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人面瘡

2020-12-04 你我他的生活故事

在大唐年間,有一位西域僧人得了一種怪病,渾身腥臭,人們見了紛紛掩鼻躲避,十分嫌棄。唯獨一位小和尚未曾嫌棄半分,一直在身邊悉心照料,每日幫助西域僧人熬藥,擦身,經過一段時間的照顧,西域僧人恢復了健康。

西域僧人要回西域去了,因為感念小和尚的照顧之情,告訴小和尚,若是日後有難,可到西域去找他,小和尚問道,西域那麼大該如何去找,西域僧人告訴小和尚在茶隴山中有兩顆大松樹,在那裡就可以找到我。

之後小和尚一直修身養性,樂善好施,勤懇修煉,在佛學上也有所成就,因為給皇帝講佛,皇帝聽後十分賞識,便將他封為悟達國師。成為國師之後,受萬人敬仰,常常有人恭維,悟達國師聽後生出驕心。

這一日,悟達國師講禪之後,發現腿上有些癢,卻未曾在意,慢慢的腿上長了一個疙瘩,疼痛難忍,走遍醫館,也不知道是什麼病症,而後小疙瘩慢慢的長出了眼睛,鼻子,嘴巴,像一張人臉在腿上,後來慢慢的,國師發現這張臉的眼睛會動來動去,鼻子也會喘氣,連嘴巴都需要吃東西,一臉憤怒模樣。人面瘡越來越大,而國師因為疼痛,日漸消瘦,此時國師想起年輕時候幫助過的西域僧人,決定起身去西域尋找他,請求幫助。

悟達國師跋山涉水,來到西域的茶隴山,果然在山間的兩顆大松樹中,看到了這個西域僧人,告知事情始末之後,西域僧人瞧見人面瘡後,對悟達國師說:「明天我會到你到後山的小溪邊去把人面瘡洗掉。」

第二天清晨,西域僧人以及悟達國師就來到溪邊,挽起褲腿,準備下水,洗掉人面瘡。人面瘡已經有膝蓋那麼大,非常恐怖,以往橫眉怒目的人面瘡,這次變得十分平靜,開口跟悟達國師說:

「慢著,我有話跟你說,你被人尊為國師,一定博學多才,你可曾聽過,袁盎和晁錯的故事!」

悟達國師回道:「西漢景帝劉啟在晁錯的幫助下削藩,而後劉啟的叔叔劉濞聯合六大諸侯國謀反,晁錯建議景帝御駕親徵,平定叛亂,而景帝猶豫不決,此時經人舉薦的袁盎私下建議景帝誅殺晁錯,以安撫叛亂,景帝則聽信袁盎之語,在某一天將毫不知情的晁錯就地腰斬。晁錯得罪天下諸侯,幫助景帝,而景帝則在袁盎的挑撥下誅殺晁錯。」

人面瘡說道:「沒錯,而我就是晁錯,你則是袁盎的轉世,我一直跟隨於你,已有十世,因為前幾世你都靜心修佛,我無從下手報仇,就在今世,你因驕心念起,跟隨十世的我終於找到機會,這才附身於你,以報當年之仇,如今迦諾迦尊者賜我三昧法水,洗我宿世恩怨,從此你我不再有冤,各修各法。」

