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智慧和原則的慈悲,就是害人害己的假慈悲!

2020-12-05 毗尼無礙

當作惡成為一種公認的善意和道理,而受傷或作善者卻都成了過錯和邪惡。這就是末法時期,正邪顛倒的顯現之一!

行菩薩道,首先有慈悲心,有慈悲心,方能發菩提心。小的慈悲心是令眾生得人天福樂,令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受諸惡果報痛苦,大的慈悲心令眾生覺悟,了脫生死,發菩提心,成就佛道!

當今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在對待那些富貴、強勢的人,總是以「世間無惡人,世人皆好人,善惡無分別,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視一切人都是佛菩薩,唯我一人是凡夫,你看別人是佛菩薩,你自己就是佛菩薩,你看別人是妖魔鬼怪,你自己就是妖魔鬼怪」來縱容有錢有勢,而橫行霸道的人作惡!

他們總是以「他們有他們的原因和道理,他們有他們的長處,看人長處,莫論人短」來袒護有錢有勢,而橫行霸道,作惡的人!

但是他們在對待貧窮弱小的人,卻總是以「一看就不是好人,滿身都是負能量,滿身都是毛病習氣,惡性、愚痴眾生不可度」來侮辱和踐踏貧窮弱小,受苦受難的人;

他們總是以「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要找自己的問題,不能把問題推給別人,一切都是你有錯」來欺凌和打壓貧窮弱小,受苦受難的人!

你「不是看有富貴、強勢,橫行霸道的惡人,才說好了:要視一切人是佛菩薩嗎?不是沒有善惡分別執著嗎?那怎麼你看這些貧窮弱小,受苦受難的人,一下子就都是妖魔鬼怪了!」這是不是很矛盾嗎?

其實一個人看富貴強勢的人滿身都是德行,看貧窮弱小的人滿身都是惡習,者本就是對富貴強勢的人歡喜和偏袒,對貧窮弱小之人輕賤和譏嫌而產生的一種錯覺

在他們眼裡,那些一天到晚到處搬弄是非,誹謗他人,挑撥離間,仗勢欺人、橫行霸道的人,都是事出有因,都是情有可原,甚至是理所應當的;而沒錢沒勢、弱小受欺負的人,描述和反映一下自己的處境和情況,卻成了嘴臭說是非、說「四眾過」……而導致這些軟弱受欺的人,被洗腦,用「吃虧是福」、不能說、不能說……來安慰和麻痺自己,任人欺負而不敢說出來!

然而佛在世時,都是允許僧團裡有比丘犯錯要向佛反映,互相舉罪懺悔的!是不是很諷刺呢……

有的人說,發菩提心,就是要犧牲自己,去利益他人,即使眾生打你、罵你、傷害你,你依然要對他們慈悲,要平等,不能起分別心,依然要接納他們,犧牲自己,去利益他們,就算眾生傷害你,那也是你的因果,你更加要生懺愧心,懺悔自己的業障,更加要對他們慈悲……

首先,我們並不否認佛法裡確實教我們對一切眾生,乃至傷害我們的眾生都要慈悲和同等的利益,但那並不意味著對惡人的惡行沒有底線和原則的縱容和維護!

如同以下三種情景:

第一種:如有人傷害於我,若彼貧窮、若病痛、若苦難,而我犧牲自己的一切乃至於生命救護與彼,這叫做犧牲自己,利益他人乃至於傷害我之人!

第二種:如有人身非貧窮、既無病痛、又無苦難,無需於我身尋求救護,而以貪慾心、嗔恚心、嫉妒心、傲慢心侵我財物、傷我身心,乃至奪我性命,而我任其侵奪,而不制止,又無力為其說法令其調服,這種犧牲,只能害人害己,既傷害了自己,既不能未其得人天福報,還給對方作惡的機會,果報成熟,必墮惡趣,又不能令其出離生死,成就道業,反增對方的貪嗔痴慢,眾苦之因……

第三種:如有人以貪慾心、嗔恚心、嫉妒心、傲慢心欲傷他人財物、身心、乃至性命,而向我乞種種殺傷之器,令我助其行種種惡法,而我非不制止,反施彼殺傷之器,種種惡行,縱其作惡,以為慈悲。

