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師誦法華經豁然大悟,寂而入定親見靈山一會佛講法儼然未散

2020-12-03 耀如樂園

智者大師誦《法華經》豁然大悟,寂而入定,親見靈山一會,佛陀講法儼然未散

【印光大師開示】

智者誦《法華》,至《藥王本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豁然大悟,寂爾入定。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能如是悟,方可名大徹大悟、大開圓解。若雲證實相法,則非博地凡夫之所能為。南嶽思大禪師,智者之得法師也。有大智慧,有大神通。臨終有人問其所證,乃曰:「我初志期銅輪(即十住位,破無明,證實相,初入實報,分證寂光。初住即能於百三千大千世界,示作佛身,教化眾生。二住則千,三住則萬,位位增數十倍,豈小可哉),但以領眾太早,只證鐵輪而已。」(鐵輪,即第十信位。初信斷見惑,七信斷思惑,八、九、十信破塵沙、伏無明。南嶽思示居第十信,尚未證實相法。若破一品無明,即證初住位,方可雲證實相法耳。)智者大師,釋迦之化身也。臨終有問:「未審大師證入何位?」答曰:「我不領眾,必淨六根(即十信位,獲六根清淨,如《法華經·法師功德品》所明)。損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即觀行位,圓伏五住煩惱,而見惑尚未斷除。)

(摘自《印光大師全集》)

【耀如樂園略解】

修行佛法需要聞思修,需要戒定慧,需要長期修行,通過信解行證的次第,慢慢可以證得各種果位,這是佛法最讓人信服的地方,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只是我們無始劫以來迷失在六道輪迴中,長期處在我執與法執當中,悟二空證果位是很難的,出家人尚不容易,我們在家修行人就更難。只有生死心切,不貪戀五欲六六塵,深入經藏,長期燻修,才能慢慢把染汙的心洗淨,真如之心慢慢顯現出來。

中國是大乘佛法最發達的地方,自兩千多年前佛法傳入中國,古師大德們結合中國人的實際情況創建了許多修行法門,大致有十三個宗派,如俱舍宗、成實宗、三論宗、涅槃宗、律宗、地論宗、淨土宗、禪宗、攝論宗、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密宗等。現在是末法時代,也就是人們的善根遠不如古時候的時代,自進入工業革命以來貪嗔痴更加嚴重,十惡更加嚴重,已經很少有人修行十三宗的許多宗派了。但是淨土宗和禪宗一直是影響力很大的佛教宗派,使我們依然有機會修證佛法。

【每日寄語】

爾時,佛告諸苾芻言:「此人恆常毀謗正法,不生信受,因果不了。迷諸地獄,不生怖畏。起煩惱火,焚燒諸善。以此業因,墮琰魔界,受如是苦,最上火難,而無間斷。嗔恚冤家,愚痴黑暗,隨業而受,業盡方出。」

(摘自《妙法聖念處經》)

