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層次與內容

2020-12-04 帶你學佛法智慧

次第就是捷徑,雖然方便有多門,但任何方便都不可能違背道的次第與核心。

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為佛家的「三主要道」,從這裡著手就抓住了修行的根本和核心。

■ 樹立正知正見

人天道、解脫道、菩薩道是為三乘次第,後後以前前為基礎。

三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為修習佛法入門乃至成佛的捷徑。依次第修學,注重聞、思、修的層次。

注重教授菩提心的內涵及認識修持菩提心的重要性。

■ 道次第與三主要道

依《菩提道次第廣論》為基礎,以道次第(人天道、解脫道、菩薩道)和三主要道(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慧)為修學主體。

■ 解行並重

「有解無行,增長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通過聞思經教,樹立正知正見,在這過程中如理作意,轉化錯誤觀念與煩惱,此為「解」。明理後,聞思與修法持相結合,輾轉增進,相得益彰,避免所有偏頗,是為「解行並重」。

■ 依法為準,不分門戶

課程與教學博採兼收,以是否是正法為標準,不分門戶、派別。兼收諸多大德、善知識的法本、開示與視頻教材。

核心是道次第、三主要道、正知正見,這些是任何佛教宗派都無法脫離的內容,是禪、淨、密共通的教理,而不是某個單一的教法。

修學次第引導

■ 修學主幹:道次第

【道前基礎】:聞法軌理、依止善知識、暇滿難得、道次引導

【下士道】:生死無常、三惡趣苦、皈依三寶、深信因果

【中士道】:希求解脫、思維苦諦、思維集諦、十二緣起

【上士道】:菩提心之殊勝、菩提心修法、受持菩提心儀軌、菩薩行之六度波羅蜜、菩薩行之四攝法

■ 修學核心:三主要道

出離心 菩提心 空性慧

■ 對應「三主要道」的修學課程

【出離心】:《珍惜暇滿》、《正法明燈》、《三界略講》、《超越輪迴》、《皈依修學手冊》、《懺悔的理論與方法》、《因果的奧秘》、《懺悔的理論與方法》、《懺悔法門》

【空性慧】:《四法印——諸行無常》、《四法印——有漏皆苦》、《淨心法要》、《人無我空性禪修》、《唯識空性禪修》、《止觀禪修》、《大念住經》

【菩提心】:《認識菩提心》、《勸發菩提心文》、《菩提心修學述要》、《菩提心修要講綱》、《安忍波羅蜜》、《修心八頌》、《修心七要》、《佛子行三十七頌》

相關焦點

  • 不要與層次低的人計較——自我的修行
    一個人格局越大,層次越高,越不會計較小事,正所謂:心大了,事情就小了,心小了,事情就大了。生活和社會,本來就存在各種人,各種性格和各種做事方法,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每個人受的教育程度,家庭影響,社會經歷不同,導致為人處世,三觀各有差異。
  • 人為什麼要修行?人生的三個層次,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
    第一個層次是不經歷任何風雨的人,沒有經歷磨難,順風順水的發展,這樣的人很難承受考驗。或者未開化,不明事理,不辨是非,看不清人性善惡,容易被誘惑蒙蔽雙眼,而中他人的圈套。此層次簡單著眼於幾個點。第二個層次,是經歷了磨難,見過人性之惡,在學校或者初入職場時領受過他人對他下的套路,這些磨難會幫助你從第一層次向上升華。
  • 課程內容的三大層次
    (二)課程標準1.概念:是課程計劃的具體化,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也是教材編寫、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2.基本內容:規定了學科的教學目的和任務,知識的範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有關教學法的基本要求。
