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3日法藏法師將於臺灣龍山寺進行佛法講座
佛教在線12月14日臺灣訊 臺灣著名法師法藏法師將於12月23日(周六)下午2:00~4:00在臺灣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於舉辦題目為《從心的方向——談覺醒與超越》的佛法講座。本次講座是以「傾聽內心的聲音,探索生命的意義,創造健康的人生」為宗旨的「聆聽大師談心」系列講座之一,主辦方為財團法人慧炬雜誌社與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
-
淨旻法師:論「大乘是佛說」的基本理念
作者簡介:淨旻法師,俗姓楊,生於1968年,浙江舟山定海人。1990年臘月初八,於普陀山普濟寺依悟公上人披剃,法名傳照、字淨旻。次年,在江西雲居山真如寺一誠長老座下受具足戒。1993年畢業於普陀山佛學院天台宗進修班,專攻天台學。
-
零點能量場似乎是大乘佛法裡面講的真如本性.
零點能量場似乎是大乘佛法裡面講的真如本性。零點是什麼?裡頭什麼都沒有,這才是零點,有一、有二就不是的。我們的自性確實是零點,所以科學跟哲學都找不到它,因為它是零。怎樣找到?我們的念頭也變成零就找到了。所以佛教給我們,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你就明心見性了。那怎麼?我們歸零了,零跟零碰到了。我們還有一個念頭就不行,你就找不到。這個是難事,幾個人能沒有念頭。
-
法藏法師:略談佛法修行與佛教學術的分野
國內一些強調所謂佛教學術的出家眾或文教單位,常常模模糊糊地在暗示著:佛法的價值是在這些不知修行為何物的許多世智辯聰者身上,佛教界出錢出力,而卻讓這些輕法慢僧的俗漢,在會議上謬論連篇地誤人誤己,這是出家人自己的愚痴與懈怠!
-
「2019佛教英語培訓班」第五天:學習天台思想 掌握翻譯技巧
學員們除了進一步深入學習天台思想,還掌握了一些中譯英翻譯的技巧,以「一念三千」、「三諦圓融」等思想莊嚴自己,傳承優秀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上午,任教於香港大學的廣興教授為大家帶來了《天台宗講座》一課,廣興教授主要從事早期佛教、早期大乘佛教、中國佛教和佛教倫理學等方面的研究。
-
廣行法師2015年聞思講堂第一講《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法師先分別闡述了哲學與佛學、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及皈依者和非皈依者的概念與區別。隨後針對在家居士宣說了「三信」即:信三寶、信業報和深信淨土法門。為在家居士提供了一套以「信」為核心的修行次第,現場大眾共同領受了法師的甘露妙法,法喜充滿。《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主要內容:1、信三寶,佛法僧三寶是信仰的根本 什麼是正信?
-
鳳凰佛教臺灣行第四日隨筆:楠西萬佛寺傳奇
2014年將精舍一併交給法師。 法藏法師一九六二年出生於臺灣北投,祖籍關西客家人,因家貧及生父以白色恐怖而入獄等因緣,故出生四十日即受領養,養父姓梁,安徽合肥人,養母為臺灣人。一九八五年法藏法師畢業於成功大學物理系,1987年服兵役畢,是年秋出家於臺中清涼寺,冬至臺北臨濟禪寺受三壇大戒。回寺擔任佛學院教務主任六年,學習南山律學。
-
學了大乘佛法就能看不起小乘嘛?佛陀的回答讓人深思!
大家都知道佛法傳到中國以來分化成了不同的宗派,按照不同的區分方法可以分成以下幾種,比如八大宗派,顯密二宗,大小乘佛法。今天要講的大小乘的問題,許多人自從學佛以來都會產生一些傲慢心,他們認為自己學習的是大乘佛法,是究竟圓滿的,所以就會輕視小乘佛法,認為小乘佛法得不到什麼利益是沒有追求的,甚至會在一些公共場合對小乘佛法進行誹謗。首先,佛教一般是不說大小乘的,因為這個詞是從部派時期傳下來的,具有一定的諷刺意味,佛法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下之分。
-
智者大師誦法華經豁然大悟,寂而入定親見靈山一會佛講法儼然未散
若雲證實相法,則非博地凡夫之所能為。南嶽思大禪師,智者之得法師也。有大智慧,有大神通。臨終有人問其所證,乃曰:「我初志期銅輪(即十住位,破無明,證實相,初入實報,分證寂光。初住即能於百三千大千世界,示作佛身,教化眾生。二住則千,三住則萬,位位增數十倍,豈小可哉),但以領眾太早,只證鐵輪而已。」(鐵輪,即第十信位。初信斷見惑,七信斷思惑,八、九、十信破塵沙、伏無明。南嶽思示居第十信,尚未證實相法。
-
佛法:想要承受正法,先把自己變成法器,否則一定會竹籃打水
前幾天一個同修給我分享了海濤法師一篇談修行的文章,我看後感觸很多。這篇文章也道出了我一直以來想說的,但我苦於找不到切合的主題,也礙於最近太忙,沒時間整理出思路坐下來匯集成文。海濤法師的這篇文章核心其實就一句話:你是法器,那你什麼法都能盛下,若非法器,不僅壞了法,也毀了器;或者只是一個小器皿,非想把大海都裝進去,徒勞無益。
-
馮煥珍教授:《大乘起信論》「非佛教」嗎——關於「《起信論》非...
