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行法師2015年聞思講堂第一講《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2020-12-05 佛教在線


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升座講法


大眾合掌恭敬聆聽妙法


廣行法師為居士善信髮結緣品


大眾合掌恭送法師

佛教在線北京訊 2015年3月21日,來自全國各地的信眾、居士和義工們會聚北京福慧慈緣文化會館,聆聽了由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在2015年為聞思講堂帶來的第一堂課:《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法師先分別闡述了哲學與佛學、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及皈依者和非皈依者的概念與區別。隨後針對在家居士宣說了「三信」即:信三寶、信業報和深信淨土法門。為在家居士提供了一套以「信」為核心的修行次第,現場大眾共同領受了法師的甘露妙法,法喜充滿。

《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主要內容:

1、信三寶,佛法僧三寶是信仰的根本

什麼是正信?就是信佛寶、信法寶、信僧寶,信三寶的功德。

法師首先於此宣說了龍樹菩薩的功德。佛滅度以後,大概六七百年間,龍樹菩薩出世,弘揚般若,開創大乘思想。中國的三論宗,就是尊龍樹菩薩為祖師。其實龍樹菩薩不但弘揚般若,根據歷史的記載以及中國宗派源流的記載,龍樹菩薩是八宗的祖師。中國八宗:法相、三論、天台、賢首、禪宗、淨宗、律宗、密宗。

龍樹菩薩,智慧深廣,願行很深。他曾經收了個弟子叫提婆菩薩。提婆菩薩在印度最早也是個外道,慕名拜訪龍樹菩薩,後來繼承了龍樹菩薩的思想,在印度廣弘般若,辨才無礙,所到之處,對於外道那些邪論,提出破斥,戰無不勝。後來提婆菩薩外道所害,為法犧牲。法師教大眾要恭敬提婆菩薩。提婆菩薩還提倡的三個論點:

1)一切聖者中,佛陀第一;

2)一切論典中,佛法第一;

3)一切梵行者中,僧伽第一。

分別講述了佛法僧三寶:

第一、佛寶。佛、佛陀叫覺者,佛者覺也,這個覺是從因地到果地上的覺,因位上有六度萬行的功德,果位上有三身四智,大悲大智大願大無畏功德,所以佛被稱之為「天中之天,聖中之聖」。佛就是苦海的舟航,人天的導師,我們向佛陀學習,以因位的佛為榜樣,以果位的佛功德為目標,走向覺悟的光明大道,不再沉迷在六塵五欲中。

第二、法寶。法就是佛說的教法,包括經、律、論三藏,教法精深博大,如大海一樣,從教理行果方面,指出了我們學佛一是有理論的根據,二是有修行的根據。法寶就是指路的明燈。

第三就是僧寶。僧寶就是出家眾,出家眾是很少的,在人群中,僧寶僅僅只佔0.1%。僧寶的責任就是住持正法,弘揚正法,僧寶的主要功德是以六和合為主,以德為主,重點在實踐。我們恭敬僧寶就是要學習德,和合的德,現在來講就是和諧的德。嚴持淨戒,不損害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轉惡為善,轉染成淨。其重點在實踐。

2、信業報 業報為生死輪迴的根本

學佛與非學佛的區別:業報論是小乘、大乘的共同應學。

哲學和宗教學的區別:同樣都是研究佛學,但哲學不是學佛者,只是個佛學者。就看他是否真實相信業報。沒有皈依三寶,不相信業報,就還在門外。

業報有三種:善業、惡業、不動業。

1、善業包括五戒十善。信三寶,信因果,修五戒十善,必然感人天果,起碼不墮三惡道,有來生就稱為增上生,可以進一步修道,不失人身,這是很殊勝的。

2、惡業有殺、盜、邪淫、妄語、惡口、兩舌、綺語、貪、嗔、痴十惡業。假若做了十惡業,上品墮地獄,中品墮餓鬼,下品墮畜牲,那是肯定無疑的。

3、不動業就是世間定。你修四禪八定,儘管可以生色界天、無色界天,但也都在輪迴之中,所以說業報為生死輪迴的根本。

無明是什麼?不明因果,不明解脫,根本原因是我執重。煩惱是什麼?由無明就發生煩惱,貪、嗔、痴、慢、疑、惡見六個根本煩惱等。由於煩惱就造業,起心動念、舉手投足、言語說話各方面就造惡業,由業就感果。所以學佛的人要想真正獲得解脫,就必須要斬斷生死的根本,在日常生活中用功,注意起心動念。

