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蛇一口能吞下多大的獵物

2020-12-05 驅動中國
  • 作者: 快科技   2019-10-15/09:39
  • 北京時間10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視頻網站上,有關蛇吞食獵物的視頻搜索量最高,這似乎表明了人類對恐怖和噁心場景的獵奇心理。有些視頻看起來很噁心,比如蛇吃青蛙;有些則令人難以想像,比如蛇吃豪豬。其他的視頻似乎只是象徵性的,比如蛇吃自己——從古代流傳至今的銜尾蛇形象。不過,在這些視頻中,最多的一類與蛇所吞獵物的體積有關。只需要幾分鐘時間,你就能看到一條蛇咬住並吞下短吻鱷、鹿、豬,甚至牛等獵物。

    那麼,蛇能吃掉的最大的動物是什麼呢?

    科學家發現,緬甸蟒能以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為食,包括短吻鱷、林鼠和蜥蜴。

    蛇是非常成功的一類動物。它們的棲息範圍非常廣泛,除了一些島嶼和地球上最寒冷的角落,到處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蹤影。蛇類也非常多樣化,既可以生活在鹽水,也可以生活在淡水中,還有些蛇生活在土壤裡,有些蛇生活在樹上。在亞洲東南部,甚至有一種蛇可以在樹與樹之間滑翔。

    蛇類的食物也有很大的不同,你可以找到以蚯蚓、軟體動物和大型獵物(包括哺乳動物)為食的蛇。蛇與食物有著非同尋常的關係。由於不需要維持體溫,蛇類可以比其他體型相近的溫血動物消耗更少的熱量。研究顯示,即使雌蛇攝入的食物不及同體型溫血動物所需食物的3%,它們也能維持生存並進行繁殖。

    雖然蛇類可以有效地利用其能量,但它們仍然需要進食。蛇類缺少其他掠食動物的某些特徵,蛇類沒有四肢,因此無法將食物固定在某個地方,也無法將食物推進食道。蛇也沒有用來撕咬的鋸齒狀牙齒和用來咀嚼的扁平牙齒,只有吞下整個獵物才是正確的進食方法。

    在蛇的演化過程中,吞食大型獵物的能力並非只出現過一次,儘管研究人員對蛇的演化史仍有一些疑問,但有證據表明,不同的蛇類譜系各自獨立地演化出了相似的特徵,使它們能夠捕捉、吞咽並消化獵物。

    張開大嘴

    與普遍的看法相反,蛇並不會使自己的下顎脫臼。相反,它們用一組特殊的頭骨、韌帶和肌肉將嘴巴張得非常大,從而捕食比蛇本身大得多的動物。這個開口的大小,被爬蟲學家稱為「裂口」(gape),為蛇能吞下的獵物大小設定了上限。

    事實上,蛇的下顎不是附在頭骨上,而是附在韌帶上。它們具有非常靈活的韌帶頜結構,這使得他們可以伸展並張開得更大。

    在張大嘴巴吞下獵物之後,蛇的下一步就是將食物送入蛇形的消化道中。此時胃裡的消化液會開始分解組織。當吞食小一點的獵物時,蛇可以用下顎將蠕蟲或齧齒動物推進消化道,但對於大一點的獵物,蛇就得用頭部和下顎的骨頭「推獵物前進」。

    鹿和牛是已知的蛇吞食的體型最大的動物。2018年,美國佛羅裡達州的一條14公斤重的緬甸蟒吞下一隻16公斤重的白尾鹿。據佛羅裡達州自然保護機構的介紹,這是有史以來記錄在案的緬甸蟒——也許是所有蟒科物種——中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最大體重比。然而,這條緬甸蟒後來在反芻過程中死亡。獵物的大小、形狀和蛇嘴的大小都存在個體差異,使得我們無法確定哪一種動物才是蛇能吞下的最大動物。

    雖然人類的體型在蛇類的獵物中不算最大,但也是已知蛇吞食過的較大動物之一。據《國家地理》雜誌報導,2017年,一名25歲的男子在印度尼西亞被一條網紋蟒吃掉。而在2018年,同樣在印度尼西亞,一名不幸的54歲婦女被一條巨蟒咬死並吃掉。幸運的是,這樣的案例極為罕見。

    雖然有些蛇以短吻鱷、牛和人為食,但大多數蛇主要捕食蠕蟲或老鼠等小型動物,它們在維持地球食物網和生態系統平衡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世界上最大的蛇

    或許更好的問題應該是:世界上最大的蛇生活在哪裡?學者們對此爭論不休,但在《金氏世界紀錄大全》中,世界上最大的蛇是一條叫作「Fluffy」的網紋蟒,其長度超過7.3米,重量超過136公斤。不幸的是,Fluffy於2010年10月在美國俄亥俄州鮑威爾(Powell)的一家動物園突然去世,原因是卵巢腫瘤。當時它18歲,體長仍然有7.3米(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因為有些蛇,像人一樣,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萎縮)。