相關焦點

  • 【千日聞法·叄佰叄拾陸日】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以後他師父又入定,他就進去把石子拿出來,結果就不痛了。這就叫心能轉物。一切法都轉我們的心,像我們是看什麼就貪愛什麼。 不知道因緣所生的法如夢幻泡影,應作如是觀,觀成功了都是空義。這個義是空的,但不是頑空,也不是空了就把人變成機械人了。依這個空就生起了妙用,這一空即假即中,即體即相。這法身得般若、得解脫,得密藏,體大方廣,體相用,這就是一切眾生的體,一切佛法的體,在佛不增,在眾生不減。
  • 什麼叫開佛知見?丨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 (宣化上人)
    所以我講經的時候,可以講話,不講經的時候,我願意不講話。有事情可以講話,沒有事情也不講話。什麼是講經的時候?隨時隨地說法,都是講經,也都是沒講經,也是說而未說。說:「那這回不要緊了,我們也是說而未說。」你們現在是學而未學,不是說而未說。沒有學好呢,學好了再說!【達聞偈。悔謝曰。而今而後。當謙恭一切。弟子誦法華經。未解經義。心常有疑。
  • 印光大師:一般人讀經的方法,全都錯了!(重要開示)
    印光大師嘉言錄圓濤法師·譯▌第204篇:一般人讀經的方法, 全都錯了!這樣閱經,利根的人,就能夠悟到人空法空之理,證實相法。就是根機鈍劣,也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六祖大師說:但看《金剛經》,就能明心見性,指的就是這樣的看經方法啊,所以名為「但」。能夠這樣看經,諸大乘經,都能夠明心見性,哪裡只是看《金剛經》才會如此呢?如果閱經時,一路分別思維,這一句是什麼意義,這一段是什麼意義。
  • 靈山一會入佛事,迦葉入定顯真禪!--雞足山!
    東南亞著名佛教聖地,中國漢傳藏傳佛教交匯地和世界佛教禪宗發源地,素有「雞足奇秀甲天下」、「靈山佛都、旅遊勝地」、「天開佛國」、「華夏第一佛山」等美譽,以「四觀八景」的奇風異彩名冠於世,被國務院列為全國四十四個風景名勝區之一。
  • 大安法師講解《蕅益大師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一)【2534期】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故使散稱為佛種,執持登不退也。然諸經示淨土行,萬別千差。如觀像、觀想、禮拜供養、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淨土。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故釋迦慈尊,無問自說,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謂方便中第一方便,了義中無上了義,圓頓中最極圓頓。故云: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也。信願持名,以為一乘真因。四種淨土,以為一乘妙果。
  • 「過去七佛」除了釋迦牟尼佛,另外六個是誰?
    說法一會。度人二萬。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羅婆。侍者善友。子集軍。說法一會。度人三萬。神足二。一舒槃那。二鬱多樓。侍者安和。子道師。說法一會。度人四萬。神足二。一薩尼。二毗樓。侍者善覺。子上勝。 此咒出自《大方等陀羅尼經》,世尊因文殊師利法王子的請求,而說過去七佛曾誦過的咒。一個人若造了四重五逆罪,不僅後世受極大苦報,現世也不得平安,為了消滅罪障,最宜持誦七佛滅罪真言。
  • 什麼是坐禪入定?南懷瑾、達照法師、太虛大師、仲巴仁波切如是說
    坐禪入定是佛教裡修行的一項,坐禪就是打坐,之後心無雜念進入一種忘我妙不可佳的狀態。入定即入於禪定,有時得道者的示寂,也稱為入定。定為三學、五分法身之一,能令心專注於一境。可區分為有心定、無心定等種。有為佛道修行而入定者,亦有為等待多年後將出現於世的聖者而入定者。若欲入定者出定,以向其人彈指為佳。
  • 殊勝禮懺法 •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南無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南無世淨光佛. 南無龍種上尊王佛. 南無日月光佛. 南無日月珠光佛. 南無慧幢勝王佛. 南無獅子吼自在力王佛. 南無妙音勝佛. 南無常光幢佛. 南無觀世燈佛. 南無慧威燈王佛. 南無法勝王佛. 南無須彌光佛. 南無須曼那華光佛. 南無優壇缽羅華殊勝王佛. 南無大慧力王佛. 南無阿閦毘歡喜光佛. 南無無量音聲王佛. 南無才光佛. 南無金海光佛. 南無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 佛教『南懷瑾』憨山大師入定二十一天!
    1、首先我們大家學禪也好,學密宗也好,大家學打坐,都想入定,對不對,什麼叫做定,這是一個問題了,那麼,一般認為定,打起坐來,有些人,他入定了,睡著了,這是昏沉,不算定,對不對。2、大家都看了明朝憨山大師的年譜,憨山大師在五臺山打坐,他在五臺山打坐,不能入定,一個人在那裡,打坐不能入定,聽到那個溪水,譁啦啦,吵得他不能入定。
  • 《法華經》隨喜者得佛授記
    (第一百二十六段)【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復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幡,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藥王!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90)|太虛大師:楞嚴大意
    法雖普遍於一切,但法之真實相,一切眾生迷而不知,不能認清法之實相,因此心起顛倒執著。能如實覺知者為佛,或稱佛陀、浮屠,即覺者。覺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雲無上遍正覺。覺者、謂於諸法實相如如相應者,因此法是如實覺知之法,故惟佛與佛,乃能究竟。 一切眾生,無始迷惑顛倒,今以佛之覺法開示,使眾生聞而悟入。在此世界應化現身,為開示眾生故,方便說三藏十二部法,謂之佛法。
  • 恭迎阿彌陀佛聖誕日 | 善導大師涅槃紀念日
    此後,法藏比丘不斷積聚功德,而於距今十劫之前,願行圓滿,成阿彌陀佛,在離此十萬億佛土之西方,報得極樂淨土。迄今仍在彼土說法,即淨土門之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淨土,故又稱接引佛。阿彌陀三尊像通常以觀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為其脅侍,而與此二尊並稱為西方三聖。  又根據《悲華經》說:「往昔過恆河沙數不可數千萬億劫的時間以前,有一個世界稱為『刪提嵐』,劫名『善持』。
  • 法華經:三方面善修其心,能令聽經者不逆其意(78)
    【又,文殊師利,如來滅後,於末法中欲說是經,應住安樂行。若口宣說,若讀經時,不樂說人及經典過。亦不輕慢諸餘法師,不說他人好惡、長短。於聲聞人,亦不稱名說其過惡,亦不稱名讚嘆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樂心故,諸有聽者不逆其意。】佛陀繼續說:「文殊師利,如來滅度後,在末法中想要說此《法華經》的人,應當住在安樂行中。」這裡的安樂行,是第二安樂行。
  • 無生法忍就是一切法不生不滅
    也許我們聽了之後會產生懷疑,如果就現象上來看,這一切萬法,有情,我們講動物,都有生老病死,無情的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怎麼能說不空?實在講,不空是從現象上來說,就是相有體無,體上沒有,《金剛經》上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是從體上說的。因為體是空寂的,所以相是幻有,因為它是幻有,所以才有堅固的意思。
  • 論入定結丹的原理
    未結金丹,難入大定。因心氣不二,心散則氣散,氣散則念雜。心靜則氣凝,氣凝則結金丹。大定結大丹,小定結丹砂。內心喜從精足氣滿神全開始,當精氣神不外洩,名無漏。男女二根交接而生外樂,而自身體內精氣神互相交結,則生內樂。先有內喜,後有內樂。先有內喜樂,後有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