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一會入佛事,迦葉入定顯真禪!--雞足山!

2020-12-06 海瀾居士

日出東方繞金頂

雞足山是享譽南亞、東南亞的佛教聖地,中國十大著名佛教名山之一,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理景區的重要景點、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態景觀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學研究、觀光旅遊、科普科考為一體的多功能旅遊景區。 雞足山雄踞於雲貴高原滇西北賓川縣境內西北隅,西與大理、洱源毗鄰,北與鶴慶相連,因其山勢頂聳西北,尾迤東南,前列三支,後伸一嶺,形似雞足而得名。東南亞著名佛教聖地,中國漢傳藏傳佛教交匯地和世界佛教禪宗發源地,素有「雞足奇秀甲天下」、「靈山佛都、旅遊勝地」、「天開佛國」、「華夏第一佛山」等美譽,以「四觀八景」的奇風異彩名冠於世,被國務院列為全國四十四個風景名勝區之一。

白雪佛衣蓋金鑾

雞足山氣勢磅礴,方圓百裡,最高峰為天柱峰,海拔3240米,登臨其山,可東觀日出,南瞰浮雲,西望蒼山、洱海,北眺玉龍雪山,人稱「絕頂四觀」。山上松林茂密,修竹叢生,蜀漢時始建小庵,唐代擴建,興盛於明清。有大小寺宇百餘座,著名的是明代增建的悉檀寺、石鐘寺、昆明金殿搬遷到此改稱金頂寺。後來多數寺宇被毀,現僅存清代的祝聖寺、金頂寺大門和楞嚴塔。山間雲霧縹緲,溪水琮琮,為中國佛教名山之一。

磐雲而居山頂

山中雲霧繚繞,氣象萬千,不是仙境勝似仙境。秋冬旅遊紅葉滿山,蒼松挺拔,另有一番景致。

登云為仙

明代,為我國地理學就做出巨大貢獻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徐霞客曾兩上雞足山,並編撰第一部《雞足山志》。他登臨天柱峰絕頂,東觀日出,西望蒼洱,南睹祥雲,北眺玉龍,不禁驚呼:「東日、西海、南雲、北雪、四之中,海內得其一,已為奇絕,而天柱峰一頂一萃天下之四觀,此不特首雞山,實首海內矣!」

籠霧便為禪

雞足山是佛教禪宗的發源地,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大弟子飲光迦葉衣入定雞足山華首門,奠定了它在佛教界的崇高地位。元、明兩代,形成了一迦葉殿為主的8大寺71叢林。鼎盛時期發展到36寺72庵,常駐僧尼達數千人的宏大規模。雞足山歷代高僧輩出,唐代的明智、護月,宋代的慈濟,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周理、徹庸、釋禪、擔當、大錯、中鋒,清末民初的虛雲等都是聲聞九州的大德高僧。雞足山千百年的歷史積澱了無窮的文化內涵,明神宗頒藏經到山,賜紫衣圓頂;光緒、慈禧敕封"護國祝聖禪寺",賜鑾駕、紫衣、玉印等珍貴文物。 吳道子的《瘦馬》;李霞的《十八羅漢過江圖》;徐霞客的《雞足山志》;屈爾泰的《墨龍》;徐悲鴻的《雞·竹·山》、《奔馬》;楊升庵、李元陽、李贄、董齊昌、孫中山、梁啓超、袁嘉穀、趙藩、趙樸初等留下的大量詩文畫卷,都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雞足山素以雄、險、奇、秀、幽著稱,以"天開佛國"、"靈山佛都"聞名,徐霞客勝贊"器觀盡收今古勝","實首海內矣!",徐悲鴻賦詩"靈鷲一片荒涼土,豈比蒼蒼雞足山"。作為旅遊勝地、佛教聖地"靈嶽重輝"的雞足山正"飲光儼然",企盼並歡迎您"靈山一會"!

