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救世主》:決定你將來地位和成就的是什麼?不是教育層次

2020-12-03 西山詩家國

如果一個女子只和你見了3次面,就向你裸裎相見,以身相許,你會怎麼做?

當丁元英面對芮小丹的聖潔軀體時,卻嚇得閉上眼睛、奪門而逃

對於海外名牌大學畢業的女警官、活到28歲還沒喜歡過一個男人的芮小丹來說,丁元英的反應讓她充滿了自卑和難過。

難道,她和這個被閨蜜稱為「痞子」的男人之間,竟有如此大的地位鴻溝嗎?

不過,丁元英不是那種欲擒故縱的欲望主義者。雖然他畢業於海外名校,主導過許多叱吒商場的風雲往事,甚至還帶著海外財團從內地股票市場大肆掠奪財富。可是,他骨子裡還是一個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中國人。

拎得起資本的剪刀,卻繞不過良知的討伐。

在人人為財富瘋狂的時代,丁元英驀然意識到他的「剪羊毛」行為會給國人帶來多大的傷害。沁入骨髓的良知讓他突然收手,卻受到海外財團嚴厲的制裁。無家可歸,他只好讓前下屬肖亞文幫忙找一個小城,打算蟄伏三兩年,避過制裁期。

肖亞文深知這個男人的層次太高,就像一個黑洞吸引著所有靠近他的同性和異性,不可強攀。

但是,在京城打拼多年還在底層彷徨的她,多希望能抓住丁元英這顆足以改變命運的稻草。猶豫了很久,她找到了在小城居住的閨蜜芮小丹,讓她給丁元英租一套房子。

芮小丹爽快地答應了,可肖亞文卻嚴肅地警告她:「不要輕易接近他,他跟正常人的思維顛倒了,說鬼話,辦鬼事,倒行逆施,但是還有道理,像魔,柏林人說他是極品混混。

芮小丹是小城的女刑警,有明星的臉龐、獨身主義的高貴氣質和一顆純淨的心。

被無數追求者環繞卻無動於衷的她,第一次見面後,不僅沒有吸引到丁元英那雙男人的眼睛,還徹底被他給遺忘了。這激起了她的好奇,乃至叛逆的天性。

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飛蛾撲火」的悲壯,只因人們沒有慧眼,看不到結局的悽涼。

僅僅3次短暫的接觸,芮小丹就淪陷入丁元英的魅力「黑洞」。

她不知道這樣一個其貌不揚的男人,為何能在短短的幾天裡就俘獲了她的芳心?也不知道這個男人的思維大海到底有多深?更不知道他會為了誰而停下追求天道的腳步?

哲人喜歡獨處,是因為他們在身邊找不到同類的人。

丁元英三言兩語就把一幫子文人臊得落荒而逃,只因被請一場飯就贈給陌生人一場財富,還曾搭上小販每天賣掉幾張絕版的CD......這些都讓芮小丹墜入迷霧。

這樣一個擁有常人不及的知識、造富能力和思維深度的人,居然會為了一日三餐把心愛的CD賣掉?

芮小丹看不懂,也無法接近這個生活在獨立世界的男人,所以,她選擇了「布施肉身」這種她曾經極為不恥的放縱行為。

可是,丁元英出乎意料地落荒而逃,又讓芮小丹的自尊受到極大的傷害。

人性總是這樣,越是得不到的越想靠近、越想擁有。

素來性情冷淡的芮小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她決定找到認識丁元英的人,去尋找所有關於丁元英的故事,卻深入了解這個看上去一眼平凡、再看驚豔、最終讓她淪陷的男人。

因為,她直覺到這個男人是她生命的『奇點』,只有合二為一,人生才不會遺憾。

丁元英和芮小丹是《遙遠的救世主》中的人物,作家豆豆以細膩的筆觸、高緯度的視野和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把世上的人按照文化屬性分為兩類,視角新穎,前所未有。

這是一部讓人放下一切也要一口氣讀完的小說。

首先,這部作品的真實性吸引人。據悉,豆豆有一個關係非常好的海外朋友,這部小說的取材就源自她的講述,是基於現實的閱歷和提煉。

其次,作家豆豆對「文化屬性」的分類和剖析發人深省。文化屬性分為兩類,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你所受的教育和意識引導屬於哪一類,就決定了你將來的身份、地位和成就。

