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醫院的婦產科,夜班從晚上5點鐘開始,到第二天早上8點結束。
每一天的深夜,在產房,都發生著不同的故事……
人生這一輩子,要說真正沒有退路的事情,真沒有幾個。但是,生孩子絕對算一個。只要懷上孕,就無法回頭了,十個月後,躺在產床上,產婦想退,不可能了。
這天,我們醫院的B超室接診了一位從東北來的孕婦,前幾天,她在當地的醫院進行常規產檢時,發現肚子裡胎兒的肚子裡長了一個包塊。慎重起見,B超醫生勸她再到大城市醫院複查一下,就這樣,孕婦在丈夫陪同下,做了一夜的火車趕到了北京。
B超室的趙醫生有著30多年的臨床經驗,經過仔細探查,她在胎兒肚子裡的包塊內,竟然又看到了一個小胎兒的頭部、脊柱和四肢。
「很可能是寄生胎」,趙醫生給出了診斷。
「寄生胎?」聽到這麼一個陌生又嚇人的名詞,孕婦和丈夫慌了神兒。
接診的姜醫生解釋說:「寄生胎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疾病,遺傳學上又稱胎內胎,發病率約為五十萬分之一,是指完整胎體的某部分寄生有另一個或幾個不完整的胎體。寄生胎無獨立生存能力,但在寄主體內仍是活的組織,並會隨著寄主的成長而增大。」
「原來是這樣呀,那我肚子裡的胎兒還能存活嗎?是不是得做人工流產呀?」孕婦說。
「只要隨時監控胎兒的情況,胎兒能夠存活的」。
「可是,寄生胎怎麼辦?」孕婦的丈夫擔心地問。
姜醫生說:「沒關係,等到孩子出生後,可以立即手術,把寄生胎部分切除,不會影響到孩子身體發育的。」
在姜醫生的建議和勸說下,孕婦打消了流產的念頭,決定留下孩子,回家繼續觀察。
姜醫生也積極的準備著,包括和新生兒科的黃醫生商量,未來對新生兒的手術問題。
沒想到才過了一個多月,孕婦就從東北打來了電話,電話裡,孕婦對姜醫生說:「我們還是想做人工流產。」
姜醫生說:「為什麼又不想保住胎兒呢?你現在的身體狀況和孕周,做人工流產很危險的。」
孕婦說:「老家有親戚說,這胎兒是怪物,古代叫做人面瘡,對大人不吉利的。」
姜醫生說:「古代人說的人面瘡的胎兒出生後,對大人不好,屬於空穴來風,是封建迷信,不用太在意,現代醫學有足夠的手段,保障胎兒出生,並且健康的成長。」
說服了孕婦後,在醫生辦公室裡,幾位年輕的醫生不太明白,「人面瘡」是怎麼回事兒?面對大家不解的神情,姜醫生說:「孕婦所說的人面瘡,是古書裡記載的一個案例,在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撰寫的《本草綱目》第十三卷「草部」裡,收錄了這樣一則病例:江南地方有個商人,他的左胳膊上長了一個瘡,瘡口就像人的面孔一樣,口眼鼻俱全,還能「飲食」,用酒滴入它的口中,瘡口的面部便立刻紅潤起來。雖然長了瘡,商人並沒有一點痛苦或不適的感覺。醫生們見了,無不嘖嘖稱奇,說從來不曾見過這種怪病,更不用說治療了,只能名之曰「人面瘡」。
現在醫學認為,人面瘡就是寄生胎的一種。寄生胎的發育程度差別很大,有不同的類型。如果是兩個孿生胎分離不完全,就形成了連體胎兒;如果是小胎兒寄生在大胎兒體內,就屬於胎中胎,還有一種,寄生胎也可以附著在正常胎兒的體外或體表,稱為外寄生胎。」
最後,姜醫生說:「產婦所說的人面瘡,就屬於外寄生胎。」
經過姜醫生這一番解釋,年輕醫生們對寄生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又經過了2個多月,胎兒已經足月了,孕婦來到了我們醫院,接受了剖宮產手術,順利娩出了一名男嬰。因為寄生胎佔據了男嬰腹腔三分之一的位置,新生兒一出生肚子便脹得鼓鼓的,其他情況正常。
在胎兒出生之前,產婦和家屬還抱著一線希望,希望孩子正常,B超屬於誤報。如今,看到了胎兒出生的狀況,孕婦和家屬著了急:「醫生,救救孩子吧!」
姜醫生說:「放心吧,我們早做了周密的計劃,很快就給孩子做手術。」
一個星期後,新生兒科的黃醫生給男嬰做了開腹手術,當黃醫生小心翼翼的打開了新生兒的腹腔,發現情況要比預想的更加嚴重,寄生胎的基底部有很多來自於腹主動脈和胰腺動脈的大血管,像蜘蛛網一樣,任何一點損傷會造成大出血。
此外,男嬰還患有小腸憩室,若不處理,將引起出血、穿孔、感染、腹膜炎、腸套疊等一系列問題。
怎麼辦?
黃醫生藝高人膽大,當即決定,兩個問題一起解決。歷時兩個多小時,寄生胎的摘除手術順利完成了。術後一周,男嬰各項功能恢復良好,和產婦一起順利出院了。
深夜的產房,什麼事都可能發生,門鈴每一次響起,都是生命在叩門。靜靜的,聽助產士小紅姐為你講述那些生死相依、悲歡離合的產房故事。下一夜又會發生什麼呢?關注小紅姐的《深夜產房系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