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東漢年間傳入漢地,經過近兩千年的發展,如今早已融入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用語當中,芸芸眾生、大千世界等等都出自佛經,乃至佛經典籍中的諸佛菩薩,也成為常用語的一部分。譬如民間就流傳這樣一句歇後語,「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這句話常用來表達「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更顧不上別人」之意。但是在祖師達大德看來,禪機無處不在,趙州從諗禪師身上公案數不勝數,除了「吃茶去」,關於泥菩薩,他還有這樣一段論述。
「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內裡坐,菩提、涅 、真如、佛性,儘是貼體衣服,亦名煩惱。實際理地什麼處著。一心不生,萬法無咎。汝但究理,坐看三二十年,若不會,截取老僧頭去。夢幻空華,徒勞把捉。心若不異,萬法一如。既不從外得,更拘執作麼?」趙州禪師幾句簡單而幽默的法語,實則在啟發學人明心見性。
其一、離相。
世人皆知金佛度爐則熔,木佛度火則佛,泥佛度水則化。也就是說,有相的三尊佛,乃至世間一切有為法,無不是成住壞滅,這就是佛法,無常的法則遍布娑婆世界。雖然泥佛度水自身難保,但其自性的真佛卻超然於一切之外,也就是趙州禪師所說的「真佛內裡坐」。
何為真佛呢?即菩提、涅、真如、佛性,也叫煩惱。這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學佛也好,做事也罷,要離一切相。比如我們遇到一件事,若不離相,第一念一定會有情緒,一旦有情緒,過去的因緣就變現。而趙州禪師就教我們「一心不生,萬法無咎。」即離相,萬緣放下,一切情緒、分別,無非是個生滅心,因緣假合而已。
其二、內觀。
何為內觀?即佛向內求,如果向外求,那麼得到的無非是泥塑木雕的佛像,還是有生滅。真佛不是別的,是我們的真如佛性,清淨本心,真佛在我們的自性之中,水火不進,不會生滅。所以要向心中尋覓真佛,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趙州禪師讓我們「汝但究理」,觀照三十年,如果還不開悟,就取禪師的頭。
由此看來,趙州禪師對此明心法門極有信心,甚至拿自己的頭做擔保。歷代高僧大德這種幽默風趣的說教還有很多,小編會在隨後的文章中與大家分享。
其三、借相。
離相和內觀做到了,只是破掉了妄念,但是學佛不應就此止步,有破更要有立。破掉了外境的「夢幻空華」,還要做到「心若不異,萬法一如。」學佛人一旦學會離相和內觀,那麼人生再無是非對錯,它是一個歷練的過程,是假借因緣生滅法,來啟發自性的福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假借修真」。借的是假合而成的有為法,修的是自性真如。
此刻回頭反觀這句歇後語,「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是不是別有一番韻味呢?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更多佛經解讀、佛門典故,請關注蓮荷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