庭的維繫影響至深的人。
也就是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和孩子,這幾位家庭成員之間的圓滿的愛,才能成就圓滿的家庭,才能夠儘可能地減少娑婆世界的苦,獲得最大程度的幸福。
張栢芝的原生家庭是不幸的,她的父母經濟拮据,感情不和,又分別另有婚史,她和兄弟姊妹生活在一種混亂嘈雜的氛圍之中。九歲的時候父母離婚,她反而鬆了一口氣:終於不用再看他們每天吵架的樣子了。
原生家庭的不幸有時候足以打垮一個人:由於父母兇悍,子女變得膽小怕事,不敢自作主張;或者由於父母的放任,子女早早接觸社會,沾染了不好的習氣,荒廢了本應求知上進的青春年華。
有一個女孩,從小就民族音樂很痴迷,而且也非常有天分。她請求父母讓她拜師學藝,可是由於她的父母不喜歡音樂,斷然拒絕了她的請求。他們說,學樂器是旁門左道,好好讀書才是正經。於是女孩忍痛放棄了自己的摯愛,高考,讀大學,畢業結婚,相夫教子,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可是偶然一次,看到電視屏幕上琵琶家彈奏的一曲《霸王卸甲》,楚歌聲聲摧肝腸,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迴蕩——她手中攥著的抹布掉落在地,同時落下的還有兩行淚水。曾幾何時,她本也有可能,成為金色大廳舞臺中心的那個人。
還好張栢芝自我意識比較堅韌,雖然沒有父母珠玉在前的好榜樣,她自己依然自立自強,打拼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闖出了一片精彩天地。
然後,在她演藝事業的巔峰時期,她認識了同樣當紅的謝霆鋒。
謝霆鋒父母對她的態度,可謂冰火兩重天。
謝賢對這個兒媳婦非常待見,曾經宣稱張栢芝是「謝家的驕傲」,接納之意溢於言表。即使後來兒媳婦離婚了,他依然在兒子的前妻和情人之間選擇支持前者,經常看望張栢芝和兩個孫子,在媒體面前,對張栢芝的評價都非常中聽。
而張栢芝,不僅自己做媳婦的時候孝敬公公,離婚獨自帶娃的時候,也教給兩個孩子畫謝賢的畫像,告訴他們長大以後要懂得孝順。
沒有哪一個女人,在和自己心愛的人新婚的時候,是抱著欺壓丈夫父母的念頭去的。
新婚的女人,都是戰戰兢兢的,她們生怕自己不夠優秀,生怕自己不夠好,而得不到公婆的歡心和認可。新媳婦的身份地位最尷尬,雖然以後她們的血脈將融入並延續丈夫的家族,她們將用一生為丈夫和子女操勞,但是此刻,她們是丈夫家裡的新成員,一個外來者——對他們而言,此刻的認可和接納,將使她們用一生來感激。
所以,有面子的彩禮和其樂融融的婚禮,並不是法律的規定,而是人情味兒的體現,是給新媳婦的一顆安撫定心丸,告訴這個即將成為人妻的女孩:請放心,你很優秀,我們家歡迎你。
再說,哪一個婆婆不是從媳婦熬過來的呢?新婚女孩的期待和惶恐,加上一絲執著的驕傲,那點心思,她又豈會不知。
如果缺少了這股人情味兒的接納,那麼以後將永遠也彌補不了,因為女孩出嫁如含苞的鮮花盛開,只有這麼一會兒時刻,過後花瓣凋零結了果實,再想呵護,時過境遷,那傷心的花兒已然不在了,只剩下一抹意難平。
很遺憾,在這個娑婆世界,更多的是狄波拉式的婆婆。
有一次,狄波拉現身在謝霆鋒主持的活動現場,當記者採訪她時,她笑答:「有謝霆鋒這樣的兒子,感到非常驕傲!」 接下來,記者問道前兒媳張栢芝時,狄波拉卻黑臉說道:「我不想提這個女人,謝謝。」顯然,婆媳關係並不融洽。
據說,新婚時張栢芝到謝家,狄波拉曾故作聽不到,將她鎖在門外。
狄波拉經常在媒體面前炮轟張栢芝,她說自己最看不上張栢芝一點,就是註冊結婚的時候沒有第一時間通知自己,太不懂事了。
在更隱晦的心裡,她其實是恨張栢芝搶走了自己的兒子。
這是典型的中國封建式母愛,敵視兒子身邊的女人,認為她們的到來,會分走兒子對自己的愛。
這等於把兒子看成自己的私人物品,因而不想讓別人染指。比如明朝清官海瑞的母親,就是其中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
