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貪心不足蛇吞象

2020-12-02 談古論今話奇聞

歡迎來到談古論今話奇聞。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022期,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還請動動您的小手給個關注,謝謝!

文/小松

咱中國有句老話,叫「貪心不足蛇吞象」,意思是在形容一個人過度貪婪,最後遭了報應。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便與此有關。故事大體講:一個富貴人家,見村裡有人得了寶貝也去照貓畫虎拿寶貝。因為自己太過貪婪,被困寶藏裡,一直未能出來。

大家欲知詳情,就一起來看看這則民間小故事吧!

古時候,在山東省某個小村裡邊上,曾有一個大石門。據老輩人說,那石頭門裡也有人家。過日子用的桌子、板凳、雞鴨牛馬等物件是應有盡有。

而更為神奇的是,這石頭門裡所有的東西被拿出來後都會變成金子。但是想要打開這扇石頭門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家人生夠10個兒子,多一個、少一個都不行。

而且還需要在最小兒子生日那天,10個兒子一起用力才能將門打開。村裡一直有這個傳說,但卻很少有人能生夠10個兒子,這扇石門也就很少打開過。

旁邊村子裡住著一個姓韓的男人。他給財主家做工,妻子料理家務,常常做些針線活。這對夫妻生了10個兒子,因為沒有啥收入,日子過得很清貧。

有一日,男人做工回來,聽村頭幾位老者說,村外的那個大石門裡藏著寶藏,且需要10個兒子就能打開。男人聽聞很是高興:「我正好有10個兒子,雖然只是個傳說,我不妨去試試。」

男人回到家就和妻子說了,妻子覺得這只是個傳說,不一定為真。今日正好是小兒子生日,試試倒也無妨。於是夫妻倆便開始準備。

男人將家裡木推車修好,將4歲大的小兒子放在車裡,其餘孩子就跟在夫妻倆身後。

「爹、娘,咱這要去哪呀?」其中一個兒子問道。

「去拿寶貝,你們記住,不能拿多,一人只許拿一份,懂了嗎?」妻子嚴肅地囑咐著身後孩子。

「娘,我們知道啦!」兒子們都很聽話,異口同聲答應了。

走了很久,這家人終於到了大石門前。十個孩子用力推門,可那門卻紋絲未動。孩子們有些不耐煩,在一旁說著什麼。

妻子看了看男人,男人回想那幾位老者的話:「對了!要等到小兒子出生時辰才能打開。」

「那時辰未到,還要等上一會兒。」妻子說道。一家人就守在石門前,等待著時辰。

過了好一會兒,妻子言道:「時辰到了,去試試吧!」話音剛落,10個兒子蹦蹦跳跳就過去推門。

門順利打開了。

映入眼帘的是一戶大宅院,裡面有牛馬雞鴨、磨盤碾子、桌椅板凳、花草貓狗,什麼都有,就是見不到主人。

孩子們歡喜地拍著手,夫妻倆被眼前一切驚到了:「原來這不是傳說呀!」男人說道。

「孩子們,你們進去拿吧!記住,每人只能拿一件,要給主人家留一些過日子。」孩子們一聽很高興,衝進門去開始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

大孩子們牽著牛馬,小孩子們則抱著雞鴨,男人和妻子也走進院內,一人拿了一件隨後全家人走出石門。

那石門「哐當」一聲關了。

一家人高高興興回了家,當天晚上,這些拿出來的東西就變成了金子,不過東西的模樣還是之前一樣。

男人家一下有了錢,他買了很多良田和宅院,日子一下富裕起來。

鎮子上有個姓李的財主。他的夫人為人特別貪婪。聽說有人打開石門拿出來很多金子,就和李財主說了。

李財主犯難了:「咱家只有9個兒子,一個閨女,不夠10個兒子呀,這石門打不開呀!」

「你傻呀!姑爺不也是兒子嘛!咱不說,那石門哪裡會知道?」李財主心裡一想,覺得有道理,那就去試試!

在小兒子生日那天,李財主命人趕著高頭大馬,拉著好幾輛車到了石門前。待到小兒子生辰到了,9個兒子和姑爺就開始推門。

那石門也打開了。李財主夫人一看門裡的情景,那是眼冒金光啊!