3、深信淨土法門

淨土宗在中國是很盛行的,現在的很多亞洲,歐洲和美洲的有些地方也盛行淨土宗。淨土宗的五經一論都是大乘經典;《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華嚴經裡的普賢行願品》等。

重點講述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行相結合

一者禮敬諸佛。每天禮拜佛,見佛就要拜,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每天要誦經、讚揚佛的功德。

三者廣修供養。要修財供養、法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每個人每天都要懺悔,隨時都要懺悔,只有消除惡業,清淨身心,才能接受善法。懺悔分為事懺悔和理懺悔:事懺悔就是針對具體問題而懺;理懺悔就是達到消滅犯罪的根本,消除執著,消除煩惱。

五者隨喜功德。見善隨喜,見別人做好事,大家都要高興,而且支持、學習,不要嫉妒,不要障礙,要隨喜。

六者請轉法輪。法輪轉動,佛法住世,是眾生的福報。

七者請佛住世。希望佛長久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不管是因位的佛還是果位的佛,他的悲智願行都是功德無量的,都要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要以各種方便,隨順眾生,解決眾生的苦難。

十者普皆回向。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這就是法布施。

法師還講到要與淨業福相結合、日常功課、佛化家庭、護持佛法與修慈悲心等。法師強調,作為居士,一是要做好護法,護持三寶;二是盡力去做慈善。

此次課程時間並不長,但是內容充實並且直指要義,法師最後對在家居士提出,希望大家將所學全部付諸於實踐,以工作和生活為道場,真實體驗到佛法在淨化煩惱,增長智慧與快樂方面所帶來的益處。大家帶著恭敬心、欽佩心聽完了本次課程,法喜充滿。希望廣行法師法體安康,法輪常轉。

廣行法師,字月恆,北京人。2001年出家於成都文殊院。2002年就讀於空林佛學院,成都理工大學。2003年成都石經寺圓具。2005年就讀中國佛學院,畢業後留校工作至今。2009年親近禪宗大德佛源老和尚,為老和尚關門法嗣。弘法於中國各大寺院以及東南亞,歐洲等地。

