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達國師三昧水懺的佛法故事,蘊含的佛法道義

2020-12-06 阿牛談文史

相傳,唐朝時期,有個名為悟達的高僧,佛法造詣很高,聲名遠播。雲遊四海時,在一座寺廟裡遇到一個生病的僧人,這個僧人身上長瘡,奇臭難聞,汙穢不堪。路過的人莫不是掩鼻疾走。只有悟達國師從不嫌棄他,還常常拿藥給他,照顧他的生活起居。真是慈悲心腸!那位僧人在悟達國師的悉心照料下,身體慢慢的好了起來。這個生病的僧人離開寺廟時,滿懷感激的對悟達國師說:「感謝你的慈悲心腸,悉心照料,如果以後你遇到了大難,可以到四川九龍山來找我那裡有兩棵高高的松樹。」說完拜別而去。

寺廟

許多年過去了,悟達國師的德行愈加高深,聲名愈加遠播,連皇帝都很敬重他,於是拜授了他國師一職,對他崇敬有加,時常聽悟達國師傳道講經。突然有一天,悟達國師的腿上長了一個瘡來,此瘡叫做「人面瘡」,為什麼叫人面瘡呢?以為這個瘡眉目口齒都有,用食物放在它面前,都能像人一樣吞咽食用。皇帝找來了各地的名醫來給悟達國師醫治都沒有治好。

悟達國師和人面瘡

就這樣過了很長時間,直到有一天,悟達國師突然想起那天那個僧人離別時候說的話語,於是就前往四川九龍山去尋找那位僧人。找呀找,終於在一處金碧輝煌的大殿門口找到了。大殿門前矗立著兩棵高聳入雲的松樹,在大殿門前的臺階上站著一個人,仔細一看原來就是那個被悟達國師照顧的僧人。僧人熱情的招待了國師,並留國師住了下去。

悟達國師把自己所患怪病和痛苦告訴了僧人,僧人微微一笑:「不用擔心,我這住處山下有一條清冽的泉水,等到明天一早,你用泉水洗刷患處自然就會痊癒的。」

悟達國師

第二天早晨,悟達國師來到泉水旁就要洗刷患處時,那個「人面瘡」竟然開口說話了:「你先不要洗,聽說你博古通今,學富五車,不知道你是否聽說過西漢袁盎殺晁錯的故事?」

悟達國師說:「這件事我曾聽說過。」

人面瘡說道:「雖然你知道袁盎冤殺晁錯的故事,你可知你的前世就是袁盎,我就是被你腰斬於菜市口的晁錯?此等深仇大恨,害我不得輪迴超生,我十世尋找報仇雪恨的機會,奈何你十世都是得道高僧,且奉持戒律,讓我沒有機會報仇。這次因為皇帝的寵愛,你起了名利之心,德行受損,我才得以報復與你。現在既然迦諾迦尊者賜給我三昧法水,讓我得以輪迴,我們之間的夙怨就到此了結了吧!」

悟達國師聽完,心驚肉跳,趕緊用泉水衝洗患處,泉水滲入骨髓,疼痛不已,國師昏死過去。許久,國師悠悠醒來,人面瘡已經消失不見,金殿和松樹也消失了!悟達國師大徹大悟,在九龍山潛心修行,不再出山。

慈悲三昧水懺

這就是著名的「三昧水懺」的故事。晁錯十世不忘腰斬之恨,怨念何其深重!只因悟達國師稍有德行虧損變得以報復,反應何其之快!可見再也沒有比冤恨報復更急迫更重要的東西了。十世,一百世,只要可以報仇雪恨更久他們也願意去等。也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那就「冤深似海恨難平」!

佛祖傳法

人身易得,佛法難聞。

勤修佛法,內省自心。

《慈悲三昧水懺》,悟達國師(公元809-882)

