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大拙:當人們完全體會到禪,就會得到心的絕對平安

2020-11-23 網易新聞

禪修的目的,

正是要接觸那生意盎然的實相,

不,更好的說是在行住坐臥當中把握它。

無論禪是什麼,

它總是實證的、平凡的,

同時又是最有生命力的。

——鈴木大拙

鈴木大拙( 1870-1966 ),世界禪學權威,日本著名禪宗研究者與思想家。曾任東京帝國大學講師、大谷大學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等職。在鎌倉圓覺寺從著名禪師今洪北川開始學禪。研究內容除禪宗思想外,還包括華嚴、淨土等佛教思想。他對於禪學最大的貢獻在於編輯與翻譯禪宗著作,並在自己論禪的作品中把禪學與科學、神秘主義相聯繫,從而激起西方世界對禪學的普遍興趣,聞名於西方的人文學界,比之同時代的其他日本佛教學者更具有世界性,在日本被譽為「世界的禪者」。

那個時代,西方最重要的知識分子都會看他的論著,榮格、弗洛姆等都密切地關注著他的每一篇新文章。海德格爾則直接說:「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我想表達的。」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摘自他的《禪學入門》。

1

禪是整體的心靈

禪像大部分的佛教教法一樣,是一種高度知性和形上學的哲學體系嗎?

我曾說我們在禪裡頭看到所有東方哲學的具體化,然而那並不意味著禪是一般意義下的哲學。禪絕對不是一個以邏輯和分析為基礎的體系。它甚至是邏輯的對立面,我所謂的邏輯是指二元論的思考模式。禪裡頭或許有個知性元素,因為禪是整體的心靈,在裡頭可以看到森羅萬象;但是心靈並不是一個可以分割為許多機能而解剖以後一無所剩的組合物。禪並不以知性分析對我們開示任何東西;它也沒有任何規定弟子們要接受的教義。

就此而論,你也可以說禪並無定法。習禪者或許有些禪法,但那是基於自身的考慮,為了他們自己的方便;他們不認為那是因為禪的緣故。因此,在禪裡頭並沒有什麼聖典或經教,也沒有任何可以直指禪的根本意義的咒語。如果有人問我說禪有什麼教法,我會說禪並無任何教法。即使禪有什麼教法,也是出自自家心裡。我們以自己為師,禪只是指路而已。除非指路本身就是教法,否則禪並不刻意規定什麼東西作為其教旨或基本哲學。

2

禪裡頭沒有神

禪宣稱是佛教,但是經論裡提出的一切教法都被禪視為只是浪費紙張,其作用也只在於拂去知識的塵埃,如此而已。但是我們不應就此以為禪是虛無主義。所有虛無主義都是自我破壞的,不知鄉關何處。否定主義作為一種方法並無不妥,但是最高的真理是一種肯定。當我們說禪沒有哲學,說它呵佛罵祖,否認所有教法權威,將一切經論棄若敝屣,我們不要忘記,禪就在否定的同時舉示了某種相當正面且永恆肯定的東西。

禪是一種宗教嗎?它不是一般意義下的宗教;因為禪並不敬拜神,也沒有什麼儀軌;亡者也沒有什麼歸宿。更重要的是,禪不需要他者去照顧靈魂的幸福,也不很在乎靈魂不滅的問題。禪沒有任何信理或「宗教」的累贅。

當我說禪裡頭沒有神,虔信的讀者或許會很吃驚,但這並不意味著禪否定神的存在;肯定或否定都不是禪所關心的。當一個東西被否定時,否定本身就蘊含著某個沒有被否定的東西。肯定亦復如是。這在邏輯裡是難免的事。禪想要超越邏輯,禪想要尋求一個沒有反命題的更高的肯定。因此在禪裡頭既不否認也不堅持神的存在;只是在禪裡面沒有猶太教或基督宗教所理解的那種神。禪既不是一種哲學,同理,禪也不是一種宗教。

3

禪的訓練在於開啟心眼

禪不能和印度的遁世者或某些佛教徒的默觀形式混為一談。禪認為「禪那」並不等於禪修。一個人或許會在禪的訓練裡沉思一個哲學或宗教的主題,但那只是附帶的事。禪是要覺照心靈的真正本性,據以訓練心靈本身,做自心的主人。直指自心或即靈魂的實相,是禪宗的基本目標。因此,禪不只是一般所謂的默觀或禪那。禪的訓練在於開啟心眼,以澈照存在的理由。

空中鳥默觀什麼?水中魚默觀什麼?它們只是飛翔,只是優遊。這還不夠嗎?

