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菩薩過江」究竟是何含義,悟透這則典故,就離開悟不遠了!

2020-12-04 蓮荷居士

佛教自東漢年間傳入漢地,經過近兩千年的發展,如今早已融入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用語當中,芸芸眾生、大千世界等等都出自佛經,乃至佛經典籍中的諸佛菩薩,也成為常用語的一部分。譬如民間就流傳這樣一句歇後語,「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這句話常用來表達「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更顧不上別人」之意。但是在祖師達大德看來,禪機無處不在,趙州從諗禪師身上公案數不勝數,除了「吃茶去」,關於泥菩薩,他還有這樣一段論述。

「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內裡坐,菩提、涅 、真如、佛性,儘是貼體衣服,亦名煩惱。實際理地什麼處著。一心不生,萬法無咎。汝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會,截取老僧頭去。夢幻空華,徒勞把捉。心若不異,萬法一如。既不從外得,更拘執作麼?」趙州禪師幾句簡單而幽默的法語,實則在啟發學人明心見性。

其一、離相。

世人皆知金佛度爐則熔,木佛度火則佛,泥佛度水則化。也就是說,有相的三尊佛,乃至世間一切有為法,無不是成住壞滅,這就是佛法,無常的法則遍布娑婆世界。雖然泥佛度水自身難保,但其自性的真佛卻超然於一切之外,也就是趙州禪師所說的「真佛內裡坐」。

何為真佛呢?即菩提、涅、真如、佛性,也叫煩惱。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學佛也好,做事也罷,要離一切相。比如我們遇到一件事,若不離相,第一念一定會有情緒,一旦有情緒,過去的因緣就變現。而趙州禪師就教我們「一心不生,萬法無咎。」即離相,萬緣放下,一切情緒、分別,無非是個生滅心,因緣假合而已。

其二、內觀。

何為內觀?即佛向內求,如果向外求,那麼得到的無非是泥塑木雕的佛像,還是有生滅。真佛不是別的,是我們的真如佛性,清淨本心,真佛在我們的自性之中,水火不進,不會生滅。所以要向心中尋覓真佛,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趙州禪師讓我們「汝但究理」,觀照三十年,如果還不開悟,就取禪師的頭。

由此看來,趙州禪師對此明心法門極有信心,甚至拿自己的頭做擔保。歷代高僧大德這種幽默風趣的說教還有很多,小編會在隨後的文章中與大家分享。

其三、借相。

離相和內觀做到了,只是破掉了妄念,但是學佛不應就此止步,有破更要有立。破掉了外境的「夢幻空華」,還要做到「心若不異,萬法一如。」學佛人一旦學會離相和內觀,那麼人生再無是非對錯,它是一個歷練的過程,是假借因緣生滅法,來啟發自性的福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假借修真」。借的是假合而成的有為法,修的是自性真如。

此刻回頭反觀這句歇後語,「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是不是別有一番韻味呢?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更多佛經解讀、佛門典故,請關注蓮荷居士。

