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上的修行》 賞特色唐卡展 共創文化扶貧新思路

2020-11-30 網易新聞

(原標題:《筆尖上的修行》 賞特色唐卡展 共創文化扶貧新思路)

引導閱讀

據悉,12月26日,天津海河劇院將舉辦一場具有特色的唐卡展,以及生動多姿的民族文化交流演出,旨在推廣藏族傳統文化,並藉此機會以文化的力量幫助扶貧。

在藏族傳統文化中,唐卡是非常重要的一大特色。通宵藏民族手工藝學院為了幫助當地藏民們發展一技之長、謀求生存技能,而開設了唐卡課程,如今攜帶教學成果來到了天津匯報展出。

勉薩畫派唐卡

唐卡是藏語音譯,意為布畫,即在布上所作的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豔麗明亮,因此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也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唐卡的畫派主要有三大流派,藏區近代影響最大的勉薩畫派,和噶孜畫派(也叫嘎瑪嘎赤畫派)、熱貢畫派。如今我們見到的大部分唐卡,都是勉薩畫派。

勉薩畫派由著名畫師門拉頓珠於300多年前所創,此畫派吸收了印度、尼泊爾佛造像中的特色及精美的圖紋,淡化了來源於印度的波羅古典樣式,並突破了齊烏崗畫派棋格式構圖及一味的紅藍色彩基調。取而代之的,是吸收了欽則畫派和嘎赤畫派的繪畫精髓,以及漢畫中的青綠山水。在畫面表現上,天上彩雲團抱,地上山石起伏,天界菩薩坐立於浮雲之上,地間人物行走於綠色的山水之間,從而使整體布局生動活躍而富有層次。

勉薩畫派唐卡構圖嚴謹、色彩鮮豔、線條變化豐富、勾金細緻,尤其是人物性格的表現方面更加自然與細緻入微。該畫派造像法度精嚴,與傳統的塊面表現相比,尤其注重線條的運用,線條工整流暢,色調活潑鮮亮,變化豐富。表現題材十分廣泛,包括上師像、佛、本尊像、菩薩像、護法神像、人物傳記、歷史、醫學、民俗等。它對研究西藏歷史、文化、美術、宗教等具有極高的價值。

由於歷史、藝術價值,勉薩畫派被國務 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筆尖上的修行》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區新龍縣也歷來有多位工藝繪畫大師繼承了勉薩畫派唐卡的畫風,2018年榮獲國際唐卡藝術節銅獎的年輕畫師阿嘎就是如今新龍縣勉薩派的傳承人。如今,阿嘎畫師作為新龍縣通宵藏民族手工藝學院的唐卡顧問,帶領師生們創作唐卡。

2020年12月26日,新龍縣通宵藏民族手工藝學院師生們為我們帶來一場名為《筆尖上的修行》的唐卡展。通常,一副精美的唐卡創作要歷時數月甚至一年。當我們在展廳欣賞絕美的唐卡作品時,也能感受到師生們在戶外,對著遠山近水默默作畫的那份純淨安寧。

今天,薩勉派唐卡正從新龍縣向全國推廣,這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將成為新龍縣樹立文化品牌的一大盛事,更是文化扶貧的創新之舉。