我們可以說基督宗教是一神論,吠陀宗教是泛神論,但是我們無法以類似的主張去談論禪。禪既不是一神論也不是泛神論,禪並不適用這些名稱。在禪裡面並沒有什麼執持的對象。禪是虛空中飄蕩的雲。沒有螺絲鎖住它,也沒有繩索系住它;它任運自在。任何默觀都無法將禪繫於一處。默觀不是禪。無論是泛神論或是一神論,都不是禪所專注的主題。如果禪是一神論,它會要弟子們默觀那以遍照世界的聖光泯除一切差別分殊的萬物一體性。如果禪是泛神論,它會告訴我們說,即使是田野裡最平凡的花朵,也映現著神的榮光。但是禪會說「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禪要一個人的心自在無礙,即使是一或全體的概念,也都是絆腳石和葛藤,只會戕害精神本來的自由。

因此,禪不會要我們去沉思狗子是不是神,或者三斤麻有無神性。如果禪這麼做,那麼它就落入某個哲學體系,也就再也不是禪了。禪只是去感覺火的溫暖,冰的冷冽。因為天寒時我們會冷得發抖而去烤火。正如《浮士德》所說的,「感覺便是一切」。但是此處所指的「感覺」必須就其最深層且純粹的形式去理解它。即使只是說「就是這個感覺」,也意味著禪已經不在了。禪是無法概念化的。此即為什麼禪難以捉摸。如果說禪主張任何默觀,那也會是如實觀照雪的白,烏鴉的黑。

4

當人們完全體會到禪,

他就會得到心的絕對平安,

也可以正其性命。

因為禪是無底深淵。禪會以另一種方式說:「三界無法,何處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璇璣不動,寂爾無言。覿面相呈,更無餘事。珍重。」須臾猶豫,禪便一去不返。三世諸佛都要你再一次擬舉,卻已經是「三千裡外」。「殺心」、「自我陶醉」,誠然!禪沒時間去和這些評論瞎攪和評論者或許會說,禪把心智催眠成無意識狀態,好去體悟佛教所謂的「空」,主體在其中無法意識到客觀世界或自我,落入廣袤的空裡頭。這個詮釋同樣誤解了禪。

的確,禪的某些語詞或許暗示著這樣解釋,但是如果要了解,我們必須做個跳躍。我們必須橫越那個「廣袤的空」。如果主體不想被活埋的話,它必須從一個意識狀態裡醒來。唯有拋棄「自我陶醉」,而且「醉漢」也要真正醒覺到他的深層自我,才可能體悟到禪。

如果有所謂「殺」心,那就交給禪吧,因為禪會讓被殺者和無生命者重獲永生。禪會說:「重生吧,從夢裡醒來吧,從死裡復活吧,你這醉漢。」因此,不要蒙著眼去看禪,你的手抖得太厲害了,也無法抓得著禪,而且不要忘記,我不是喜歡耍嘴皮的人。

這類批評不勝枚舉,我希望以上舉隅足以讓讀者接受對於禪的正面描述。禪的基本理念是要探索我們存在的內在結構,而且是儘可能以直接的方式而不假外求。因此,禪呵斥一切類似外在權威的東西。絕對的信仰只在一個人的內在存在裡。如果禪裡頭有任何權威,那也是來自內心。這是在最嚴格意義下的真理。

5

禪是平常心

即使是論理能力,也不被認為是究竟或絕對的。相反,它會障礙心和自身最直接的溝通。知性的任務只是一個媒介,而禪則無關乎媒介,除非它想要和他人溝通。因此,一切經教都只是方便假設,其中並無任何究竟。禪要如實把握生命的核心事實,而且是以最直接且生動的方式。禪自稱是佛教的精神所在,其實它也是一切哲學和宗教的精神。當人們完全體會到禪,他就會得到心的絕對平安,也可以正其性命。除此之外,我們夫復何求?

