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比娑婆世界眾生更難度化的地方去

2020-12-04 解碼國學

善財見辯具足身邊很多童女眷屬,成千上萬。具足善友告訴善財,所有這些眷屬,都悉與她行同類行,同一大願,同出離道,同決定解,同最精進。一共說了32個同,同即相同。

這是一個重要的理論,事事無礙法界境界。你我都一樣,大家都相同。在華嚴十玄門中叫主伴圓明具德門。現在我講叫主,各位聽叫伴,德就這樣完成了。下輩子以你為主,我為輔了。完全是本願相續。

大家同一體性,共同知見,同行同證。分為兩大類:一同信,包括信解行各方面。二同證,包括後面妙用無邊。

個人隨緣度化眾生,所現的相應是不同的。菩薩在看的,不是看外相,看的是實質面。只要以清淨心所行行業都是正確的,饒益心對待眾生,態度就無關緊要。如對小孩子,有時現忿怒相,有時現慈悲相,對小孩子是一樣的,目的是要饒益他。

這個法好,在釋迦法化中裟婆眾生剛強難化,我了解到真理的實相,聽說有一個國土叫極樂世界,眾生沒有苦,好教化,表示他沒有苦集滅道,自然成就,不需要特別修行。娑婆這個地方我執深重,人我對立;那個地方沒有,他的法與這地方的法完全不一樣。

我現在在這裡學了這麼一個法,到那個地方根本沒有用武之地;我要在這裡,學有所成,我要青出於藍,到比這裡眾生更剛強、更難化的地方去,你就變成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那一個,已掌握到法的重點了。

如果是「人身難得今已得」,就戰戰兢兢的,剛才開始外向的心量開始會捲縮,會為了你的前途打算,這輩子在這裡是無常,死到再聽聞佛法的地方去,因為你再想聽佛法,不想修佛法。

你真有所成就的時候,發現我們這個法化,要怎樣運用,在真理立場講,我對法界實相既有這個認識,法界中還有許多地方比娑婆世界更難度化的地方。

我們娑婆這裡至少有這麼多同修。菩薩發心在那裡教化眾生,相信更苦。我要到那裡去,有沒有這種想法?大慈大悲大願,就在這個地方。願不願意去,這就是菩薩心!

我們今天在這裡發願,同修們會隨喜讚嘆,到那時以你為主,大家為伴。這種福報不可思議。願起是對法界的實相認知,不可思議。又起大悲大願,到那度眾生,因緣自然就會到。

我們這一會上的都不苦。那個小苦,根本不要理它,只是現個苦相。這是我們對法界的實相認知,這樣會活得很自在,很美好,回味無窮,這才是真正的佛法,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真正存在的那個本質,不是活在虛幻的,從自己體驗而講出來,不是跟人家講的。

學 佛不要被宗教儀式牽著鼻子走,不要增加一個壓力。有人一算,受一戒,有25善神;五戒,有125神保護,生活中很不平衡,貪得。持戒的目的是為人的規範,象菩薩的樣子,就是這個戒。戒條是增上緣,不會有壓力,不要變成無謂的負擔。

法上修行,也是一樣。有的求法,在修法中,內心所得有障礙,在於急著想要成就,這是致命傷。學佛不能執著,不能預設目標。到了第二階段,剩下只有我如何努力,行法有沒有偏離,有偏,如何修正,只是這樣而已。修行上要有這根本核心的認知。

現在發心,是信行人,還是法行人的路走,都無所謂。能確定知見沒錯,目標沒錯,下手處也找得到,走上正確方向,上路了,這時不要再有旁騖了,儘管走。時間到,功到自然成。這樣認知,你的心就能安定下來,就能把自己調整到這個地方來。

與你的善知識相應,同出離道等等,就可以了。善知識一再與我們講的那個部分,從那提煉,整理出自己的方向走,就能相應了。過濾出來,變成自己的。如要自立門戶,從這地方也看得到。我背的照抄的,也看得清清楚楚。不是語言文字相,這叫相同!(海雲師演華嚴,圓明心要集13.8)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國學正能量,智慧識人性!相遇皆有緣,生命大歡喜!

