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0月20日報導美媒稱,蛇可以張開它們的血盆大口,吞下甚至是極其巨大的動物。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月12日報導,在YouTube視頻分享網站上用「snake eats」(蛇吃東西)作為主題詞進行搜索,名列前茅的搜索結果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我們對於這種可怕和令人厭惡的動物的迷戀。其中有些搜索結果令人髮指(例如「蛇吃活蛙」)或難以想像的(例如「蛇吃豪豬」),另外一些則似乎具有象徵意義(例如「蛇吃自己」),但是數目最龐大的一組搜索結果強調的是這樣一個主題:體量。任何一個擁有鐵石心腸和幾分鐘空閒時間的人,都可以觀看到蛇吞下短吻鱷、鹿、豬、鱷魚甚至奶牛的過程。
那麼,蛇能夠吞下體量最大的動物是什麼?
報導稱,蛇是生息繁衍得極其成功的動物。除了某些島嶼和地球上最寒冷的角落以外,蛇的棲息地遍布整個地球。它們的多樣性也令人難以置信。
位於查塔努加的田納西州水族館的森林館館長凱文·卡爾霍恩說:「在海水和淡水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生活在土壤中的蛇。有生活在樹上的蛇。在東南亞有一種可以從一棵樹滑翔到另一棵樹上的蛇。」
蛇類在食物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異。巴西巴西利亞大學的動物學家朱莉婭·克拉奇科說:「你可以找到吃蚯蚓、軟體動物和大型獵物——包括哺乳動物——的蛇。」
蛇與食物有著不同尋常的關係。由於沒有產生體熱的煩人需求,一條蛇依靠與大多數同等體量的溫血動物相比少得多的熱量就能過活。根據《生態學》雜誌198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曾估計雌性蛇即便在攝入食物不到同類溫血動物所需獵物量的3%的情況下也能維持生存和繁殖。
蛇或許能高效利用它們的體能,但是它們仍然需要進食。而它們不具備其他動物用來進餐的一些身體特徵。克拉奇科解釋說,由於沒有四肢,蛇無法扶住食物,也無法將食物塞入自己的喉嚨裡。蛇也沒有用來撕咬的鋸狀牙齒和用來咀嚼的扁平齒。其進食的辦法是把獵物囫圇吞下。
克拉奇科說:「在蛇的進化過程中,吞食大型獵物的能力並非某種只發生過一次的事情。」她說,儘管研究人員對蛇類的家族系譜仍然存在一些疑問,但是有證據表明,不同的蛇類家族獨立地進化出了讓它們能夠捕捉、吞咽並消化獵物的類似特徵。
與人們普遍的看法相反,蛇的兩顎不會脫臼或錯位。作為替代,它們利用特殊的頭骨、韌帶和肌肉組合把嘴張大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這讓蛇可以捕食體量可能比其本身大得多的動物。這種口腔張大——動物學家稱之為「張開大口」——的尺寸構成一條蛇所能吞食獵物大小的上限。
卡爾霍恩說:「蛇的下顎並不與顱骨相連,而是與韌帶相連。它們擁有非常靈活的韌帶顎骨結構,這使它們能夠寬闊地張開嘴巴。」
在把兩顎張開包住食物之後,蛇的下一步便是讓獵物通過蜿蜒的消化道,在那裡胃部的消化液可以開始分解食物組織。克拉奇科說,在吃較小的獵物時,蛇可以用它的兩顎將蠕蟲或齧齒動物推下消化道,但在吃較大型的食物時,蛇利用其頭部和下顎的骨骼「抵著獵物向前移動」身體。
鹿和牛屬於已知蛇可以吞食的最大動物之列。2018年,佛羅裡達州一條重約14公斤的緬甸蟒蛇吞下了一頭重16公斤的幼年白尾鹿。據西南佛羅裡達州保護協會稱,這是迄今為止記錄到的有關緬甸蟒蛇——也許是任何一種蟒蛇——吞食獵物的最高獵物與獵食者體重比。不過,這條蛇在對鹿進行反芻之後死掉了。獵物的大小和形狀差異以及蛇張大嘴巴的尺寸差異,使得人們無法確切地知道哪一種動物是蛇所能吞下的最大動物。
報導稱,儘管人類並不在這份名單的前列,但他們確實在已知蛇能吃下的較大動物之列。據《國家地理》雜誌在2017年報導,當年在印度尼西亞曾有一名25歲男子被一條網紋蟒吃掉。就在去年,也是在印度尼西亞,一名不幸的54歲婦女顯然被一條巨蟒殺死並吃掉。幸運的是,這樣的死亡事件極其罕見。
儘管一些蛇吃鱷魚、奶牛和人類,但大多數的蛇類對於能吃到蠕蟲或者也許是老鼠就心滿意足了,而它們在維持地球食物網絡和生態系統的平衡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卡爾霍恩說:「蛇對生態和平衡是極其重要的。」(編譯/曹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