或謂,既然禪的確是一種神秘主義,那麼它在宗教史裡就不是什麼獨一無二的東西。或許是吧,但是禪是自成一格的神秘主義。它所謂的神秘主義,無非日照花開,或是我現在聽到有人在街上打鼓的聲音。如果這些都是神秘主義的東西,那麼禪有一籮筐。有人問禪師什麼是禪,他回答說:「平常心。」這不是很平凡直接嗎?它和什麼教派精神一點關係也沒有。

6

禪只關心生活的實相

基督徒和佛教徒都可以習禪,正如大魚小魚都可以在海裡悠遊。禪是海洋,禪是空氣,禪是山,禪是雷鳴閃電,是春天的花,是夏天的暑熱,是冬天的雪,不,不只如此,禪更是人。儘管禪宗史裡積累了許多形式、習慣和附會,但是它的核心事實卻始終生機盎然。此即禪的殊勝之處:我們可以不偏不倚地觀照究竟實相。

如前所述,禪在佛教裡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有系統的修心法門。一般的神秘主義總是過於奇詭譎怪而脫離常軌,禪則對此有著重大的革命。禪把那高亢入雲的東西拉回到地上來。隨著禪的開展,神秘主義也就不再神秘莫測;它不再是精神異常者的突發性症狀。

因為禪就開顯於市井小民最平凡無奇的生活當中,在行住坐臥當中體會生命的實相。禪以有系統的修心去觀照它;禪打開人的心眼而得見那周行不息的偉大奧秘;它打開人的心量,在一彈指間領受時間的永恆和空間的無限;它讓俗世生活猶如在伊甸園裡漫步一般;而一切靈性的造就皆不假任何教義,而是直指那蘊藏在我們自性裡的真理。

無論禪是什麼,它總是實證的、平凡的,同時又是最有生命力的。古代有一位禪師,在說明禪是什麼的時候豎起一指,有一位禪師則是踢球示之,更有一禪師掌摑問道者。如果那深藏於我們自性的內在真理如是開示,那麼禪豈不是一切宗教當中最實證且直接的靈修方法嗎?這個實修方法不也是最原創的嗎?

的確,禪總是原創性的,因為它不和概念打交道,而只關心生活的實相。若從概念去理解,那麼豎一指也只是日常生活裡的一件瑣事;但是在禪的眼裡,它卻迴蕩著神性的意義和創造性的生命力。只要禪能在我們陳腐而拘於概念的生活裡指出這個真理,那麼我們就必須承認它有其存在的理由。