相關焦點

  • 娑婆眾生有美有醜,極樂世界眾生皆是貌美如花,下一生你去哪裡?
    娑婆眾生有美有醜,極樂世界眾生皆是貌美如花,下一生你去哪裡?省庵大師: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無礙異常倫。直將果用為吾用,不改凡身作佛身。(摘自省庵大師淨土詩)【略解】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相貌美醜不同,只有肉眼,沒有天眼、慧眼、法眼及佛眼,更沒有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及漏盡通。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不同,那裡的眾生都像佛一樣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是貌美如花。都有五眼六神通。
  • 阿彌陀佛48大願之一:娑婆世界眾生信願念佛者,臨終接引去極樂
    阿彌陀佛48大願之一:娑婆世界眾生信願念佛者,臨終接引去極樂省庵大師:瓊枝瑤草色長新,別有乾坤世外春。紅蕅華藏金砌鴨,綠珠簾映玉樓人。(摘自省庵大師淨土詩)【略解】我們在娑婆世界的人都能感知到人生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但是絕大多數人沒有因為感知到八苦而產生出離心,而是苦樂顛倒的忍受著八苦。
  • 眾生本是自性天真佛,心迷、業系、愛執而流浪於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有情眾生。有情,梵語曰薩埵,有情識故,又情者愛也,能有愛生故。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眾生本是自性天真佛,心迷、業系、愛執而流浪於娑婆世界,六道之中,生死輪迴。娑婆是梵語音譯,意為堪忍,能夠忍受,因為有苦,但是也有樂;有絕望,但是從不喪失希望;在苦難與陽光之間,有情眾生流連眷戀,堅固執持,不願出離。佛度有緣人。
  • 娑婆世界的眾生是從何來的呢?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為何來此度眾
    請問師父:《大悲經》中說:【娑婆世界,諸眾生等,煩惱厚重,專行惡業,如是眾生,諸佛世界所不容受,是一千四佛所放舍者,是他方諸佛世界之所擯棄,以重業故。】《地藏經》又說到【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娑婆世界的眾生,其性剛強,難調難伏,連十方諸佛世界都擯棄,那娑婆世界的眾生是從何來的呢?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的願力和娑婆世界相應才來度化的嗎?請師父開示!
  • 娑婆世界修行度眾生的十大善利,所以在這個世界成就快
    我們凡人都喜歡美好的事物,所以學佛都希望能往生淨土,不願在這個五燭惡世裡受苦,但菩薩不同,他們更願意來這裡度眾生,這就是菩薩的倒駕慈行!維摩詰尊者講:在淨土修行的功德和在穢土修行的功德是差別很大的。在穢土修行度生的功德,一輩子饒益的眾生多於在淨土百千劫的修行所饒益的眾生,就是在紅塵中度生功德最大。什麼原因呢?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有十種事是其他淨土所沒有的,是獨有的,使得在這個地方度生、饒益的眾生遠遠要多於其他的淨土。哪十種呢?娑婆界的穢土有十種汙穢的眾生類型,所以,這裡的菩薩才可以成就十種善法。
  • 有聲書|娑婆世界的真相
    .mp304:06來自松吉多傑現今釋迦牟尼佛這個剎土名叫三千娑婆世界,並不是因為非常好才叫娑婆的,而是因為格外不好才稱為「娑婆」。這裡的一切有情相續被貪慾、嗔恨、愚痴折磨得很難受,由此才名為娑婆世界。現在的這個娑婆世界,並不是因為清淨才叫娑婆世界,而是因為特別不清淨才叫娑婆世界。為什麼說不清淨?因為眾生一出生就與煩惱無法分開,貪慾、嗔恨、愚痴等這些煩惱是俱生帶來的,並不是後天學來的。是我們自己與嗔恨心不願意分開、與欲望不願意分開、與愚痴不願意分開,這麼可怕的東西都是俱生帶來的。
