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農村新式「不孝」問題頻現,外人覺得很不理解,子女們卻顯得無奈。
如今人們趕上了咱們國家發展的好時代,生活條件越過越好,農民們不但可以在家種田,種田不用交稅還有補貼,農閒時還可以到城裡去打工,一年下來的收入至少三四萬,相比30年前,農民朋友的生活過得非常艱難,只有在家耕種農田,一年到頭只能解決家裡的溫飽問題,30年前與30年後的對於,讓農民朋友們覺得如今生活在咱們國家真的是很幸福。
如今農村人生活過得好了,人們就有了更高的追求,不再安逸於在城裡打工賺錢回家蓋房娶媳婦,大多數人想著在城裡工作賺錢,然後在城裡買房娶媳婦定居在城市裡。要想完成在城裡安居樂業的夢想,還是有一定的難度,也需要努力拼搏,所以現在的農村出現了年輕人都為夢想去城裡奮鬥,留下老人和小孩在老家的現象。留在農村的老年人既要幫忙照顧小孩還要幹農活,過的蠻艱辛的,這也是子女們對父母的一種不孝,不過這是當今農村的普遍現象,而近兩年農村又出現了兩種新式「不孝」的問題,外人覺得很不理解,但子女們卻顯得無奈。是哪兩種新式「不孝」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1、生前薄養死後厚葬
農村年輕人為了自己的夢想到城裡去打拼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不能不管留在農村老家父母的生活起居,古時候尚有「父母在不遠遊」的傳統,也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說法,也有「生前厚養死後薄葬」的教誨,這些都是傳統觀念中對父母孝敬的表現。但是現在很多農村年輕人進城打拼,每個月就寄點生活費給父母,有的甚至連生活費都不寄,還要靠年邁的父母在農村幹活討生活,對父母的關心也少,有的一個月都不打電話回去問候父母,這是典型的不孝,人們將這種行為稱為薄養。
但是當父母去世之後,子女們就會從城裡趕回來為父母料理後事,往往這個時候,為了將喪事辦得大,顯得對父母多孝敬,不惜花重金請唱戲的或者唱歌的來熱鬧,門前搭起一個大舞臺,唱戲和唱歌的輪番上場,整個喪事就感覺像開演唱會一樣,從表面看子女對喪事很重視也捨得花錢,殊不知人死不能復生,死後這樣大操大辦實屬浪費,毫無意義,還不如生前厚養,讓老人開心度過晚年生活。
2、嘮叨父母
如果說生前薄養死後厚葬是農村年輕人不得已的做法,但有很多通過自身努力在城裡已經安居樂業的農村年輕人,他們在城裡定居了,父母還在鄉下,平時就以城裡的家為主,也不經常回去看望鄉下的父母,兒行千裡母擔憂,每個當父母的都是這種心態,既然孩子沒時間回鄉下看自己,那自己就去城裡看望孩子,往往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和父母嘮叨,不讓父母來城裡,說什麼怕他們不習慣城裡生活,而且幹啥都要花錢,還不如老老實實呆在農村老家,等自己有時間再回去看望他們,而這一等就是半年,總之就要嘮叨父母不讓他們來城裡,其實這也是對父母的一種不孝行為。
以上兩種新式不孝現象如今越來越普遍,讓一些外人覺得不可理解,但筆者想說的是,父母給予自己生命,不論自己過的如何,理應多陪伴他們,照顧他們,讓父母安享晚年。道理都懂,但子女們也有自己的難處,有時候還顯得特別無奈。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一起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