靈山一會

所謂的「靈山一會」也就是民間流傳的三教九流匯聚之地,然也其實是中國佛教的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南傳小乘佛教源止之處。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的大弟子飲光迦葉僧,抱金襤袈裟, 攜舍利佛牙入定雞足山。主峰南側有天然巨型石門,相傳即是迦葉守衣入定處。前面有密簷方塔兩座,名飲光雙塔,高4米,是明萬曆年間建造的,現保存完好。

唐朝時,這裡梵剎林立,靜室遍布。元明時期,山上建成以寂光寺為主的8寺71叢林。清代光緒年間,雞足山更發展成以祝聖寺為中心的36寺72庵共108座寺院的宏大建築規模,僧尼多達二三千人。

雞足山,可與峨嵋、九華、五臺、雁蕩山相媲美,古人用「四觀八景」盛稱。雞足山不僅風光優美,而且是滇西著名的的佛教聖地!

仰詹雞足

雞足山被三條較大的斷裂所切割,中部地區屬斷裂形成的山間凹陷地帶,悉檀河縱貫其中,沿河兩岸的尊勝塔院、悉檀寺、祝聖寺、寂光寺、石鐘寺、大覺寺等大型寺院建築群以及無數的庵、閣、亭、樓、堂自下而上,像佛線穿珠,一直延伸到天柱峰腳的慧燈庵。

俯觀日出

雞足山相傳為釋迦牟尼大弟子迦葉尊者守衣入定處,歷史上梵剎林列,靜室遍布,被尊為佛教聖地。這裡山勢雄偉,古木參天,山巒疊翠,鳥語花香,有蒼峰巖壁、玉龍瀑布及溪、泉、洞、石等奇觀。

觀,可算「山距三州之勝,峰秀數郡之間」。景區內有金頂寺、楞嚴塔、銅佛殿、太子閣、迦葉殿、祝聖寺等寺廟。頂蜂天柱山孤聳擎天。華首門絕壁千尺,絕頂有「四觀」,主要景色有「八景」。四觀為:東觀日出、南瞰彩雲、西望洱海、北眺雪山。八景為:天柱佛光、華首晴雷、太子玄關、古洞別天、飛瀑穿雲、萬壑松濤、壁絕夕照、塔院月。其中最為有名的兩座寺院為祝聖寺和金頂寺。

夜賞收衣石

雞足山前臨蒼山洱海,後靠金沙江,全山共有四十座奇嶺,十三座險峰,三十四座崖壁,四十五個幽洞,泉潭百餘處。崗嶺壑澗林谷峽,構成雞足山雄、秀、幽、奇的自然景觀。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兩次登山覽勝,讚嘆雞足山「奇觀盡收古今勝」。

雞足山歷代在此活動的高僧很多,惜無詳細的記載。知名者有唐代的明智、護日,宋代的慈濟,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法天、大錯,清以後的虛雲、自性等。許多僧人遠道而來在此結茅修行,於是在這些高僧大德修行處,一座座寺廟建立起來。雞足山是僧人嚮往的一塊淨地,明代僧人靜聞的事跡具有一定的典 型意義。據馮志《仙釋傳》,靜聞原為江蘇迎福寺蓮舟法師的法嗣,他禪誦達二十年,剌血寫成《法華經》,發願將此經供於雞足山。崇禎九年(1636),他同徐霞客結伴西遊至湘江,不幸遇盜墮水,但將寫經舉在頭頂,獨不遺失。後創病死於途中。臨終前囑徐霞客將其骨灰帶至雞足山 埋葬,以了其生前未了之願。徐霞客帶著靜聞的骨灰和血寫的經書,展轉數千裡來到雞足山 ,將其經供之於悉檀寺,並在山上為之建塔埋骨。徐霞客吟詩《哭靜聞禪侶》六首以悼念。其中云:

曉共雲關暮共龕, 梵音燈影對偏安。

禪銷白骨空餘夢, 瘦比黃花不耐寒。

西望有山生死共, 東瞻無侶去來難。

故鄉只道登臨少, 魂斷天涯只獨看。

佛光下的金頂

渡劫無量須彌出,不二門庭覺悟中!

