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吞象的蛇—巴蛇

2020-11-05 hu老師1012

「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根據「海內南經」的記載:巴蛇能吞食大象,吞吃三年後才吐出大象的骨頭。君子如果吃了巴蛇的肉,就不會患心臟病或肚子疼之類的病,這種巴蛇集色於一身。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巴蛇的樣子是黑色的身子,青色的腦袋,巴蛇生活在犀牛所在地的西面。

巴蛇是一種色彩斑斕的巨蛇,成年巴蛇能有五百多米長,它的消化道有自己身體的一半,巴蛇所吞食的是白玉象,這種白玉像比體型龐大的猛獁還大三倍,而巴蛇竟然能把它整個的吞下去,三年後象骨頭才出來,想一想都令人害怕。《西遊記》裡的蛇精那麼大,應該算的上是巨蛇。

我們小時候聽說過一個故事,說有個割漆的人大清早太陽沒出來之前,去大山上收漆,他正低頭忙著收漆時,突然聽到對面山上傳來巨大的譁譁聲,並夾雜著一陣陣腥風,天也暗下來了,收漆人抬頭一看,一條巨大的黑蛇正在穿過對面的山腰,它所經之地樹木盡倒,不一會對面山腰上就像橫亙著一移動的很寬黑色公路,看不見首尾,收漆人嚇得魂飛魄散,慌不擇路的下了山。像這樣的巨蛇吞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這裡蛇吞的象就不是正真的「象」了,而是丞相的「相」。據說從前有個人救了一條蛇,為了得到皇帝的獎賞,把這條蛇看護的靈芝給了皇帝,挖了蛇的眼睛治好了皇帝的眼睛,因此做了宰相。有錢有勢的宰相還不滿足,想吃蛇心長生不老,結果貪婪的宰相被蛇一口吞掉了。




