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昧水懺:悟達國師酬舊業 三昧法水洗十世前罪垢

2020-12-06 手機鳳凰網

慈悲三昧水懺(圖片來源:資料圖)

本懺的懺主

懺悔法門出於佛說,特別大乘經中,所說懺悔和禮讚方法更多,但本佛說而以不同形式,建立很多禮讚文和懺悔文,則是中國各宗祖師。如天台智者的「法華三昧懺儀」,創始於梁武帝時,而為志公禪師所作的「梁皇寶懺」等。是懺法,皆以滅罪消災,濟度亡靈為本,在家的孝子賢孫,常請出家人修此懺法,是中國流傳最久最廣的一部懺法,特別在江蘇、浙江更為風行。 

現在講的「慈悲三昧水懺」,是唐朝知玄法師,世稱悟達國師,依宗密禪師所著「圓覺經證儀」而錄成的,在中國佛教界,同樣風行各地,僧俗佛子都愛修此懺法。水懺作於悟玄的經過是:國師是四川人,此懺約述於大唐懿宗鹹通四年(西元八六三)。在他未顯要時,在長安遇到一個奇特僧人,該僧患有惡疾,一般說是麻瘋病,沒有哪個僧人不討厭他,且離他遠遠的,不敢與之接近。獨師與之隔鄰相處,不特不討厭他,且無微不至的予以照應。國師後來欲回四川,異僧感於師的風儀,為一般人所不及。當要正式分別時,異僧特對師說:「我們在此相處甚得,並承對我多方照顧,無以為感,他日你如遇到什麼災難,可到西蜀彭州茶隴山(又名九隴山)找我,其山有兩棵高大的松樹,見到兩棵松樹就可見到我」。 

國師與異僧分別後,就到長安安國寺修學,專心一意的研讀三藏教典,逐漸深入佛法的堂奧。到了弘揚佛法,每堂法筵宏開,聽眾無不稱美,於是聲德光顯,甚至唐懿宗帝,亦常親臨聞法。到鹹通十二年(西元八七一),帝賜沉香法座,從此尊為國師。到唐僖宗中和三年(西元八八三),在師左股上突隆起一珠,人稱為人面瘡,瘡上眉目口齒無不具備,如以飲食餵它,同樣開口吞食,與人沒有兩樣,當然非常痛苦,雖然遍請名醫診治,無法治癒。 

國師在痛不可忍情形下,忽想起異僧別時對他說的話,於是忍痛遠去成都茶隴山,尋找昔日同住異僧。到了山上天色已晚,四方察看不見寺宇,只見兩棵高高松樹,矗立於煙雲間。國師看到這個情景,知道異僧必在山上,於是繼續再向前進,見到「崇樓廣殿,金碧交輝」,而異僧已立門口,很歡喜的迎接國師,並誠摯的留師過夜。夜間二人相談,國師告以所苦,異僧安慰師說:「這是很小問題,不要為此苦惱,到了明日早上,我派童子,帶你到泉水邊,用水替你洗滌,立刻就可痊癒」。師經異僧安慰,很安然的入睡,不如平時那樣感受痛苦。 

次日天剛亮時,童子引至泉所,掬水為之洗濯,痛楚徹於骨髓,人面瘡且大呼,你不能這樣洗,讓我先來問你:「你的知識非常豐富,歷史當亦讀得很多,西漢書上的袁盎、晁錯傳記,想你也曾讀過,當知漢景帝時,吳楚等七國,因景帝削去他們的土地,聯合起來反對景帝,為謝七國,你竟不惜一人,向帝獻議殺我,我被斬於東市,如是重冤深恨,怎能相忘不報?老實告訴你,求報你已多世,因你十世為高僧,持戒亦極精嚴,報復不得其便,但從未放過你,此仇不報不是君子,所以仍時尋求你的過失,以報我的宿世之冤」! 

冤家晁錯續說:「總算你的修持,還有一點工夫,現蒙迦諾迦尊者,惠我三昧法水,洗去你我宿怨,從此不復以你為冤,我們各自以法為重」。悟達聽後,感事特別,深加思惟,認為宿世冤讎,如不遇到聖人,怎能冰釋?證知在世為人,不可與人結怨,結怨對己不利,遲早要受苦報,所以沒有結怨,最好不要結怨,結怨就要解怨,所謂「冤家宜解不宜結」,正是此意。因此,國師就在這兒,建了一個茅蓬,依經制為懺法,朝夕虔誠禮誦,真實忘於名利,泯除人我是非,禮懺得到利益,於是懺法傳播。 

悟達國師,如冤讎人面瘡說,曾做十世高僧,現生亦是一位精通三藏的大德,且被懿宗帝尊為國師,不能不說是位極難得的佛法行者,可是在前漢景帝三年(西元前一五四)發生的事,到大唐懿宗年間,前後達千餘年,怨仍找到頭上,想想多麼可怕!這不算久,經說「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除非不造罪,造了罪,未受果前,總是存在,是以做人行事,不可不加謹慎!悟達能洗除十生前的罪垢,全得力於聖僧迦諾迦尊者。佛法沒有赦罪之說,有罪除了感果,就是依法懺悔,國師深感聖僧解怨釋結,特作水懺以施仁慈於末世眾生。 

