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禪,中國的禪宗文化,說得最多,講得最多。那禪是什麼呢?不可言說,言語道斷都是錯。但我們要如何理解禪的概念呢?當代高僧星雲老和尚在北京大學演講禪文化與人生說到禪。
說到禪的歷史,追溯最早的應當從古印度的佛教開始。佛陀在靈山會上拿著一朵花,拈花一笑。而這一笑,就成為禪宗以心傳心,與弟子迦葉尊者心心相印。佛陀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即付囑於汝。」由此,禪宗的法脈,從迦葉尊者開始,代代相傳,直至中國初祖達摩祖師來到中國,傳至六祖慧能大師。
雖然禪文化從古印度開始到中國,將近兩千年的歷史。但是,每個人對禪的概念都有不同,它似如中國道家文化講的「道,」不可言說,不予言語道斷。但在中國禪宗史上,關於禪宗悟道與「禪」的故事卻甚多。以至於禪的法門,更加深入人心。
星雲老和尚在北京禪文化與人生開示時就說:「佛教中有一個字叫『禪,』禪是什麼?禪是安心,安頓住心。禪是開放的,不屬於佛教,是我們大家的,當你的心有了禪,心就不一樣了,生活也不一樣了。」
星雲老和尚說:「不立文字,不假思維,直指人心,這個法門即是禪,不在講,在印心。」他還舉例生活中的點滴來方便人們思索,又說:「它可大可小,可有可無,可進可退,其表現巧妙不同,如靈巧禪。」
在禪宗史上,有一則這樣故事,也常被我們生活中所言方便。唐朝行思禪師說:「參禪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參禪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參禪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為此這樣一則歷史,星雲大師在北京大學演講時也說道,他說:「參禪前,照世間法看,山是山,水是水;參禪後,如同科學說法,山是個假名,山中有泥土、石塊、水流、草木等,山已不是山;而水裡有冰,在顯微鏡下又有很多微生物,水也不是水了。悟道以後,山仍然是山,水依然是水,因為出世法,不會破壞世間法,道在生活中,在現世中。禪不破,也不立,它隨緣,隨分、隨假的。」
從這樣一則故事,我們反觀「禪」與佛家的教導釋然。在我們生活中的困惑和煩惱,都是因為種種分別心而起。當我們的心靜自然,清淨心面對時,我們看什麼都比較清晰,且都能正面的積極人生觀看待,這似如智慧當前。
假如我們生活煩惱生起,心地不清淨,心神不定,我們處理事務便不能得心應手,總是是事與願違。近代的大德高僧淨慧老和尚就曾提出《生活禪》的倡導。他鼓勵人們要懂得「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懂得把禪應用之生活中,做到「覺悟人生,奉獻人生。」
就如星雲老和尚所言:「禪是安心,安頓住心。」懂得禪的圓融,如實應用之生活點點滴滴,我們沒有分別心。如《金剛經》中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生活中,我們所眼看到的,所聽到的,就如泡影一般,所以我們不應執著與分別心。當我們懂得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如是安頓好自己的這顆心,用一顆禪心之中去辦事,必能和諧自他關係,安然自在,福報自然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