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新式「不孝」問題頻現,外人覺得很不理解,子女們卻顯得無奈

2021-01-22 騰訊網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農村新式「不孝」問題頻現,外人覺得很不理解,子女們卻顯得無奈。

如今人們趕上了咱們國家發展的好時代,生活條件越過越好,農民們不但可以在家種田,種田不用交稅還有補貼,農閒時還可以到城裡去打工,一年下來的收入至少三四萬,相比30年前,農民朋友的生活過得非常艱難,只有在家耕種農田,一年到頭只能解決家裡的溫飽問題,30年前與30年後的對於,讓農民朋友們覺得如今生活在咱們國家真的是很幸福。

如今農村人生活過得好了,人們就有了更高的追求,不再安逸於在城裡打工賺錢回家蓋房娶媳婦,大多數人想著在城裡工作賺錢,然後在城裡買房娶媳婦定居在城市裡。要想完成在城裡安居樂業的夢想,還是有一定的難度,也需要努力拼搏,所以現在的農村出現了年輕人都為夢想去城裡奮鬥,留下老人和小孩在老家的現象。留在農村的老年人既要幫忙照顧小孩還要幹農活,過的蠻艱辛的,這也是子女們對父母的一種不孝,不過這是當今農村的普遍現象,而近兩年農村又出現了兩種新式「不孝」的問題,外人覺得很不理解,但子女們卻顯得無奈。是哪兩種新式「不孝」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1、生前薄養死後厚葬

農村年輕人為了自己的夢想到城裡去打拼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不能不管留在農村老家父母的生活起居,古時候尚有「父母在不遠遊」的傳統,也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說法,也有「生前厚養死後薄葬」的教誨,這些都是傳統觀念中對父母孝敬的表現。但是現在很多農村年輕人進城打拼,每個月就寄點生活費給父母,有的甚至連生活費都不寄,還要靠年邁的父母在農村幹活討生活,對父母的關心也少,有的一個月都不打電話回去問候父母,這是典型的不孝,人們將這種行為稱為薄養。

但是當父母去世之後,子女們就會從城裡趕回來為父母料理後事,往往這個時候,為了將喪事辦得大,顯得對父母多孝敬,不惜花重金請唱戲的或者唱歌的來熱鬧,門前搭起一個大舞臺,唱戲和唱歌的輪番上場,整個喪事就感覺像開演唱會一樣,從表面看子女對喪事很重視也捨得花錢,殊不知人死不能復生,死後這樣大操大辦實屬浪費,毫無意義,還不如生前厚養,讓老人開心度過晚年生活。

2、嘮叨父母

如果說生前薄養死後厚葬是農村年輕人不得已的做法,但有很多通過自身努力在城裡已經安居樂業的農村年輕人,他們在城裡定居了,父母還在鄉下,平時就以城裡的家為主,也不經常回去看望鄉下的父母,兒行千裡母擔憂,每個當父母的都是這種心態,既然孩子沒時間回鄉下看自己,那自己就去城裡看望孩子,往往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和父母嘮叨,不讓父母來城裡,說什麼怕他們不習慣城裡生活,而且幹啥都要花錢,還不如老老實實呆在農村老家,等自己有時間再回去看望他們,而這一等就是半年,總之就要嘮叨父母不讓他們來城裡,其實這也是對父母的一種不孝行為。

