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相

2020-12-05 梅州網

  ●張謹洲

  「人心不足蛇吞相」這句俗語,出於一個神話故事。

  古時候,有個皇帝得了怪病,終日惶恐不安,總覺得有人要行刺。太醫診斷是膽出了問題,經再三治療,始終不見效。

  靠拍馬屁爬上高位的宰相,夢見蛇神廟的蛇神告訴他,要想皇帝病癒,只有一法:以形治形,至於如何以形治形,到了蛇神廟便有分曉。宰相一覺醒來,似有仙人引路,日夜兼程,來到屢屢顯靈的蛇神廟。宰相三叩九拜之後,蛇神現身了,答應宰相入其腹割取其膽,並一再叮囑宰相只準割取半塊。為了讓宰相明確半塊的大小,蛇神以姿勢作了比劃。

  宰相拿了蛇神給的利刀鑽入蛇腹,剛剛把半塊蛇膽割下,又欲割取蛇腎帶回給皇帝壯陽。蛇神發出警告,宰相置之不理,不但割了一塊蛇腎,還挖取蛇腹裡的金銀珠寶裝進衣袋,欲佔為己有。

  見宰相如此爽約,蛇神思忖:「若這個宰相不死,終究會給人間留下禍患。」於是,蛇神將大嘴一閉,把宰相活活悶死在腹中。

  這就是「人心不足蛇吞相」的簡縮版本。宰相的相,五華讀相,去聲。中國象棋術語中的象與相,五華話同音同調,因此,五華人將「人心不足蛇吞相」說成了「人心不足蛇吞象」。

  《山海經》有「蛇吞象」的記載:硃卷之國「有黑蛇,青首,食象」。「黑蛇」屬巴蛇一類。世間有「巴蛇吞象」的傳聞。故事說,巴蛇形體巨大,能吞下1頭大象。吞象3年,待肉質全部消化,巴蛇才將大象的骨頭吐出。

