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經藏:《慈悲三昧水懺》 悟達禪師與人面瘡

2020-11-21 手機鳳凰網

因果業報,真實不虛。悟達國師作水懺,普勸世人: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圖片來源:資料圖)

《慈悲三昧水懺》共上中下三卷,今收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五冊,卷前有《御製水懺序》(末署成於永樂十四年七月初一日)和《慈悲道場水懺序》。

其名稱中的「慈」意為予樂,「悲」意為拔苦;「三昧」本是定的意思,「三昧水」則是由迦諾迦尊者的三昧力加持而成的三昧法水,係指佛法的般若智慧甘露水,可以滌清眾生的業障;「懺」代表懺悔,指懺悔過去的業。

「慈悲三昧水懺」即指在慈悲清淨的定境中,以佛法的甘露水洗滌業障和內心的煩惱,以現出拜懺者本來人性的智慧和福德。其正文的形式亦如其他懺法書,首先說明了建立水懺道場的意義及其功用,令修懺者發心皈依諸佛菩薩。其次舉懺悔文,令修懺者興起慚愧心、恐怖心、厭離心、菩提心、怨親平等心、念報佛恩心、觀罪性空心等七種心以懺悔煩惱障、業障、果報障等三障。懺悔終了,最後需以懺悔三障所生的功德回向施主與一切眾生。

在實際薰修方面,水懺的實用性更強,自唐末以後的一千多年來,水懺法會風行各地,僧俗佛子都愛修此懺法,或自修,或請人代修,用來消災祈福、超薦亡故親友或冤親債主,回向六道眾生。許多寺廟特別規定每月舉辦一次,以致現代只要提到佛教的懺悔法門,人們一般都會想到粱皇寶懺和水懺。

罪從心起將心懺

知過改過是一種大智慧,因為人的自我完善以及智慧的開發往往是通過知過改過來實現的。因此,六祖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佛法中,懺悔是改往修來的具體方法。懺悔可以分為事懺和理懺兩大類。

事懺就是舉行種種懺悔儀式,如三昧水懺、梁皇懺、大悲懺等。通過禮拜諸佛,供養三寶來懺悔業障罪根,清淨身心。

理懺則是通過觀諸法性空,無實自體可得,了悟罪性也是空的道理,從而達到淨心止惡,即所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水懺》的來源 悟達禪師與人面瘡

慈悲三昧水懺的作者悟達國師,生於唐朝,四川湄洲人,俗姓陳,七歲出家法名為知玄,十四歲時即為皇帝、大臣、文武百官一萬人等講經說法,人稱「陳菩薩」。

知玄法師年少參訪叢林,為雲水僧時,有一天途經京師,在長安京都某寺掛單,遇到了一位西域僧人。這位僧人生了一種「迦摩羅」的惡疾,全身生瘡,發出衝鼻難聞的穢氣,無人理睬。知玄住於他隔壁,憐愍他的病苦,耐心為他擦洗敷藥,常去照顧他。病僧癒後,感激知玄的德風道義,就對他說:「我要走了,將來你有難臨身時,不妨到四川彭州九隴山來找我,我會設法解救你的災難。記住在有兩棵大松樹並立的標誌,那就是我居住的地方。」

在唐武宗會昌法難之後,佛教遭遇空前浩劫,至唐懿宗登基時極欲振興佛教。唐懿宗非常欣仰其德風,遂迎請知玄法師與外道眾徒辯論,徹底粉碎一切外道邪見,佛教因此再度振興,知玄法師也因此成為全國佛教界的領袖。

知玄法師亦因為德行高深,備受唐懿宗的尊崇,鹹通十年(公元八六九年),懿宗皇帝並親自求教佛法,親臨安國寺,欽賜檀香講經法座。座高二丈,以壇香為材,用金絲鑲成龍鳳花紋,旁設磴道,並尊他為國師。

國師升堂講經時,以一念驕慢心生起,於座上看見一珠飛入左膝蓋,旋即生出一個人面瘡來,有眉有眼,有口有齒,與人面一樣,每天需要飲食餵他,瘡像人一樣開口啖食。知玄法師痛苦萬狀,雖召請了各地名醫,但皆搖手遜稱無藥可醫。