以上兩種新式不孝現象如今越來越普遍,讓一些外人覺得不可理解,但筆者想說的是,父母給予自己生命,不論自己過的如何,理應多陪伴他們,照顧他們,讓父母安享晚年。道理都懂,但子女們也有自己的難處,有時候還顯得特別無奈。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一起交流討論。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子不言父過,女不道母奸」,啥意思,說的真有道理嗎?
    古代社會,文化教育也是比較注重的,雖然除了少數的城池,主要是農村居多,但是農村人也比較注重子女的教育問題,因為身為長輩來說都是希望孩子有出息,而無奈自己沒有能力讓孩子去學習文化,只能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教導後代子女,他們會把以前老輩人的傳承的生活經驗再教育給後代子孫,後面這些經驗被演變成簡單易懂的語句
  • 農村老話說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是什麼意思?
    中國農村之中的俗語文化是最養人的,學習俗語文化能夠教導我們如何去為人處世。讓我們在人生發展之中不會迷茫,而在中國人的孝道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孝順,孝道是中國曆朝歷代不可或缺的一個過程,在農村老一輩的人之中經常對我們說一輩的人不孝,輩輩的人不孝,相信這個道理大家都是知道一點是,但具體的發展過程和源流卻需要我們這些專業的學者去普及,方能夠在社會之中形成一種廣泛傳播。
  • 農村俗話:為人子女五不怨,為人父母七不責,啥意思?
    農村俗話說:為人子女五不怨,為人父母七不責,啥意思?這是農村俗語,是通過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總結提練和沉澱,得出的為人父母和為人子女之間的思想行為操守,是每一個做父母和子女必須遵循的思想品德範疇,是標誌著每一個父母和子女的思想道德修養的高低,也是必須遵守的家庭法則,已經成為家庭文化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賦有深遠的思想內涵。
  • 農村怪象表面孝順,實則是「假孝順」,子女行為令老人心寒
    我國政府也在不斷探索提高人民幸福感的道路,逐漸建立起社會福利機制,而在這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養老問題的解決。不僅僅是當代老人們對於這個問題尤現關注,當代青年一代,七零後八零後乃至九零後的關注度也是超乎尋常,畢竟現在對於養老問題的解決就是在解決七零後的養老問題。
  • 農村老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是什麼意義?
    肥水不流外人田,這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含義,它對於現在人們的生活是否有足夠的啟示和道理呢?我們先來解釋一下,最實際也是使用最久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肥水不流外人田。以前的說法就是自家的肥料一定要吃在自己的田裡,面不能夠丟到別人的田地裡面。
  • 爸媽為什麼寧願相信外人也不相信你?
    父母很婉轉,每說一句話之前都會考慮會否給子女添麻煩。儘管內心極度渴望陪伴,卻怕會妨礙子女的工作或家庭,所以「陪陪我」不會輕易說出口。02 跟外人聊天的時間,比跟子女交流的時間還多我們很多客戶朋友都沒有跟子女同住,他們平時很喜歡到驗配中心來。
  • 農村繼假大款現象之後,又出現三種奇怪的現象,農民心裡實屬無奈
    而是,趁著親戚朋友們都在,圍在一起,相互吹捧自己一年可以掙多少錢,自己的工作待遇是如何,通過對自己工資的吹捧,來抬高自己,貶低別人,這種做法令很多親戚們都非常的厭惡,大家都在不停的抬高自己。而那些老老實實的親戚們則內心十分尷尬。隨著這個偽富現象,告一段落之後,農村又迎來了新的三種怪異現象,令人看完之後,內心都不禁感慨到,這個世道變了,不在與之前一樣了。
  • 農村有句老話「男人無妻不成家,女人無夫浪淘沙」,是什麼意思?
    父母長輩催婚的現象不僅在城市有,農村也有。作為父母無非就是不想自己的兒女到了適婚年齡還這樣單著,因為沒有婚姻的束縛就可能沒有壓力,做事不踏實;並且晚婚晚育也就面臨著父母年老不能幫著帶孩子,那樣子女的負擔就會更重。在我們農村就有一句這樣的話「男人無妻不成家,女人無夫浪淘沙」,這是一句被經常用作催婚、逼婚的經典俗語。
  • 農村冷席現象頻發,過去禮到人不到,為啥現在禮也不到了?
    導讀:農村冷席現象頻發,過去禮到人不到,為啥現在禮也不到了? 隨著冬季的到來,農村的紅白喜事酒席又開始明顯地增多起來,冬季是酒席置辦最多的季節,這也是一支習慣使然,過去的農村跟現如今可不一樣,由於當時的條件限制。沒有充足的保鮮方式。
  • 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要大興操辦?主要有3點原因,你們怎麼看