  • 修行人解讀:深度懺悔的意識層次,真正的懺悔和明心見性有關
    然後就是修行人的懺悔,在你進入禪定後,隨著你的功夫精進,定力加深,會遇到各種內景,這個時候可是比做夢更加真實。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考驗了,你要面對內化的心魔,你要面對累劫而來的貪嗔痴,你要面對自己往昔造成的因果等等。然後就是深入禪定,到達明心見性的層次,完成自性的回歸,這個時候對於懺悔的認識就像六祖慧能說的一樣了。
  • 宇宙能量與人體修行
    可以說修行又是一門營養學,我們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可以從多種渠道解決,不一定非得一日三餐來滿足。當你能夠完全憑藉無形能量來滿足自己營養時,你對於人生將有一種全新的感受,你將充分體會到練功的種種妙處和人生的極高享受,你將忽然明白自己過去的種種追求原來十分可笑。修行是一門高深的無形科學,不能用任何有形的存在來檢驗修行,用現代科學理論來解釋修行都是不科學的。
  • 點點滴滴潤識藏:修行概念的界定,大腦認知的原理探索
    修行並不是一件迷信的事情。在這個時代,要以親身探索的精神去揭開修行神秘的面紗。佛也好,道也好,應該相互印證,而不是相互批判。通過實修,探索修行原理,步步為營,修行可期。今天我們來講03句。修行的邪和妄是怎麼判定的呢?這句和道理是一樣的,什麼是真正的道理呢?就是得道之人,在道那個境界所觀的事理。所以可以引申為邪和妄是更高生命層次來觀下一級生命層次時所作所為。就像我們看野蠻人一樣,我們看動物一樣。而邪妄的對立面,真和正就是更高的生命層次維持甚至提升自身層次的一種自我認定。
  • 修忍辱有五個層次,這是在逆境中修行,見性成佛
    忍辱有五個層次:第一是「伏忍」,勉強調伏,把心當中的煩惱降伏下去。我們這個心就像野牛一樣,有牛脾氣;修行要調伏這個心,就像是牧牛,初開始,先要拿一根鞭子,只要這條牛不聽話,就是一鞭打下去,這就是伏忍。舉例來說,被人家罵了一句,自己準備要罵回去,剛起了這個念頭,馬上想到:「我現在要修忍辱波羅蜜,不能罵人家。」就把這口氣咽下去了。
  • 道家的幾個修行層次
    《列子仲尼篇》續:道家的修行每一種文化的形成,都少不了兩個方面,一是時間的積累,二是實踐和磨礪,有的文化會變得越來越圓滿,有的文化猶如流星划過天際,只留給後人一些想像。聽說上海有一個機構,開發孩子的特異功能,比如說,在紙上寫好字,用手一摸,不用看就知道,或者用耳朵一聽,就能感知到紙上的內容,按照陳大夫的意思,我們國家的聖人比孔子強多了,還有特異功能。「魯侯聞之大驚,使上卿厚禮而致之。」後來叔孫氏和魯國的諸侯說了,魯侯知道了大吃一驚,這麼神奇,馬上派特使用上卿的待遇把亢倉子請過來。
  • 道教內丹修煉的五個層次,修到最高層次可以粉碎虛空
    所謂性,指的是精神方面的修行;命為肉身方面的修煉。鍾呂丹道以凝結精、氣、神為基本功,以攝取先天一氣為要訣。次第分明,步步有驗。鍾呂丹道的修煉境界,按《鍾呂傳道集》的描述,分為五個層次,即道教中所說的五仙。第一個層次為鬼仙境界。修煉只修性不修命,煉成之後具備靈異神通,但不能夠延壽長生,這就是鬼仙境界。
  • 弄懂之後,有利於修行
    因為「正法眼藏」只有修行到佛那樣的境界才有,否則是不可能有的,因此,「正法眼藏」對於學佛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也是所有學佛之人修行的最高目標。佛教裡有五眼之說,所謂的五眼,指的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這五種不同的「眼」,但這五種「眼」並非獨立存在,而是依照修行的層次來不斷升級,其本質就是修行之人修行佛法的五種層次。最低層次的是「肉眼」,也就是我們一般凡夫的眼,看到的事物受到遠近、明暗等因素的影響。因此看到的世界,是一個不真實的世界,也是一個不完整的世界。
  • 修行該如何修行呢,其實修行也是有秘訣的,宣化上人開示修行秘訣