本懺的宗要

懺悔法門,自從於南北朝齊梁時代盛行以來,直到今日,不特仍為佛法者所奉行,而且盛行不減過去,不論什麼道場,不論什麼懺法,只要定期舉行,總有很多在家奉佛者,至誠懇切的前來參拜,至於道場遠近,不在考慮之內。原因每個學佛者皆知,各種懺法都是依於佛說而來,佛在經中所以散說懺法,就是體認到眾生甚至佛子,業障太過深重,非懺悔不能消除,為愍念眾生及學佛四眾,特在經中說明禮懺拜佛,以期洗除過去現在所造種種障垢,從而獲得生命的真正解脫!禮懺可以洗滌罪垢,雖是各個懺法共有功效,但本懺法特以三昧水,洗去宿世怨仇垢心,尤其有它特色。不過在發心禮佛洗罪前,先當請求十方一切賢聖,作為自己革心洗面的證明,諸佛賢聖雖不一定會現前,但開始禮懺時,果能心淨智明,那你在道場中,就可常得見佛,亦會發生最大功用。怎知諸佛賢聖無所不在?華嚴經說:「譬如日出普照世間,於一切淨水器中影無不現。佛日亦爾,普現法界無前無後,一切眾生淨水器中影無不現」。所以在禮懺時,應如面對佛陀,至誠恭敬禮拜,甚至拜一拜,皆予以觀想,必然能夠得大利益。 

禮懺是不是真的發生力用,問題在禮懺時是否至誠,至誠懺悔定會發生與樂拔苦功用,因為至誠,對己固能懺除業障,對人亦能慈悲利他,不特如此,就是成佛成聖,亦無問題,所以本懺宗用,特別殊勝有力。吾人修學,不管禮懺誦經,決非盲無目的,有其趨向歸宿,不知有所宗趣,只是一味禮誦,縱然禮誦得多,結果無所歸宿,等於白白禮誦。未證最高佛果以前,不論是什麼程度的人,三障皆未消除,只是輕重不同,佛法行者禮懺,當以淨除三障為唯一目的,這是時刻要緊記住的! 