難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中印兩座雞足山 究竟誰是迦葉入定地
    印度雞足山(圖片來源:資料圖)中國雲南雞足山(圖片來源:資料圖)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載:「迦葉承旨主持正法,結集既已,至第二十年,厭世無常,將入寂滅,乃往雞足山。」阿闍世王看見迦葉端然入定,身上覆蓋著曼陀羅花,莊嚴無比。待其退出後,山峰又自然合攏。那麼記載中的雞足山是印度雞足山還是中國雞足山呢?我們一探究竟。
  • 雞足山的歸客(四達居士)
    說雞足山,繞不開的是大迦葉,釋迦佛的大弟子,宋釋普濟《五燈會元》載,「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是為禪宗初祖,釋迦牟尼圓寂後,迦葉尊者持金縷袈裟入雞足山在華首門入定,等待彌勒佛降生,時周孝王五年丙辰歲。
  • 苦行聖地雞足山,虛雲老和尚曾到訪過3次,但有2次以失望離去
    即使入定峭壁石縫中,都是身披糞掃衣,以苦行住持正法。雲南雞足山相比中國其它4大佛教聖山,它的佛法弘揚和佛教傳統文化的建設,都有著自己獨樹一幟的特點。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大迦葉尊者,一生倡導並身先力行的頭陀十二行的法脈家風。
  • 心若想飛翔,何處不是遠方,大理雞足山,心靈淨化聖地
    大理雞足山一個神聖而又清雅的地方,位於大理白族自治州東部賓川縣境內,地處金沙江乾熱河谷流域,氣候炎熱乾燥,少雨乾旱,具有典型的亞熱帶風光。祖釋迦牟尼的大弟子飲光迦葉僧的道場。素有"雞足奇秀甲天下"、"靈山佛都、旅遊勝地"、"天開佛國"、"華夏第一佛山"等美譽,是享譽南亞、東南亞的佛教聖地。
  • 虛雲禪師與具行和尚(一)雞足山缽盂庵
    在前往雲南大理賓川縣雞足山方向的紅土路上有個瘦矮青年正在趕路,他鼻子扁平,額骨粗大,絕望至極的眼睛裡似乎閃過一道渴望的光。沒有人知道他多久沒有洗過澡沒有洗過衣衫了,襤褸髒臭的衣褲裰補過多次了,右臂、左後腿和後腰處都有破洞,露出髒黑的身體。他身後的清式辮子又粗又髒,散發混合的臭味,局部的地方新染著植物汁色。
  • 萬行大和尚開示:入定、住定、出定的秘訣
    東華禪寺方丈 | 萬行大和尚養正堂開示入定是哪三種反應?為什麼不能入定?入定後為什麼不能出定?為什麼感受不到住定?學會了入定、住定、出定,也就掌握了死亡。秘訣在下文【入定的四個層次】入定分為四個層次: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前三禪都有身體的存在、喜悅的存在。初禪是身體空掉了。
  • 南懷瑾老師講「入定與出定」
    深於禪定工夫者,有時偶入空定,或忽氣住脈停,如大死者,實非死亡,乃定相耳。旁人不知,往往認為已死,即為之火化或埋葬者,此大誤也。凡此之類,不知埋沒幾多道人,深可太息!當視其平生定力行徑,仔細判斷,且須常備擊子(俗名引磐),平常囑咐道侶,於入定時,向其耳邊敲擊,徐徐輕呼之,即可出定。倘仍不出,久而發生異相,則為真寂矣。此事極須注意也。
  • 重磅:官商合圍佛教聖地 雞足山另類江湖大起底
    ,在嚴寒肅殺中苦苦期盼了一冬的雞足山僧俗四眾,等來了一個稍有暖意的消息——3月,大理州委政府修改了大理市政府的開發計劃,頒行《雲南賓川雞足山僧人住茅棚靜修規約(暫行)》,暫緩對雞足山的商業開發和對隱修僧的驅趕。
  • 雞足山上「靈異」多 雀會念佛蛇有慈心
    「洗手燒香,洗手燒香」是雞足山精靈的呼喚,讓人們洗去手上的汙濁,蕩滌心靈的不淨,增添幾分高尚。佛雲靈霧走進神秘的雞足山,常常看到雲霧飄逸、無窮幻變的美景,那是祥瑞的象徵。雞足山的雲因有了佛意而經常顯示出它傳達佛意的職能,有時候像龍,有時候像風,有時候又化成佛菩薩羅漢的模樣,不斷地在山間、在天空展示出梵天勝景的影像。
