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蛇為什麼能吞下比自己大很多的獵物?

2020-12-02 網易新聞

2020-11-30 19:48:56 來源: 唐山微科普

舉報

  有句俗語叫「人心不足蛇吞象」,用來形容貪得無厭的人性。雖然,「蛇吞象」這一事件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但這生動地反映了蛇的吞食能力——大多數蛇類的確能吞下比自己頭和身體寬得多的獵物。

  不過,大多數人對蛇吞食獵物的行為的了解可能還是來自科普書籍或是紀錄片,仍然有很多細節值得進一步探索和推敲。在我從事蛇類研究的過程中,就經常被問到「蛇為什麼能吞下比自己大得多的獵物?」這個問題。

  今天,我們就從蛇的骨頭,特別是頭骨、牙齒以及上下頜關節講起,從而解釋蛇類吞食獵物的機理,進一步討論,蛇能吞下的最大的獵物是什麼?能不能把人吞下去?

  蛇有多少塊骨頭?

  

  

  眼鏡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全身骨骼標本,陳列於浙江自然博物館(製作/史靜聳 攝影/陳奕寧)

  

  球蟒的後肢殘留(圖片來源見水印)

  

  

  經過CT掃描、三維重建和渲染後的百花錦蛇(Elaphe moellendorffi)頭骨模型頭骨,其頭骨一共包含41枚硬骨(不同顏色表示不同的骨塊)

  

  

  渲染後的橫紋斜鱗蛇(Pseudoxenodon bambusicola)頭骨三維CT重建模型,視頻中頭骨各部分顯示的順序依次為腦顱(淺藍色)——吻部(黃色)——顎頜器(綠色)——懸器及下頜(深藍色)。(這是動圖,發布的時候記得替換)

  

  蛇的上下頜能否分開?

  

  漁遊蛇(Xenochrophis piscator)方骨及下頜在閉口(綠色顯示)和開口(淺紫色)狀態下的變化

  

  莽山原矛頭蝮(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頭骨三維重建模型,其中上顳骨和方骨的關節,以及方骨和下頜的關節,是決定蛇類張嘴角度的主要因素。其上頜骨(maxilla)毒牙在翼骨(pterygoid)和外翼骨(ectopterygoid)的推拉下可以自由伸出和縮回。

  蛇能夠吞下多大的獵物?

  

  

  打開澳洲蛇類網站,地毯蟒吞食袋鼠的圖片比比皆是(圖片版權:Bernie Worsfold/7 News Sydney/Facebook)

  

  

  從食卵蛇(Dasypeltis scabra,標本編號CAS 258669)的頭骨三維CT重建模型中,可以看出其牙齒大部分已經退化

  

  食卵蛇吞食鳥蛋的過程中,其上下頜並未分離,但兩側下頜的兩端是分開的 (圖片來自michiganscienceart.com)

  

  

  

  盲蛇的「櫻桃小口」看起來有幾分呆萌(圖片來源見水印)

  

  關於蛇的謎題,還有很多

  

