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聊齋:陰陽鏡
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
清朝年間,會稽有個叫崔方平的書生,出身官宦世家,祖上有不小的積蓄。
崔方平自幼喜好讀書,但中秀才後參加鄉試,卻屢試不中,父親去世後便不再科舉,整日守著自己家的產業過日子。崔方平早已娶妻,可多年無子。
有一日,他夢中遇到一位神人,告訴他要多做善事,崔方平醒來便開始廣行善事,連續生下了兩子兩女。
一日,沿江四周海匪橫行,會稽城內湧入了大量的流民。崔方平出面賑濟災民,受到了災民們的擁護,忽然遇到一位蓬頭垢面的道士,那道士拿過崔家發放的食物,也不吭聲,坐在地上三下五除二就把東西吃完了。
隨後道士起身就走,有人責怪他太過無禮,好歹也應該向崔善人表示感謝。那道士頭也不回就消失在人群中,崔方平看到道士怪異的舉動,也沒有太在意。
然而賑災過後,崔家卻連續發生怪事,先是崔方平的母親和妻子忽然生了怪病,整日胡言亂語,神志不清醒。
崔方平請來醫生也看不出個究竟,母親和妻子不久就死去了,停棺家中一時尚未安葬。數日後,崔方平的大兒子和兩個女兒一夜之間神秘消失。
崔方平焦急地四處尋找,還找到官府報案,搜遍了全城也找不到。自此崔方平深受打擊,頭髮一夜之間就全白了。
不久崔家意外起火,大火將崔府燒為平地,只有崔方平和小兒子倖免於難。遭此大難崔方平徹底崩潰,此時對面一家姓黃的富戶告官,以崔家意外縱火禍及鄉裡為由,官府判決崔家將田產房屋盡數賠給黃家。
自此崔方平只得和小兒子在一處破廟中勉強度日,一日崔方平的兒子在外撿柴火,意外遇到了一位渾身髒兮兮的道人。
那人一見他,便說他與崔方平是故交,崔方平的兒子半信半疑,帶著他到了廟中。道士見崔方平父子現狀也是不禁嘆息道:「財若外露,或遭大難,我有心幫你,可常言道:不怕人窮,就怕志短。」
隨即道士掏出了一面銅鏡,交給崔方平,告訴他只可以照背面。
崔方平認出了道士就是當日那人,正想說話道士已然不見,崔方平和兒子看著手中的鏡子,試著照了照背面,只見鏡中赫然出現他與小兒子死後的慘狀,崔方平頓時渾身打了一個寒戰。
他的瘋病一下子全好了,此後崔方平每當意志消沉就拿出鏡子來照一下,他每天出去做工,又一邊讀書一邊教子,日子也勉強過得去。
忽然有一日官府抓到了一夥海匪。那夥人交代出了闖入崔家劫走孩子,隨後又縱火的事實,為了保命,還供出了幕後指使他們的人就是黃家。
此時原本的知府已經離任,新任的知府聽說案件的原委,也是勃然大怒,當即就選擇嚴懲黃家,隨即派人調查黃家的情況,還查出了黃家與海匪勾結,四處打家劫舍的事實。
很快黃家被滿門抄斬,原本屬於崔家的財產也被全部退還給崔方平,知府還將查出的黃家財產部分賠償給崔方平,崔家一下子就又闊起來了。
不久,官府圍剿海匪的營地,在裡面找到了被擄走的崔家三個孩子,崔方平得以與自己的孩子重聚。隨後崔方平就開始為自己死去的母親和妻子舉辦喪禮,沒想到,他小兒子無意中把玩他的那面鏡子,正面意外照到了兩口棺材裡,很快崔方平的妻子和母親居然死而復生。
這讓崔方平感到非常詫異,可他依舊不敢違背道士的指點,自己仍然只照背面,漸漸他又重燃讀書的夢想,自己整日苦讀,終於考中了舉人。
一天夜裡,正當崔方平在屋內讀書的時候,忽然道士走了進來,崔方平連忙上前跪拜。那道士拿回鏡子,笑著說道:「此物名叫陰陽鏡,陽面可使人運勢由盛轉衰,陰面則可使人由衰轉盛。」
道士說:「施主常年行善,此番遭此大難,不過是一時勢衰而已,可施主能自省其身,振奮重來,則並非這鏡子的功勞,而全靠施主自己的能力。若天下人皆有施主這般魄力,此鏡也再無用武之地。」
道士說完,又囑咐崔方平要好好培養小兒子,隨即就消失在黑夜中。
崔方平此後在家繼續教孩子讀書,他的小兒子非常有出息,多年後中進士做了大官,使得崔家變得更加興盛。崔方平年齡增大後,也開始求仙問道。有一日,他在街上遇到一位蓬頭垢面的道人,隨即就與道人一起入山修行,以成仙果。
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風起時),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圖片源自網絡,喜歡請關注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