但其實那些整天嘴裡掛著:"世間無善惡分別,平等視一切眾生,對一切惡人都要包容、慈悲,犧牲自己,利益他人",整天嘴裡掛著這些話的人,其實以上三種情況,第一種他們從來沒有做過,也從來不做,每次當第一種情景現前的時候,他們都總有千萬種理由去抹黑和醜化那些貧窮、病痛、苦難的人,說他們不值得救護而不去救護;第二種他們也從來沒做過,因為會損傷到他們自己的利益,他們也不會去做;而第三種,他們做得最多,他們所謂的犧牲自己,利益傷害於我的人,從來不是犧牲他們自身,去利益傷害他們的人,而是犧牲別人,去滿足惡人的種種貪慾和嗔痴。其實話說白了,還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每個人都要給自己找一個善的理由去作惡,沒有人會直接以惡的身份來為惡……

菩薩應以智慧行於布施,雖不計善惡施於貧窮,亦不可不辯是得施於邪見、非法求布施,為作惡而求布施者

《菩薩善戒經》云:菩薩摩訶薩觀諸眾生。受施之後不得利樂則不行施。受施之後必得利樂則便行施。菩薩若知緣以身施令眾生受苦妨行善法。及非法求亦不應施。菩薩摩訶薩若見百千萬億眾生非法因緣求不得故。喪失身命終不為此而行惠施。非法求者。所謂若殺若誑若偷若害。是名不施。復有不施者。菩薩摩訶薩若知身自能多利益。無量眾生有來求者則不應施。是亦名施。何以故。有淨心故。若知是魔及魔眷屬則不應施。若有為魔所迷亂者。來求索時亦不應施。若有狂痴及欲惱亂。如是乞者亦不應施。是名內不施。外不施者。火毒刀酒能為眾生作惡因緣。菩薩終不以此施人。若作利益則以布施。菩薩摩訶薩終不為他作惡業使。若知受者受施之後必行惡業。亦不施之是亦名施。何以故。以淨心故。手雖不施其心已舍。所以者何。菩薩定知受施之人受已必作無量惡業墮三惡道。是故不施。菩薩雖知受者得物其心歡喜。然知不免三惡道苦。是故不施。菩薩摩訶薩終不教人張弶捕獵。亦不教人事婆藪天。自不殺羊祀祠天神。亦不教他殺羊祠天。不以羅網施來求者。一切怨惡打罵系縛悉不施人。若有困厄貧窮愁惱欲自刑戮。或求刀槊亦不施之。亦不教人自墜高巖投淵赴火以喪身命。若有病人所須之物。是醫禁者悉不施之。貪食之人食飽已不施。是名不施。菩薩摩訶薩不以父母師長布施。若為國主不應自在取他妻息以施於人。唯除城邑聚落國土。若自妻息及以僮僕眷屬宗族。先以軟語慰喻。其心若不肯者則不應施。設其肯者終不施與怨家惡人羅剎惡鬼旃陀羅種。雖以城邑國土聚落惠施於他。終不施與暴惡之人。亦不私以父母師長兄弟妻子僮僕奴婢所有財物布施於人。菩薩不以非法求財而行布施。行施之時於己眷屬。不嗔不打不罵不呵。善言教導令其歡喜如是福報汝亦有分。菩薩施時其心平等。不觀福田及非福田。不觀怨親種姓尊卑。已許之物終不生悔。多許之物終不少與。不先許好後以惡施。雖許惡與好許少施多。菩薩施時無不喜心嗔心亂心。施已終不於受者所計於恩報。行施之時不以受者是尊貴故恭敬手奉。受者卑賤撩擲而與。

凡夫沒有分別執著是不可能的,你沒那個根性,沒那個智慧,就不要拿無分別執著來顛倒是非黑白!