  • 娑婆世界就是堪忍世界,脫離不如意的煩惱世界,用什麼心態很重要
    在《法華玄贊》十卷有這樣來解釋「娑婆」,「娑婆」這兩字譯作「堪忍」。堪忍,這地方就是我們的世界,現在我們的世界名稱,叫做「堪忍的世界」,所以佛經裡面用「娑婆世界」。這個堪忍世界,那就是眾生苦難偏多;眾生是因為由不得自己,受業來生,受這個堪忍世界的依報、正報,這是我們大家依止在這個地方,是我們乘業而來。但是菩薩呢?菩薩有願來,「萬行利益眾生」。所以菩薩就來人間,要投入眾生群,也就需要「安樂教化眾生」。他要在眾生群中,行「六度萬行」。「多諸怨嫉,眾苦迫惱」。這個娑婆世界本來就是這樣,所以才叫做「娑婆世界」。
  • 娑婆世界的快樂,沒有一個是安穩的
    因此佛陀在《普門品》上半部分告訴我們常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可以除七難、去三毒,為我們拔除身心上的苦惱。而菩薩慈悲,不光是想令我們離苦,還想讓我們獲得歡喜與安樂,本期講堂,我們繼續品讀《普門品》的下半部分「慈能予樂」。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
  • 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難!
    那麼了生脫死這一塊,從聖道門的角度,他是在穢土、在娑婆世界來完成他的了生脫死;那麼淨土宗的修學者,他是到淨土去了生脫死。所以雖然我們最後這個成佛的目標是一樣,但是過程是不一樣的。就是你了生死的地方,就決定你今天修行的方向。也就是說我們有兩個選擇:你選擇在娑婆世界了生死;第二個你選擇在淨土了生死,這兩個是不同的。
  • 無量劫以後眾生都成佛了,這個娑婆世界,六道輪迴就空了嗎?
    摘錄自心上蓮花次第開博客問:無量劫以後眾生都成佛了,這個娑婆世界,六道輪迴就空了嗎?答:1、眾生永遠度不盡,因為世間的種種因緣際會,會不斷產生新的眾生,並不斷進化與退化的。從輪迴的角度來講,上升到三善道,就是進化了;下墮到三惡道,就是退化了。2、既然眾生度不盡,為什麼還要度?一方面,就像種地一樣,雜草拔了又生,不可能一勞永逸,難道我們就乾脆不除草了嗎?
  • 娑婆世界,是否僅僅指的地球?
    佛教中,娑婆世界的含義是這樣的: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眾生忍苦的能力相當強!這可不是誇讚我們呢,是說我們愚痴,執著於幻象而不願自拔,痛苦不堪還以苦為樂;就是說我們這些眾生們安於十惡,堪於忍受諸苦惱而不肯出離,為三惡五趣雜會之所。世人們所在的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教化的的世界。
  • 一念成魔,娑婆世界沒有佛!韓國爆款靈異推理片讓信仰遭遇危機
    共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業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淨土」的對立面,這裡容易產生各種罪孽;另一層意思,指菩薩或佛很能忍受勞累,在汙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佛菩薩和眾生雖然都能堪忍,但區別在於,眾生的果報是緣於自私,貪慾,愚痴;佛菩薩的果報卻是緣於無私,有情,智慧。
  • 帶你認知我們所處的世界,佛家所稱的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中文讀音:suo娑婆,梵語的音譯。譯著:「堪忍」。什麼是堪忍呢?就是堪於忍受,有二層意思。第一層是對眾生而言,指眾生堪於忍受世間的種種苦惱,安於十惡世間不願超脫出離出來。另一層意思是對諸佛菩薩而言,指諸佛菩薩為了度眾生、行利樂,堪受諸苦,表達了堅韌無畏與慈悲心懷。我們所處的大千世界,即娑婆世界,也稱堪忍世界。釋迦牟尼佛為娑婆世界教主。
