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救世主》是豆豆紅塵三部曲的一部,其他還有《背叛》《天幕紅塵》,這一盤文化大棋,從人性出發而言,背叛一點都不反常,而救贖靈魂是眾生所需,而慈悲和寬恕,都需要我們共同修行和參悟,救世主文化是世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真的是弱勢文化嗎?非也,弱的是人,弱勢的是群體,並非是弱勢文化。
同樣是救主文化的天道文化,難道也是弱勢文化,僅僅是為了說明一個問題,可憐之處必有可恨之處,弱勢文化的立場是天道世界的立場,大千世界的「天道文化」是什麼?我們是不是這樣文化的擁躉者,甚至可以說,我們世俗文化和傳統觀念並不是一無是處,而是救贖著每一個靈魂,上帝和神都慈悲。
救世主文化的經濟意義不大,因為市場規律的神是自由競爭,是經營和管理風險,是一種科學研究方法和手段,
主要是指導意義,就是靠上帝、靠菩薩、靠黃恩,能生活,但沒有發展,經濟要想發展,首先要戰勝救贖意識形態的保守思想,「固步自封」的精神境界,我們要適應經濟發展的趨勢以及相適應的文化屬性。
自由競爭時代,我們要遵循市場規律,價值規律,以及人性背後發展的規律,利益共同體就是共贏,就是利益相關者最大化。入商道狼性十足,入佛門六根清淨,在意識形態領域,我們必須要有信仰,對於市場競爭,殘酷現實、競爭激烈是正常表現。
無論是殺富濟貧還是私募基金,無非告訴底層人民,責任和義務是一致的,風險和收益是成比例,風險越大,收益越大,反之亦然,要想獲得更大價值,就必須承擔責任和義務。
退股事件說明格局和思維局限嗎?並不是,從經濟角度來說,拒絕承擔責任和義務,那麼就沒有理由得到分紅和蛋糕,劉冰退股之後的行為,成為弱勢文化在眾生中最偏執的行為,那麼就是死乞白賴,就是厚顏無恥,就是不講原則和底線,道德和良知。
現實生活操作層面,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我們需要提高我們自己的認知和思維,我們必須清楚一點,天上不會掉餡餅,所有得到都是我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結果。
丁元英為什麼要殺劉冰,是劉冰自己作,怪不得任何人,況且丁元英只是設計了底層邏輯,劉冰的貪慾觸發了「機關」,一個背叛自己靈魂的人,還有什麼不可背叛。
丁元英告訴計劃給葉馮劉,也斷然改變不了他們的命運,因為他們從來都是不想付出和承擔,等待被救,甚至期望破格獲取,他們缺失的看起來是文化和基本素質的缺失,實際上是對立真理真相的愚昧和無知,對於規律如來不可思議的「目不識丁」。
丁元英為什麼要去五臺山問佛,他求心安不是為了自己,丁元英不昧因果,根本不存在心安不心安,他去求的是芮小丹的好「結果」因為即使他很「清楚」弱勢文化的邏輯,但是他出離不了這種文化,他放心不下芮小丹,求的那個心安是他對芮小丹愛的那顆心,心安。
況且問佛等於問自己,相當於形式上的向心內求,給讀者一個捫心自問的故事和感覺,很多人覺得智玄論道是核心,卻不知,這是丁元英自己內心對話的過程,所有問題都是「佛系」丁元英和「世俗」丁元英的對話,以及自己面對神話(殺富濟貧)從各個角度研討,審視、甚至自我批判。
社會心理分為個人心理和群體心理,丁元英個人心理而言,作什麼不需要解釋,不需要議論,群體心理而言,不是為了王廟村出頭,而是再不改變,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遙遠的救世主》豆豆從文化角度給我的啟示是什麼?慈悲還是救贖。
對於饑寒交迫的人來說,從來都沒有救世主很容易喊出來,是願景和願望,是希冀和期望,是烏託邦和幻想。撤掉救世主的偽裝,我們看到是人性編制的謊言,是不知道誰設計了這個遊戲。
社會現象在哲學、文化、人性背後的邏輯,就個體而言,慈悲和救贖都是愛,我們需要愛這個時代,大愛天下,大愛無情。我們需要佩服的不是丁元英,而是背後的真理真相,丁元英的立場是覺者、是啟迪智慧的智者。
芸芸眾生,生而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不會因為我們退縮、逃避、遠離,就離開,也不會因為我們弱小、怯懦、膽小,而網開一面。
心安的底層邏輯是什麼?文化認同還是靈魂歸屬。
愛的深層次內涵不是控制和佔有,是奉獻;呵護和關愛,更是一種包容和寬恕,愛情保鮮期不長,需要持續經營,而不是逃避,問題解決了就沒有問題,不解決問題,問題永遠都是問題。拖泥帶水只有一個結果;積重難返,尾大不掉,無論是那種情感,荒廢起來快,重新調整好難,但荒廢不是一日之功,調整卻需要時時呵護。
我們心安的理由無非是,不辜負所有期待和愛,不辜負良人,每個人的情感都是稀缺資源,沒有人能夠深刻愛幾次,為什麼我們總給初戀留位置,是因為他在我們生命中不可替代。
更高級別的哲人獨處著,不是因為孤獨,是環顧四周,他找不到自己的同伴。
丁元英找到了靈魂伴侶,但是有幸陪他走過人生中最消極,最重要的時光,我感覺丁元英的高光時刻不是私募基金,不是殺富濟貧,是愛,是芮小丹給他的愛,芮小丹死之前,說無法在餵養丁元英,丁元英還會孤獨下去,但是她的慈悲是有限的,面對大是大非,芮小丹選擇和眾生在一起,雖然離開了丁元英,但沒有背叛愛情。
芮小丹用愛治癒了一個成魔成鬼的存在,因為愛情,丁元英的靈魂得到完整,他對世界的認知不是灰色,芮小丹用生命告訴他,理性不是對待世界萬物的態度,道法自然的背後是用才有用,理論再強大,強不過實踐,精明最終抵不過真善美。
如果勸了就不是丁元英了,如果聽人勸了就不是芮小丹了。芮小丹個性十足,而且隨性自然,她的活法很奢侈,因為她有物質基礎,不用活在最底層,丁元英可以活成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但是他仍然選擇愛。
天幕紅塵,紅塵亦是天道,紅塵有紅塵的套路,江湖有江湖的規矩,丁元英比葉子農人氣要重,他比葉子農和宋一坤都會示弱,都會隱,有時候想,深藏功與名,僅僅靠智慧和聰明遠遠不夠。
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畫上句號,每個人都要找到心安,因為我們生而為人,不僅僅是我們自己,我們也上有老,下有小,養家餬口是責任,夢想和理想是希望,即使面對任何殘酷,哪一個不是他起頭,挺起胸,第二天又是一條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