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不孝媳婦變烏龜

2021-01-09 酒歌說文

說故事聊傳奇,借古喻今話家長裡短,嬉笑怒罵訴兒女情長。正所謂: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寰海塵氛紛未已,諸君莫作等閒看。

#民間故事#從古至今,這男人無德,女人不賢都不是什麼好事,輕者家宅不寧,重者傷天害理,成為禍害。

話說,古時候,有個女子名叫馬翠蘭,給名叫牛福貴的漢子當媳婦。

牛福貴是個放了鋤頭就拿耙,三棍子打不出一個屁的老實人,一天到晚只知道幹活。而馬翠蘭是一個好吃懶做,只知道梳妝打扮,貪慕虛榮的女人。

你想呀,這樣的家庭能不出事嗎?

牛福貴打小就沒了爹,是他娘徐氏將他含辛茹苦養大。

為了好不容易把兒子養大,又娶了媳婦,可徐氏年老眼瞎,還沒來得及享福,就成了一個命比黃連還要苦的老婆婆。

剛才說了,馬翠蘭好吃懶做,只顧得自己吃喝,對瞎眼老婆婆不順眼,各種嫌棄。整天指桑罵槐,生怕老婆婆佔了自己一點便宜。

這一天,老婆婆大病初癒,想吃點肉又不敢開頭,只敢偷偷對兒子說。

牛福貴是個孝子,當時就眼淚譁譁,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集市上買了一塊肉回來孝敬老娘。

牛福貴把肉遞給了媳婦馬翠蘭,讓她好好做一碗紅燒肉給娘吃。

馬翠蘭是什麼人,那是佔便宜沒夠,拉屎都摳腚的狠心人,嘴上說得好好的,可牛福貴前腳他出門,後腳就把肉煮熟後,自顧自吃得一塊不剩。

自己偷吃了也倒算了,可馬翠蘭心狠呀,竟又去挖了一碗蚯蚓回來,煮一煮給婆婆吃。

可憐的瞎婆婆剛吃了兩口,就皺著眉,戰戰兢兢地問媳婦:「怎麼肉裡有股泥土味呀?」

話音剛落,馬翠蘭一把奪過碗口大罵:「你這老不死的東西!給你吃,你還挑三揀四說怪話,今天你是不想吃也得吃。」

說著,馬翠蘭惡狠狠地掰開婆婆的嘴巴,硬是把這一碗蚯蚓倒了進去……

可憐的老婆婆吐得的是七暈八素,可又不敢和兒子說,只能蒙著被子大哭一場。

又過了幾天,是婆婆的生日。

老人嘴巴沒味,想吃油餅。

馬翠蘭本來不想做,但轉念一想:倒不如讓這老不死的吃了歸天算了!