  • 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有什麼不同
    娑婆國土,無佛住世,釋迦佛已滅,彌樂尊未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在正在說法。娑婆國土,國土危脆充滿穢惡,諸魔競作,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惱亂行人。娑婆國土,女色妖淫,燒毀善根,令無數人墮落。極樂世界,正報壯嚴清淨,國中實無女人及三惡道,眾生生者皆是蓮花化生。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獨.命濁。煩惱重重無盡,眾生被貪瞋痴三毒煩惱逼迫困撓,苦不堪言。
  • 娑婆怎麼讀?娑婆是什麼意思?
    娑婆的讀音是「suō pó」。娑婆是娑婆世界的簡稱,娑婆音譯為沙訶、娑呵、索訶,華譯為「堪忍」,因此世界的眾生,堪能忍受十惡三毒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或簡稱「忍土」。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又名「堪忍」,意思是我們要忍受、忍耐這個缺憾不完美的世界。我們有過去生,現在生,未來生,種種因緣不是我們都能看到的。
  • 觀音菩薩為何從西方極樂淨土來到娑婆五濁惡世?
    事實上,觀音與佛並非上下級,甚至,她都不屬於咱娑婆世界……我們知道,咱們所處的娑婆世界乃是劫濁、眾生濁、命濁、煩惱濁、見濁的五濁惡世。娑婆世界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惡,無不是罪。無量劫至今,甚至連佛菩薩們都不願住於咱娑婆世界修行證道。
  • 沒有娑婆世界,娑婆是煩惱
    今天上午聊天,有人問我娑婆世界是什麼?在我心裡沒有娑婆世界、我看不見娑婆世界,為什麼?心裡這些所謂生活跡象全部消失了、沒有娑婆世界,娑婆是煩惱、煩惱了了娑婆世界沒了、找不著了。煩惱了盡還有什麼娑婆世界?痛苦和輪迴沒有了,為啥叫不輪迴了?
  • 為何所有的佛,一致將我們所在的世界,命名為「娑婆」?
    「娑婆」二字乃是忍受煩惱業苦之義,因為居此世間的眾生,其本性皆為迷情妄見之所蒙惑,煩惱業苦之所纏縛;在此六凡界中,隨所造的業力,輪迴流轉;或入地獄,或為餓鬼,或為畜生,或為修羅,或為人,或為天;隨業升降,輪轉無定,世所稱為六道輪迴。「娑婆」,就是我們所居住這個世間的名字。「娑婆」,就是「堪忍」的意思。
  • 佛說:「這是個娑婆世界」
    勘破這個世界娑婆世界是無明的認識,怎樣才能破無明?這個娑婆世界也是假象的和合而成,我們的知覺認識到的世界,是不真實的。因為我們的知覺它是無明,已經是破;知覺無明緣起的所以然,就加破;知覺一切是幻,不被它流轉,就是破;不起憎見愛見,就是破;了達一切不可得,就是破;知覺無明本來不有,不象物體一樣可以見聞、把捉、觸摸,就是破;知覺無明本是從眾生的圓覺性中所出,不過是假立比量以顯示真妄,就是破。
  • 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叫娑婆世界。《印光法師嘉言錄》(24、25)
    《阿彌陀經》說:「從這裡往西方經過十萬億個佛土,那裡有一個世界名字叫做極樂世界。那個國土有一尊佛,他的名字叫阿彌陀佛,現在正在演說佛法。」又說:「那個國土為什麼叫極樂世界呢?因為那個國土的眾生沒有任何痛苦,只是享受一切的快樂,所以名叫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沒有痛苦,只是享受快樂,這是由於阿彌陀佛福德智慧,神通道力,所莊嚴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