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筆尖上的修行》 賞特色唐卡展 共創文化扶貧新思路)
引導閱讀
據悉,12月26日,天津海河劇院將舉辦一場具有特色的唐卡展,以及生動多姿的民族文化交流演出,旨在推廣藏族傳統文化,並藉此機會以文化的力量幫助扶貧。
在藏族傳統文化中,唐卡是非常重要的一大特色。通宵藏民族手工藝學院為了幫助當地藏民們發展一技之長、謀求生存技能,而開設了唐卡課程,如今攜帶教學成果來到了天津匯報展出。
勉薩畫派唐卡
唐卡是藏語音譯,意為布畫,即在布上所作的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豔麗明亮,因此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也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唐卡的畫派主要有三大流派,藏區近代影響最大的勉薩畫派,和噶孜畫派(也叫嘎瑪嘎赤畫派)、熱貢畫派。如今我們見到的大部分唐卡,都是勉薩畫派。
勉薩畫派由著名畫師門拉頓珠於300多年前所創,此畫派吸收了印度、尼泊爾佛造像中的特色及精美的圖紋,淡化了來源於印度的波羅古典樣式,並突破了齊烏崗畫派棋格式構圖及一味的紅藍色彩基調。取而代之的,是吸收了欽則畫派和嘎赤畫派的繪畫精髓,以及漢畫中的青綠山水。在畫面表現上,天上彩雲團抱,地上山石起伏,天界菩薩坐立於浮雲之上,地間人物行走於綠色的山水之間,從而使整體布局生動活躍而富有層次。
勉薩畫派唐卡構圖嚴謹、色彩鮮豔、線條變化豐富、勾金細緻,尤其是人物性格的表現方面更加自然與細緻入微。該畫派造像法度精嚴,與傳統的塊面表現相比,尤其注重線條的運用,線條工整流暢,色調活潑鮮亮,變化豐富。表現題材十分廣泛,包括上師像、佛、本尊像、菩薩像、護法神像、人物傳記、歷史、醫學、民俗等。它對研究西藏歷史、文化、美術、宗教等具有極高的價值。
由於歷史、藝術價值,勉薩畫派被國務 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筆尖上的修行》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區新龍縣也歷來有多位工藝繪畫大師繼承了勉薩畫派唐卡的畫風,2018年榮獲國際唐卡藝術節銅獎的年輕畫師阿嘎就是如今新龍縣勉薩派的傳承人。如今,阿嘎畫師作為新龍縣通宵藏民族手工藝學院的唐卡顧問,帶領師生們創作唐卡。
2020年12月26日,新龍縣通宵藏民族手工藝學院師生們為我們帶來一場名為《筆尖上的修行》的唐卡展。通常,一副精美的唐卡創作要歷時數月甚至一年。當我們在展廳欣賞絕美的唐卡作品時,也能感受到師生們在戶外,對著遠山近水默默作畫的那份純淨安寧。
今天,薩勉派唐卡正從新龍縣向全國推廣,這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將成為新龍縣樹立文化品牌的一大盛事,更是文化扶貧的創新之舉。
筆尖上的修行
會展時間:2020年12月26日
會展地點:天津海河劇院一樓前廳
(圖為師生們在戶外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