悟達國師洗去人面瘡後,尋了一處僻靜之地,安心修禪悟道,並錄成《慈悲三昧水懺》。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人面瘡2
    關於人面瘡的故事廣為流傳,上一期講了悟達國師因前世因果長出人面瘡,本期則講另外一個因殺生而起人面瘡的故事。狐狸慵懶地抬了一下頭,想出家人定不殺生,便又低頭睡去。此時方丈內心火冒萬丈,想著拿起棍棒嚇唬一下狐狸,朝狐狸頭上打去,不想因憤怒用力過猛,當場血流滿地,狐狸一命嗚呼。此時方丈方才從憤怒中回過神來,犯了出家人的大忌。
  • 「民間故事」手臂上的人面瘡
    只見右臂之上不知道何時生出一片窗來,那窗的形狀就像人面一樣,正在書生大為吃驚之際,那人面瘡突然張開了口又打起了哈欠,書生這一看額頭上的汗就淌了下來,他心中就想這是什麼東西呢?怎麼會生得這樣怪異啊?然後他就伸出手摸了又摸,不過說來也怪,片刻之後這樣便停止了,書生就放下書捲去睡覺了。
  • 人面瘡
    在一般人來看,他年齡很小,但是從智慧上來看他卻是如同大人一般。唐宣宗時,知玄法師被皇帝請去講經,又賜他紫袈裟。知玄法師歷經唐宣宗、懿宗、僖宗三位皇帝的禮遇。皇帝因為聽知玄法師講《法華經》,而悟入法華宗旨:於是皇帝親自書文:「悟者,一剎那;不悟,恆沙劫。悟者真乘,瞭然成佛之義。
  • 古籍中記載怪異的「人面瘡」,它竟有鼻有口能吃飯,喝酒還會臉紅
    但是平時這人面瘡不痛不癢,商人曾經像鬧著玩似的把酒水滴入長在自己左胳膊上面的人面瘡的口中,人面瘡的口喝酒後,那個瘡臉的顏色和人一樣會變紅。商人又曾經把食物放入人面瘡的口中,不論商人餵它什麼食物,人面瘡都會把商人餵給自己的食物全部吃掉。
  • 深夜產房故事:胎兒腹內取出胎中胎,真的是千古奇病「人面瘡」?
    姜醫生說:「古代人說的人面瘡的胎兒出生後,對大人不好,屬於空穴來風,是封建迷信,不用太在意,現代醫學有足夠的手段,保障胎兒出生,並且健康的成長。」 說服了孕婦後,在醫生辦公室裡,幾位年輕的醫生不太明白,「人面瘡」是怎麼回事兒?
  • 人臉上長了【人面瘡】
    照片只是特效化妝師Anders Lerche的作品Babyface,並沒有這流言中所說的人面瘡一事[1]。
  • 胎兒出生四天,腹內取出胎中胎,真的是千古奇病「人面瘡」嗎?
    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吧: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撰寫的《本草綱目》裡,收錄了這樣一則奇聞逸事:江南有位商人,左胳膊上長了一個瘡,瘡口像人的面孔一樣,口眼鼻俱全,還能「飲食」,用酒滴入它的口中,瘡口的面部便立刻紅潤起來。雖然長了瘡,商人並沒有一點痛苦或不適的感覺。醫生們見了,嘖嘖稱奇,說從來不曾見過這種怪病,只能名之曰「人面瘡」。
  • 泰山民間故事——東嶽大帝化道士,治療人面瘡,重修天貺殿
    前面已經寫兩篇關於人面瘡的故事,這一期也講一個關於人面瘡的故事。相傳金朝大定年間,有個皇帝,叫完顏雍。這完顏雍生了怪病,膝蓋處長了一個瘡,但是久治不愈,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慢慢的長出了鼻子眼睛嘴巴。
  • 民間志怪故事:第一個故事中古人的信義之舉,今人恐怕很難理解
    別處讀來的三則民間志怪故事,頗為有趣,整理出來,以饗讀者朋友。俱是無稽村言,讀者不必深究。 1、菊花之約 很久以前有一個書生叫範臣卿,上京趕考,不想忽染重病,躺在客棧裡動彈不得。店中主人怕他瘟疫過人(傳染),對他不聞不問。
  • 深入經藏:《慈悲三昧水懺》 悟達禪師與人面瘡
    《水懺》的來源 悟達禪師與人面瘡慈悲三昧水懺的作者悟達國師,生於唐朝,四川湄洲人,俗姓陳,七歲出家法名為知玄,十四歲時即為皇帝、大臣、文武百官一萬人等講經說法,人稱「陳菩薩」。知玄法師年少參訪叢林,為雲水僧時,有一天途經京師,在長安京都某寺掛單,遇到了一位西域僧人。
  • 奇聞異事:書生手臂上長了一個人面瘡,竟能開口說話
    明朝有一書生,一天早上起來,忽然覺得右手臂奇癢難忍,不久之後竟然長出了 一個人面瘡。那人面瘡乍看之下甚是恐怖,竟然生的有鼻子有眼,與人的五官十分相似。書生心中害怕,遍訪了鎮上所有的醫館,但沒有一個大夫有醫治的法子。