  註:本文中的CT掃描及三維重建工作完成於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精度CT實驗室

  文章來源:科普中國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蛇為什麼能吞下比自己大很多的獵物?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史靜聳(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註:本文中的CT掃描及三維重建工作完成於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精度CT實驗室有句俗語叫「人心不足蛇吞象」,用來形容貪得無厭的人性。
  • 大多數蛇類能吞下比自己大的獵物 這是為什麼呢
    有句俗語叫人心不足蛇吞象,用來形容貪得無厭的人性。雖然,蛇吞象這一事件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但這生動地反映了蛇的吞食能力——大多數蛇... 有句俗語叫「人心不足蛇吞象」,用來形容貪得無厭的人性。
  • 都說「人心不足蛇吞象」,蛇能吃的最大動物是什麼
    其實動物界也有個超級大嘴,能夠吞下比自己還大的獵物,那就是蛇!比如說,蛇沒有四肢無法將食物固定在一個地方,也無法將食物推進食道。蛇也沒有用來撕咬的鋸齒狀牙齒和用來咀嚼的扁平牙齒,所以只能選擇整個吞下獵物,然後在身體裡慢慢消化。那麼蛇的嘴巴為什麼能張那麼大?它們能夠吞下的最大動物是什麼呢?特殊的下顎構造如果人類使勁張大嘴巴很可能導致下巴脫臼,但是蛇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 人心不足蛇吞象:蛇一口能吞下多大的獵物
    有些視頻看起來很噁心,比如蛇吃青蛙;有些則令人難以想像,比如蛇吃豪豬。其他的視頻似乎只是象徵性的,比如蛇吃自己——從古代流傳至今的銜尾蛇形象。不過,在這些視頻中,最多的一類與蛇所吞獵物的體積有關。只需要幾分鐘時間,你就能看到一條蛇咬住並吞下短吻鱷、鹿、豬,甚至牛等獵物。那麼,蛇能吃掉的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呢?
  • 蛇到底能吞下多大的獵物?
    全世界大約有超過3000種蛇類,從最小的細盲蛇科以至最長的蟒科(網紋蟒)及蚺科(亞馬遜森蚺),這些蛇大致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就是它們都是肉食動物、沒有腳、有鱗片,還能吞下比自己頭部大得多的獵物!很多朋友可能都不太了解蛇到底有多能吞,一般他們的獵物都比自身要短,但直徑卻遠超自身自身的動物,但它們卻沒有用牙齒撕裂稱塊狀吞下,而直接整個,到底蛇有是什麼樣的結構才能讓它如此能耐?獨特結構的蛇顎骨在所有動物中,蛇的顎骨最有韌性的,它下頜骨的彈性超出想像!
  • 蛇能吞下龐然大物 原因竟是上下頜會"脫臼"
    有句俗語叫「人心不足蛇吞象」,用來形容貪得無厭的人性。雖然,「蛇吞象」這一事件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但這生動地反映了蛇的吞食能力——大多數蛇類的確能吞下比自己頭和身體寬得多的獵物。不過,大多數人對蛇吞食獵物的行為的了解可能還是來自科普書籍或是紀錄片,仍然有很多細節值得探索和推敲。
  • 俗語裡的文化:人心不足,蛇吞「相」還是吞「象」?
    俗語裡的文化:人心不足,蛇吞「相」還是吞「象」?民間有一句流傳很廣的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當了宰相謀皇上」。這句話常常用來比喻那些貪心不足,欲求毫無止境的人或者事。若從淵源上說,我們不但寫錯了字,更是誤解了蛇。從這個典故的本源說,正確寫法應該是:「人心不足蛇吞相」。這裡的「相」指的是古代朝廷的高級官員——宰相,而典故裡的蛇,則是一個善良、感恩的形象。這個典故民間流傳有很多版本,但故事的梗要基本就是一個受傷的小蛇被人救治。但這個蛇不是普通的蛇,而是修煉有成的蛇仙或者精靈,有一定的神通和異能。
  •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某些人過於貪婪、貪心不足,強烈的欲望會導致災禍降臨到自己身上,並把自身毀滅。這句俗語原從成詞「巴蛇吞象」演變而來的,「巴蛇吞象」出自《山海經》,其文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 人心不足蛇吞相
    ●張謹洲  「人心不足蛇吞相」這句俗語,出於一個神話故事。  古時候,有個皇帝得了怪病,終日惶恐不安,總覺得有人要行刺。太醫診斷是膽出了問題,經再三治療,始終不見效。
  • 科普:蛇為什麼能吞下比它頭大得多的食物?