萬水千山總是情,點個關注行不不行(Θ)更多美文推送給您

相關焦點

  • 三昧水懺:悟達國師酬舊業 三昧法水洗十世前罪垢
    如天台智者的「法華三昧懺儀」,創始於梁武帝時,而為志公禪師所作的「梁皇寶懺」等。是懺法,皆以滅罪消災,濟度亡靈為本,在家的孝子賢孫,常請出家人修此懺法,是中國流傳最久最廣的一部懺法,特別在江蘇、浙江更為風行。 現在講的「慈悲三昧水懺」,是唐朝知玄法師,世稱悟達國師,依宗密禪師所著「圓覺經證儀」而錄成的,在中國佛教界,同樣風行各地,僧俗佛子都愛修此懺法。
  • 深入經藏:《慈悲三昧水懺》 悟達禪師與人面瘡
    悟達國師作水懺,普勸世人: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圖片來源:資料圖)《慈悲三昧水懺》共上中下三卷,今收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五冊,卷前有《御製水懺序》(末署成於永樂十四年七月初一日)和《慈悲道場水懺序》。
  • 迦若顯化,悟達冤解|三昧禪林古解冤洞的典故
    說到解冤洞,就要說到彭州當地人對三昧禪林的俗稱「三廟水」。水,是真正意義上的「三昧真水」,這是因為三昧禪林中的「中三昧」至德寺和兩位尊者有關,這也是三昧禪林的最初緣起。兩位尊者是十八羅漢第二的迦諾迦尊者和唐懿宗時代的悟達國師。
  • 佛教故事之悟達禪師
    悟達知玄禪師還是雲水僧時,有一天途經京師,看到一位西域異僧身患惡疾,無人理睬,於是就耐心地為他擦洗敷藥,並照顧他的疾病。病僧癒後,就對悟達禪師說:「將來如果有什麼災難,你可以到西蜀彭州九隴山間兩棵松樹下面找我!」
  • 心空不受無煩惱,悟達三昧水洗宿冤
    五百羅漢之一的悟達尊者,就是唐代高僧知玄。知玄初遊歷長安時,在禪林遇到一位掛單老僧,渾身長滿毒瘡,無人肯接近他,唯有知玄以慈悲之心悉心照顧,為其清洗敷藥。病僧康復後,感念知玄的慈悲佛心,臨別時對知玄說:「你以後如遇到災難,到西蜀彭縣九隴丹景山找我,上山以兩棵青松為志。」
  • 民間故事——人面瘡
    之後小和尚一直修身養性,樂善好施,勤懇修煉,在佛學上也有所成就,因為給皇帝講佛,皇帝聽後十分賞識,便將他封為悟達國師。成為國師之後,受萬人敬仰,常常有人恭維,悟達國師聽後生出驕心。這一日,悟達國師講禪之後,發現腿上有些癢,卻未曾在意,慢慢的腿上長了一個疙瘩,疼痛難忍,走遍醫館,也不知道是什麼病症,而後小疙瘩慢慢的長出了眼睛,鼻子,嘴巴,像一張人臉在腿上,後來慢慢的,國師發現這張臉的眼睛會動來動去,鼻子也會喘氣,連嘴巴都需要吃東西,一臉憤怒模樣。
  • 一文讀懂:寺院裡舉辦的各種「懺法」的由來與講究
    這種懺法實質是借禮拜、讚嘆懺悔以安定心思,然後從誦經、坐禪兩方面正觀實相。通過如此周而復始的修行,以達到證悟。但後世只注意禮拜、懺悔,廢止了誦經與坐禪,捨本逐末,完全喪失了天台宗的止觀要旨。較為普及的有唐代知玄的《慈悲水懺》,宋代知禮的《大悲懺》、遵式的《淨土懺》以及《藥師懺》、《地藏懺》等。《慈悲水懺》的作者知玄是四川人,唐懿宗鹹通四年(863)被封為悟達國師。相傳當時知玄在長安遇到一位異僧,身患惡疾,臭氣燻人,人人見了都非常厭惡。知玄卻不嫌髒臭,侍奉湯藥,十分殷勤,從未流露出不滿的臉色。
  • 12月23日法藏法師將於臺灣龍山寺進行佛法講座
    佛教在線12月14日臺灣訊 臺灣著名法師法藏法師將於12月23日(周六)下午2:00~4:00在臺灣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於舉辦題目為《從心的方向——談覺醒與超越》的佛法講座。本次講座是以「傾聽內心的聲音,探索生命的意義,創造健康的人生」為宗旨的「聆聽大師談心」系列講座之一,主辦方為財團法人慧炬雜誌社與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
  • 講座—臺灣法藏法師在永福寺講"從天台宗談大乘佛法的修行觀"
    法藏法師講經 講經會現場佛教在線浙江訊 2010年4月27日,臺灣法藏法師到浙江省杭州市永福寺梵籟堂講《從天台宗談大乘佛法的修行觀》。法藏法師自出家以來,多次講《小止觀》、《天台宗入門》,校、注《法華三昧懺》、倡印《法華三昧懺法輔行集注》、《法華三昧懺法儀軌校訂本》,發願禮拜《法華懺》、誦持《法華經》、並受天台第四十六代之法卷,後即隨緣於各地領眾禮拜《法華三昧懺法》,並以「教學天台、行尊律儀、住依僧團、修歸淨土」,為住持道場、自利利他之宗旨;以「 敦倫盡份、歸敬三寶、具足正見、順於解脫 」,為化導信眾、成熟眾生之根本
  • 佛法僧三寶是什麼意思?
    佛教中經常講的佛法僧三寶,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一,佛。「佛」這個字,是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翻譯過來是「智慧、覺悟」的意思。那為什麼不直接翻譯成「智慧、覺悟」,而採用音譯呢?法就是佛法,狹義上講就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講的一切法,廣義上講就是覺了宇宙人生一切的萬事萬法。佛教中經常講佛法無邊,所覺的對象沒有邊際,能覺的智慧也沒有邊際,其實這就是我們的本能,也就是佛性。再簡單一點講,法就是從此岸到達彼岸的方法,也就轉迷為悟、恢復本能的方法。