「都給我挑最大的拿!多拿一些,聽見沒?」夫人大聲喊道。9個兒子不敢怠慢,一人拿了好幾件東西,慢悠悠往石門口走。

他家這個姑爺,為人不貪,只拿了一個水桶就跑到石門外面去了。夫人在院裡一看,就對姑爺大喊道:「姑爺子,你咋就拿了一件?快進來多拿一點呀!」

姑爺聞言搖了搖頭,沒再進門。可就在財主家人都在忙乎的時候,石門忽然緊緊關閉。

姑爺放下手中的桶,開始撞門,可那扇門嚴嚴實實,根本推不開。

此時石門傳來說話聲:「你們這些貪婪的人,居然騙我壞了規矩。既然你們那麼喜歡寶貝,那就永遠留在裡面守著吧!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姑爺跪倒在地請求石門開恩,可那石門卻沒再打開過。

後來,又有人生夠10個十個兒子,前來開石門,可那扇石門再也打不開了。

結語:

故事是小編聽老輩人說的,通過這些民間小故事,小編認為:做人要講究誠信,謊話連篇終究會失去信用。還有,做人不可太過貪婪,貪心不足蛇吞象這句老話可不是白來的呀!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故事來源於民間,目的是借古喻今明道理。還望各位讀者不要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

如果喜歡我的民間小故事,還請大家點讚、轉發,謝謝!