    「貪心不足的區區小蛇,它張著嘴巴,呲牙咧嘴地想要吞下碩大的巨象 「。這是一個「蛇吞象」的寓言。吞得下嗎?當然不能。這是諷刺那些貪心不足而不自量力的人。雖然蛇吞不下象,可是它能夠吞下比自己頭部大得多的動物,這卻是千真萬確的。考察過蛇島的專家,曾見到蝮蛇吞食比它頭部大十來倍的鳥兒。在我國海南島捕到的蟒蛇,發現有能吞食整頭小羊、小牛的情況。即使一般的蛇,它也能吞食比它頭還要大的老鼠! 蛇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本領呢?
  •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指這個「相」,發生在古代的故事
    自古就有句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現在人們所看到的演變之後的俗語,最開始的時候在《山海經》裡看到的「巴蛇吞象」,是說人貪心不被滿足就會被自己的欲望害死。這個故事發生在古代,當然這也是人們聽到的一個傳說。不過這很現實,人們往往會因為自己那貪婪地欲望害死自己。
  • 蟒蛇為什麼可以吞下比自己更大的獵物?
    而它的吞噬過程就更令人作嘔,首先是會將自己捕獲的獵物壓成長條的形狀,然後將自己分泌出的唾液均勻塗抹在對方的身體,然後便會將借物一口吞下,直接省去了咀嚼的過程。原因其實很簡單:第一:自己的體型足夠大,哪怕是人類站在它們面前,也沒有體力對抗上的優勢。所以,蟒蛇可以充分利用自己行動敏捷、牙齒鋒利和身體足夠長的特點,使得獵物在較短的時間內就窒息而死。第二:蟒蛇雖然體型大,但它的身體器官組成部分,並不能分泌毒液。
  • 「人心不足蛇吞象」中的「象」並不指大象,那指的是啥?
    我們在日常俗語中形容一個人非常貪婪時經常會用到這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其實「人心不足蛇吞象」本意並非如此,而且,這句俗語中的「象」起初並不指的是大象。那麼這句話的本意到底是啥意思呢?那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句俗語的來歷吧!
  • 《西遊記》中的蟒蛇精: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西遊記中的蟒蛇精: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文/小宇愛健身導讀:西行路上一共有九九八十一難,每一難都會告誡人們一個道理,其中有一難的妖怪為蟒蛇精,在與孫悟空打鬥中,將孫悟空吞吃到肚子裡,最後被孫悟空的金箍棒破腹而出,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 人們常說『人心不足蛇吞象』故事的由來
    人們經常用「人心不足蛇吞象」來形容貪慾無止境、人心不知足,不知在幾百年前,有一個名叫「象」的人,家中十分貧窮,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裹體。為了維持生計,象每天都不得不到後山去砍柴,然後賣給鄰居們,以獲取毫釐之幣。又是一年飄雪時,天氣異常寒冷,可是象還是要和往常一樣到後山上去打柴。
  • 貪心不足蛇吞象
    這裡面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從前有一個很窮的人救了一條蛇的命,蛇為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於是就讓這個人提出要求,滿足他的願望。這個人一開始只要求簡單的衣食,蛇都滿足了他的願望,後來慢慢的貪慾生起,要求做官,蛇也滿足了他。一直到他做了宰相,還不滿足,還要求做皇帝。蛇此時終於明了,人的貪心是永無止境的,於是一口就把這個人吞吃掉了。所以,蛇吞掉的是宰相,而不是大象。
  • 重慶掌故 | 重慶民間諺語「人心不足蛇吞象」,說的就是「巴蛇食象」
    其一,《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其二,《海內經》:有巴遂山,繩水出焉。又有硃卷之國。有黑蛇,青首,食象。兩則均言食象的蛇為「青首黑蛇」,正是巴人的圖騰;晉人郭璞注巴遂山之蛇為巴蛇;戰國晚期,「巴蛇食象」令連才華冠世的屈原百思不得其解,在《天問》中發出疑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 美媒:蛇能吞下的最大動物是什麼?
    其中有些搜索結果令人髮指(例如「蛇吃活蛙」)或難以想像的(例如「蛇吃豪豬」),另外一些則似乎具有象徵意義(例如「蛇吃自己」),但是數目最龐大的一組搜索結果強調的是這樣一個主題:體量。任何一個擁有鐵石心腸和幾分鐘空閒時間的人,都可以觀看到蛇吞下短吻鱷、鹿、豬、鱷魚甚至奶牛的過程。那麼,蛇能夠吞下體量最大的動物是什麼?
  • 菜根譚:「一念貪私,萬劫不復」,人心不足蛇吞象
    呂后(描圖)來自網絡02貪慾之心是永遠不會滿足的,清朝大貪官和珅即使已貪得富可敵國,也還不停手,他有叫一句名言,赤裸裸看出他大貪的嘴臉,他說:「官是二個口,上面那張口沒吃飽,下面那張口就只有餓著」,他把自己凌駕於窮苦百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