於是,馬翠蘭一不做二不休,用礎霜和著麵粉做了幾個油餅,蒸熟後端給婆婆,自己就悄悄溜出去了。

婆婆接過油餅剛要張口,忽聽門外有人喊:「好心人,可憐我吧,我已餓了幾天了。我是被媳婦趕出來的啊!」

老婆婆一聽,這也是個受氣的苦命人,就把油餅全給了她。

討飯的婆婆滿心歡喜地對瞎眼婆婆說:「難得你這個婆婆一片好心,我這裡有件花領褂,送給你家媳婦穿吧!」說完,就千恩萬謝地走了。

馬翠蘭在外面溜達了半天,心想著自己婆婆已經斷氣,才慢悠悠回家,不料瞎眼婆婆還活蹦亂跳,油餅也沒了。

馬翠蘭心裡正納悶,忽然瞥見婆婆身邊有件花領褂,於是奪過花領褂就穿。

哪曉得那花領褂一穿上身,領褂上的一根根織線轉眼變成了一根根繩子,把馬翠蘭捆得緊緊的。

馬翠蘭嚇慌了,拼命大叫,可叫得越急,繩子捆得越緊,身子也變得越來越小。

叫聲把左鄰右舍都引來了,馬翠蘭感到害羞,把頭一縮,縮到花領掛裡。

眨眼間,花領褂變成了烏龜殼;一道道繩子變成了烏龜殼上的裂紋。

原來,這送花領褂的婆婆是觀音菩薩,就是來懲治這種不孝父母的惡毒媳婦。

馬翠蘭變了個烏龜,沒臉見人,只好鑽到田埂下的蛇洞裡躲了起來。

關注私信我(酒歌說文),發送文字「民間故事」,即可獲取多本有趣的民間故事書籍哦。

相關焦點

  • 媳婦跑了他揍親媽,種惡因得惡果,你的不孝長在了孩子心裡
    為了娶上媳婦,楊樹特地找了個離家遠些的女朋友,沒想到,竟然有人上女朋友家特地說了他媽媽的事兒,又一次,給他打破了媒。楊樹一聽又是這個原因,回家就把親媽拖到洗手間,給痛揍一頓,親媽被親兒子給揍的大哭大叫,有人去拉架,他還覺得,自己做得對,第一,是他親媽讓他娶不上老婆,第二,他都是跟他親媽學的。這樣的事,總是口口相傳的特別快,不孝有三,為後為大!
  • 農村老話說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什麼意思?
    讓我們在人生發展之中不會迷茫,而在中國人的孝道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孝順,孝道是中國曆朝歷代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在農村老一輩的人之中經常對我們說一輩的人不孝,輩輩的人不孝,相信這個道理大家都是知道一點是,但具體的發展過程和源流卻需要我們這些專業的學者去普及,方能夠在社會之中形成一種廣泛傳播。
  • 民間故事:倒黴的烏龜
    弟弟到處找,路上碰見一隻大烏龜,給他說了女媧藏的地方,他一找就找到了。女媧問弟弟:「你咋知道我藏在這的?」弟弟說:「烏龜給我說的。」女媧恨烏龜,對弟弟說:「我不信。走,咱問問它。」他倆找到那隻烏龜,女媧也不問,一腳下去,把烏龜蓋跺成四十五塊,對弟弟說:「我再藏個地方,你能找到,咱就成親。」說著又跑了。弟弟見姐姐把烏龜蓋跺碎了,怪可憐它,又一塊兒一塊兒把烏龜蓋對起來。現在烏龜蓋上還有花紋,像是一塊兒一塊兒對起來的,就是這個緣故。弟弟把烏龜蓋對好,又去找姐姐。他找呀找呀,哪兒也找不到,還是那隻烏龜給他說了女媧藏的地方,弟弟一找,又找到了。
  • 民間故事:鬼燈籠之爺爺去哪了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短篇懸疑小說系列。作品名稱:《鬼燈籠》第十六章原創作者:半杯水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前文回顧:終於走出鬼霧森林,小文不知道為何,心中明明特別恨幽冥之主冥王。但是聽了她的話後,卻選擇沒有告訴鬼媳婦。可能這段時間的遭遇,讓他成長了不少,學會了留個心眼。不管如何,這次冥王也沒傷害自己,反而放了自己。
  • 民間故事:鬼燈籠之走出鬼霧森林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短篇懸疑小說系列。小文連忙擺手說道:「媳婦,不是這樣的,我是看他可憐,你不是說收她做我丫環嗎?」小蓮也急迫的附和著說道:「夫人,公子,求你們別丟下我,小蓮早已是公子的人了,願意永遠照顧公子,求夫人慈悲,別趕我走,小蓮聽話能幹活。」看著這一大一下兩人鬼媳婦哈哈大笑,笑得花枝招展,「不會啦,我逗你們的,留著她這有何難,我教你一納靈術便可。」
  • 民間故事:鬼燈籠之村民不是走了嗎?怎麼會在後山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短篇懸疑小說系列。作品名稱:《鬼燈籠》第十七章原創作者:半杯水作者申明:傳承民間文化,說出魅力故事。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不可迷信、模仿故事情節等。更與現實生活無關,請理性、正確地欣賞故事。
  • 民間故事|人蛇仙侶
    民間故事|人蛇仙侶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大龍山下有個無名小村,村裡有個叫吳二壯的樵夫。這小夥人雖然生得有點黑蠻,但心眼不壞,只是有一股子痴傻勁。不知誰開始叫他吳二傻,他也不介意,慢慢吳二傻這外號就叫開了。吳二傻28歲了,還沒娶到媳婦。
  • 農村新式「不孝」問題頻現,外人覺得很不理解,子女們卻顯得無奈
    今天分享的主題:農村新式「不孝」問題頻現,外人覺得很不理解,子女們卻顯得無奈。 如今農村人生活過得好了,人們就有了更高的追求,不再安逸於在城裡打工賺錢回家蓋房娶媳婦,大多數人想著在城裡工作賺錢,然後在城裡買房娶媳婦定居在城市裡。