相關焦點

  • 佛陀究竟證悟了什麼?
    此諸眾生云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痴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於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其它的經書當然也有類似的記載,那麼,佛陀所證悟的這些內容,究竟是什麼呢?大多人都把佛陀的這段話總結為「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並認為佛陀所證悟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 迦若顯化,悟達冤解|三昧禪林古解冤洞的典故
    自然,這也是因為解冤洞大有來歷的緣故。說到解冤洞,就要說到彭州當地人對三昧禪林的俗稱「三廟水」。水,是真正意義上的「三昧真水」,這是因為三昧禪林中的「中三昧」至德寺和兩位尊者有關,這也是三昧禪林的最初緣起。兩位尊者是十八羅漢第二的迦諾迦尊者和唐懿宗時代的悟達國師。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拋開經文傳入漢地的傳奇經過不談,歷代祖師對它的批註,以及「末法時代,楞嚴先滅」的教誡,就讓眾多佛子對它心馳神往。毫不誇張的說,此經涵蓋了禪、淨、律、密宗諸多法門,被各宗奉為最上寶典。也可這樣講,妥妥一代時教,教、理、行、果之精髓,在經文中都有體現。雖然涵蓋面極廣,但又都能詳細闡述,故而也被稱作修行要門,成佛真因。
  • 真正悟透的人,不愁混不出頭,你悟透了幾條?
    真正悟透的人,不愁混不出頭,你悟透了幾條?一個人,要想在社會混出頭,不可能不經歷挫折和傷痛,只有像狼一樣,保持鬥志,遇挫越勇,才能真正為自己拼的一線機會! 二、狼的生存環境是極其殘酷且險惡的,這導致狼的多疑和狡詐,不會輕易掉入獵人的陷阱。行走社會,當然不能多疑和狡詐,但起碼的防人之心一定要有。 三、狼的戰鬥力遠遠稱不上無敵,但狼的智慧在動物中卻是首屈一指的。
  • 做生意,悟透這一定律,用心傾聽員工的心聲,員工才會用心回報
    做生意,悟透這一定律,用心傾聽員工的心聲,做到高效溝通,員工才會用心回報,賺錢不難。這一定律就是管理學中著名的「威爾德定律」,他出自英國管理學家L威爾德一句非常經典的名言:「人際溝通始於聆聽,終於回答。」
  • 【「四史」學習教育】學深悟透治國理政第三卷 從中汲取真理力量
    【「四史」學習教育】學深悟透治國理政第三卷 從中汲取真理力量 2020-10-22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年在菩提樹下,佛陀在成道日,究竟證悟了什麼?
    但你知道嗎,佛陀當時究竟,悟到了什麼,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佛陀,在成道日,究竟證悟了什麼,又對世人說了什麼?佛陀,在成道日當天所證悟的內容可以將之歸納為五點:.一~時間的超越集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都存於當下的一念之間,具足了三千大千,過去·現在·未來·並不是截然。
  • 王陽明制勝法則:想要成大事,悟透三要訣,方可大富大貴
    儘管心學創辦之初,連他的弟子也認為這是異端邪說,但他卻毫不在意,最終將心學發揚成蜚聲海內外,與程朱理學勢均力敵的心學大派。 王陽明匯集畢生經驗與智慧總結了無數受益終生的真言,以此勸誡世人,要想有所作為,必須有所悟,要有想成大事必須悟透三句話,方可大富大貴。
  • 做生意,悟透這一法則,關照好客戶的心,賺錢就不是難事
    這就是由美國奧新頓公司總結出來「奧新頓法則」。「奧新頓法則」在生意場上應用很廣泛,大部分生意人都能意識到抓住客戶心的重要性,但如果只滿足於此,那對這一法則就還不算悟透。「奧新頓法則」的核心不僅僅是抓住客戶的心,還在於要關照好顧客的心。舉一個可能不是特別恰當的例子,就像你在河邊釣魚,魚釣上來後,不代表就完事了,能上你的餐桌了,吃到你的肚子裡,才算真正達到了你的目標。
  • 勤學踐悟 奮楫篤行
    >勤學踐悟 奮楫篤行——吳忠中院開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交流研討為全面準確把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要義,引導法院幹部深刻認識會議的重要意義大家認為,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描繪了一幅更高質量、更有溫度、更具活力、更富前景的發展藍圖,提出了今後發展的大方向、大思路和大格局,作為法院領導幹部,要將遠景目標與司法工作深度融合,自覺適應現代化建設要求,以過硬的政治素質和工作作風、過強的業務本領和履職能力,擔負起職責使命,創造審判新業績,譜寫司法新篇章,邁向法治新時代。