張栢芝的離婚,據說也有狄波拉在其中的順勢推動,樂見其成。
因此,張栢芝在與公婆的關係方面,也頗為遺憾,令人同情。不過比較值得稱道的是,儘管張栢芝不受婆婆待見,但是她從來沒有回懟過,用冷靜和克制,體現出女人最大的美德。
而且對恩怨糾葛的謝家人,甚至對髮長文揭她短的向太,她都溫柔地沉默著,從來沒有說他們一句不好。
儘管張栢芝是個不入婆婆法眼的媳婦,但她自己卻是個婆婆命。她生了三個孩子,都是男孩。
所以說,圓滿的人生需要圓滿的愛來維繫,就好像車輪一樣,必須保持純圓,才能推動生活滾滾向前。一旦有了缺口,生活的車輪就會顛簸起來。
等張栢芝做了婆婆,她會怎樣對待自己的媳婦?想到自己的不愉快的經歷,她會不會也苛待自己的媳婦,「我得不到的,你也別想得到」?如果是這樣,一代一代下來,冤冤相報何時了,婆媳矛盾幾時休。
不過我相信,張栢芝是個大度的女人,儘管自己經歷了生活的不易,但是她一定會善待以後嫁到自己家的女孩,用自己的寬容忍讓,做第一個打破堅冰的人。
但是婚姻生活,公婆的地位雖然重要,還是丈夫才是那個佔有主導地位的人。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是否幸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丈夫的愛,擔當和責任感。
因此,張栢芝又一次不幸了。
謝霆鋒作為明星的成就無可非議,但是他的性格豪放不羈,有著一個比平常人更渴望自由的理想的靈魂。同樣出身於複雜的家庭背景,張栢芝想要一個平靜完整的家庭來補償,因此有著加倍的責任心,拼命工作都為了家人過上好的生活;而謝霆鋒則因為原生家庭的混亂而不知道如何定義責任二字,只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
你可以決定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但是你無法決定別人成為什麼樣的人,即使那個人是你的至愛親人。
鋒菲戀,鋒芝戀,世紀交接之間沸沸揚揚,兜兜轉轉一大圈,謝霆鋒還是在留下了兩個(三個?)孩子之後,投入了大他11歲的王菲的懷抱。
即使在娛樂圈獨當一面,謝霆鋒骨子裡還是個長不大的孩子,有著濃重的戀母情結。而同齡的張栢芝,滿足不了他被照顧被寵溺的需要。更何況偉岸如山的父親角色,也不是謝霆鋒這個大孩子願意承擔的。
有人說,鋒芝離婚是因為妍照門,其實那只是個導火索,並不是根本原因。
我們曾經因為鋒芝大婚而相信愛情,也曾因為醜聞當前謝霆鋒力挺妻子而深受感動,但是猝不及防地,兩人離婚,公主和王子的童話破滅。
是不是因為張栢芝在飛機上重逢陳冠希之後的詭異合拍?我覺得不是,那很可能只是表象,也許在謝霆鋒力挺妻子的背後,不為人知的時候,他曾對張栢芝說出足以令人心痛到碎的話語。
張栢芝不會說,我們也永遠聽不到。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無論如何,到了將近不惑的年紀,張栢芝還有三個兒子陪伴在身邊。想當年孩子小的時候,夜裡哭鬧,時刻需要照顧,張栢芝放棄事業沉浸在孩子的屎尿堆裡,一天天是怎樣堅持過來的?即使身家豐厚足以請得起保姆幫手,不必和平常人那樣煎熬苦楚,但是這份肯陪伴孩子的心意,就是濃濃的母愛。
父親常年缺席,母親一力照顧,孩子們自然和張栢芝最親近。愛其實就是這樣,有所付出,才有所收穫;血緣是先天的羈絆,愛才是人類得以延續的根本。
父母不慈,子仍需孝;丈夫不賢,妻仍需敬;做好自己,人生無憾,娑婆的奧義,都在於此。
人生如魚飲水,甘苦寸心知。對此,張栢芝已然不惑。
難怪,經歷了風雨坎坷的人生路,經歷了那麼多的不完美,張栢芝依然微笑著面對鏡頭,活出了瀟灑自在的樣子。
但是在孩子們眼裡,她是最完美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