這也是《遙遠的救世主》最令人著迷的地方,作家對這兩種文化屬性的理解一度在網上引發熱議,經久不衰。而這一點,也是吸引王志文和左小青決定出演主角的根本原因。

再次,這部作品的主線圍繞的是「創業」這一極具啟發性的財富話題。

丁元英的「殺富濟貧論」和對創業、商戰細節的理解和把控,在現實中司空見慣,但卻很少有人分析到本質。

有基於現實的創業和商戰經驗,是這部書最後改編為電視劇《天道》的主要原因。脫離了現實的說教和故事情節,只是虛渺的八卦,而不具有指導和啟發的作用。

最後,作者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呈現具有強大的震撼力。

文中,丁元英通過文化屬性來分辨人性,輕易就看透了朋友、合伙人的眼界、本性、以及他們面臨金錢誘惑時可能做出的選擇。

所以,在閱讀這部書時,你的腦海裡會快速浮現出對應的身邊人和事,恍然大悟,生出一種觸摸到「天道」的悟道感。

這是一部近年來被無數讀者稱作最令人沉迷的書,不是因為它在文化、人性、創業成長方面給了巨大的啟發,而是那種恍惚拂過天道、勘破虛妄的境界提升讓人迷醉,不能自拔。

「朝聞道,夕死足矣」,觸摸天地大道,是東方哲學的最高追求

世人嘗以為教育層次的高低決定了未來的地位和成就,可這部書卻顛倒了絕大部分人的認知:不同的文化屬性,才決定了你的未來。

想想曾經我們身邊那些高中、大學還沒畢業的「學渣」,十幾年後,他們西裝革履、出入高門華庭、談吐天下風雲,就很容易理解了。

如果您想了解《遙遠的救世主》的結局,追求那些用「哲理」無法明言的人間大道,請點擊上面連結看看吧。

相關焦點

  • 你從(遙遠的救世主)那裡學到了什麼?
    電視劇《天道》改編自豆豆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任何一本合理的書,要麼是機場成功學習的精神雞湯,要麼是我生命中的精神食糧,人們很奇怪,其他人說的是,他懷疑,懷疑他到底想做什麼,他只需要有理由去試驗自己,他不相信客觀規律,只相信自己,得到自己的想法,因此自己的思維方式成為了自己所限制的「井」,很容易陷入思維的泥潭和認識的邏輯漏洞。
  • 《遙遠的救世主》中三句經典語錄,句句蘊含哲理,發人深省
    弱勢文化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一個「靠」字,他們靠天靠地靠別人,卻從來沒有想過能夠靠自己,他們不思進取總是幻想著能夠靠別人過上好日子,天真的幻想著這世界上存在救世主,殊不知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救世主,這就是書名「遙遠的救世主」的由來。
  • 《天道》世間最遙遠距離是什麼?咫尺天涯,哀莫大於心死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和芮小丹之間的愛情故事,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海角,而是心與心的距離,現代都市,雖然網際網路和社交異常頻繁,但是人和人的距離還是很大的,城市把彼此兩個靈魂割裂開來,不是心孤單,而是孤單是一種本能。
  • 《天道》:文化屬性的四種層次,丁元英在第三層,你在哪一層?
    電視劇《天道》中提出了一個新穎的屬性,那就是文化屬性,文化屬性又分為「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但是這兩種文化屬性中又將所有人的屬性分成了四種層次,《天道》中每一個人物都是詮釋文化屬性的最佳案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文化屬性是哪四種層次?為什麼丁元英只排在第三層?你又是哪一層呢?【文化屬性是哪四種層次?】
  • 《遙遠的救世主》豆豆從文化角度給我的啟示是什麼?慈悲還是救贖
    《遙遠的救世主》是豆豆紅塵三部曲的一部,其他還有《背叛》《天幕紅塵》,這一盤文化大棋,從人性出發而言,背叛一點都不反常,而救贖靈魂是眾生所需,而慈悲和寬恕,都需要我們共同修行和參悟,救世主文化是世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真的是弱勢文化嗎?非也,弱的是人,弱勢的是群體,並非是弱勢文化。
  • 《天道》:眾生的意志能體現什麼?體現的是他的好惡和認知能力
    只有你自己覺悟了,你才能看見誰是救世主#遙遠的救世主#丁元英在林雨峰的槍口之下,就什麼是救世主的問題,做了一個很深刻的探討。「救主的文化唯有救主可說,得救之道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這樣的話告訴我們什麼?丁元英送給芮小丹那份神話的禮物,是覺悟。王廟村村的扶貧,樂聖公司的被迫合作,通通都是基於個人規律認識下的一番自我作為。
  • 看完《天道》才明白:層次越高的人,越擁有這2種特質,你有嗎?
    最近在重溫十幾年前的一部電視劇,即《天道》,改編自著名作家豆豆的小說《遠方的救世主》。這部電視劇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丁元英,他的思維方式與常人不同。什麼樣的人是精神層次高的人呢?從某些含義上講:精神層次高的人,擁有他自己的一片領地,他可以不依靠外人,也可以有自己獨立的人生觀、價值觀。看完《天道》才明白:層次越高的人,越擁有這2種特質,你有嗎?層次越高越包容柴靜曾經說過,寬容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的,寬容不是道德,而是理解。只有對事物有了深刻的認識,才能理解和欣賞人和世界的複雜性,才會有讚美的思維習慣。
  • 《天道》:四個角色,四種認知層次,看看你在哪一層?
    這部電視劇改編自作家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它講述了與常人思維方式迥異的商業怪才丁元英,在操盤的私募基金被迫結束後,來到古城暫居。為了給刑警隊的女友芮小丹,在貧困村創造一個神話,策劃了格律詩公司和行業巨頭樂聖公司之間「以小勝大」的精彩商戰,從而讓負責音響加工的王廟村村民脫貧。
  • 過來人經驗:周末興趣班等娃,家長的不同表現,反映孩子將來成就
    以我這個陪娃上了幾年興趣班的過來人經驗看,周末興趣班等娃,家長的不同表現,很能反映孩子將來成就。|為什麼家長等待表現反映孩子將來成就?一方面是因為,孩子將來成就如何,家庭環境十分重要,父母的榜樣力量在裡面佔的比重相當大。另一個原因是,孩子做事情態度如何,也跟家長對此是否有要求相連。