各種懺法的制定,都是為了消除行者的三障,原因眾生從無量劫來,所造一切罪業,皆當懺除淨盡,不容絲毫存在,且真誠懺悔後,從今至未來際,決不更造罪業,業性雖說本空,果報定不有失,若認苦果難忍,發露懺悔之時,應向三寶懇求,願能哀愍濟拔,使我及諸眾生,三業罪障轉成解脫,六根重愆成六神通。這樣懺悔,一切懺法皆同,「慈悲三昧水懺」,自亦不會例外。真能懺除三障,是為懺法大用。本懺除能懺除三障,還可解冤釋結,是為本懺法的另一殊勝功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悟達國師三昧水懺的佛法故事,蘊含的佛法道義
    悟達國師說:「這件事我曾聽說過。」人面瘡說道:「雖然你知道袁盎冤殺晁錯的故事,你可知你的前世就是袁盎,我就是被你腰斬於菜市口的晁錯?此等深仇大恨,害我不得輪迴超生,我十世尋找報仇雪恨的機會,奈何你十世都是得道高僧,且奉持戒律,讓我沒有機會報仇。這次因為皇帝的寵愛,你起了名利之心,德行受損,我才得以報復與你。
  • 深入經藏:《慈悲三昧水懺》 悟達禪師與人面瘡
    悟達國師作水懺,普勸世人: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圖片來源:資料圖)《慈悲三昧水懺》共上中下三卷,今收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五冊,卷前有《御製水懺序》(末署成於永樂十四年七月初一日)和《慈悲道場水懺序》。
  • 心空不受無煩惱,悟達三昧水洗宿冤
    五百羅漢之一的悟達尊者,就是唐代高僧知玄。知玄初遊歷長安時,在禪林遇到一位掛單老僧,渾身長滿毒瘡,無人肯接近他,唯有知玄以慈悲之心悉心照顧,為其清洗敷藥。病僧康復後,感念知玄的慈悲佛心,臨別時對知玄說:「你以後如遇到災難,到西蜀彭縣九隴丹景山找我,上山以兩棵青松為志。」
  • 迦若顯化,悟達冤解|三昧禪林古解冤洞的典故
    說到解冤洞,就要說到彭州當地人對三昧禪林的俗稱「三廟水」。水,是真正意義上的「三昧真水」,這是因為三昧禪林中的「中三昧」至德寺和兩位尊者有關,這也是三昧禪林的最初緣起。兩位尊者是十八羅漢第二的迦諾迦尊者和唐懿宗時代的悟達國師。
  • 佛教故事之悟達禪師
    悟達知玄禪師還是雲水僧時,有一天途經京師,看到一位西域異僧身患惡疾,無人理睬,於是就耐心地為他擦洗敷藥,並照顧他的疾病。病僧癒後,就對悟達禪師說:「將來如果有什麼災難,你可以到西蜀彭州九隴山間兩棵松樹下面找我!」
  • 佛教中懺法與打七是怎麼回事?
    因此,修習懺法便成為大乘修行的不可缺少的行儀。歷來通行的懺法有兩類:一類是集諸經所說,懺侮罪過的儀則;一類是依五悔法門,修習止觀的行法。懺悔罪過的儀則,據《唐高僧傳·興福篇論》中所說,最早是劉宋時代的藥師行事。其後蕭齊竟陵王簫子良撰《淨住子淨行法門》三十卷(全書今不傳,只有一卷收入《廣弘明集》中)。及至梁代有《大通方廣懺),又名《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一文讀懂:寺院裡舉辦的各種「懺法」的由來與講究
    其內容分為嚴淨道場、淨身、三業供養、奉請三寶、讚嘆三寶、禮佛、懺悔、行道旋繞、誦《法華經》、坐禪實相正觀等十法。這種懺法實質是借禮拜、讚嘆懺悔以安定心思,然後從誦經、坐禪兩方面正觀實相。通過如此周而復始的修行,以達到證悟。但後世只注意禮拜、懺悔,廢止了誦經與坐禪,捨本逐末,完全喪失了天台宗的止觀要旨。
  • 三昧真火只有三個人會,太上老君八卦爐裡的並非三昧真火!
    三昧真火只有三個人會,太上老君八卦爐裡的並非三昧真火!文/歷史集中營三昧真火之名人盡皆知,此火純陽至剛,然而太上老君爐中卻並非此火。神話故事《西遊記》中,只有寥寥三人可使用此火。那這傳說中至陽至剛之火究竟為何物?在五行之論中,心、腎、膀胱此三者皆屬火。
  • 深入經藏:觀無量壽佛經 陶煉心志以成三昧
    初作日觀,繫心入定,繼而由水而冰而琉璃,使心境相互影響逐漸推進,這是《觀經》所示觀法的基本步驟。定心的力量和定心境界是不可思議的,日觀和水觀修習完成之後,即能「粗見極樂國地」,即是進入地觀階段。於地觀中,若能如經所說的「若得三昧,見彼國土,了了分明,不可具說」,算是完成極樂國地的觀想。此中所說的三昧,即行者的觀心與極樂妙境相應,真正見到極樂國的真實境界。
  • 般舟功德無量無邊,佛所說的般舟三昧功德只猶如恆河取一沙
    「假令我今說功德」,假如說,我今天來說這個勝三昧的功德的話,「猶彼恆河取一沙」,我所說的不過是所有諸多功德裡邊的像恆河沙數功德裡邊,拿出一粒沙子的功德來給你講,只講這麼一丁點而已。其他的太多太多了,我沒法兒窮盡來給你講,我就是說上幾劫,也說不盡。我就是用佛之辯才、用佛之無窮之辯才來述說,亦不能盡,亦不可言說。【若能為他說三昧。水不能溺火不燒。
  • 佛教中有哪些懺法
    懺法是懺悔、除去所犯的罪過,以便積極修行的宗教儀式。我國的佛教懺法起源於晉代,到隋唐時期特別流行。現在流行的懺悔之法有梁皇懺、慈悲水懺、大悲懺、藥師懺、淨土懺地藏懺等。1.大悲懺,儀式簡單莊嚴,是今天流行最廣的一種懺法。
  • 印光大師:想要修持念佛三昧,如何用功最為妥當?
    果真能死盡偷心,就會一心不亂,念佛三昧或許馬上就可以證得。然而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千萬別以為很容易。縱使不能馬上證得,應該也會相差不遠了。都攝六根,是念佛最妙的一個辦法。念的時候,無論是出聲還是不出聲,常常都要攝耳諦聽。這樣才是契合返念念自性,與返聞聞自性這兩種義理兼修。
  • 殊勝禮懺法 •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 八 十 八 佛 大 懺 悔 文 】南無觀世燈佛. 南無慧威燈王佛. 南無法勝王佛. 南無須彌光佛. 南無須曼那華光佛. 南無優壇缽羅華殊勝王佛. 南無大慧力王佛. 南無阿閦毘歡喜光佛. 南無無量音聲王佛. 南無才光佛. 南無金海光佛. 南無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南無大通光佛. 南無一切法常滿王佛.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金剛不壞佛. 南無寶光佛. 南無龍尊王佛. 南無精進軍佛. 南無精進喜佛.
  • 阿彌陀佛:聞我佛號,罪垢滅除,皆生淨土……
    據《無量壽經》記載:如是聞,久遠無量劫前有佛出世,佛號世自在王如來。時有轉輪聖王,為求眾生安樂,尋發無上真正道意,棄國捐王,作沙門行,法號法藏比丘,也就是阿彌陀佛的前世。彌陀來到世自在王佛前,為眾生求一方真正極樂淨土。這時,世自在王佛告訴他:「人至心求道,何願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