國師遍攬群醫,都無法醫治,正在束手無策時,忽憶起昔日西域僧人的話,於是前往西蜀入九隴山去尋找。一日,傍晚時分,山路難行,正不知如何是好時,忽然看見兩棵並立的松樹,國師心中大喜,快步走向前去,只見廣闊的殿堂,金碧輝煌,那位僧人已站在門前,國師將所患怪疾的痛苦相告。西域僧人指著松旁的溪水道:「不用擔心,用這清泉可以去除你的病苦。」

翌日清晨,僧人命一孩童帶路,引領國師到巖下清泉之畔。國師剛欲以泉水洗膝上人面瘡時,不料人面瘡竟忽然出聲開口說:「不要洗!不要洗!」國師驚問:「為什麼?」瘡說:「您曾否讀過西漢史書,袁盎與晁錯傳呢?」國師回答:「曾讀過」。

原來西漢時代,袁盎和晁錯兩人素來不合,不同坐也不共語。漢景帝時晁錯為御史大夫,其個性非常的剛直忠心,他提議要削去諸侯的封地,以免他們的勢力日日強大。但當景帝削去吳、楚等七國的封地後,吳、楚等七國竟然聯合起來造反。當時的袁盎趁這個機會向景帝進言,必需殺晁錯以謝七國,所以景帝聽信袁盎的進言,就將晁錯斬死在東巿;然後拜袁盎為太常,因此晁錯含冤而死。

人面瘡開口說:「您既然讀過了,何以不知袁盎殺晁錯之事?往昔的袁盎就是你,而晁錯是我。當吳楚七國造反時,你在帝前讒我,致使斬我於東市。這冤深恨重,十世以來,輪迴流轉,我一直在找機會報仇,可是你這十世之中皆為高僧,清淨戒行,冥冥中有護法在旁保護,故苦無機會可以報復。如今,你受皇上的恩寵待遇豐厚,集朝野禮敬於一身,起貢高我慢之心,動了希名欲利之念,有失道行,因此我才能附著你身。現在蒙迦諾迦尊者慈悲,賜我三昧法水令我解脫,我們之間的夙冤也告終結,從今以後我不再與你為難做對,冤冤相纏。」

悟達國師聽後,非常震恐,連忙俯身掬起清水洗滌,一時痛入骨髓,暈絕在地不省人事。甦醒時,膝上的人面瘡已不知去向。由此遂明白聖賢渾跡世間,不是凡情所可以測度的,國師欲回寺禮謝尊者,但金碧輝煌的崇樓寶殿,已杳無蹤影。

參禪悟道,雖然明心見性,但三世因果業報,卻歷歷分明,誰也逃脫不了。只有廣作善事,多結善緣,懺悔消業,滅罪離愆,方可得救。在自性上雖然沒有罪業可言,但在事相上因果儼然,絲毫不爽,所謂現報、生報、後報,但不會不報。悟達國師所幸遇聖僧迦諾迦尊者,施藥護病,尊者報以解冤消業。後悟達國師作《慈悲三昧水懺》,簡稱《水懺》,流行於世,普勸世人「但願隨緣消舊業,更莫招愆造新殃」,三世業報,可不慎哉?

附註:

在印度佛教律儀中,男眾比丘稱「大德僧」;女眾比丘尼稱「大姐僧」。中國則於歷代各朝中均有帝王加封德學兼備,可為一國師表的高僧為「國師」,含有一國民眾之師、帝王之師等意,如悟達國師、玉琳國師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悟達國師三昧水懺的佛法故事,蘊含的佛法道義
    ,於是拜授了他國師一職,對他崇敬有加,時常聽悟達國師傳道講經。突然有一天,悟達國師的腿上長了一個瘡來,此瘡叫做「人面瘡」,為什麼叫人面瘡呢?以為這個瘡眉目口齒都有,用食物放在它面前,都能像人一樣吞咽食用。皇帝找來了各地的名醫來給悟達國師醫治都沒有治好。
  • 三昧水懺:悟達國師酬舊業 三昧法水洗十世前罪垢
    如天台智者的「法華三昧懺儀」,創始於梁武帝時,而為志公禪師所作的「梁皇寶懺」等。是懺法,皆以滅罪消災,濟度亡靈為本,在家的孝子賢孫,常請出家人修此懺法,是中國流傳最久最廣的一部懺法,特別在江蘇、浙江更為風行。 現在講的「慈悲三昧水懺」,是唐朝知玄法師,世稱悟達國師,依宗密禪師所著「圓覺經證儀」而錄成的,在中國佛教界,同樣風行各地,僧俗佛子都愛修此懺法。
  • 佛教故事之悟達禪師
    悟達知玄禪師還是雲水僧時,有一天途經京師,看到一位西域異僧身患惡疾,無人理睬,於是就耐心地為他擦洗敷藥,並照顧他的疾病。病僧癒後,就對悟達禪師說:「將來如果有什麼災難,你可以到西蜀彭州九隴山間兩棵松樹下面找我!」
  • 迦若顯化,悟達冤解|三昧禪林古解冤洞的典故
    說到解冤洞,就要說到彭州當地人對三昧禪林的俗稱「三廟水」。水,是真正意義上的「三昧真水」,這是因為三昧禪林中的「中三昧」至德寺和兩位尊者有關,這也是三昧禪林的最初緣起。兩位尊者是十八羅漢第二的迦諾迦尊者和唐懿宗時代的悟達國師。
  • 心空不受無煩惱,悟達三昧水洗宿冤
    人真正的大難,都是自己心裡來的災難。自作孽,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憂鬱患得患失,都是自己的心裡受災了。人苦了才能修心,比如輕視別人,失恭敬心就是苦。人的災難從破壞外在的生態環境,到破壞自身的環境,與眾生相害有結,一切災難就是這樣來的。五百羅漢之一的悟達尊者,就是唐代高僧知玄。
  • 民間故事——人面瘡
    之後小和尚一直修身養性,樂善好施,勤懇修煉,在佛學上也有所成就,因為給皇帝講佛,皇帝聽後十分賞識,便將他封為悟達國師。成為國師之後,受萬人敬仰,常常有人恭維,悟達國師聽後生出驕心。人面瘡越來越大,而國師因為疼痛,日漸消瘦,此時國師想起年輕時候幫助過的西域僧人,決定起身去西域尋找他,請求幫助。悟達國師跋山涉水,來到西域的茶隴山,果然在山間的兩顆大松樹中,看到了這個西域僧人,告知事情始末之後,西域僧人瞧見人面瘡後,對悟達國師說:「明天我會到你到後山的小溪邊去把人面瘡洗掉。」
  • 一文讀懂:寺院裡舉辦的各種「懺法」的由來與講究
    較為普及的有唐代知玄的《慈悲水懺》,宋代知禮的《大悲懺》、遵式的《淨土懺》以及《藥師懺》、《地藏懺》等。《慈悲水懺》的作者知玄是四川人,唐懿宗鹹通四年(863)被封為悟達國師。相傳當時知玄在長安遇到一位異僧,身患惡疾,臭氣燻人,人人見了都非常厭惡。知玄卻不嫌髒臭,侍奉湯藥,十分殷勤,從未流露出不滿的臉色。
  • 人面瘡
    他七歲聽講《涅槃經》,就覺得很契機,後來十一歲出家,十三歲被丞相請去在大慈寺升座說法,來聽法的大眾有上萬人。在一般人來看,他年齡很小,但是從智慧上來看他卻是如同大人一般。唐宣宗時,知玄法師被皇帝請去講經,又賜他紫袈裟。知玄法師歷經唐宣宗、懿宗、僖宗三位皇帝的禮遇。
  • 佛教中懺法與打七是怎麼回事?