筆尖上的修行

會展時間:2020年12月26日

會展地點:天津海河劇院一樓前廳

(圖為師生們在戶外作畫)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王海:新思路帶動新發展
    【我的扶貧故事】王海:新思路帶動新發展 2020-11-26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佛涼特色」的東西部扶貧協作之路 人在涼山有「遠親」
    2016年8月,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安排部署,廣東省佛山市對口扶貧協作涼山州。雙方制定實施一系列扶貧協作協議,在安全住房、教育醫療、產業就業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4年來,佛山市集中優勢資源打好打贏深度貧困殲滅戰,攜手探索出一條「佛涼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
  • 文化壩子、海螺之光……佛山高明助力涼山木裡縣用文化繡出扶貧畫卷
    為設計出符合當地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常駐在此的佛山藝術家都會像駐村幹部一樣上村民家拜訪。「從剛來時進村被狗圍著嚇到哭,到現在狗狗看到我們就搖尾巴,有時候一條村我們要去十多次」,年僅22歲的駐木裡藝術家溫柳婷說。
  • 邊疆民族地區文化扶貧:理論探討、政策體系及制度創新
    這是人類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是中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貢獻。對於已經脫貧的地區和人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不但需要解決生存問題,而且需要激發發展的內生動力。文化是發展的持久動力,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有效路徑,是預防貧困戶致貧、返貧的重要保障。
  • 特色農業奏響消費扶貧「四季歌」
    本網訊(記者 蔣一田)近年來,江永縣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促農增收,採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合作化運營模式,走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之路。江永縣名特優新農產品富集,一年四季瓜果飄香,香柚、香芋、夏橙等農產品久負盛名。
  • 第四屆北京文化旅遊平臺促進大會暨非遺線上頒獎成功舉行
    2020年11月19日,「新賦能 新連結 新思路」——第四屆北京文化旅遊合作促進平臺大會在湖北十堰成功舉辦。此次活動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 北京市扶貧協作和支援合作辦公室主辦,北京若嘉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聞旅視界文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辦,各合作地區文旅局、新聞媒體也都到場參與其中。
  • 消費扶貧特色產品展銷會邀請函
    消費扶貧特色產品展銷會邀請函 2020-10-13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X」扶貧方程式 求解小眾特色農業
    楊華去年辭職和哥哥出資註冊成立了一個合作社,種核桃、蘋果、高山烤菸、養牛養雞養羊,試圖尋找一條高山立體循環農業扶貧致富路。  從2016年開始,涼山州將全面推進「1+X」生態產業三年扶貧攻堅戰,旨在通過發展以核桃產業為主多種特色經濟作物並存的產業,打通彝區扶貧致富的命脈。
  • 紅蜻蜓中秋賞月夜上演「文化大餐」
    昨晚,由溫州市總工會和中國鞋文化博物館主辦的中秋賞月夜活動在紅蜻蜓鞋業總部舉行。伴隨著古典優雅的音樂,一場莊嚴神聖、內涵豐富的祭月儀式拉開序幕。按流傳千年的傳統習俗,整個祭月儀式從擺盤陳設、祭月、讀祝、拜月等步驟逐一展開。
  • 論西方四大傳統節日的文化本質:感恩節消費扶貧?
    儘管有些人漠不關心,有些人嗤之以鼻,有些人舉起謹防「精神入侵」的警示牌,希望喚醒國內群眾抵禦外來節日文化,築建國內傳統節日文化的護城河和堡壘,無奈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越來越富有個性,容易叛逆,愛湊熱鬧,加上媒體的炒作和添油加醋,越多人議論哪個西方節日,年輕人過得越有聲色有滋味。
  • 佛教,道教,儒家的修行特點,什麼是修行,在哪裡修行?
    01何為修行?修行一詞,讓我們聯想到了很多玄幻小說中的高大上的情節,一個主角動不動就因緣際會加入到了一個門派裡學習某種特定的武功,然後又莫名其妙的各種狗血劇情,又要高資質,又要上好的根骨,說實話,這些玄幻小說,只要我看個開頭,就能猜到結尾,幾乎都已經成為了一個固定的模板,都是一個套路下來的,所以我現在幾乎不看。而且書中寫的也並非修行,只不過是作者的中二病罷了。那啥叫修行呢?
  • 專業加持,自然資源部用「地質調查+」走出扶貧和民生保障「特色路」
    找水打井、特色農業、防災減災、地質旅遊、綠色礦業……這些看上去和脫貧似乎沒多大關聯的事情,卻是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地質調查+」特色扶貧之路。在今天(15日)下午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表示,中國地質調查局發揮專業優勢助力脫貧攻堅。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喚醒沉睡的文化力量,走好文旅扶貧新路子
    當非遺遇上扶貧,一條全新的脫貧致富之路被開闢出來了,這是扶貧和文化擦亮的火花,這是創新扶貧思路的新實踐。北川縣曲山鎮唐家山村的吳紅,是綿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羌茶手工製作傳承人。在機械化、現代化的今天,手工製作羌茶成為了「香餑餑」,這是市場的一種新需求。還有綿陽市安州區桑棗鎮市級非遺花廟土陶傳承人鄧忠華通過土陶製作,帶動創業就業,用「非遺」文化打通了一條新的扶貧之路。
  • 拓寬參與扶貧廣度 加大精準扶貧深度
    本次論壇以「匯聚品牌星力量,共創扶貧新時代」為主題,旨在進一步增進交流,凝聚共識,深入探討在「網際網路+」時代,如何利用品牌經濟、品牌效應調動企業參與扶貧的積極性,協同品牌企業、地方企業達成「協同作戰、資源優化、合力共贏」的整合扶貧效果,促成「輸血」與「造血」並舉、「強效」與「長效」並重的扶貧模式。
  • 線上旅遊扶貧地圖:為遊客找線路 為鄉親找出路
    2018年起,文化和旅遊部信息中心聯合高德地圖開發建設線上旅遊扶貧地圖信息系統。目前,該項目成為文化和旅遊部2019、2020年度行業扶貧和對口支援工作的科技扶貧項目,並在河南省、山西省、「三區三州」、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等地落地應用,為助力當地精準扶貧發揮了積極作用。
  • 體驗扎染樂趣 傳承非遺文化
    體驗扎染樂趣,開發勞動創意課程,既傳承非遺文化,又讓學生從中感悟勞動之美。昨日,記者從莆田市仙遊縣書峰學校了解到,該校的特色勞動教育項目豐富多彩,獲得省級榮譽稱號的肯定。據悉,近年來,書峰學校抓住契機,秉承「因地制宜、宜農則農」的原則,精心謀劃勞動特色教育新思路,科學定位發展特色,確立了以「傳承青黛扎染技藝」為目標的學校勞動特色創建項目,並以此為切入點進行系列勞動教育;同時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貫通融合,為奠定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打下基礎。書峰鄉是全省聞名的「青黛之鄉」,青黛種植歷史悠久。
  • 精準扶貧的關鍵在於「助人自助」
    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牢記於心,把黨和政府的關心與愛護送到千家萬戶,對生活上存在困難的群眾,要格外地關心照顧,綜合政府與社會的力量助其排憂解難,體現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先後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 41個項目入選精準扶貧推薦案例
    &nbsp&nbsp&nbsp&nbsp聚焦精準扶貧,共創美好生活。在昨日由人民日報社、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大國攻堅,決勝2020」精準扶貧論壇暨案例分享會上,41個項目入選精準扶貧推薦案例。
  • 西安高新區咖啡濃鬱 綠蔭成海 攜手企業 共創未來
    從創業空間走出來,舒舒服服地喝完一杯創業咖啡,再走到不遠的唐延路城牆遺址公園,在綠蔭下溜達溜達,哼唱著清新上口的「唐延路的天空那麼藍,像兒時夢裡湛藍的湖水。」另外一系列文化惠民演出,不時邀來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獻藝於前……高新區裡的創業者們在殫精竭慮地打拼之餘,還能如此愜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