    巨型的蟒蛇已經入侵了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大沼澤地。近期有人發現了一條近5.2米長的蟒蛇,其肚子裡居然有創紀錄的87顆蛋。2003年,幾家媒體報導稱,人們在印度尼西亞的一個村莊捕獲了一條巨蛇,長約15米,重446公斤。後來發現,這是條假新聞。不過,測量一條蛇確實是一項棘手的任務。蛇的大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的周長和體長會隨著天氣的變化而變化,還與進食的東西、最後一次蛻皮的時間等因素有關,所以很難準確地得知相關數據。吃完食物之後,蛇的身體會變得更軟、更長、更大,而這只是蛇儘可能吸收更多食物的一種方式。

    大約6000萬年前,有一種龐大的爬行動物曾在地球上蜿蜒滑行,它們身長約14.6米,重約1.5噸,是現代蟒蛇的祖先。科學家在哥倫比亞發現了這種巨蛇的化石,並將其稱為泰坦巨蟒。據估計,它們很可能是以鱷魚為食。順便說一句,長著最長毒牙的蛇是非洲熱帶地區的加彭蝰蛇。對於一條1.8米長的蛇來說,其毒牙足有5釐米長,毒液足以給30個人注入致命劑量。此外,加彭噝蝰也是非洲大陸最重的毒蛇。