帶著一副慈悲為懷的面具說種種非法維護惡人,不過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擺了,喜歡幫什麼樣的人說話,喜歡站在什麼樣的人那一邊,喜歡偏袒什麼樣的人,他自己就是什樣的人。

慈悲是要我們不計較,並不是要我們不辯是非,善惡不分!更不是要我們扭曲事實,顛倒黑白

許多佛經裡都有善惡、正邪、佛與魔之說,難道佛陀還不如你有智慧?

不辨是非,善惡、正邪不分,那我們拿什麼來改變自己,拿什麼來修行?既然所有善惡、正邪都是一樣的,那我們也都沒什可改變的了,也就沒我必要修行了!眾生還需要佛法做什麼?

《菩薩戒本》雲: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善權方便為利他故。於諸性罪少分現行。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菩薩戒本》雲:謂如菩薩見惡劫賊。為貪財故欲殺多生。或復欲害大德聲聞獨覺菩薩。或復欲造多無間業。見是事已發心思惟我若斷彼惡眾生命。墮那落迦。如其不斷。無間業成。當受大苦。我寧殺彼墮那落迦。終不令其受無間苦。如是菩薩意樂思惟。於彼眾生或以善心或無記心。知此事已。為當來故深生慚愧。以憐愍心而斷彼命。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又如菩薩見有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暴惡。於諸有情無有慈愍專行逼惱。菩薩見已起憐愍心。發生利益安樂意樂。隨力所能若廢若黜增上等位。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菩薩戒本》雲:又如菩薩見劫盜賊奪他財物。若僧伽物窣堵波物。取多物已執為己有縱情受用。菩薩見已起憐愍心。於彼有情發生利益安樂意樂。隨力所能逼而奪取勿令受用。如是財故當受長夜無義無利由此因緣所奪財寶。若僧伽物還復僧伽。窣堵波物還窣堵波。若有情物還復有情。又見眾生或園林主。取僧伽物窣堵波物。言是己有縱情受用。菩薩見已思擇彼惡起憐愍心。勿令因此邪受用業。當受長夜無義無利。隨力所能廢其所主。菩薩如是雖不與取而無違犯。生多功德。

《瑜伽師地論》雲: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善權方便為利他故。於諸性罪少分現行。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謂如菩薩見劫盜賊為貪財故欲殺多生。或復欲害大德聲聞獨覺菩薩。或復欲造多無間業。見是事已發心思惟。我若斷彼惡眾生命墮那落迦。如其不斷。無間業成當受大苦。我寧殺彼墮那落迦。終不令其受無間苦。如是菩薩意樂思惟。於彼眾生或以善心或無記心。知此事已為當來故深生慚愧。以憐愍心而斷彼命。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又如菩薩見有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暴惡於諸有情無有慈愍專行逼惱。菩薩見已起憐愍心。發生利益安樂意樂。隨力所能若廢若黜增上等位。由是因緣於菩薩戒無所違犯生多功德。

《瑜伽師地論》雲:又如菩薩見劫盜賊奪他財物。若僧伽物窣堵波物。取多物已執為己有縱情受用。菩薩見已起憐愍心。於彼有情發生利益安樂意樂。隨力所能逼而奪取。勿令受用如是財故。當受長夜無義無利。由此因緣所奪財寶。若僧伽物還復僧伽。窣堵波物還窣堵波。若有情物還復有情。又見眾主或園林主。取僧伽物窣堵波物言是己有縱情受用。菩薩見已思擇彼惡起憐愍心。勿令因此邪受用業當受長夜無義無利。隨力所能廢其所主。菩薩如是雖不與取。而無違犯生多功德。

菩薩以慈悲、利益眾生為本,但菩薩戒為救護眾生不受傷害、侵損、苦惱,可開殺戒斷惡人命,可廢惡人、黜惡人增上等位、可開盜戒,奪惡人劫賊物!

縱容惡人作惡,而不制止,反而說種種非法庇護惡人,說種種非法令被惡人所害的眾生更受欺壓,這不僅僅不是慈悲,而且是一種自私,是一種藉口、是一種不負責任!

縱容惡人作惡,令惡人傷害無量眾生,你對惡人慈悲,那你對被惡人所傷害的眾生慈悲嗎?惡人作惡,果報自受,一旦業果成熟,死墮三途,你對這些惡人慈悲嗎?你自己縱容惡人,欺壓眾生,你自己將來也要承受苦果!你對你自己慈悲嗎?