  • 趣味心理學:選出一幅龍圖騰,測出你的孩子將來的身份與地位?
    -19 07:56:24 來源: 娛樂早上的 舉報   趣味心理學:選出一幅龍圖騰,測出你的孩子將來的身份與地位
  • 你工作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層次和品格,甚至影響孩子的人生觀念
    「形式主義」讓人不勝其煩,工作的態度更是讓人不舒服,我們都是從孩子小時候就教育孩子要懂禮貌,要有愛心,要助人為樂,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走入社會,一單融入了我們,發現一切不是小時候說的那樣,為了不被淘汰,孩子漸漸變成了我們的樣子,這樣的循環,如何能改變!
  • 《遙遠的救世主》經典語錄,句句精闢,穿透人心
    人們評價《遙遠的救世主》是一本可以傲然獨尊的小說,有本書改編的小說《天道》曾在全國引起極大影響。這部小說富有哲理。書中的話句句精闢,無論是對生活還是對事業都有很大幫助。
  • 六張圖決定你的人生層次
    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了你的習慣你的習慣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下面這六幅思維邏輯圖與大家共勉關於輸贏關於沉澱所謂的經驗,不僅僅是你經歷了什麼,更在於你在經歷中沉澱了什麼!這種沉澱是對經歷過的人、事、物的思考,應用重構的方法將這些思考形成自己對世界的客觀認知。這個認知至少由三個變量構成: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這些看似簡單,但如果你能堅持十年的思考、記錄與整理,就會超越很多同齡人。
  • 媽媽的行為,決定了孩子的將來,高情商媽媽才能養育出優秀的孩子
    偉大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你看到孩子的每個瞬間,如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你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教育著自己,並檢驗著自己的人格。 在中國,大多數家庭模式都是男主外,女主內。
  • 六幅思維邏輯圖,決定你的人生層次!
    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了你的習慣,你的習慣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挑選的六幅思維邏輯圖,大家一起來看看吧。關與沉澱 所謂的經驗,不僅僅是你經歷了什麼,更在於你在經歷中沉澱了什麼!這種沉澱是對經歷過的人-事-物的思考,應用重構的方法將這些思考形成自己對世界的客觀認知。這個認知至少由三個變量構成: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這看似簡單,但你能堅持10年思考-記錄與整理,你就真的會超越很多同齡人。
  • 心理學:決定你的人生層次,不是金錢,而是這三種深度思維模式
    心理學:決定你的人生層次,不是金錢,而是這三種深度思維模式你和牛人之間差的不是你們的出生,也不是你們的智商差多遠,而是你們思維模式不一樣,同樣一個問題,思考的角度不一樣,最後得到的結果就不一樣決定你的人生層次,不是金錢,而是三種深度思維模式。1.成長型思維。人生下來就一直在學習,小時候我們要學習說話,學習走路,學會怎麼拿筷子。在學校裡我們要學習理論知識, 增長我們的見識,學習最基本的生存套路,培養我們讀書的習慣。 人生的前幾十年我們都在學習,不幹別的就是學習。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簡析
    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了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佔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這一點對於管理工作具有啟發意義。 3.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
  • 馬斯洛需求層次:如果你每天做出的選擇都不是你最需要的?
    每個人在上學時可能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長大後,你想做什麼?」,這時你可能就會快速總結你的專業,或解釋你最狂野的希望和夢想的每一個細節。不管你說什麼,即使你已準備好回答,這個問題也會讓人覺得不詳跟不安。你想讓我做什麼?我們怎麼知道我們應該做什麼?更重要的是,我們怎麼知道這是否就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這個問題遠遠超過了我們所學的。
  • 家庭教育中的「五層」父母,不同的層次,決定了孩子不同的高度
    有人問:如果做家長是你的事業,那麼這個事業,你可以走到第幾層?人民日報曾發表過一篇文章,叫做《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而在文章中,將家庭教育詳細的分為了5個層次。第一層次:捨得給孩子花錢。第二層次:捨得為孩子花時間。第三層次:家長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第四層次:家長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最後一個層次:父母竭盡所能支持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 從一無是處的「鹹魚」到拯救世界的「救世主」,羅輯經歷了什麼?
    《三體》中有這麼一個片段,當曙光降臨的時刻,羅輯拿著槍頂在自己的頭上,面對著天外的那個遙遠的世界,將人類最後的底牌掀開,開始人類文明與三體文明最後的決戰。這次的決戰讓三體文明對曾經長達兩個世紀對人類文明的蔑視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長達兩個世紀無時無刻對人類進行監視的智子,最終還是敗給了羅輯的堅韌、智慧與勇氣。最終羅輯完成了他的面壁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