    但是近些年,中國變得越來越強大,人民生活也越來越富裕,社會上卻出現了難以醫治的毒瘤,出現不少子女拒絕贍養父母的道德缺失現象。大致分析過後,發現有些家庭的子女是因為經濟水平低下,養活自己的家庭已經足夠困難,所以難以贍養父母。
  • 農村老話「一輩不孝,輩輩不孝。」有著什麼樣的背後含義?
    也就是說,不管從哪個方面講,「孝」都是一個人一生之中必將奉行的概念,如果一個人不孝,那他也不配為人子了。「孝」這個字是怎麼寫的?上面一個「老」字,下面一個「子」字,「子」背著「老」才是「孝」,這個字都完全告訴我們了,但是某些人還是做不到,簡直是冒天下之大不悔。這個破碗別摔了,以後我也要給你吃的。
  • 老人們為什麼說:「肥水不流外人田」?長輩們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文/玉濁清老人們為什麼說:「肥水不流外人田」?長輩們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我們在農村生活的過程當中,最常聽到的一些話語就是話俗裡不俗的民間俗語,這些俗語雖然聽起來有些迷信,但是仔細分析後,卻不乏有著深刻的道理!
  • 農村沒有兒子的家庭,20年後這三個問題將要面臨,無奈又殘酷
    還是有一些家庭可能會覺得自己有兩個兒子存在優越感,甚至笑話那些沒有兒子的家庭,其實真的不用過於聽他人的一個說辭!但是不管在農村還是在城市,沒有兒子的家庭,20年後講面臨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娶個媳婦滿屋紅,嫁個閨女滿屋空」在農村有女兒瞬間必然是驚喜的!
  • 一直有種說法:長壽老人「克」子孫,背後真實原因讓人心酸又無奈
    中國人一直特別重視餐桌上的交流,沒有什麼事情是一頓大餐解決不了的,事情困難一點就多吃幾頓,也因此吃和談被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過年走親戚的時候,總能聽到大家談論起東家長西家短,而有一些談資讓聽到的人覺得離奇,讓當事人聽到卻覺得心酸又無奈。
  • 農村俗語:七不葬父,八不葬母,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在農村的人生活久了的話,就知道一些農村的特色,而在城裡是沒有見過的這些,其實也可以說是祖先們留下來的一些規矩,需要後人去遵守吧,經常會把這些些規矩濃縮成了農村的俗語,告訴後人他們該怎麼做?其實這些事祖先智慧的結晶,從這些詞語中可以了解農民的一些想法,還有農村的情況,下面就有三句俗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有什麼道理呢?小夥伴們,隨小編去看看這三句是什麼吧!1.冬不坐石頭,夏不坐木,相信聽了的人都能夠非常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說的就是在冬天不能坐石頭,在夏天不能坐木頭,怎麼會有這種說法?我們可以知道在農村人嗎?幹活幹累了就隨地而坐,經常都是些石頭或者木頭,甚至是席地而坐。
  • 國有企事業單位「近親繁殖」現象頻現
    日期:[2016年05月05日] -- 牡丹晚報 -- 版次:[A19] 國有企事業單位「近親繁殖」現象頻現
  • 理解珊瑚蟲作者的無奈,冷靜看待珊瑚蟲問題
    看完了珊瑚蟲作者soff被捕的視頻,原先我也和眾多支持者一道,非常激動,加之不少珊瑚蟲迷在網上發表言論,支持珊瑚蟲,聲討騰訊,我的情緒幾乎也被他們左右了,然而當我冷靜下來再度思考這一問題時,覺得這樣的討論似乎作用不大.
  •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怎麼理解?為什麼傷害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孩子,那麼只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有很多父母就是打著這樣的旗號,無意當中傷害自己的孩子。有這樣幾種父母,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愛護子女並真正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其次是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子女,卻口口聲聲說完全知道怎麼愛孩子。最壞的就是並不愛自己的孩子,卻認為自己深愛著孩子。
  • 華裔新生代頻現"被中文" 尋根之旅引身份認同
    華裔新生代頻現"被中文" 尋根之旅引身份認同   中新社西安1月6日電 題:華裔新生代頻現「被中文」 尋根之旅引身份認同  中新社記者 冽瑋  紐西蘭惠靈頓新華人聯誼會會長宋琦一直有個困擾,出生於紐西蘭的兩個兒子各科優秀,中文成績則差強人意。
  • 女子家衛生間頻現蚯蚓 專業人士:或從地漏爬出
    王女士家衛生間頻現蚯蚓專業人士:或從地漏爬出□平頂山晚報記者 牛超近段時間,市民王女士家的衛生間裡多次出現蚯蚓,這讓王女士備受折磨。「我都快神經了,每次進衛生間都要先仔細看看再進,這可咋辦才好?」近日,王女士向記者反映此事時,顯得很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