相關焦點

  • 北京福慧慈緣聞思講堂2015年開學典禮舉行
    北京福慧慈緣聞思講堂2015年開學典禮隆重舉行中國佛學院講師、聞思講堂弘法團團長宏海法師作開示「聞思講堂」發起人之一、弘法團秘書長童鳳英居士分享感言宏海法師、通賢法師為獲得一等獎的優秀義工頒獎併合影2015年3月7日,北京福慧慈緣文化會館「佛教在線-聞思講堂」2015年開學典禮隆重舉行。中國佛學院講師、聞思講堂弘法團團長宏海法師與中佛協曙詳法師、中國佛學院的通賢法師、生梵法師、圓普法師、來浩法師,和來自北京、天津、山東、河北等地的居士、信眾、義工,以及來自義大利、泰國等海外朋友二百餘人相聚在聞思講堂共慶開學典禮。典禮現場可謂是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法喜充滿。
  • 淨界法師:基本上的正見,由淺入深可以分成三個次第
    生命的真相就是說,我們應該在修行之前要知道,一個有情眾生他為什麼能夠成佛做祖,為什麼他會墮坑落塹,這個背後的因緣是什麼?這是我們這一科所要研究的一個主題。基本上的正見,我們由淺入深可以分成三個次第。第一個次第就是業果的道理。
  • 宏圓法師:疑心是修行的大障礙
    沒有信,就根本談不到修,淨土中的三資糧(信、願、行),也是把信排在首位。做世間任何的事情都是以信為第一,不信則疑,起疑就不能竭盡全力地去付出、去修正,那就更談不到成就了。現在的人疑法疑師,有的人剛念了幾天佛就覺得「我念了這麼久怎麼還沒有感覺?怎麼還沒有清淨下來?」
  • 仰信、智信、證信,是佛子信仰的相繼次第
    ▲信仰,要歷經仰信、智信、證信的不同次第佛子對三寶的信仰,是要經歷仰信、智信、證信的不同次第,這也就是說佛子的信仰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個不斷深化、完滿的過程,可以說貫穿到從凡夫到成佛的整個過程。佛法強調信、解、行、證可以說體現了信仰不斷深化的過程,「信」可以說是最開始的對佛陀言教的「仰信」,「解」可以說是進一步在仰信的基礎上對佛陀言教的理解,即「解信」,「行」可以說在「解信」基礎上的淺層次的「證信」(修行中出現的種種好的境界),「證」可以說是在信仰的最後成就,即真正的「證信」(證得無生法忍)。
  • 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天眼第一也照樣被維摩詰居士懟
    每個故事都道出了不同的修行方法。今天講迦旃延(嘎達亞那)尊者的故事,之後還有阿那律尊者、優波離尊者、羅睺羅以及阿難尊者。這一品中,出場的主要是十大聲聞弟子,分別是神通第一、智慧第一、頭陀行第一、解空第一……全部是第一名啊!本品主要講了小乘尊者與維摩詰居士之間的對話,接下來還會講彌勒菩薩、文殊菩薩等大乘菩薩和維摩詰居士的溝通和交流。
  • 在家之人如何修行?六祖慧能總結的這8條,可以說是面面俱到
    第二類是在家居士和俗家弟子。這類人在外的行為上跟常人一樣,都過著家庭式的生活。如果不是特別注意,基本上看不出來。在家居士雖不常見,但也很多,第三類是專家學者或佛學愛好者,這類人大多都是著書立說,聲名遠揚。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類人並不能算是真正的佛門中人。
  • 這位法師練成了真正的金剛不壞之身,虛雲老法師的高足彌光法師
    大師金剛不壞之聲大師事跡1946年35歲,茹素念佛守孝期間,寸步不離墳冢,日夜以持誦佛號為功課,念佛功夫已獲相應,深獲法喜。1949年38歲,守孝期滿,彌光法師獲鏡明老和尚準許,為尋找虛雲老和尚而前往曹溪南華禪寺常住1950年39歲,彌光法師離南華往雲門寺追尋虛雲老和尚,適逢李任潮等鄉紳信士共請虛雲老和尚所興建的雲門禪寺大開法筵,彌光法師從此開始了親近虛雲老和尚的修行歷程。夏季某日,彌光法師夢見六祖慧能大師親為披搭大紅祖衣,六祖無語,師醒後理解為幻境,亦不以為然。
  • 一門深入與一切法無違殊勝及道次第
    接著,尊者又問這些大小乘以及顯密經續如何修行,拏措大譯師回答說應該按照各自的儀軌分開修行。阿底峽尊者就說:「看來我確實需要到藏地來,因為藏地的修行人還不知道如何將所有的佛法圓滿於一座的修法。」後來,阿底峽尊者在藏地廣傳佛法,並且根據釋迦牟尼佛的補處至尊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造了道次第的修行論著《菩提道炬論》。
  • 闡釋經典 | 聖凱法師:論唐代的講經儀軌
    [1]晉代道安在制定僧制時,「所制僧尼軌範,佛法憲章,條為三例:一曰行香上座,上經上講之法」,[2]其中便有講經制度。但是,由於資料的限制,一直很難清楚地了解歷代的講經儀軌。在敦煌文獻中,發現了大量講經文及俗講的儀式,使我們能夠還原到當時講經法會的儀式程序,從而恢復當時法會的真實。
  • 淨空法師: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看到的、聽到的統統不要放在心上
