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寧願火燒也不送票,人心不足蛇吞象

2020-12-04 萬裡霆芸

前幾天看了一條短視頻,是有關於德雲社早期的採訪。

是有關送票的問題,郭德綱回答得非常乾脆。

堅決不送,當著大家的面在體育館門前燒。

有人說燒了多可惜啊,送人多好。

說這句話的人你是真傻還是假傻,現在把票送人。

你以後的票還賣的出去嗎?

平時大家見超市和麵包房處理臨期商品覺得很可惜,紛紛評論說送給老年人或者送給流浪的人。

可有沒有想過,一旦免費送了店鋪可是要倒閉的。

俗話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跟何況這麼多的老人和流浪者。

哪裡搞活動哪裡就有老年人的身影,更何況有免費的東西送。

肯定有人說不送給老年人不就行了,流浪的人總是更可憐吧。

給他點吃的怎麼了?

曾經我看過這樣一條評論,從前有一個乞丐乞討。

房主給了他三塊錢,從那以後乞丐每天都來這裡敲門。

直到有一天房主說,「我沒有錢給你了。」

乞丐很是不解,「為什麼?」

「因為我剛娶了老婆。」

沒想到乞丐破口大罵,「你居然拿我的錢娶老婆。」

這條評論何其的諷刺,本來一時的好心居然讓別人想把自己的東西據為己有。

尤其顧客看到別人吃的都是免費,自己卻要花錢買。

心裡肯定不平衡。

失去了顧客,又要幫助這些可憐人,店主賠得連衣服都不剩。

到時候誰又來可憐他,大家肯定想著他這麼有錢。

倒了一個店,肯定還有其他店。

人心就是這樣,事情不發生在自己身上永遠不知道有多痛。

嘴巴一張就是各種大道理,說不定讓他捐個十塊錢他能把你祖宗十八代拉出來罵一遍。

我們可以捐款捐物,但我們不可以當冤大頭。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某些人過於貪婪、貪心不足,強烈的欲望會導致災禍降臨到自己身上,並把自身毀滅。這句俗語原從成詞「巴蛇吞象」演變而來的,「巴蛇吞象」出自《山海經》,其文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 「人心不足蛇吞象」中的「象」並不指大象,那指的是啥?
    我們在日常俗語中形容一個人非常貪婪時經常會用到這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其實「人心不足蛇吞象」本意並非如此,而且,這句俗語中的「象」起初並不指的是大象。那麼這句話的本意到底是啥意思呢?那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句俗語的來歷吧!
  • 《西遊記》中的蟒蛇精: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西遊記中的蟒蛇精: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文/小宇愛健身導讀:西行路上一共有九九八十一難,每一難都會告誡人們一個道理,其中有一難的妖怪為蟒蛇精,在與孫悟空打鬥中,將孫悟空吞吃到肚子裡,最後被孫悟空的金箍棒破腹而出,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 人心不足蛇吞相
    ●張謹洲  「人心不足蛇吞相」這句俗語,出於一個神話故事。  古時候,有個皇帝得了怪病,終日惶恐不安,總覺得有人要行刺。太醫診斷是膽出了問題,經再三治療,始終不見效。
  •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指這個「相」,發生在古代的故事
    自古就有句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現在人們所看到的演變之後的俗語,最開始的時候在《山海經》裡看到的「巴蛇吞象」,是說人貪心不被滿足就會被自己的欲望害死。這個故事發生在古代,當然這也是人們聽到的一個傳說。不過這很現實,人們往往會因為自己那貪婪地欲望害死自己。
  • 菜根譚:「一念貪私,萬劫不復」,人心不足蛇吞象
    一一一《菜根譚》人只要心存一絲貪念,心地就會變得兇惡,就沒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了。自古以來,為了一己之私,而做出非人道之事的人數不勝數。據《史記》記載,漢高祖劉邦死後,他的妻子呂雉,為了把姓「劉」的天下改成姓「呂」,不惜殺害了親生兒子,還把劉邦生前的寵妃戚婦人挖了眼睛,斷了手腳,做成了人彘。
  • 「人心不足蛇吞象」,蛇為什麼能吞下比自己大很多的獵物?
    2020-11-30 19:48:56 來源: 唐山微科普 舉報   有句俗語叫「人心不足蛇吞象
  • 人們常說『人心不足蛇吞象』故事的由來
    人們經常用「人心不足蛇吞象」來形容貪慾無止境、人心不知足,不知在幾百年前,有一個名叫「象」的人,家中十分貧窮,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裹體。為了維持生計,象每天都不得不到後山去砍柴,然後賣給鄰居們,以獲取毫釐之幣。又是一年飄雪時,天氣異常寒冷,可是象還是要和往常一樣到後山上去打柴。
  • 「人心不足蛇吞象」原來講的是這個故事,漲知識了!
    關於「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句話的意思,相信大家都十分的熟悉,而至於這句話的來源,有的人說是來源於《山海經》中「巴蛇吞象」的故事,還有人認為,這句話是來自這樣的一則故事。王妄這時又想到了大蛇,將它的另一隻眼挖下來自己不就可以當丞相了嗎?於是他又找小蛇商量,小蛇礙於情面,將自己的另一隻眼睛也給了王妄,而王妄也順利地成為了丞相。