  「蛇吞相」「蛇吞象」,兩相比較,「蛇吞象」更容易理解,用於形容「人心不足」,比「蛇吞相」更加形象。

相關焦點

  •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某些人過於貪婪、貪心不足,強烈的欲望會導致災禍降臨到自己身上,並把自身毀滅。這句俗語原從成詞「巴蛇吞象」演變而來的,「巴蛇吞象」出自《山海經》,其文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 俗語裡的文化:人心不足,蛇吞「相」還是吞「象」?
    俗語裡的文化:人心不足,蛇吞「相」還是吞「象」?民間有一句流傳很廣的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當了宰相謀皇上」。這句話常常用來比喻那些貪心不足,欲求毫無止境的人或者事。從這個典故的本源說,正確寫法應該是:「人心不足蛇吞相」。這裡的「相」指的是古代朝廷的高級官員——宰相,而典故裡的蛇,則是一個善良、感恩的形象。這個典故民間流傳有很多版本,但故事的梗要基本就是一個受傷的小蛇被人救治。但這個蛇不是普通的蛇,而是修煉有成的蛇仙或者精靈,有一定的神通和異能。
  •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指這個「相」,發生在古代的故事
    自古就有句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現在人們所看到的演變之後的俗語,最開始的時候在《山海經》裡看到的「巴蛇吞象」,是說人貪心不被滿足就會被自己的欲望害死。這個故事發生在古代,當然這也是人們聽到的一個傳說。不過這很現實,人們往往會因為自己那貪婪地欲望害死自己。
  • 「人心不足蛇吞象」原來講的是這個故事,漲知識了!
    關於「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句話的意思,相信大家都十分的熟悉,而至於這句話的來源,有的人說是來源於《山海經》中「巴蛇吞象」的故事,還有人認為,這句話是來自這樣的一則故事。就這樣,蛇吞相的故事就流傳開了,在後來的演變中,「相」就成了「象」了。
  • 《西遊記》中的蟒蛇精: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西遊記中的蟒蛇精: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文/小宇愛健身導讀:西行路上一共有九九八十一難,每一難都會告誡人們一個道理,其中有一難的妖怪為蟒蛇精,在與孫悟空打鬥中,將孫悟空吞吃到肚子裡,最後被孫悟空的金箍棒破腹而出,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 「人心不足蛇吞象」中的「象」並不指大象,那指的是啥?
    我們在日常俗語中形容一個人非常貪婪時經常會用到這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其實「人心不足蛇吞象」本意並非如此,而且,這句俗語中的「象」起初並不指的是大象。那麼這句話的本意到底是啥意思呢?那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句俗語的來歷吧!
  • 菜根譚:「一念貪私,萬劫不復」,人心不足蛇吞象
    和珅居所(圖)來自網絡有一句諺語叫「人心不足蛇吞象」,一個心有貪念的人,胃口只會越來越大,斂財的手段也會愈加膽大妄為 。
  • 人們常說『人心不足蛇吞象』故事的由來
    人們經常用「人心不足蛇吞象」來形容貪慾無止境、人心不知足,不知在幾百年前,有一個名叫「象」的人,家中十分貧窮,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裹體。為了維持生計,象每天都不得不到後山去砍柴,然後賣給鄰居們,以獲取毫釐之幣。又是一年飄雪時,天氣異常寒冷,可是象還是要和往常一樣到後山上去打柴。
  • 巴蛇吞象只是在比喻人心不足?其中隱藏巴國立國艱辛過程
    "巴蛇吞象"源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後被比喻人心不足。巴蛇吞象的故事僅僅是在教化人民嗎?後半句記載的,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在告訴我們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巴人吞象這個神話暗示巴國建國史,它還能比喻人心不足嗎?當然可以。巴蛇吞象也應當是各氏族擴張領地,互相攻伐,甚至擴展到巴人區域之外的寫照。雖然廩君之前沒有巴國,但是各區域之間差距已經產生。湖北西部地區和重慶屬於大溪文化,與周圍的湖北東部屈家嶺文化,北方仰韶文化有所不同。巴人也是伏羲女媧後人,又能徵善戰,又佔據巫山掌握醫藥霸權和鹽業霸權,並不是落後部族。
  • 都說「人心不足蛇吞象」,蛇能吃的最大動物是什麼
    蛇吞食過的大型動物雖然中國有諺語稱「人心不足蛇吞象」,但現有蛇類吞下一頭成年的象不太現實。
  • 「人心不足蛇吞象」,蛇為什麼能吞下比自己大很多的獵物?
    2020-11-30 19:48:56 來源: 唐山微科普 舉報   有句俗語叫「人心不足蛇吞象
  • 德雲社寧願火燒也不送票,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心就是這樣,事情不發生在自己身上永遠不知道有多痛。嘴巴一張就是各種大道理,說不定讓他捐個十塊錢他能把你祖宗十八代拉出來罵一遍。我們可以捐款捐物,但我們不可以當冤大頭。
  • 人心不足蛇吐象,90後扶弟魔婚禮上獅子大開口!
    人心不足蛇吞象,為了給弟弟買套房,90後扶弟魔婚禮上瘋狂作S!10月27日,江西上饒上演了這樣一場奇葩婚禮!婚禮上,敬茶環節,漂亮新娘阿麗突然想起弟弟買房還差十萬。
  • 重慶掌故 | 重慶民間諺語「人心不足蛇吞象」,說的就是「巴蛇食象」
    重慶有民間諺語「人心不足蛇吞象」說的就是「巴蛇食象」。據說「巴」字也是倉頡照巴蛇的樣子造出來的,頭大身長,所以寫成「巴」。遠古時,巴人的首領廩君帶著巴族部落,一路徵戰來到江州,就是現在的重慶。巴人發現,江州三面環水,水系形狀就像巴蛇的「巴」字,廩君姓巴,名務相,覺得此「巴」地和自己有緣,就在這裡建立了巴國。巴國以蛇為圖騰。
  • 《人間失格》經典「喪句」,不足10字卻能俘獲人心,寫盡人生孤獨
    不足10個字,但是卻戳中了很多人的心窩。《人間失格》仿佛一種暗號,在一屆又一屆的年輕人中傳遞。看《人間失格》的人,丟有著敏感孤獨的靈魂,因為這本書寫盡人生的孤獨。其實我們不用刻意取悅別人,而是做好自己。因為刻意討好,並不能讓事情變好。
  • 《安家》老洋房故事原型發聲:人心不足蛇吞象!
    看到這裡,其實我的內心是很複雜的,都說藝術源於生活,但生活往往就是市井的且人心醜露,但那些擔心結局不好的觀眾現在也可以安心追劇了。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這樣奇葩可惡的事情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留言討論哦。
  • 從人心感應中獲取新聞力量
    這是一本專業新聞人對採編實踐的復盤之作,以作者的視角和思維,及時、鮮活地記錄了東江時報2013年以來重大選題策劃、編輯排版、內容形式等方面的亮點、不足、得失,並引發了對於人生、社會、時代更深更廣的思考。正如本書封面所道出的,這本書記錄了新聞人的思維密碼,記錄了作者原生態的思想影像和轉型期的心理印記。
  • 5部全球生化病毒電影推薦,其實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人心
    高超的導演技巧彌補了劇本故事的不足,氣氛刻畫非常吸引人。由於導演是墨西哥的,這部片看上去跟好萊塢恐怖片的氣質還是差別很大,其精緻的程度使本片完全沒有小成本電影的粗糙和即興感。《驚變28天》本以為會是驚悚恐怖片,原來是個文藝片,這種末世的蒼涼感比動不動就山崩地裂的燒錢特效給人震撼更深,其實病毒感染的是人心!全球生化病毒電影推薦,病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