相關焦點

  • 重慶掌故 | 重慶民間諺語「人心不足蛇吞象」,說的就是「巴蛇食象」
    巴蛇吞(食)象浮雕「巴蛇食象」源出《山海經》。記載有二。其一,《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其二,《海內經》:有巴遂山,繩水出焉。又有硃卷之國。有黑蛇,青首,食象。兩則均言食象的蛇為「青首黑蛇」,正是巴人的圖騰;晉人郭璞注巴遂山之蛇為巴蛇;戰國晚期,「巴蛇食象」令連才華冠世的屈原百思不得其解,在《天問》中發出疑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 俗語裡的文化:人心不足,蛇吞「相」還是吞「象」?
    俗語裡的文化:人心不足,蛇吞「相」還是吞「象」?民間有一句流傳很廣的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當了宰相謀皇上」。這句話常常用來比喻那些貪心不足,欲求毫無止境的人或者事。從這句話字面的含義看,是說一條蛇不顧忌自己的身量大小,面對一個龐然大物的大象,也想一口吞下去。在這裡,蛇成了貪婪的象徵。在中國古代文化裡,蛇一直是歹毒、陰狠、貪婪的象徵。在佛教裡,就用鴿子、蛇、豬三種動物代指人性中的貪婪、嗔恨、愚痴三種惡劣的品質,簡稱為「三毒」。
  • 神話故事:后羿苦鬥巴蛇
    "巴蛇"。  巴蛇又粗又長,鱗片堅硬如鐵,裹在身上像是穿上厚厚的鎧甲。它張口能吞整隻大象,大象在它肚裡慢慢消化,三年後才吐出象骨,巴蛇在湖中興風作浪,打翻船隻,吞食落水的人,它還伏在水邊襲擊行走的人。本來是綠波蕩漾,岸柳成份,鵝鴨成群.飛舟迎浪的美麗洞庭湖,現在成了人跡罕見的可怕地帶.  羿駕了一葉小舟在洞庭湖上尋找巴蛇,找了很長時間也不到它的蹤影。
  • 《山海經》中吞食大象的巴蛇,吐出的骨頭堆積如山,真相不可描述
    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這裡的巴蛇顯然是一種巨蛇,大可吞象,三年才會吐出吃進去的骨頭,傳說吃了這種蛇的肉,就可以治好心腹疾病。都說它是一種全身黑色,長著青色頭的大蛇。據說在上古時代的硃卷國也發現過這種巨獸。晉代的郭璞還曾經專門對這一段做過註解。
  • 京劇貓中年齡最大的巴蛇,見過修,卻無法抵禦混沌的侵蝕,為什麼
    巴蛇吞象同樣出自《山海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大概意思是黑身子青腦袋的巴蛇能夠一口吞下大象,消化三年後,將大象骨頭吐出來。人類吃了這種骨頭,可以治療肚子裡的疾病。後來變成了成語,比喻人心的貪得無厭。
  • 山海經的巴蛇吞象,是消失的遠古巨獸?還是隱藏其後的圖騰密碼?
    《山海經·海內南經》記載:「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譯文參考:巴蛇吞下大象,三年後才吐出骨頭。君子吃它後可治心腹之疾。巴蛇青色、黃色、紅色、黑色相間。
  • 京劇貓:大飛和巴蛇的故事還沒有結束,別忘了張飛的武器丈八蛇矛
    這個諧音,似乎是某種暗示,因為《京劇貓》最原始版本的大飛,就是手握巴蛇的。難道巴蛇還會幫大飛打造一件專屬兵器?亦或者巴蛇最終會變成大飛的兵器?之後巴蛇被白糖大飛解救,只是大飛在解救巴蛇的過程中,被巴蛇誤傷。巴蛇為了回報,贈予了部分元氣給大飛。像巴蛇這樣的大佬型角色,不可能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個過客。也許《京劇貓》第一季只是埋下了一個伏筆,因為《京劇貓之腳踏實地》的宣傳海報中,巴蛇再次出現了。
  • 《山海經》5大神獸,第3種能吞大象,第5種被英國滅絕
    《山海經》5大神獸,第3種能吞大象,第5種被英國滅絕。說起《山海經》大家都很熟悉了,對於裡面記載的傳說神話很多人都非常的感興趣,而裡面還記載了很多的奇珍異獸,奇聞異事等等,會引起人的興趣,也能擴大我們隊友藝術和古老神話的認知,讓我們更加的了解祖先的時代。
  • 在中國文化中,蛇有著特殊的意義,代表著圖騰,也代表著愛情
    在中國文化中,蛇有著特殊的意義,代表著圖騰,也代表著愛情蛇,給人的印象就是毫無感情的,冰冷的身軀,讓人頭皮發麻的軀體等等一些不是很好的方面。其實,蛇在中國,有著獨特的文化,在人們的心中,也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的。
  • 后羿不止射過太陽,還殺死巴蛇建造巴陵
    后羿射下九日,為天下除害,被唐堯招來封為大司衡,命他幫百姓除去危害人間的兇獸,不一日有人來報雲夢大澤【後世漢高祖偽遊雲夢計擒韓信之地】有一條大蛇,名叫巴蛇,兇猛異常遇人吃人見獸食獸,附近百姓,四處逃散。
  • 遇8條秒殺級巴蛇極限翻盤
    巴蛇刺客是高傷隱身怪,與平時任務隊打的4000血的巴蛇不同。這些巴蛇不僅有7000多血無法被一個飛機清場,而且摸到人直接秒殺,難度是開發組難度。裸衣狂豹莽夫是秒六的凌波城,傷害超高抗性超低3W血左右,每次翻漿之後會休息一回合。入魔的混沌獸是高傷秒六法系。單體高傷的巴蛇並不可怕,但是加上秒六的物理和法系,清場起來非常快。
  • 《山海經》裡面的5隻異獸,一個能生吞大象,一個被英國人吃滅絕
    《山海經》裡面的5隻異獸,一個能生吞大象,一個被英國人吃滅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山海經》這本書呢?第二種就是相柳,根據《山海經》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相柳的長相,書中說相柳有著和蛇一樣的身體,但是卻長了九個頭,相柳是古代人們最不喜歡見到的異獸之一,因為只要它出現過的地方就會發生很大的災難,所幸最後這個以後被大禹和共工聯手斬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