《優婆塞戒經》云:寧受惡戒一日中斷無量命根。終不養畜弊惡弟子不能調伏。何以故。善男子。是惡律儀殃齊自身。畜惡弟子不能教誨。乃令無量眾生作惡。能謗無量善妙之法破和合僧。令多眾生作五無間。是故劇於惡律儀罪。

《菩薩善戒經》云:悉以轉教一切眾生心無貪妒。見毀戒者深生憐愍。以清淨心善語教告。猶如父母教告諸子。汝所犯者宜應發露如法懺悔。若彼不受不宜如本受其供給身力作役。復應隨事舉處謫罰。若故不受應當驅遣令出寺廟。為令佛法得增長故。如其不能教呵罰擯故共住者。是名破戒。名非沙門非婆羅門。佛法中臭名旃陀羅。名為屠兒。旃陀羅等及以屠兒。雖行惡業不能破壞如來正法。不必定墮三惡道中。為師不能教訶弟子則破佛法。必定當墮地獄之中。為名譽故聚畜徒眾。是名邪見。名魔弟子。不畜弟子不能破壞如來正法。畜惡弟子則壞佛法。壞佛法故名魔弟子。為利養故聚畜徒眾。是名邪見。若有神通及他心智識宿命智。然後乃能以菩薩戒教化他人。是人則能畜惡弟子。何以故。知方便故。知方便故破壞惡法開示善法。若有比丘不具如是三種智慧。而言我具是三種智堪能受畜惡弟子者。當知是人則為犯重。

《菩薩善戒經》云:菩薩受持菩薩戒者。寧失身命終不聽用非法之言與惡人住。不念不起諸惡覺觀。如其起者心生慚愧呵責懺悔。若坐眾中設聞惡語惡事惡法惡聲惡義。即應起去。若力能制。置不教呵而捨去者。名之為犯。若力不能制而住聽者。是亦名犯。若得不聽心是名持戒。作聽心者是名破戒。若樂聽者是名破戒。不樂聽者是名持戒。生悔心者是名持戒。心不悔者是名破戒。

《菩薩善戒經》云:若菩薩受持菩薩戒者。畜養弟子不能善教說法示導令其調伏貪嗔痴等。不能供給衣服飲食房舍醫藥。不能為求善厚檀越。若為檀越善說法要。所得財物不能等分。當知是人為名譽故。畜養弟子不名為法。若能隨時說法教告。為性為力為菩薩藏。為欲具足菩薩禁戒。修八正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真畜弟子不為名譽。

《佛說決定毗尼經》云:菩薩於諸法界心不動搖。而諸眾生等有種種欲樂。隨其所樂皆能度脫滿其所願。菩薩若入大悲三昧。能示現入地獄畜生諸餘惡道。菩薩若入大莊嚴三昧。現居士身成就眾生。菩薩若入妙勝三昧。能現轉輪王身成就眾生。菩薩若入晃曜三昧。能現釋梵上妙色身成就眾生。菩薩若入一心三昧。現聲聞形成就眾生。菩薩若入清淨不二三昧。現闢支佛形成就眾生。菩薩若入寂靜三昧。能示佛身成就眾生。菩薩若入諸法自在三昧。隨諸眾生種種欲樂。現種種形而成就之。又彼菩薩或現釋身。或現梵身。或時示現轉輪王身。皆為成就諸眾生故。然此菩薩於諸法界而不動轉。所以者何。雖隨眾生種種欲樂現種種形。而此菩薩不得己身及與眾生。而隨眾生現種種身。

《菩薩地持經》云:若菩薩見有眾生應呵責者。應折伏者。應罰黜者。以染汙心不呵責。若呵責不折伏。若折伏不罰黜。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汙起。若懶墮懈怠放逸犯非染汙起。不犯者。彼不可治不可與語難可教誨。多起嫌恨。若觀時。若恐因彼起鬥諍相違。若相言訟。若僧諍。若壞僧。若彼不諂曲有慚愧漸自改悔。