    相關焦點

    • 「人心不足蛇吞象」,蛇為什麼能吞下比自己大很多的獵物?
      2020-11-30 19:48:56 來源: 唐山微科普 舉報   有句俗語叫「人心不足蛇吞象
    • 蛇到底能吞下多大的獵物?
      可能沒幾個人見到蛇不怕的,但你又不得不認為蛇實在是個神奇的物種,沒有腳卻能在地上跑的別人快,食指粗細的蛇卻能吞下整整一個雞蛋,對於這種「鯨吞」的能力,它們到底有多大潛力?蛇到底能吞下多大的物體?當然蛇的口張大的極限並不是骨頭說了算,而是它特殊的下頜骨結構,它不但可以脫臼形成上下最大的張幅(人類的嘴巴能張到30度,而蛇的嘴巴則最大可以張到130度),而且還可以錯開左右也形成最大的幅度,一句話,當蛇開始吞噬獵物時,它的頭部就成了一個柔弱無骨的軟皮囊結構,和蛇大小比例相差極度懸殊的獵物也能吞下。
    • 都說「人心不足蛇吞象」,蛇能吃的最大動物是什麼
      其實不管多大,你都無法跟安哥拉的這位老兄相比,據稱他的嘴巴能夠扯開17釐米。嘴巴裡塞個易拉罐啥的那都不是事。其實動物界也有個超級大嘴,能夠吞下比自己還大的獵物,那就是蛇!比如說,蛇沒有四肢無法將食物固定在一個地方,也無法將食物推進食道。蛇也沒有用來撕咬的鋸齒狀牙齒和用來咀嚼的扁平牙齒,所以只能選擇整個吞下獵物,然後在身體裡慢慢消化。那麼蛇的嘴巴為什麼能張那麼大?它們能夠吞下的最大動物是什麼呢?特殊的下顎構造如果人類使勁張大嘴巴很可能導致下巴脫臼,但是蛇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 蛇為什麼能吞下比自己大很多的獵物?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史靜聳(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註:本文中的CT掃描及三維重建工作完成於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高精度CT實驗室有句俗語叫「人心不足蛇吞象」,用來形容貪得無厭的人性。
    • 大多數蛇類能吞下比自己大的獵物 這是為什麼呢
      有句俗語叫人心不足蛇吞象,用來形容貪得無厭的人性。雖然,蛇吞象這一事件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但這生動地反映了蛇的吞食能力——大多數蛇... 有句俗語叫「人心不足蛇吞象」,用來形容貪得無厭的人性。
    • 蛇能吞下龐然大物 原因竟是上下頜會"脫臼"
      有句俗語叫「人心不足蛇吞象」,用來形容貪得無厭的人性。雖然,「蛇吞象」這一事件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但這生動地反映了蛇的吞食能力——大多數蛇類的確能吞下比自己頭和身體寬得多的獵物。不過,大多數人對蛇吞食獵物的行為的了解可能還是來自科普書籍或是紀錄片,仍然有很多細節值得探索和推敲。
    • 俗語裡的文化:人心不足,蛇吞「相」還是吞「象」?
      俗語裡的文化:人心不足,蛇吞「相」還是吞「象」?民間有一句流傳很廣的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當了宰相謀皇上」。這句話常常用來比喻那些貪心不足,欲求毫無止境的人或者事。從這句話字面的含義看,是說一條蛇不顧忌自己的身量大小,面對一個龐然大物的大象,也想一口吞下去。在這裡,蛇成了貪婪的象徵。在中國古代文化裡,蛇一直是歹毒、陰狠、貪婪的象徵。在佛教裡,就用鴿子、蛇、豬三種動物代指人性中的貪婪、嗔恨、愚痴三種惡劣的品質,簡稱為「三毒」。
    •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某些人過於貪婪、貪心不足,強烈的欲望會導致災禍降臨到自己身上,並把自身毀滅。這句俗語原從成詞「巴蛇吞象」演變而來的,「巴蛇吞象」出自《山海經》,其文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 人心不足蛇吞相
      ●張謹洲  「人心不足蛇吞相」這句俗語,出於一個神話故事。  古時候,有個皇帝得了怪病,終日惶恐不安,總覺得有人要行刺。太醫診斷是膽出了問題,經再三治療,始終不見效。
    • 「人心不足蛇吞象」中的「象」並不指大象,那指的是啥?
      我們在日常俗語中形容一個人非常貪婪時經常會用到這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其實「人心不足蛇吞象」本意並非如此,而且,這句俗語中的「象」起初並不指的是大象。那麼這句話的本意到底是啥意思呢?那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句俗語的來歷吧!
    •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指這個「相」,發生在古代的故事
      自古就有句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現在人們所看到的演變之後的俗語,最開始的時候在《山海經》裡看到的「巴蛇吞象」,是說人貪心不被滿足就會被自己的欲望害死。這個故事發生在古代,當然這也是人們聽到的一個傳說。不過這很現實,人們往往會因為自己那貪婪地欲望害死自己。
    • 《西遊記》中的蟒蛇精: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西遊記中的蟒蛇精: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文/小宇愛健身導讀:西行路上一共有九九八十一難,每一難都會告誡人們一個道理,其中有一難的妖怪為蟒蛇精,在與孫悟空打鬥中,將孫悟空吞吃到肚子裡,最後被孫悟空的金箍棒破腹而出,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 人們常說『人心不足蛇吞象』故事的由來
      人們經常用「人心不足蛇吞象」來形容貪慾無止境、人心不知足,不知在幾百年前,有一個名叫「象」的人,家中十分貧窮,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裹體。為了維持生計,象每天都不得不到後山去砍柴,然後賣給鄰居們,以獲取毫釐之幣。又是一年飄雪時,天氣異常寒冷,可是象還是要和往常一樣到後山上去打柴。
    • 貪心不足蛇吞象
      貪心不足蛇吞象貪心不足蛇吞象,這是一句成語,意思是太貪的人就是自取滅亡。
    • 科普:蛇為什麼能吞下比它頭大得多的食物?
      「貪心不足的區區小蛇,它張著嘴巴,呲牙咧嘴地想要吞下碩大的巨象 「。這是一個「蛇吞象」的寓言。吞得下嗎?當然不能。這是諷刺那些貪心不足而不自量力的人。雖然蛇吞不下象,可是它能夠吞下比自己頭部大得多的動物,這卻是千真萬確的。考察過蛇島的專家,曾見到蝮蛇吞食比它頭部大十來倍的鳥兒。在我國海南島捕到的蟒蛇,發現有能吞食整頭小羊、小牛的情況。即使一般的蛇,它也能吞食比它頭還要大的老鼠! 蛇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本領呢?
    • 重慶掌故 | 重慶民間諺語「人心不足蛇吞象」,說的就是「巴蛇食象」
      其一,《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其二,《海內經》:有巴遂山,繩水出焉。又有硃卷之國。有黑蛇,青首,食象。兩則均言食象的蛇為「青首黑蛇」,正是巴人的圖騰;晉人郭璞注巴遂山之蛇為巴蛇;戰國晚期,「巴蛇食象」令連才華冠世的屈原百思不得其解,在《天問》中發出疑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 能吞象的蛇—巴蛇
      「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根據「海內南經」的記載:巴蛇能吞食大象,吞吃三年後才吐出大象的骨頭。君子如果吃了巴蛇的肉,就不會患心臟病或肚子疼之類的病,這種巴蛇集青,黃,紅,黑色於一身。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巴蛇的樣子是黑色的身子,青色的腦袋,巴蛇生活在犀牛所在地的西面。
    • 美媒:蛇能吞下的最大動物是什麼?
      參考消息網10月20日報導美媒稱,蛇可以張開它們的血盆大口,吞下甚至是極其巨大的動物。根據《生態學》雜誌198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曾估計雌性蛇即便在攝入食物不到同類溫血動物所需獵物量的3%的情況下也能維持生存和繁殖。蛇或許能高效利用它們的體能,但是它們仍然需要進食。而它們不具備其他動物用來進餐的一些身體特徵。克拉奇科解釋說,由於沒有四肢,蛇無法扶住食物,也無法將食物塞入自己的喉嚨裡。蛇也沒有用來撕咬的鋸狀牙齒和用來咀嚼的扁平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