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救世主》豆豆從文化角度給我的啟示是什麼?慈悲還是救贖

2020-12-05 祁華勝

《遙遠的救世主》是豆豆紅塵三部曲的一部,其他還有《背叛》《天幕紅塵》,這一盤文化大棋,從人性出發而言,背叛一點都不反常,而救贖靈魂是眾生所需,而慈悲和寬恕,都需要我們共同修行和參悟,救世主文化是世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真的是弱勢文化嗎?非也,弱的是人,弱勢的是群體,並非是弱勢文化。

同樣是救主文化的天道文化,難道也是弱勢文化,僅僅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可憐之處必有可恨之處,弱勢文化的立場是天道世界的立場,大千世界的「天道文化」是什麼?我們是不是這樣文化的擁躉者,甚至可以說,我們世俗文化和傳統觀念並不是一無是處,而是救贖著每一個靈魂,上帝和神都慈悲。

救世主文化的經濟意義不大,因為市場規律的神是自由競爭,是經營和管理風險,是一種科學研究方法和手段,

主要是指導意義,就是靠上帝、靠菩薩、靠黃恩,能生活,但沒有發展,經濟要想發展,首先要戰勝救贖意識形態的保守思想,「固步自封」的精神境界,我們要適應經濟發展的趨勢以及相適應的文化屬性。

自由競爭時代,我們要遵循市場規律,價值規律,以及人性背後發展的規律,利益共同體就是共贏,就是利益相關者最大化。入商道狼性十足,入佛門六根清淨,在意識形態領域,我們必須要有信仰,對於市場競爭,殘酷現實、競爭激烈是正常表現。

無論是殺富濟貧還是私募基金,無非告訴底層人民,責任和義務是一致的,風險和收益是成比例,風險越大,收益越大,反之亦然,要想獲得更大價值,就必須承擔責任和義務。

退股事件說明格局和思維局限嗎?並不是,從經濟角度來說,拒絕承擔責任和義務,那麼就沒有理由得到分紅和蛋糕,劉冰退股之後的行為,成為弱勢文化在眾生中最偏執的行為,那麼就是死乞白賴,就是厚顏無恥,就是不講原則和底線,道德和良知。

現實生活操作層面,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我們需要提高我們自己的認知和思維,我們必須清楚一點,天上不會掉餡餅,所有得到都是我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結果。

丁元英為什麼要殺劉冰,是劉冰自己作,怪不得任何人,況且丁元英只是設計了底層邏輯,劉冰的貪慾觸發了「機關」,一個背叛自己靈魂的人,還有什麼不可背叛。

丁元英告訴計劃給葉馮劉,也斷然改變不了他們的命運,因為他們從來都是不想付出和承擔,等待被救,甚至期望破格獲取,他們缺失的看起來是文化和基本素質的缺失,實際上是對立真理真相的愚昧和無知,對於規律如來不可思議的「目不識丁」。

丁元英為什麼要去五臺山問佛,他求心安不是為了自己,丁元英不昧因果,根本不存在心安不心安,他去求的是芮小丹的好「結果」因為即使他很「清楚」弱勢文化的邏輯,但是他出離不了這種文化,他放心不下芮小丹,求的那個心安是他對芮小丹愛的那顆心,心安。

況且問佛等於問自己,相當於形式上的向心內求,給讀者一個捫心自問的故事和感覺,很多人覺得智玄論道是核心,卻不知,這是丁元英自己內心對話的過程,所有問題都是「佛系」丁元英和「世俗」丁元英的對話,以及自己面對神話(殺富濟貧)從各個角度研討,審視、甚至自我批判。

社會心理分為個人心理和群體心理,丁元英個人心理而言,作什麼不需要解釋,不需要議論,群體心理而言,不是為了王廟村出頭,而是再不改變,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遙遠的救世主》豆豆從文化角度給我的啟示是什麼?慈悲還是救贖。

對於饑寒交迫的人來說,從來都沒有救世主很容易喊出來,是願景和願望,是希冀和期望,是烏託邦和幻想。撤掉救世主的偽裝,我們看到是人性編制的謊言,是不知道誰設計了這個遊戲。

社會現象在哲學、文化、人性背後的邏輯,就個體而言,慈悲和救贖都是愛,我們需要愛這個時代,大愛天下,大愛無情。我們需要佩服的不是丁元英,而是背後的真理真相,丁元英的立場是覺者、是啟迪智慧的智者。

芸芸眾生,生而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不會因為我們退縮、逃避、遠離,就離開,也不會因為我們弱小、怯懦、膽小,而網開一面。