為了彼此不走散

歡迎點擊「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英文裡的「禪」
    上個世紀初,有「世界禪者」之譽的日本佛教學者鈴木大拙開始向西方傳播禪宗思想,所傳播的是一種生活哲學,適合大眾的口味。他數十年的辛勤耕耘在上個世紀的下半葉開花結果,西方世界對日本禪宗的興趣大增,Zen也成了一個時髦的名詞。對於一般的西方人而言,Zen意味著接受現狀,意味著內心平和。  詞典反映現狀。在英語世界裡,禪宗廣為人知,禪思維、禪生活隨處可見。
  • 耕雲居士:解析禪之內涵 禪是生命的永恆相
    禪的境界(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南安雪峰禪寺) 一、禪是心的原態,生命的共相、永恆相 禪究竟是什麼呢?幾年前臺南禪學會成立的時候,我曾說過:「禪是心的原態」、「禪是生命共相、永恆相」。
  • 美學者:佛教是能夠滿足人們精神需求最好宗教
    華倫翻譯了幾部佛經,巴庇特譯註了《法句經》,卡洛斯撰寫了《佛陀的教說》,華特發表了《禪道》,特別是日本鈴木大拙有關禪宗一系列的傳譯、講演和著述,引起了廣泛的興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佛教的急劇發展,佛學研究也掀起新高潮,在50-60年代,禪宗的研究風靡一時,滲透了哲學、文藝、音樂、醫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各個領域。
  • 大願說禪—宇宙弦的啟示
    如果跟禪的智慧、跟佛陀的智慧相印證的話,能夠給我們哪一些啟示呢?起碼可以有四點啟示:能夠破除我們對物質世界實有的執著,使我們能夠認識到物質實有不過是一種錯覺。有些人還是沒有想清楚,他就會反駁說:「就算是最前沿的弦論說的宇宙弦,無論這個宇宙弦是多麼多麼的小,無論我們的實驗能不能看見它,人們能否觀察到它呢?但是宇宙弦總歸是客觀的存在,它們是組成物質世界最基本的單元,因此物質世界也還應該是客觀實在的。」其實這種說法不對,為什麼?
  • 佛教:慧能大師卓然超群的「禪不在坐」思想,您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在形式上,修習者認為只要靜坐斂心,專注一境,久而久之,就能達到一種身心愉悅,觀照明淨的狀態,這就進人了禪定的境界。然而,對於這種坐禪,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卻另有看法:「禪不在座。」應該說,慧能的這一見解,在當時坐禪風氣盛行的佛門中,可謂卓然超群,具有爆炸性和劃時代的意義。
  • 老和尚說:什麼是禪?禪是安心,不屬於佛教,是我們大家的!
    那禪是什麼呢?不可言說,言語道斷都是錯。但我們要如何理解禪的概念呢?當代高僧星雲老和尚在北京大學演講禪文化與人生說到禪。說到禪的歷史,追溯最早的應當從古印度的佛教開始。佛陀在靈山會上拿著一朵花,拈花一笑。而這一笑,就成為禪宗以心傳心,與弟子迦葉尊者心心相印。佛陀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即付囑於汝。」
  • 鈴木打造旅行瓦罐,造型有點眼熟!1.8L發動機太弱
    1.8L發動機太弱鈴木汽車其實很早就已經引進到中國市場,在私家車還沒有普及的年代,鈴木北鬥星之類的經典日本kcar憑藉較低的價格成了很多國內車迷的人生第1臺車,隨後鈴木雨燕等車型也有過輝煌時代,如果論口碑的話,鈴木車主絕對會誇一誇自己的愛車,但是鈴木汽車顯然比較固執,面對中國汽車市場SUV大浪潮,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大尺寸車型,鈴木卻堅持自己小車之王的名號,並沒有針對中國市場開發特供產品
  • 生活禪、動態內觀與念佛---林崇安
    這個目的也可用「證得涅槃」、「獲得心解脫、慧解脫」等詞句來描述,而內涵不外是苦的止息。在禪修的路途中,便要時時檢查自己:是不是執著於戒?是否定多慧少?是否定少慧多?自己的苦是否減少了?煩惱是否減輕了?覺性是否增強了?只要禪修的方向正確,定慧會平穩地增長,煩惱會逐漸地削弱,痛苦會不斷地滅除。禪修過程中出現的光影、神通、喜樂等,相對地不值得去執著,並要將之放下而得到真正的自在。