《瑜伽師地論》雲: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見諸有情應可訶責。應可治罰應可驅擯。懷染汙心而不訶責。或雖訶責而不治罰如法教誡。或雖治罰如法教誡。而不驅擯。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由懶惰懈怠放逸。而不訶責乃至驅擯。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了知彼不可療治。不可與語。喜出粗言多生嫌恨。故應棄捨。若觀待時。若觀因此鬥訟諍競。若觀因此令僧諠雜令僧破壞。知彼有情不懷諂曲成就增上猛利慚愧。疾疾還淨。而不訶責乃至驅擯。皆無違犯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具足成就種種神通變現威力。於諸有情應恐怖者能恐怖之。應引攝者能引攝之。避信施故不現神通恐怖引攝。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知此中諸有情類多著僻執。是惡外道誹謗賢聖。成就邪見。不現神通恐怖引攝。無有違犯

《菩薩地持經》云:菩薩遮處則遮。開處則開。攝處則攝。應降伏者則降伏之。

有的人說一切都是眾生的因果,定業不可轉,我們沒必要去管!

那照這麼說,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都是業報所生,每個眾生身上都有業障,那這也都是我們自己的因果,是我們自己活該,那佛也不應該來為我們說法,佛也不應該來救度我們,一切隨順眾生的因果就是了嘛!那佛為什麼還要來為我等業報眾生說法,佛為什麼還要來救度我們?我們有業報,佛可以為我們說法,佛可以來救度我們,那我們為什麼不能救眾生苦惱?

人總是善於誇大自己的慈悲和善意,卻不敢示人於自己內心的欲望和自私!

人在偏袒惡人的時候,都是打著"慈悲、包容、平等視一切眾生皆是佛菩薩"的旗號,人在起嗔心,或者想要排擠別人,給別人挑刺的時候,都是打著"善意"和"慈悲"的旗號;而見到那些受苦受難,需要幫助的人,卻都視而不見,甚至嫌棄得恨不得兩腳踢出大門外面去。這種"平等、包容,視一切眾生皆是佛菩薩"的心,這種"善意"和"慈悲"是不是很諷刺呢?

人在做種種違背道德的事的時候,總是有千萬種因緣,千萬種理由要去做;需要發慈悲心做好事,幫助他人的時候,卻總有千萬種理由不去做。這是不是在為自己找藉口呢?

人在做種種錯事的時候,自己總有千萬種難處,千萬種原因,自己的理由都是"道理"。別人做了錯事,別人的難處,別人的原因,別人的道理都是"藉口"

慈悲是佛教徒的菩提心之本,但一個人對有勢利的惡人作惡的行為沒有原則和底線的慈悲和包容,美妙讚嘆,錦上添花,卻在弱勢群體面前各種尖酸刻薄,耀武揚威,欲加之罪,不曾雪中送炭!這種慈悲就是冠冕堂皇、沒有智慧的假慈悲。

有智慧的慈悲,是對惡人、邪見人該呵責則呵責調服,不能調服者應當驅逐以護佛法、大眾的利益,對貧窮弱小的人應當軟言慰喻,施以無畏!

有的人說,學佛的人應當平等待人,任何人都有犯錯的時候,誰能做到完全的如理如法?那既然對惡人不能接納和包容,那對所有犯錯的人都不能接納和包容了,那又有誰沒有犯錯的,又有誰能做得圓滿?

那佛為什麼對不同根性的眾生說不同的法?善根、福德、因緣不成熟的眾生,佛也沒辦法度他們。佛在《四分》、《十誦》裡面講,若有破戒、破見、破威儀而不能調服者,應當滅擯,驅除僧團,犯輕罪者令其懺悔。犯罪有輕重,佛也說犯重罪而無慚愧不能調服者應當驅擯,但佛並沒有說只要是犯一點小錯誤的都要驅擯,為什麼重罪不通懺悔,而輕罪可悔呢?所以我們肯定要區別對待,平等並不是不論輕重、利害一概而論就叫平等!