心安的底層邏輯是什麼?文化認同還是靈魂歸屬。

愛的深層次內涵不是控制和佔有,是奉獻;呵護和關愛,更是一種包容和寬恕,愛情保鮮期不長,需要持續經營,而不是逃避,問題解決了就沒有問題,不解決問題,問題永遠都是問題。拖泥帶水只有一個結果;積重難返,尾大不掉,無論是那種情感,荒廢起來快,重新調整好難,但荒廢不是一日之功,調整卻需要時時呵護。

我們心安的理由無非是,不辜負所有期待和愛,不辜負良人,每個人的情感都是稀缺資源,沒有人能夠深刻愛幾次,為什麼我們總給初戀留位置,是因為他在我們生命中不可替代。

更高級別的哲人獨處著,不是因為孤獨,是環顧四周,他找不到自己的同伴。

丁元英找到了靈魂伴侶,但是有幸陪他走過人生中最消極,最重要的時光,我感覺丁元英的高光時刻不是私募基金,不是殺富濟貧,是愛,是芮小丹給他的愛,芮小丹死之前,說無法在餵養丁元英,丁元英還會孤獨下去,但是她的慈悲是有限的,面對大是大非,芮小丹選擇和眾生在一起,雖然離開了丁元英,但沒有背叛愛情。

芮小丹用愛治癒了一個成魔成鬼的存在,因為愛情,丁元英的靈魂得到完整,他對世界的認知不是灰色,芮小丹用生命告訴他,理性不是對待世界萬物的態度,道法自然的背後是用才有用,理論再強大,強不過實踐,精明最終抵不過真善美。

如果勸了就不是丁元英了,如果聽人勸了就不是芮小丹了。芮小丹個性十足,而且隨性自然,她的活法很奢侈,因為她有物質基礎,不用活在最底層,丁元英可以活成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但是他仍然選擇愛。

天幕紅塵,紅塵亦是天道,紅塵有紅塵的套路,江湖有江湖的規矩,丁元英比葉子農人氣要重,他比葉子農和宋一坤都會示弱,都會隱,有時候想,深藏功與名,僅僅靠智慧和聰明遠遠不夠。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畫上句號,每個人都要找到心安,因為我們生而為人,不僅僅是我們自己,我們也上有老,下有小,養家餬口是責任,夢想和理想是希望,即使面對任何殘酷,哪一個不是他起頭,挺起胸,第二天又是一條好漢。