  • 俗語裡的文化:人心不足,蛇吞「相」還是吞「象」?
    俗語裡的文化:人心不足,蛇吞「相」還是吞「象」?民間有一句流傳很廣的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當了宰相謀皇上」。這句話常常用來比喻那些貪心不足,欲求毫無止境的人或者事。從這個典故的本源說,正確寫法應該是:「人心不足蛇吞相」。這裡的「相」指的是古代朝廷的高級官員——宰相,而典故裡的蛇,則是一個善良、感恩的形象。這個典故民間流傳有很多版本,但故事的梗要基本就是一個受傷的小蛇被人救治。但這個蛇不是普通的蛇,而是修煉有成的蛇仙或者精靈,有一定的神通和異能。
  • 都說「人心不足蛇吞象」,蛇能吃的最大動物是什麼
    蛇吞食過的大型動物雖然中國有諺語稱「人心不足蛇吞象」,但現有蛇類吞下一頭成年的象不太現實。
  • 重慶掌故 | 重慶民間諺語「人心不足蛇吞象」,說的就是「巴蛇食象」
    兩則均言食象的蛇為「青首黑蛇」,正是巴人的圖騰;晉人郭璞注巴遂山之蛇為巴蛇;戰國晚期,「巴蛇食象」令連才華冠世的屈原百思不得其解,在《天問》中發出疑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漢代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中記道:「巴,蟲也;或曰食象它(蛇)。」「象骨山,《山海經》云:『巴蛇食象』,暴其骨於此山湖旁,謂之象骨港。」《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象骨港在湖南臨湘縣西南30裡大江東濱。
  • 貪心不足蛇吞象
    貪心不足蛇吞象貪心不足蛇吞象,這是一句成語,意思是太貪的人就是自取滅亡。
  • 民間故事:貪心不足蛇吞象
    文/小松咱中國有句老話,叫「貪心不足蛇吞象」,意思是在形容一個人過度貪婪,最後遭了報應。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便與此有關。故事大體講:一個富貴人家,見村裡有人得了寶貝也去照貓畫虎拿寶貝。男人回到家就和妻子說了,妻子覺得這只是個傳說,不一定為真。今日正好是小兒子生日,試試倒也無妨。於是夫妻倆便開始準備。男人將家裡木推車修好,將4歲大的小兒子放在車裡,其餘孩子就跟在夫妻倆身後。「爹、娘,咱這要去哪呀?」其中一個兒子問道。
  • 地獄少女:貪心不足蛇吞象,以怨報德,終將自食惡果
    地獄少女:貪心不足蛇吞象,以怨報德,終將自食惡果 一場宴會正在進行,紅女士自出場便受到所有人的追捧,她是一個知名演員,而且最近也有新劇即將排練上演,而在他身邊的一直跟隨著一個女孩,舉止也是頗為親密,二人也是時不時的低語。
  • 臺灣微雕家發表新作「最小黃金蟒蛇與蛇吞象」
    1月26日,臺微雕家發表的新作「最小『黃金蟒蛇』與 『蛇吞象』」。 陳逢顯 攝 中新網1月26日電 (記者陳立宇)為迎接2013農曆「蛇年」的到來,臺灣著名微雕家陳逢顯特雕刻新作一件,堪稱世界最小的「黃金蟒蛇」和展現俗語所說「蛇吞象」情景的精緻毫芒作品。
  • 鄉土小說:貪心不足蛇吞象
    鄉土小說:貪心不足蛇吞象原創作品作者: 唐 帥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大海邊的漁村裡住著一對兒夫妻,男人叫海洋,女人叫蘭英。他們膝下無子。他們開始四處託人給寶貝兒子「象」說媳婦,等他們老了也好有個依靠,他們死了以後也不擔心「象」沒有人伺候。找了幾家後,由於海洋家沒有房子也沒有地,到最後都是女方嫌他們家太窮而沒有說成。老年得子的海洋和蘭英夫妻倆因為給兒子娶媳婦的事情愁的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有一天,海洋出海打魚,在海上漂了一天也沒有打到一條魚。
  • 相思巖,巴蛇吞象,重慶市博物館!
    「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句成語是從「人心不足,巴蛇吞象」演變來的。它出自以古重慶為中心的巴國。屈原在《天問》裡就曾經發出過這樣的疑問:「巴蛇吞象,厥大如何?」意思是說,蛇能夠吞象,那麼,蛇該有多大呢?「巴」是一條盤著的蛇的形象。所以巴國也就是蛇國。據傳說,巴族人是太峰之後,太皞就是伏羲。伏羲和他的妻子女媧都是人首蛇身。
  • 人心不足蛇吐象,90後扶弟魔婚禮上獅子大開口!
    人心不足蛇吞象,為了給弟弟買套房,90後扶弟魔婚禮上瘋狂作S!10月27日,江西上饒上演了這樣一場奇葩婚禮!婚禮上,敬茶環節,漂亮新娘阿麗突然想起弟弟買房還差十萬。給婆婆敬茶的時候,阿麗突然心生一計,要求自己婆婆給十萬塊改口費,不給這杯茶就不敬了,我以後一直喊你阿姨。阿麗心裡想著,婆婆在十裡八村,都是有名的企業家,這類人都好面子。她即便心裡不願,但考慮到現場那麼多人,也不得不同意。這樣弟弟的買房子錢就有了。
  • 《安家》老洋房故事原型發聲:人心不足蛇吞象!
    老洋房雖說開單吃三年,但卻也能三年不開單。主要原因便是老洋房資源少,標價高,購買人群集中。看到這裡,其實我的內心是很複雜的,都說藝術源於生活,但生活往往就是市井的且人心醜露,但那些擔心結局不好的觀眾現在也可以安心追劇了。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這樣奇葩可惡的事情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裡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