  • 楊學民:汪曾祺小說中的禪趣
    禪宗思想浸透到汪曾祺小說的主題意蘊和敘事藝術之中,也使其作品的字裡行間流溢出明顯的禪趣。汪曾祺筆下的這些人物不沉溺於生活的悲戚,安於日常當下,樂天知命,憑著一顆純然之心,順其自然地生活,在不同程度上體現出了禪的境界。
  • 一定程度的靜,是體會到內在本性的前提
    朋友們,早上好剛剛,喝完咖啡,坐下來很快,處於不動的大靜之中從這份寧靜中,湧出所謂的靈感坐下來之前,根本不需要思索今天要說什麼坐下來,心靜了,今天要說的內容立刻出現據說,人類的幾乎所有發明或靈感,都來自放鬆時刻我說「大靜
  • 被長安鈴木耽誤的一代神車——鈴木雨燕
    鈴木這個品牌不說是家喻戶曉吧也是鼎鼎有名了,可是這幾年鈴木在中國的業績呈現出斷崖式的下滑,使得鈴木漸漸的向放棄中國市場,鈴木一直以來堅持自己的精品小車路線,每款車都是經濟實用,質量好油耗低,但是中國消費者喜歡大車,但是鈴木就是不願適應中國市場推出中國的特供車,使得消費者放棄了它。
  • 鈴木要退出中國市場,雨燕還能買嗎?
    鈴木雨燕即便鈴木完全退出中國市場,售後工作也將會由中方公司予以負責。鈴木在中國有長安鈴木、昌河鈴木兩家合資公司。因昌河鈴木旗下北鬥星、北鬥星X5、利亞納三款車型較為陳舊,長期處於虧損狀態,鈴木心生退意。
  • 吉龍大作《大禪九宮圖》:古龍武俠小說偽作系列第十五部
    險惡江湖,驀然殺聲四起……武林四奇、黃海三叟、塞外雙屠、十二煞手、西南七刀、達摩八劍、紅衣五魔、淮陽六霸、追魂三煞、勾漏人魔,禪門道教、正邪兩派,均為爭得「大禪九宮圖」,再去敦煌石窟,獲取三冊「萬法歸宗」秘笈,死命廝殺!
  • 新外觀新配置 長安鈴木新羚羊到店實拍
    長安鈴木-新羚羊於9月21日在成都國際車展上正式上市,兩款車型分別為標準型與舒適型。然而由於北京地區環保的特殊要求,新羚羊的售價比其他外省市地區的價格均高出1000元,兩款車的售價分別為4.68萬與5.38萬。那麼除了價格以外,長安鈴木-新羚羊到底還有那些改變呢?
  • 說禪,從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禪是超越理智的,它是以「自我覺悟」為基礎,由般若智慧的作用,主體在生命的每一瞬間把握最高實在,實現「識心見性,自成佛道」的頓悟。它拋棄一切推理、論證、解釋、分析,而靠「神秘直覺」達到無念無為,無欠無餘,無滯無礙的最高境界。禪是否能用自然科學規律和唯物主義世界觀去解釋?
  • 買鈴木驍途的都是什麼人?多少年薪開得起它?鈴木驍途的缺點多嗎
    大家好,這期分享的是《買鈴木驍途的都是什麼人?多少年薪開得起它?鈴木驍途的缺點多嗎》。目前的汽車行業裡,各大廠商暗中博弈、險象迭生,勝則生,敗則消失於市場,很多「高品質車型」如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幾年以來,鈴木旗下的鈴木驍途關注度頗高,依託其別具一格的外觀造型,真的討好了車主以外觀來凸顯氣質的需求,所以,鈴木驍途名聲一直都挺好。隨著造車技術獲得實質性的進展,用車者們的選車標準也在不斷改變,油耗、空間、價格、操控、外觀等,優勢太單一的汽車品牌必將走不長遠。
  • 花13萬買鈴木維特拉值不值?車主直白地談了用車感受
    同檔次之中,論動力鈴木維特拉是首屈一指的,日產逍客2.0都不是對手。動力足,只要捨得給油。高速超車也是很隨意,動力可謂源源不斷。絕對滿意,有段時間經常跑城市,最高跑到7.6,不跑街區6上下。綜上:我覺得,鈴木維特拉作為一款同級別,得到喝彩無數,做工外觀還是有很多地方很粗槽。15萬的車你想要什麼內飾。空間只能給個3分,也還能接受。
  • 鈴木亞美人氣大跌還角逐金唱片獎遭嚴重質疑
    搜狐娛樂:今年一月成為日本大型唱片公司艾回籤約歌手,得以正式回歸歌壇,並頗有一番成效的鈴木亞美,即將出演年底日本唯一國營電視臺NHK的年度音樂大事「紅白歌合戰」,同時也入圍了本屆日本唱片大獎的「金唱片大獎」!現在的鈴木亞美可謂風頭鼎盛,但卻有媒體爆料,實際上鈴木亞美人氣已經急速下滑,根本沒資格上這些節目,更因此遭到不少業界人士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