相關焦點

  • 《天道》世間最遙遠距離是什麼?咫尺天涯,哀莫大於心死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之間的愛情故事,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心與心的距離,現代都市,雖然網際網路和社交異常頻繁,但是人和人的距離還是很大的,城市把彼此兩個靈魂割裂開來,不是心孤單,而是孤單是一種本能。
  • 《遙遠的救世主》中三句經典語錄,句句蘊含哲理,發人深省
    奕心在這裡向大家分享在《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中的三句經典語錄,句句蘊含哲理,發人深省。一、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作者豆豆是第一個提出「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的人,強勢文化顧名思義就是強者塑造的文化,而弱勢文化是最普遍的窮人思維方式。
  • 你從(遙遠的救世主)那裡學到了什麼?
    電視劇《天道》改編自豆豆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任何一本合理的書,要麼是機場成功學習的精神雞湯,要麼是我生命中的精神食糧,人們很奇怪,其他人說的是,他懷疑,懷疑他到底想做什麼,他只需要有理由去試驗自己,他不相信客觀規律,只相信自己,得到自己的想法,因此自己的思維方式成為了自己所限制的「井」,很容易陷入思維的泥潭和認識的邏輯漏洞。
  • 《遙遠的救世主》:決定你將來地位和成就的是什麼?不是教育層次
    可是,他骨子裡還是一個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中國人。拎得起資本的剪刀,卻繞不過良知的討伐。在人人為財富瘋狂的時代,丁元英驀然意識到他的「剪羊毛」行為會給國人帶來多大的傷害。沁入骨髓的良知讓他突然收手,卻受到海外財團嚴厲的制裁。
  • 《天道》中的強勢文化怎麼理解,對個人成功有什麼幫助?
    在王志文主演的《天道》電視劇中,豆豆借丁元英的口,提出了「文化屬性」這樣的概念。進而把文化屬性分為「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這也是不少《天道》愛好者,驚嘆和談論的東西。有的人甚至理解為霸道就是強勢文化,強大就是強勢文化,叢林法則就是強勢文化!真是這樣嗎?我看未必!
  • 《天道》纏中說禪到底說的是什麼?我們看到的未必是真的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由王志文、芮小丹領銜主演,因為拒絕娛樂化的內容和其他影視劇拉開差距,顯得那麼突兀,但是裡面耐人尋味的是尼採的處世哲學,以及人們在生產生活實踐軌跡在人生命運塑造中扮演的角色,極大得豐富了我們認知世界的機會和途徑。
  • 天道:文化屬性,讓人貧窮或者富有,丁元英講文化屬性是什麼意思
    一個追隨丁元英精神的學徒7原創/李撒歡說明:丁元英是作家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遙遠救世主》是一本特別神奇的小說。當時芮小丹和丁元英出門吃飯,明明有輛寶馬,但是依然要去打車。丁就問她,為什麼不開寶馬啊?芮小丹回了一句,這車是我能開的嗎?丁回,著相了。著相,執迷於表像而偏離本質。
  • 慶餘年戰豆豆結局是什麼揭秘 戰豆豆生了兒子還是女兒
    電視劇《慶餘年》正在熱播中,劇中北齊女帝戰豆豆的結局怎麼樣了,戰豆豆最後和誰在一起了?劇中戰豆豆最後生了兒子還是女兒?  慶餘年戰豆豆結局是什麼揭秘  《慶餘年》戰豆豆結局依舊是北齊皇帝,繼續女扮男裝,因為有了女兒紅豆飯所以沒人懷疑戰豆豆是女兒身,但戰豆豆沒有和範閒在一起,範閒也是後來才知道自己睡了戰豆豆的。
  • 天道:揭秘兩條「尼採」哲學,你才能真正掌握「強勢文化」
    這句話很多人都明白它的出處源自於德國哲學家尼採,實際上不光這樣,對原著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創作者豆豆了解多一些都明白,尼採思想觀念對豆豆的影響極大。《天道》中最令人難忘的地方那便是丁元英提起的「文化屬性」,及其用「文化屬性」來實際操作贈給芮小丹的禮物。小到1個人,大到一個國家1個民族任意1種命數歸根結底全部都是那類文化屬性的產物。
  • 《天道》作者豆豆為什麼低調又神秘,薛丁格的貓嗎?
    豆豆作為一個作家,本著作品會說話,內容為王的創作態度,我覺得網紅之路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出路,作品自帶流量不一定是作品本身的能量,能夠利用影視劇和書籍本身販賣焦慮的人,是自媒體人樂此不疲的態度。豆豆不是一個完全靠名利場面圈錢的人,作品是為了闡述作者或者高人的做人做事,思維習慣,文化屬性,胸襟格局的存在,自古以來,文人的地位要比商人的地位要高,豆豆完全沒有必要為了賺錢而賺錢。賺錢更多那是俗人的俗不可耐,豆豆追求的是智慧、真理,甚至是自由和快樂,與其浪費時間在自己不喜歡的事物裡浪費時間不如做自己喜歡的人。
  • 什麼是真正的「天道」?從五臺山論道,淺談丁元英思想和理智
    用天道的兩方面意義來理解丁元英的吶喊所折射的對中國文化的思考及丁元英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是順理成章的。《天道》這部電視劇是我反覆觀看,都不厭煩的一部電視劇,它為什麼這麼吸引我呢?因為在我每一次的觀看後都能讓我陷入極深的思考中,而且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感悟。總能給的人生找到一條出路,讓我的精神得到一個更高的升華。
  • 《遙遠的救世主》經典語錄,句句精闢,穿透人心
    人們評價《遙遠的救世主》是一本可以傲然獨尊的小說,有本書改編的小說《天道》曾在全國引起極大影響。這部小說富有哲理。書中的話句句精闢,無論是對生活還是對事業都有很大幫助。
  • 《天道》:文化屬性的四種層次,丁元英在第三層,你在哪一層?
    電視劇《天道》中提出了一個新穎的屬性,那就是文化屬性,文化屬性又分為「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但是這兩種文化屬性中又將所有人的屬性分成了四種層次,《天道》中每一個人物都是詮釋文化屬性的最佳案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文化屬性是哪四種層次?為什麼丁元英只排在第三層?你又是哪一層呢?【文化屬性是哪四種層次?】
  • 看他都做了什麼
    電視劇《天道》中王志文飾演丁元英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被改編成成電視劇《天道》在全國掀起了巨大的反響。人們不僅驚嘆王志文(飾演丁元英)出色的演技,更被小說中主人公睿智的看法和活得通透的境界所折服。在豆豆的小說中,丁元英是一個能夠掌握傳統文化密碼的人,這不僅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財富,而且能夠準確預判一個人的未來,使其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就如他的好友詹妮評判的:「他像神像魔都可以,就是不像人」。丁元英的超凡本領不僅表現在對股市準確的預判和對事物發展的準確把握,更是對人未來的準確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