縱有三寸不爛之舌,能言善辯之口,顛倒是非黑白,能將善辯成惡,將惡辯成善,將是辯成非,將非辯成是!辯不了業報盡除,因果空滅,辯不來福德具足,命終生西;一切造作,果報依然自受,因緣不具,命終依然難得解脫!只塗一時口舌爭辯之快感能作何用?

願眾生做一個有智慧,明辨是非,正知正見的佛弟子,末法眾生,作惡者多,修善者少,切莫被各種邪見惡見洗腦,顛倒是非黑白!

當作惡成為一種公認的善意和道理,而受傷或作善者卻都成了過錯和邪惡。這就是末法時期,正邪顛倒的顯現之一!

相關焦點

  • 貓哭老鼠——算不算假慈悲?
    歇後語出處《說唐》第六二回:「唐家是沒良心的,太平時不用我們,如今又不知那裡殺來,又同牛鼻道人在此『貓兒哭老鼠』,假慈悲。」歇後語示例1、你這真是貓哭老鼠假慈悲。2、清翟灝《通俗編俚語對句》:「鴨見礱糠空歡喜,貓哭老鼠假慈悲。」3、茅盾《我們這文壇》:「唯美主義者高舉藝術至上的大旗,人道主義者效貓哭老鼠的悲嘆。」
  • 假慈悲:以愛之名,行渣之實,這兩個星座,要避而遠之
    在古典佔星裡面,木星是最大的吉星,象徵著富貴,錢財,貴人,信念,精神導師,發散,增長,擴張,慈悲。但是,正所謂過猶不及。古人還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好心並不一定會辦成好事。好心辦壞事的情形,比比皆是。
  • 吃素等同於慈悲嗎?
    「沒有呀,為什麼抄地藏經就等於吃素呀?」「你抄地藏經呀,慈悲心,不就是吃素嗎?」「不吃素,難道就沒有慈悲心了嗎?」……終於,在我不甚友好的回應下,那位美女放棄了繼續追問。而後,是長時間的沉默不語和四目相對。我繼續抄寫我的經書,她開始拿出她的手機和本子抓緊時間工作。完成今日預定的抄寫計劃後,我開始思考那個問題:慈悲心,就是吃素嗎?吃素,就代表有慈悲心嗎?沒錯,地藏經和佛家都是倡導吃素的,因為殺生就不是慈悲的行為。可以理解為,出於對生命的關懷和尊重愛護,不殺生、吃素確實是慈悲心的體現。
  • 佛教,「菩薩心腸」與「金剛怒目」都是慈悲
    我們稱善良的人是「菩薩心腸」,誠然,菩薩心腸是慈悲的表現,然而怒目金剛也是一種慈悲的形式,這是佛菩薩根據不同的根機以不同的示現。真正的慈悲不一定是慈眉善目,有時候怒目金剛也是慈悲的一種。《增一阿含經》說:「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力,弘益眾生。」諸佛菩薩能夠度眾不倦,就是因為有慈悲為原動力。
  • 星雲大師:吃素長養慈悲心
    答:佛教徒吃素主要是為了長養慈悲心,然而在生物學的定義:「凡是會繁殖、死亡、生長的就是生命。」於是有人問:「豬、馬、牛、羊會繁殖、生長、死亡,青菜、蘿蔔也一樣會繁殖、生長、死亡,為什麼你們不吃動物,只吃植物呢?這樣就是慈悲嗎?」這個問題也是我年輕時曾經產生的疑問:「吃素!吃素!青菜、蘿蔔也有生命,它也要活命,我怎麼可以吃它呢?
  • 給人懺悔的機會,如果沒有平等,便談不上慈悲
    如果沒有平等,便談不上慈悲。正如一個高高在上的有錢人施捨一點殘羹冷炙給乞丐,這不是善良,而是憐憫。佛法中的慈悲與善良,是站在與眾生平等的位置上,即無分別。凡事能懷著待己之心來對待他人,平等對待世間事物,這是一種高尚的人格修養,也是一種同理心的表現。施行慈悲亦如是,無分別心,視眾生平等,沒有區別地對每一個人都抱持一顆慈悲之心。
  • 抖音慈悲高清圖片 我佛慈悲下雪背景圖
    抖音慈悲高清圖片 保存方法:手機端長按本圖片即可保存到本地相冊!在這幅圖片中有中國古代的高瓴建築,上面豎立這個一個「慈悲」大藍色牌子,這樣的場景能讓人想像到一個如同世外桃源般的世界,好像是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一樣令人憧憬!伴隨著大雪飛舞,一般都是存在於小說中想像的場景或者經典的電視劇劇情中!