  • 民間神話故事:萬妖之母
    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西次三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在崑崙虛北。(《海內北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日昆食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豹尾,穴處,名日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
  • 民間故事:「情侶版」的太陽和月亮,這個故事有點意思
    太陽連忙說:「我白天出去,下邊那麼多人看我,我怕羞。」這可把月亮給難住了。一起出去吧,如果是白天,夜裡沒啥照亮;如果夜間出去,白天沒啥照亮。太陽見大家都看她,臉羞得更紅了,急忙拿出金針向人們撒去,人的眼睛被刺的睜不開了,急忙低下頭不敢再看。這樣,太陽高興地在空中慢慢地走著。由於太陽和月亮一個白天出來,一個晚上出去,見不了面,玉帝就讓月亮在每月下旬遲出來一陣,和太陽見見面。
  • 悟達國師三昧水懺的佛法故事,蘊含的佛法道義
    突然有一天,悟達國師的腿上長了一個瘡來,此瘡叫做「人面瘡」,為什麼叫人面瘡呢?以為這個瘡眉目口齒都有,用食物放在它面前,都能像人一樣吞咽食用。皇帝找來了各地的名醫來給悟達國師醫治都沒有治好。悟達國師第二天早晨,悟達國師來到泉水旁就要洗刷患處時,那個「人面瘡」竟然開口說話了
  • 民間故事:刷白煙囪,他面白心黑得此綽號,最後卻被女婿捉弄一番
    中國的傳統故事大多數都與神話有關,無論是遠古的創世故事,還是後來的民間市井傳聞,都離不開這些荒誕不經的內容,因為一方面在於加上了神話內容之後,就很容易受到關注,畢竟神話是超乎人類想像的,自然會引發更多人的興趣;另一方面的原因在於,講故事需要矛盾情節,矛盾越難解,故事就越精彩,可是矛盾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 中法藝術家聯袂採擷中國傳統民間故事 今天如何重述中國民間故事?
    當我們的孩子讀《格林童話》的時候,是否知道中國的「灰姑娘」故事要比德國的「灰姑娘」早一千年?當中國家長追捧國外大獎繪本的時候,是否知道中國民間故事的巨大寶藏?旅居法國的華裔葉俊良先生,熱衷於向法國民眾介紹和推廣東方文化,他搜羅中國民間故事,並邀請一群同樣熱愛中國文化、活躍在巴黎的新銳藝術家共同創作了這套《中國民間故事繪本》。
  • 民間故事:空心鬼害人
    歡迎大家來到沐雨離音,本文為《民間故事》第285期,空心鬼害人,如果您喜歡,不妨點個關注吧!民間故事是一個有趣的領域,古人常常在閒暇之時與家人朋友聊一些身邊發生的小故事,也有人喜歡去小酒館聽說書先生講一些有趣的故事,大家坐在一起聊得很開心。
  • 《天官賜福》漫畫最新話,人面疫上線,郎螢比想像中的好看
    在看漫畫前,根據原著的描述,我已經做好了人面疫很可怕的心理準備,不過在漫畫裡,灰灰太太並沒有將這種恐怖體現在郎螢的臉上,遠看他的臉,只是燒傷了,沒有人面疫的痕跡。郎螢也確實燒過他的臉,因為害怕,但為燒毀噁心的人面疫燒毀,不惜毀掉自己的臉。不論傷痕,郎螢長得還是很好看的,比想像中的要俊很多。
  • 民間故事:大象報恩
    民間故事是一個有趣的板塊,古人常常聚在一起聊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也有人去小酒館聽說書先生講一些生動的故事,大家也可以一起討論其中的細節。在清代有一本著名的民間故事書,名為《聊齋志異》,它的作者是蒲松齡,今天的這個故事就取材於聊齋。
  • 民間故事:陰陽鏡
    那人一見他,便說他與崔方平是故交,崔方平的兒子半信半疑,帶著他到了廟中。道士見崔方平父子現狀也是不禁嘆息道:「財若外露,或遭大難,我有心幫你,可常言道:不怕人窮,就怕志短。」隨即道士掏出了一面銅鏡,交給崔方平,告訴他只可以照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