  • 民間故事:烏鴉頭上過,無災必有禍?烏鴉真的是東方告死鳥?看故事吧!
    上次寫了一篇故事是關於烏鴉嘴的,反應還不錯,這次寫個真事兒,也是我們這邊發生的故事,請大家看看烏鴉是不是真的像民俗裡說的那麼邪性!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圖文無關,下同故事是我們這邊的一個老大爺講的,說是當時他還年輕,剛剛娶了媳婦,一家子過得和和美美的,家裡老太太是個心善的人,每天呢都愛在房前屋後的撒些五穀雜糧之類的東西,總是能引來些鳥雀之類的前來啄食,這也算是變相的施捨吧!
  • 農村老話「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有著什麼樣的背後含義?
    也就是說,不管從哪個方面講,「孝」都是一個人一生之中必將奉行的概念,如果一個人不孝,那他也不配為人子了。「孝」這個字是怎麼寫的?上面一個「老」字,下面一個「子」字,「子」背著「老」才是「孝」,這個字都完全告訴我們了,但是某些人還是做不到,簡直是冒天下之大不悔。這個破碗別摔了,以後我也要給你吃的。
  • 民間故事:斷腸草
    #中國民間故事青霞說:「聽到了,先是聽到窗扇譁啦一聲,又聽到外面咕咚一響,媳婦趕緊起身,卻不知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窗戶打開了嗎?」「媳婦臨睡前,已命小丫鬟將插梢插好,卻不知怎麼被打開了。」老夫人狐疑地四處看看,忽見床下有一隻黑鞋,忙問:「那是什麼?」
  • 數學小故事:阿基裡斯追烏龜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就是劇中的阿基裡斯以及一隻烏龜。阿基裡斯是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的英雄,以擅跑聞名,相當於當代博爾特。數學家芝諾提出了一個問題:有一隻烏龜在阿基裡斯前面100碼處,而且阿基裡斯的速度是烏龜的十倍,然後兩者同時出發,問阿基裡斯能否追上烏龜?
  • 耐耐老師講故事|《傲慢的小烏龜》
    耐耐老師講故事《傲慢的小烏龜》點上方綠色小喇叭立即收聽!耐耐老師語錄:故事欣賞傲慢的小烏龜在一片茂密的大森林裡,住著一隻小烏龜,它自持有堅固的甲殼,覺得自己天不怕,地不怕,沒有什麼事可以難倒它,所以也從不把別的動物放在眼裡
  • 民間故事|天鵝仙妻
    民間故事|天鵝仙妻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多年前,雲夢澤大湖邊上有一村子,村口靠著湖畔不遠,有幾間土屋,一個叫杜青的男人住在這裡。湖邊人家,大多是靠著湖生存的。有的打魚,有的種藕。杜青是一個藕農,在湖邊開闢了十幾畝藕田,每年秋冬之時,他都會下湖採藕,靠著賣藕生活雖算不上多好,但也衣食無憂。
  • 臘八節的由來傳說及民間小故事
    關於臘八節有哪些傳說故事?臘八節傳說及民間小故事如下。臘八節的由來是什麼?  農曆臘月最重大的月份,其中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臘八是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 民間故事:他和烏龜成為酒友,烏龜喝酒誤事痛失官職,戒酒癮好難
    他疑惑地四處瞅瞅,忽然發現不遠處的陰溝裡,有一隻大烏龜。他剛走近,就聞到一股濃鬱的酒氣,不禁啞然失笑,原來被烏龜偷喝了! 湯三點撿起大烏龜,見它還縮著頭,似乎醉得很深,於是把它放進一個大木盆裡,丟進一些食物。那時候的人們,還不吃烏龜肉,認為烏龜是長壽的象徵,都會好生養著。
  • 民間故事:稚童半夜敲門,老漢收留了他,轉天老漢嚇壞了
    民間故事,奇聞趣事!這裡是話神道仙的原創故事領域。接下來請看傳奇的民間故事。在明朝時期,發生了這麼一件詭異的民間故事,在離著縣城十裡左右,有著一處小鎮。人口不多,但是因為臨近縣城的緣故,倒是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村東頭不遠處,乃是一座山峰,只有一座,好似是利劍擎天一般,一般人根本就上不去。
  • 民間故事:雹神降臨
    在古代有很多有趣的民間故事,《聊齋志異》就是其中之一,它記載了很多有趣的故事。這本書成書於清代,作者是蒲松齡。在本篇文章中,小編就來講一個雹神降臨的故事。這個故事與唐濟武有關。過了一會,大大小小的冰雹果真落了下來,砸在唐濟武的車子上,又走了幾裡路,冰雹才停止,天也變晴了。唐濟武的兄弟騎著馬跑上前去,打開唐濟武的車窗,問他是怎麼回事,唐濟武竟然不知道下過冰雹,他去詢問走在前面的人,他們竟然也不知道。唐濟武笑著說:「這不會是李左車在作怪吧?」不以為然。
  • 一直很好奇,姜子牙為什麼把他的媳婦馬氏封為「掃把星」
    既然姜子牙有這麼大的權力,為什麼在封神時把自己的媳婦封為人人避之的「掃把星」呢?下面我們來細緻分析一下:話說姜子牙一心想修道成仙,在玉虛宮學道四十年。突然有一天,原始天尊告訴他,你天命如此,是修不成仙的。不過現在有一個機會,你可以帶我下山去完成封神任務,雖然成不了仙,也可以享受一下人間的將相之福。姜子牙下山後,並沒有什麼理想去處,只能去以前結拜兄弟宋異人家投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