  • 慈悲還是救贖
    我們是不是這樣文化的擁躉者,甚至可以說,我們世俗文化和傳統觀念並不是一無是處,而是救贖著每一個靈魂,上帝和神都慈悲。救世主文化的經濟意義不大,因為市場規律的神是自由競爭,是經營和管理風險,是一種科學研究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指導意義,就是靠上帝、靠菩薩、靠黃恩,能生活,但沒有發展,經濟要想發展,首先要戰勝救贖意識形態的保守思想,「固步自封」的精神境界,我們要適應經濟發展的趨勢以及相適應的文化屬性。
  • 拯救人類靈魂的最後良藥——慈悲,狗狗送給我們的禮物
    也許他們只有近距離看看被殺狗狗們那無助,求救和恐懼的眼神,或者養一個像上述這一個臨終和主人告別的哭得那麼傷心的狗狗,人類那浮躁的外表下內心所隱藏的慈悲才會顯現出來,而不再僅僅把狗當做動物,當做可以供人食用的狗肉,如同國外出了一個大的車禍,你一點也不會傷心,因為那裡死多少人似乎和你無關,但若是你最要好的朋友死於非命,你一定會非常難過一樣。
  • ——《正義的慈悲》影評
    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境遇和使命,對經典的傳承永遠比攀附更重要。筆者僅想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分析經典傳承的脈絡,由此切入也許還能串聯起一部正義與慈悲的史詩。一、劇情設計的真實感藝術源自生活,必定根植於現實土壤;藝術高於生活,也應遵循社會規律。律政電影則必須反映司法現狀,才能賦予作品以質感和底蘊。
  • 大師的大慈悲大智慧--林超倫《實戰口譯》《實戰同傳》的幾點啟發
    不,這是大智慧 大慈悲的人才能做到的!因為我在不同的場合聽到幾個高翻學院的權威一本正經 聲色俱厲 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們這些普通高校的一般口譯教師:你們不要教同傳,你們不懂,不會教,會把孩子教壞了,他們考到我們這兒以後,我們就沒法教了!你們會毀了孩子!大家不明覺厲,深以為然!怎麼都很牛的同一行業的人 說的觀點卻是天壤之別呢?誰對誰錯?
  • 深入經藏:《慈悲三昧水懺》 悟達禪師與人面瘡
    (圖片來源:資料圖)《慈悲三昧水懺》共上中下三卷,今收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十五冊,卷前有《御製水懺序》(末署成於永樂十四年七月初一日)和《慈悲道場水懺序》。其名稱中的「慈」意為予樂,「悲」意為拔苦;「三昧」本是定的意思,「三昧水」則是由迦諾迦尊者的三昧力加持而成的三昧法水,係指佛法的般若智慧甘露水,可以滌清眾生的業障;「懺」代表懺悔,指懺悔過去的業。「慈悲三昧水懺」即指在慈悲清淨的定境中,以佛法的甘露水洗滌業障和內心的煩惱,以現出拜懺者本來人性的智慧和福德。
  • 梁慶華臺灣手記:佛門龍象與佛法慈悲
    一切就是這麼神奇,冥冥之中仿佛是佛菩薩的安排,法藏法師與此方有緣,要法師在這裡流布佛法、教化眾生。法師辯才無礙,弘揚正法滔滔不絕,演講充滿了激情和力量,讓我頓悟到原來佛法修行還可以這麼做的。在法師的眼中,一花一木都是般若智慧的示現;一榮一枯都是自性真如的流露。相聚的時間總是很短暫的,轉眼之間就要告別這位佛門的龍象,依依不捨。
  • 宣化上人慈悲開示