  • 南懷瑾:禪宗佛法在達摩祖師之前,就已在中國本土流行
    很多人對此表示質疑,畢竟相關的資料描述都顯示,達摩祖師為禪宗佛法的開山鼻祖,畢竟面壁九年以及一葦渡江的典故耳熟能詳。看似鐵證如山的證據其實經不起推敲,從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禪宗佛法與中國玄學極其類似的論述結構以及領悟禪宗佛法的法門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在達摩祖師布道之前,禪宗佛法早已在中國傳開了。
  • 佛教中懺法與打七是怎麼回事?
    梁武帝曾制懺二部,一名《六根大懺》(今不傳),是梁武帝自己親行的,文中有云:「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一名《六道慈懺》,乃是歲中諸寺所行,即今所謂《慈悲道場懺法》,又簡稱《粱皇懺)。梁陳之際,懺法繁興,據《廣弘明集》卷三十六所載,有涅槃懺、六根懺、摩訶般若懺、金剛般若懺、勝天王般若懺、妙法蓮華經懺、金光明懺、大通方廣懺、虛空藏菩薩懺、方等陀羅尼齋懺、藥師齋懺等。
  • 吉祥「三寶」棕胸佛法僧、藍胸佛法僧、三寶鳥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 是佛法僧科(Coraciidae)約12 種東半球鳥類的統稱,成員體型大小不一,生活方式多種多樣,多數種類以昆蟲和小動物為食,有些種類食魚,還有些種類食果實。在中國我拍攝到了3 種—— 藍胸佛法僧、棕胸佛法僧和三寶鳥。
  • 佛法小知識48:苦集滅道是什麼意思?
    苦集滅道又叫做四聖諦,佛陀因證悟「緣起」成佛,但因「緣起」概念複雜,為使信眾易於理解而將緣起拆解為苦集滅道,它們是釋迦牟尼佛證悟後宣說的四條真諦,也是佛法的基本內容。苦諦指的是人世間所有的苦,如病痛之苦、得不到之苦等;集諦指的是產生痛苦的原因,如貪婪、報復等,滅諦又叫做苦滅聖諦,指的是生一切苦被消除、解脫後的狀態,即涅槃的狀態,道諦指的是達到滅諦的方法,即證悟佛法、達到涅槃的方法,在四聖諦中,集諦是因,苦諦是果,道諦是因,滅諦是果,不過苦諦、集諦是世間法的因果,而道諦、滅諦是涅槃解脫的因果。
  • 佛法:想要承受正法,先把自己變成法器,否則一定會竹籃打水
    首先要信,對佛法堅信不疑,然後進入佛法次第修學。次第修學非常重要,這一點也正是很多同修甚至很多所謂的師父們所忽略的。佛法是特別講究次第的,就像學生入學,必須先從根本的小學課程學起一樣。這裡邊肯定有特殊的,現世社會裡還有跳級的學生呢,但先問問您自己是不是有這種能力,沒有的話,就老老實實一步步來。
  • 佛法裡的不著相是什麼意思?
    」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如果有一定的章程、規矩可循,那麼這個法必定不是佛法。禪宗就是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禪師叫丹霞禪師,他是馬祖道一的大弟子,修行非常高。有一年,在寒冷的冬天,丹霞禪師雲遊到了洛陽龍門,掛單在慧林寺裡。
  • 《金剛經》:佛法只是「藥方」而已,其實並沒有真實的佛法
    就現在的佛弟子來說,我們所學的佛法是二千多年前釋迦世尊於四十九年中所宣說,後來結集成經典,這就是我們所修學的佛法。但是這些佛法的本質,就像醫藥一樣,是為對治眾生的心病而開出來的藥方。其實,佛法只是藥方而已,並沒有所謂真實的佛法。我們所學的種種佛法,本質上也只是宣說出來的語言,以及在經典上的文字而已。然而,語言是聲塵,經典是色塵,都不是常住、真實的法,因為聲音說出來就馬上消失,經典上的文字也不是真實不壞的東西,經不起風吹、雨打、火燒,終歸會壞滅。語言、文字的佛法並不是真實不壞的法,所以佛弟子並沒有真實的佛法可得。得法的時候,明自本心,見自本性。
  • 邪師說法如恆河沙,都有一個相同之處:把佛法當成「標日之指」
    楞嚴經第六卷有云:「阿難整衣服望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跡圓明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眾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我雖未度願度未來一切眾生,世尊此諸眾生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欲攝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場遠諸魔事於菩提心得無退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