    感得平復,因約諸經抄撮成部(全書三卷,中士久佚,今編入《大正大藏經》第八十五函)。梁武帝曾制懺二部,一名《六根大懺》(今不傳),是梁武帝自己親行的,文中有云:「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一名《六道慈懺》,乃是歲中諸寺所行,即今所謂《慈悲道場懺法》,又簡稱《粱皇懺)。
  • 佛教中有哪些懺法
    懺法是懺悔、除去所犯的罪過,以便積極修行的宗教儀式。我國的佛教懺法起源於晉代,到隋唐時期特別流行。現在流行的懺悔之法有梁皇懺、慈悲水懺、大悲懺、藥師懺、淨土懺地藏懺等。1.大悲懺,儀式簡單莊嚴,是今天流行最廣的一種懺法。
  • 深入經藏:觀無量壽佛經 陶煉心志以成三昧
    經中所謂「一一方面百寶所成,一一寶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八萬四千色」等琉璃地境界,不是一般行者的心力所能及,如何才能把它作為所緣境界而如實觀想呢?這就要依藉勝境陶煉心志而趨於精細,所緣境界依心的深觀細想而轉勝變實。初作日觀,繫心入定,繼而由水而冰而琉璃,使心境相互影響逐漸推進,這是《觀經》所示觀法的基本步驟。
  • 趙州禪師「吃茶去」究竟藏有什麼樣的禪機呢?
    趙州禪師「吃茶去」究竟藏有什麼樣的禪機呢?南北朝兩宋時期,中國禪宗大盛於世,進而推動了中國禪茶文化進入了一個高峰期,高僧大德普頌唐代趙州禪師傳續下來的禪茶妙境。趙州從諗禪師:「老僧我,年輕的時候,曾到溈山靈祜禪師處學習,恰好,有學僧前來拜謁。學僧問溈山:「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溈山不回答問題,反而對來人 說:「把禪床給我搬過來」。
  • 民間故事——人面瘡2
    關於人面瘡的故事廣為流傳,上一期講了悟達國師因前世因果長出人面瘡,本期則講另外一個因殺生而起人面瘡的故事。狐狸慵懶地抬了一下頭,想出家人定不殺生,便又低頭睡去。此時方丈內心火冒萬丈,想著拿起棍棒嚇唬一下狐狸,朝狐狸頭上打去,不想因憤怒用力過猛,當場血流滿地,狐狸一命嗚呼。此時方丈方才從憤怒中回過神來,犯了出家人的大忌。
  • 為什麼武士要殺這個禪師?心念的力量可以強大到什麼程度?
    「禪定」,又稱「止觀」、「三昧」,是指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的狀態。「禪定」是生發般若智慧的基礎,是通往解脫彼岸的關鍵,是修行證悟的必經之路。「禪」是外不著相,「定」是內不動心。如能達到「無住生心」的境界,你的人生將會從此打開一扇非凡的大門,讓你進入一個清涼寂靜的世界。
  • 沒有智慧和原則的慈悲,就是害人害己的假慈悲!
    是不是很諷刺呢……有的人說,發菩提心,就是要犧牲自己,去利益他人,即使眾生打你、罵你、傷害你,你依然要對他們慈悲,要平等,不能起分別心,依然要接納他們,犧牲自己,去利益他們,就算眾生傷害你,那也是你的因果,你更加要生懺愧心,懺悔自己的業障,更加要對他們慈悲……首先,我們並不否認佛法裡確實教我們對一切眾生,乃至傷害我們的眾生都要慈悲和同等的利益
  • 「民間故事」手臂上的人面瘡
    只見右臂之上不知道何時生出一片窗來,那窗的形狀就像人面一樣,正在書生大為吃驚之際,那人面瘡突然張開了口又打起了哈欠,書生這一看額頭上的汗就淌了下來,他心中就想這是什麼東西呢?怎麼會生得這樣怪異啊?然後他就伸出手摸了又摸,不過說來也怪,片刻之後這樣便停止了,書生就放下書捲去睡覺了。
  • 人臉上長了【人面瘡】
    照片只是特效化妝師Anders Lerche的作品Babyface,並沒有這流言中所說的人面瘡一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