相關焦點

  •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某些人過於貪婪、貪心不足,強烈的欲望會導致災禍降臨到自己身上,並把自身毀滅。這句俗語原從成詞「巴蛇吞象」演變而來的,「巴蛇吞象」出自《山海經》,其文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 鄉土小說:貪心不足蛇吞象
    鄉土小說:貪心不足蛇吞象原創作品作者: 唐 帥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大海邊的漁村裡住著一對兒夫妻,男人叫海洋,女人叫蘭英。他們膝下無子。貪心不足蛇吞象。圖片來自網絡憋了幾天,賭癮發作的「象」,決定再求水蛇最後一次要點兒黃金。
  •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指這個「相」,發生在古代的故事
    自古就有句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現在人們所看到的演變之後的俗語,最開始的時候在《山海經》裡看到的「巴蛇吞象」,是說人貪心不被滿足就會被自己的欲望害死。這個故事發生在古代,當然這也是人們聽到的一個傳說。不過這很現實,人們往往會因為自己那貪婪地欲望害死自己。
  • 俗語裡的文化:人心不足,蛇吞「相」還是吞「象」?
    俗語裡的文化:人心不足,蛇吞「相」還是吞「象」?民間有一句流傳很廣的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當了宰相謀皇上」。這句話常常用來比喻那些貪心不足,欲求毫無止境的人或者事。從這個典故的本源說,正確寫法應該是:「人心不足蛇吞相」。這裡的「相」指的是古代朝廷的高級官員——宰相,而典故裡的蛇,則是一個善良、感恩的形象。這個典故民間流傳有很多版本,但故事的梗要基本就是一個受傷的小蛇被人救治。但這個蛇不是普通的蛇,而是修煉有成的蛇仙或者精靈,有一定的神通和異能。
  • 地獄少女:貪心不足蛇吞象,以怨報德,終將自食惡果
    地獄少女:貪心不足蛇吞象,以怨報德,終將自食惡果 一場宴會正在進行,紅女士自出場便受到所有人的追捧,她是一個知名演員,而且最近也有新劇即將排練上演,而在他身邊的一直跟隨著一個女孩,舉止也是頗為親密,二人也是時不時的低語。
  • 《西遊記》中的蟒蛇精: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西遊記中的蟒蛇精: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文/小宇愛健身導讀:西行路上一共有九九八十一難,每一難都會告誡人們一個道理,其中有一難的妖怪為蟒蛇精,在與孫悟空打鬥中,將孫悟空吞吃到肚子裡,最後被孫悟空的金箍棒破腹而出,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 「人心不足蛇吞象」中的「象」並不指大象,那指的是啥?
    我們在日常俗語中形容一個人非常貪婪時經常會用到這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其實「人心不足蛇吞象」本意並非如此,而且,這句俗語中的「象」起初並不指的是大象。那麼這句話的本意到底是啥意思呢?那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句俗語的來歷吧!
  • 貪心不足蛇吞象
    貪心不足蛇吞象貪心不足蛇吞象,這是一句成語,意思是太貪的人就是自取滅亡。
  • 重慶掌故 | 重慶民間諺語「人心不足蛇吞象」,說的就是「巴蛇食象」
    兩則均言食象的蛇為「青首黑蛇」,正是巴人的圖騰;晉人郭璞注巴遂山之蛇為巴蛇;戰國晚期,「巴蛇食象」令連才華冠世的屈原百思不得其解,在《天問》中發出疑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漢代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中記道:「巴,蟲也;或曰食象它(蛇)。」「象骨山,《山海經》云:『巴蛇食象』,暴其骨於此山湖旁,謂之象骨港。」《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象骨港在湖南臨湘縣西南30裡大江東濱。
  • 「人心不足蛇吞象」原來講的是這個故事,漲知識了!
    關於「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句話的意思,相信大家都十分的熟悉,而至於這句話的來源,有的人說是來源於《山海經》中「巴蛇吞象」的故事,還有人認為,這句話是來自這樣的一則故事。就這樣,蛇吞相的故事就流傳開了,在後來的演變中,「相」就成了「象」了。
  • 民間故事:勸人莫做貪心人,貪心不足蛇吞象
    對於這樣的人,俗話說:「貪心不足蛇吞象」。然而,你知道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嗎?一切得從農夫和一條蛇說起。一年冬天,一個名叫郭相的莊稼漢下地幹活,無意中撿到一條已經凍僵的蛇。但我們的故事不是這樣,郭相很喜歡吃蛇肉。但凍僵的蛇沒法吃呀,二來蛇到冬天就會變瘦,根本沒有多少肉,實在沒有什麼吃頭。郭相把蛇帶回家裡,放在灶火旁養著,心想蛇能抓老鼠,等到了來年養肥了再吃。沒過多久,蛇漸漸甦醒過來,盤踞在廚房裡就著爐灶熱氣過冬。
  • 人們常說『人心不足蛇吞象』故事的由來
    人們經常用「人心不足蛇吞象」來形容貪慾無止境、人心不知足,不知在幾百年前,有一個名叫「象」的人,家中十分貧窮,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裹體。為了維持生計,象每天都不得不到後山去砍柴,然後賣給鄰居們,以獲取毫釐之幣。又是一年飄雪時,天氣異常寒冷,可是象還是要和往常一樣到後山上去打柴。
  •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傳說故事
    你卻如此貪心,如此冷漠,你活著以後肯定會禍害百姓,我不能再讓你留在世上了。」說完口一張把象吞進了肚裡。不一會,蟒蛇身上便燃起了熊熊大火。
  • 人心不足蛇吞相
    ●張謹洲  「人心不足蛇吞相」這句俗語,出於一個神話故事。  古時候,有個皇帝得了怪病,終日惶恐不安,總覺得有人要行刺。太醫診斷是膽出了問題,經再三治療,始終不見效。
  • 「人心不足蛇吞象」,蛇為什麼能吞下比自己大很多的獵物?
    2020-11-30 19:48:56 來源: 唐山微科普 舉報   有句俗語叫「人心不足蛇吞象
  • 菜根譚:「一念貪私,萬劫不復」,人心不足蛇吞象
    和珅居所(圖)來自網絡有一句諺語叫「人心不足蛇吞象」,一個心有貪念的人,胃口只會越來越大,斂財的手段也會愈加膽大妄為 。
  • 「貪心不足蛇吞象」,《安家》五千萬老太太故事扯?現實更扯!
    也許很多小夥伴覺得這劇情編的有點「扯」了,但事實上,這是由真人真事改編而來的,而且在真實的故事中,原型的老太太比電視中的還要「可惡」,比之電視劇中的人更不好說話。劇中龔先生的原型人物的微博名叫「瀚澤先生」,在2018年的時候,「瀚澤先生」曾在把這件事的在發在知乎的帖子上,而這個故事就被《安家》的編劇團隊找到,並且用到了電視劇中,而「瀚澤先生」的原型故事如下圖。
  • 臺灣微雕家發表新作「最小黃金蟒蛇與蛇吞象」
    1月26日,臺微雕家發表的新作「最小『黃金蟒蛇』與 『蛇吞象』」。 陳逢顯 攝 中新網1月26日電 (記者陳立宇)為迎接2013農曆「蛇年」的到來,臺灣著名微雕家陳逢顯特雕刻新作一件,堪稱世界最小的「黃金蟒蛇」和展現俗語所說「蛇吞象」情景的精緻毫芒作品。
  • 雲中吟系列·貪心
    貪心,或曰貪得之欲望心也。《管子·七法》:「故有罪者不怨上,愛賞者無貪心。」 宋何坦《西疇老人常言·應世》:「各泯其貪心而安分守節,則何奪祿敗家之有?」貪,《說文》:「欲物也。」《釋名》:「貪,探也。探入他分也。」《詩·大雅》:「貪人敗類。」《屈原·離騷》:「眾皆競進以貪婪兮。」王逸註:愛財曰貪,愛食曰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