    佛法講堂這個演講,從前李老師常說這叫大講堂。這「大」是什麼意思?跟一般學校不一樣,學校講堂的聽眾,學生程度整齊的,小學講堂、中學講堂、大學,它整齊的,你好講。大講堂是什麼?這裡面的聽眾程度不整齊,有小學的、有中學的、有大學的,你要講到個個人都聽懂,個個人都歡喜,這可不是容易事情。
  • 正慈法師應邀在黃石慈光精舍宣講《華嚴經》
    此次講座是繼3月2日在武漢蓮溪寺開講之後,應廣大信眾要求,在黃石重宣,正慈法師從華嚴功德、華嚴妙旨、華嚴妙行三個方面,結合當下實際,帶大家領略華嚴之境。《華嚴經》主要講三個內容:第一是講毗盧遮那佛依正莊嚴境界;第二是闡明了如何從凡夫到成佛的果位,需要圓滿哪些行願;第三部分以善財童子南遊,一生參學修行,入普賢三昧,證入毗盧性海。
  • 修行的層次與內容
    次第就是捷徑,雖然方便有多門,但任何方便都不可能違背道的次第與核心。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為佛家的「三主要道」,從這裡著手就抓住了修行的根本和核心。■ 道次第與三主要道依《菩提道次第廣論》為基礎,以道次第(人天道、解脫道、菩薩道)和三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慧)為修學主體。■ 解行並重「有解無行,增長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
  • 淨空法師: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
    1.淨空法師:過去、現在、未來,同時存在大乘經上常說的,「延促同時,廣狹自在」。「延促同時」是講時間,「廣狹自在」是講空間,空間跟時間都不是真的。在法相經典裡面,把時間、空間定位,定在哪個地位?不相應行法。什麼叫不相應行法?
  • 演項法師、寂湛法師、常濟法師榮獲「金蓮花」一等獎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張科)11月7日下午,2019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在中國佛教五大名山、彌勒根本道場雪竇山浙江佛學院太虛大講堂舉行閉幕式。經過「2019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評獎委員會評委的認真評審,演項法師、常濟法師、寂湛法師榮獲2019中國佛教講經交流會「金蓮花」獎一等獎。
  • 如果你感覺修行還很苦,是你的功夫不得力,你的信願行一定有問題
    1.淨空法師:如果你現在修行還感覺得很苦,是你的功夫不得力,你的信願行一定有問題【永離諸苦,位登不退,一生補處,不可思議。】這是生到西方世界,說實實在在的話,我們的信願行真正得力,就是在現在,真正得力了,現在就離苦。所以「離苦得樂」,到西方世界那是當然的,現在就得到,如果你現在修行還感覺得很苦,身心得不到安樂;換句話說,你的功夫不得力,也就是說你信願行上一定有問題。
  • 法藏法師:略談佛法修行與佛教學術的分野
    例如:當我抵達會場時,就看到一些身著制服的老太婆、老居士們站在門口引領大眾,那種感覺是很親切的。 老太婆、老居士們或許並不清楚師父們在辦什麼「學術會議」,但只要他們見到了蒞臨的師父,都一律很恭敬、親切的說一句「阿彌陀佛」。
  • 法師稱高以翔陽壽未盡?靈魂放不下女友,28年後會投胎回來
    特別提示:本文綜合轉載自唐唐娛樂秀、《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四)。近日臺媒報導,被譽為「神明代言人」的臺灣法師(臺灣怪相,這裡的法師非我們認為的法師)沈嶸為高以翔通靈後發現,高以翔真正的壽元會活到63歲,之所以會在35歲提前死亡,是因為肉體消耗過度不堪重負。
  • 在家人事物牽絆多,怎樣修行最高效?(成剛法師)
    我們在家居士為了生活,還得有個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職業,維持家庭生活。回家還有很多家務,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裡偷閒修學佛法,所以多被事緣所牽扯,不能像出家人沒有世俗的塵累,全部身心投入修學佛法之中。所以在家修行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事緣多,所以牽掛多障礙多,煩惱也比較多,清淨下來比較困難,不是很容易的事。
  • 《法華經》第十品「法師品」新說
    <法師品>:什麼是法師呢?法師本為說法之人,以法為他人之師,自身則依法為師,故稱名法師。《雜阿含經》卷一說:「云何名為法師?佛告比丘、若於色,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若於受、想、行、識,說是生厭離,欲滅盡、寂靜法者,是名法師;是名如來所說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