    因此說「修行莫盲修,需要識路途,路途若識得,任運自悠遊。」修道啊,不要盲修瞎練!盲修瞎練,就是不明白怎麼樣修行還要修行,越修行離道越遠,自己就給自己很多麻煩。所以說「修行莫盲修」,這個盲修就是盲修瞎練,就是不明白,自己亂修;「需要識路途」,你所修行的路途你要認識;「路途若識得」,你這個路途若認識了;「任運自悠遊」,這個任運也就自由的意思,任運悠遊自在,什麼事情都不勉強,正合乎這個中道。
  • 佛教,道教,儒家的修行特點,什麼是修行,在哪裡修行?
    01何為修行?修行一詞,讓我們聯想到了很多玄幻小說中的高大上的情節,一個主角動不動就因緣際會加入到了一個門派裡學習某種特定的武功,然後又莫名其妙的各種狗血劇情,又要高資質,又要上好的根骨,說實話,這些玄幻小說,只要我看個開頭,就能猜到結尾,幾乎都已經成為了一個固定的模板,都是一個套路下來的,所以我現在幾乎不看。而且書中寫的也並非修行,只不過是作者的中二病罷了。那啥叫修行呢?
  • 幻書啟世錄漁夫的修行最終章通關攻略 漁夫的修行最終章陣容推薦
    幻書啟世錄漁夫的修行最終章怎麼過?幻書啟世錄漁夫的修行是這次開啟的新活動內容,而漁夫的修行活動前面都是比較簡單的,不過到了最後一關,就有一些難度了。下面小編帶來了幻書啟世錄漁夫的修行最終章通關攻略。
  • 十六個修行障礙的深度解析和破除,提升你的意識頻率
    如同我們可以看見螞蟻、微生物,而兩維生命層次的螞蟻和微生物,卻看不見我們三維生命層次的人一樣。即使螞蟻和細菌爬在人的身上,也不知我們是人。同樣,即使是佛在我們身邊,我們也看不到他們。由於生命層次不同,相互之間很難勾通,因此,人們不相信有鬼怪神佛。修行人雖然相信,但由於理不通,再加上被三維肉眼所障,信中總帶有一些疑惑,或者乾脆就是迷信。
  • 修行天機:意識與能量的驚人秘密
    摘自修行圈往期精選1對於一個人而言,他的能量級起伏跟心境有直接相關。科學研究發現,能夠顯著影響和決定一個人意識能級的因素不是其文化程度、學歷、閱歷、權力、財富、地位等世俗尺度。相反,以上這些因素會明顯的受人的意識能級所制約。決定一個人意識能量層級的關鍵因素是這個人的社會動機和心靈境界。
  • 宇宙密碼~站在更高層次的維度去看人生
    這就造成了人類世界,生活層次,智慧層次,和身份層次的絕對劃分,越是擁有強大智慧能量的個人生命體,就越能夠傳承和遺傳給強大智慧能量的後代,這樣的人類在長期的發展當中形成了相對規律和穩定的強大智慧能量核心層。這樣的智慧能量核心層是大部分非擁有強大智慧能量的人群。
  • 豐子愷評價老師弘一法師的三個層次,對號入座,你在幾層?
    弘一法師這樣的人,普通的生活根本不能使其滿足,所以才最終決定出家,一洗鉛華,篤志修行,弘揚佛法,追求人生真諦。仔細品味豐子愷所說的三個層次,弘一法師確實如此,而且在三個層次都做的十分出色:早年翩翩公子、生活富足,對母盡孝、對妻盡愛,這是第一個層次;中年專注研究文學藝術,並且各領域都成就斐然,這是第二個層次;晚年芒鞋布衲、修行佛法,最終得大成,這是第三個層次。
  • 修行界的網紅,大神元吾氏!
    當今海內外,在網際網路上有一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修行大神,這位大神15歲開始修習中國傳統的性命雙修,閱遍中國的佛道修行典籍,後出國繼續深造,從世界各國學習到了其它宗教和流派的修煉方法,結合印度瑜伽和西方靈修,通過元神出竅,逐步觀察到人的十二身多次元複合體結構,親身驗證七大靈界,修道三十年之後,他終於親見萬物本源,與宇宙本體合一,2008年1月27日向世人宣稱得道。
  • 為什麼說娑婆世界修行一日勝過極樂世界修行百年?
    難道在這個世間受個八關齋戒、參加一次晝夜念佛,就超過了在極樂世界一百年的修行? 答:對佛所說的任何語言,你首先不要去產生懷疑。首先是要信——以信心接受下來,佛說的任何的話絕對是真理。那這句話,你表示懷疑,是你站在一個凡夫的立場、知見和價值觀去談,佛是站在一個法界的、清淨的、大圓鏡智所觀照的立場去談,這種境界、立場都不一樣。 那這句話,還確實是講得非常到位。
  • 《筆尖上的修行》 賞特色唐卡展 共創文化扶貧新思路
    (原標題:《筆尖上的修行》 賞特色唐卡展 共創文化扶貧新思路) 引導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