進入唐代,由於賢首、天台二宗弘贊此論,智儼、法藏、元曉、澄觀、宗密各有疏記,湛然著作中也吸收了此論的思想,佛教界對於此論的傳習更廣。入宋以來,教、禪、淨各家更是競相研習此論,都以它為大乘入道的通途,且直到近現代亦如此。該論通行本為陳真諦譯一卷,還有唐代實叉難陀譯兩卷本。同時,該論很早就有外文譯本。
-
北大開啟企業家高層論壇 臺灣法藏法師暢談企業經營
北京大學企業家「信仰與人生系列七之『佛法智慧,修身立業』」高層論壇法藏法師從佛法角度闡釋企業造福社會圓滿生命慧寬法師精彩演講來自全國各地300多位企業家共襄盛會,聆聽箴言。合影留念佛教在線北京訊 2015年3月21日,北京大學企業家「信仰與人生系列七之『佛法智慧,修身立業』」高層論壇在北大博雅國際酒店中華廳盛大開啟。本屆論壇由北京大學企業家大講堂組委會、北京燕北文竹書院、北京視野天地國際教育文化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為期兩天的論壇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300多位企業家共襄盛會,聆聽箴言。
-
《念力的秘密》 連載5 零點能量場似乎是大乘佛法裡面講的真如本性.
零點能量場似乎是大乘佛法裡面講的真如本性。零點是什麼?裡頭什麼都沒有,這才是零點,有一、有二就不是的。我們的自性確實是零點,所以科學跟哲學都找不到它,因為它是零。怎樣找到?我們的念頭也變成零就找到了。所以佛教給我們,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你就明心見性了。那怎麼?我們歸零了,零跟零碰到了。我們還有一個念頭就不行,你就找不到。這個是難事,幾個人能沒有念頭!
-
我贊成大乘是佛說
(此處提出三乘教化)……契經一藏律二藏, 阿毘曇經為三藏;方等大乘義玄邃, 及諸契經為雜藏。(此處又直接點出方等大乘義玄邃)補充說明一:1、在小乘經典中有明顯記載:《增一阿含經》卷一序品中說:「契經一藏律二藏,阿毗曇經為三藏,方等大乘義玄邃,及諸契經為雜藏。」又《序品》卷初說:「是時,彌勒大士告賢劫中諸菩薩等,卿等勸勵諸族姓子,諷誦受持增一尊法,廣演流布,使天人奉行。」
-
臺灣法藏法師一行參訪福建象峰崇福寺
座談交流 參觀 佛教在線福建訊 2011年6月6日下午2時30分,臺灣法藏法師及臺灣各佛學院諸位法師一行70多人,在福建省佛教協會星文法師、定慧法師的陪同下到福州象峰崇福寺參觀訪問福州象峰崇福寺監院、福建佛學院女眾部教務長傳紹法師,崇福寺監院智潔法師,崇福寺知客、福建佛學院女眾部辦公室主任寬銘法師等給以熱情接待,雙方並在客堂進行座談。傳紹法師向法藏法師一行詳細介紹了崇福寺的發展歷史,以及福建佛學院女眾部的創辦過程及管理現狀。
-
蓮光|《往生論注》告訴了我們什麼:地球之巔與大乘至極之法
而在佛法中也有一法,可以稱得上是佛法之巔,唯我獨尊!什麼樣的法是大乘至高無上極致之法呢?那就是願生彌陀佛國的淨土之法。《往生論注》曰:「此《無量壽經優婆提舍》,蓋上衍之極致、不退之風航者也。」怎麼理解這句話就是大乘至極之法呢?這裡先把書名號內的文字略解一下,然後再作分解。
-
佛教中懺法與打七是怎麼回事?
特別是大乘佛教,認為人生是由久遠生死相繼而來,今後還須經無數生的修行,以至於成佛。其間最主要的是要消除以往無量劫中所造的罪惡,發願今後精進修行,永不退轉。因此,修習懺法便成為大乘修行的不可缺少的行儀。歷來通行的懺法有兩類:一類是集諸經所說,懺侮罪過的儀則;一類是依五悔法門,修習止觀的行法。懺悔罪過的儀則,據《唐高僧傳·興福篇論》中所說,最早是劉宋時代的藥師行事。
-
西遊記有虛構的成分,但唐僧西天取經確實存在,後來創立了法相宗
但西天取經確實發生過,它的原型就是唐代高僧「唐三藏」法師。為什麼叫唐三藏呢?因為他是唐朝人而且通曉佛教的經藏、律藏、論藏三藏,所以被世人稱為唐三藏。他真正的法號是玄奘 。玄奘之所以要西天取經,主要原因是經過系統學習大小二乘佛法後,對其中的真意理解的不夠透徹。
-
佛法開示:佛非拜、法非善、僧非乞、戒非縛,修行四法
在禪林釋疑中,常常遇到有很多人常以問佛法的空性,經過對話中的了解,實際上這些人連佛法最基礎的法義都不曾明白。對於無常義理,四聖諦,八聖道,這些佛法的基石都不曾明白。對於講佛法空性來說,這是對於入清淨菩薩行的修行人來講的。而講佛法空性的前提,也必須是在了悟佛法法印的基石上,並且有八聖道的基石,正信、正知、正見這是最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