  • 智者大師誦法華經豁然大悟,寂而入定親見靈山一會佛講法儼然未散
    智者大師誦《法華經》豁然大悟,寂而入定,親見靈山一會,佛陀講法儼然未散【印光大師開示】智者誦《法華》,至《藥王本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豁然大悟,寂爾入定。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臨終有人問其所證,乃曰:「我初志期銅輪(即十住位,破無明,證實相,初入實報,分證寂光。初住即能於百三千大千世界,示作佛身,教化眾生。二住則千,三住則萬,位位增數十倍,豈小可哉),但以領眾太早,只證鐵輪而已。」(鐵輪,即第十信位。初信斷見惑,七信斷思惑,八、九、十信破塵沙、伏無明。南嶽思示居第十信,尚未證實相法。若破一品無明,即證初住位,方可雲證實相法耳。)智者大師,釋迦之化身也。
  • 論入定結丹的原理
    樹下僧人初禪離生喜樂,二禪定生喜樂,三禪離喜妙樂,四禪舍念清淨。由此可見,要證四禪八定,最重要的是喜樂,因為初禪、二禪、三禪都與喜樂有關。也就是說,沒有喜樂就沒有四禪八定。當時大家以為他是在不可能能入定七天七夜的,故當時報國寺中有人說:「你如果真能打坐七天七夜,不吃不喝,我願拜你為師,留你當住持,否則趕出山門!」後來離欲上人真正入定七天七夜,出定時看到法會尚未結束,又入定三天,加上之前的七天,一共入定十天。眾人大為驚奇,請離欲上人為報國寺住持,後來上人在此講經說法,普度眾生,並重建了報國寺很多破舊的殿堂與僧舍。
  • 宣化上人:參禪入定後似活死人 呼吸脈搏都會消失
    (圖片來源:資料圖) 有人問我:「入定和睡覺有什麼不同?」簡而言之,入定的姿勢,仍然端坐,背直如筆,實正不偏,或者呼吸停止,或者脈搏停止,望之,好像活死人,但有知覺。可以坐一天不動,十天不動,甚至一個月不動。睡覺的姿勢,頭歪身斜而不自主,氣出氣入,呼呼有聲,甚至鼻息如雷。不同之處,就在這個地方。
  • 武庚紀:創世神力異常強大冥族難防,真禪聖王神格分裂顯兇相
    戰鬥最為焦灼的就是真禪聖王和子羽這邊,在境界上二人不相伯仲,真禪相以自己的真理教化子羽,只可惜以失敗告終,真實的比拼現在才要真正的開始,可真禪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情況,難道神族都是隱藏的怪物?02真禪聖王變成嗜戰怪物,子羽能夠面對麼?一開始出現的真禪不願參與戰爭,也不想自己的族人受到傷害,所掌握的長生界神力更是強大到,能夠恢復整個神族戰士的戰損。
  • 雞足山強拆啟示錄:寺院越開放越能守住「神聖空間」
    相關部門聘請的拆毀雞足山茅棚的山民(圖片來源:資料圖)>自古以來,住山修行都是雞足山的一個文化標籤,這也是雞足山佛法的緣起,如果沒有了苦行的修行者,不知道雞足山何以成為雞足山。
  • 佛教『南懷瑾』憨山大師入定二十一天!
    1、首先我們大家學禪也好,學密宗也好,大家學打坐,都想入定,對不對,什麼叫做定,這是一個問題了,那麼,一般認為定,打起坐來,有些人,他入定了,睡著了,這是昏沉,不算定,對不對。2、大家都看了明朝憨山大師的年譜,憨山大師在五臺山打坐,他在五臺山打坐,不能入定,一個人在那裡,打坐不能入定,聽到那個溪水,譁啦啦,吵得他不能入定。
  • 老和尚說:什麼是禪?禪是安心,不屬於佛教,是我們大家的!
    那禪是什麼呢?不可言說,言語道斷都是錯。但我們要如何理解禪的概念呢?當代高僧星雲老和尚在北京大學演講禪文化與人生說到禪。說到禪的歷史,追溯最早的應當從古印度的佛教開始。佛陀在靈山會上拿著一朵花,拈花一笑。而這一笑,就成為禪宗以心傳心,與弟子迦葉尊者心心相印。佛陀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即付囑於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