    宣化上人:度眾生而無一切度眾生之相宣化上人慈悲開示:「阿難!是善男子,滿足神通,成佛事已」:修前邊十行的這個善男子,最後他因為有真正智慧,才達到這個真實行門。他神通也圓滿了,他能遊十方國,大作佛事。所謂:修行空華萬行 宴坐水月道場降伏鏡裡魔軍 大做夢中佛事「修行空華萬行」,修行這好像空中華的萬行。
  • 給流浪貓用紙箱做貓窩過冬,卻被大媽拿去賣錢,還罵我「假慈悲」
    然而,第二天回家的時候,網友再一次,看到了路燈下蜷縮的身影,這就讓網友不解,走去自己放紙箱的地方一看,果真,什麼都沒有了,網友這就有點鬱悶了,不過,可能也怪自己,提醒的不夠明顯,於是,網友再一次,重複了昨晚的事情,只是,多了的是,網友在紙箱上,特意寫明白了「這是貓窩,請勿收走」。然而,第三天晚上的時候,窩還是被收走了。
  • 《正義的慈悲》:真實的美國 2020年外國的月亮沒有比國內的圓了!
    影片改編自美國律師布萊恩·史蒂文森所著的暢銷書《正義的慈悲:美國司法中的苦難與救贖》,主要講述作者本人如何在有缺陷的法律體系中為司法公正而奮鬥,並推動美國刑事司法制度的改善。出人意料的是,初入職場的布萊恩沒有選擇去大城市、大公司上班,反而來到偏僻的阿拉巴馬州,義無反顧為那些沒有話語權的弱勢群體進行辯護。 影片陣容強大,匯集奧斯卡影帝傑米.福克斯,奧斯卡影后布麗.拉爾森,以及因為《黑豹》而爆紅的黑人小生麥可.B.喬丹。
  • 為博眼球散布謠言,真相大白害人害己
    編者按:為加強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進一步推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法律普及工作,弘揚網信法治文化建設,提升網民法律素養和法治觀念,由河北省網信辦主辦,長城新媒體集團承辦的「河北網信普法」活動正式開展。今天推出《為博眼球散布謠言,真相大白害人害己》。長城網訊(記者 王珂)近期疫情牽動著人們的心,社會各界紛紛投入抗擊疫情的行動中,但有一些網民卻在網絡上發布、轉發不實信息,甚至製造、傳播謠言,給人們帶來恐慌,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網民加強自律,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一同努力,共同建設健康向上的清朗網絡環境。
  • 數碼寶貝:戰暴X打不過奧米加獸,如果換成戰鬥暴龍獸慈悲形態呢
    在《數碼獸大冒險1》中戰鬥暴龍獸擊敗了鋼鐵海龍獸、無限龍獸,在他和鋼鐵加魯魯的幫助下,神聖天使獸也封印了小丑皇。可以說戰鬥暴龍獸的戰力還是極為不錯的。隨著動漫系列的不斷推出,實力強勁的數碼獸層數不窮,戰鬥暴龍獸的戰力也成為爛大街的水平。
  • 雲峰寺地藏七感悟:地藏經教我長養慈悲心
    雲峰齊壽弘法利生碑文地藏七法會不僅僅是懺悔、消業,不僅僅是讓我們內心平靜,在雲峰寺如此精進嚴格的幾日修行中,我在打七第4日中午突然明白:長養真正內外如一的慈悲心,是地藏七極大的意義之一。其實不然,鼠身和人身都是業力積累而感應的果報:曾數世得生於人天善趣,再隨業感果流轉墮落三途。如果你我真有那麼大的福報的話,早就生在天上了,何需在娑婆世界受苦?如果理解了這些,如何還能對其他眾生分別執取而不能平等慈悲呢?
  • 《沙迦:猩紅慈悲》新角色登場 新自由劇情系統
    SE公司推出的PSV平臺遊戲《沙迦:猩紅慈悲》(2015年12月15日發售預定)發布了最新情報。本次新增了4名新角色介紹及自由世界系統及戰鬥、裝備強化相關的情報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