  • 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人到中年,悟透2條道理,可以積德積福
    人類追求「功名利祿」的熱情,猶如這「飛蛾撲火」一般,絲毫不知疲倦。縱使是人生苦短,幾十個春秋彈指一揮間,但有些人卻能在有限的生命裡創造出非凡的功績,在歷史上留下隆重的一筆,推動人類文明不斷向前進步。人和人之間是有差異的,最終導致結果也不同: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易經》中的這2條「吉兆」,你若能悟透一條,也能大富大貴。
  • 袁弘曬自拍照,表示悟透人生真理,妻子張歆藝的評論告訴你真相
    11月14日,袁弘在微博發布了一張自拍照,還說自己悟透真理了,正當網友們紛紛好奇怎麼回事的時候,突然有細心的網友發現袁弘照片中衣服上的字才是亮點。原來袁弘的自拍照是一張躺在床上的照片,乍一看穿著一件黑白短袖,其實是黑色的短袖上面放了一件白色的小孩衣服。
  • 悟達國師三昧水懺的佛法故事,蘊含的佛法道義
    這個生病的僧人離開寺廟時,滿懷感激的對悟達國師說:「感謝你的慈悲心腸,悉心照料,如果以後你遇到了大難,可以到四川九龍山來找我那裡有兩棵高高的松樹。」說完拜別而去。大殿門前矗立著兩棵高聳入雲的松樹,在大殿門前的臺階上站著一個人,仔細一看原來就是那個被悟達國師照顧的僧人。僧人熱情的招待了國師,並留國師住了下去。悟達國師把自己所患怪病和痛苦告訴了僧人,僧人微微一笑:「不用擔心,我這住處山下有一條清冽的泉水,等到明天一早,你用泉水洗刷患處自然就會痊癒的。」
  • 佛教:悟透八條因果規律,好運自然來!
    佛教認為,萬事萬物萬象皆有因果規律,若能悟透人生這八大天機,福報好運自然來找你。第一、說話越多,傷害就越多。痛苦和每個人的心靈是分不開關係的,心靈美好的人,痛苦就會很少,這是宇宙因果規律的反映,如果一個人痛苦非常多,也就證明了這個人的心靈是醜陋的。第四、欲望越多,煩惱就越多。
  • 道家經典《莊子》中的10句經典名言,讓你悟透人生,看懂世事!
    道家經典《莊子》中的10句經典名言,讓你悟透人生,看懂世事!1.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語出戰國·莊周《莊子》。君子之間相互交往,就像水一樣純潔;小人之間交往,就像甜酒一樣濃鬱、稠密。君子之間的交往不帶任何功利色彩,不利用職務權勢的優勢為親人謀利益,其交往雖淡泊如水卻心地親近;小人之間的交往,都是有所求、有所圖,為達到私利送給對方的好處,像蜜糖一樣黏稠,所以雙方常因過於甜蜜而斷交。2.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邵,忽然而已。語出戰國·莊周《莊子·知北遊》。人活在天地之間,生命就像駿馬跳過縫隙一樣快。
  • 悟透了《平凡的世界》,就悟懂了世界的非凡,生命之花才經久繁華
    但——這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最澎湃的生活,最接近真實的命運本源:唯有不懈的化挫折為動力,化苦難為希望,化悲痛為砥礪,生命之樹,才會,經久繁華。灰暗落幕後,就是有晴天!這一切,給我們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出彩的人生,唯有靠自己,命運,唯有掌握在自己手裡。」
  • 佛教故事之悟達禪師
    悟達知玄禪師還是雲水僧時,有一天途經京師,看到一位西域異僧身患惡疾,無人理睬,於是就耐心地為他擦洗敷藥,並照顧他的疾病。病僧癒後,就對悟達禪師說:「將來如果有什麼災難,你可以到西蜀彭州九隴山間兩棵松樹下面找我!」
  • 學深悟透會議精神 推進工作落實落地
    紅網時刻嶽陽樓區1月6日訊(區融媒體中心綜合)2020年12月29日下午,嶽陽樓區庫區移民服務中心組織全體幹部職工,傳達學習區委五屆八次全體(擴大)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要求結合業務工作,深學悟透會議精神。
  • 天道酬勤,想獲得成功,悟透勤奮的六種要義
    事實上,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無論在什麼樣的條件下,也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只要他能做到勤奮努力,並始終將勤奮保持下去,不懈怠,不懶惰,人生就必然會有大的收穫,也必然更容易獲得成功
  • 五條悟為什麼要戴眼罩?失去了眼罩,他會精神失控
    大家好~這裡是你的靈子呀~五條悟老師的人氣目前一浪高過一浪,每一位見過他真容的漫畫讀者,都會被他保持一張完美無瑕的雙眸所吸引。可惜五條悟常態下通常都帶著墨鏡或者眼罩,遮住了那一雙讓人犯罪的完美雙眸。那麼為何作者要設置眼罩這一「顏值封印裝置」給五條悟呢?失去了眼罩,五條悟就會精神失控。眼不見為淨咒術師本質上是擁有咒力的人類,他們能夠通過人類的五感察覺到咒靈的存在,最為依賴的感官則是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