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是楊華結婚的日子,12月7日他還到處尋找適合普格高山種植的核桃嫁接苗。楊華去年辭職和哥哥出資註冊成立了一個合作社,種核桃、蘋果、高山烤菸、養牛養雞養羊,試圖尋找一條高山立體循環農業扶貧致富路。
從2016年開始,涼山州將全面推進「1+X」生態產業三年扶貧攻堅戰,旨在通過發展以核桃產業為主多種特色經濟作物並存的產業,打通彝區扶貧致富的命脈。據涼山州委農工委負責人介紹:「1+X生態產業扶貧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打破現代農業的規模化,發展小眾而特色的產業,這才是涼山農業的未來,也是彝區扶貧破解之道。」
1+X的重點在小眾而特色
經過多年的培育,「大涼山牌」的名優產品遍地開花,西有鹽源蘋果,東有雷波臍橙,南有會理石榴、德昌草莓,然而,金陽、美姑、普格、昭覺、布拖等涼山彝區腹心地帶,還缺乏產業,也是涼山貧困最深重的地區。「要真正破除彝區貧困,根源還是要培育產業。」涼山州委農工委負責人說,1+X,1是核桃,X,則是每個縣、鄉、村根據自己地域特色選擇適宜自己的產業。
涼山州農工委負責人解釋,「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產業發展格局,這既與涼山天差地別的地理環境有關,也與扶貧策略不同有關。「對於涼山州來說,規模化的大路貨不適宜,特別是隨著高端特色農業逐漸與規模化的農業產品拉出價格差,涼山州特色小眾農業優勢會越來越明顯。」
這種嘗試,在民間早已有之。
2012年,楊華和哥哥花了8萬元將高峰村荒廢8年的350畝荒山承包過來,種植了1.39萬株核桃,核桃出現在東山鄉,這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核桃三年嫁接,五年才掛果。去年,兩兄弟嘗試種植了魔芋、養殖了80隻羊,註冊成立了普格縣華園生態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今年又種植了蘋果50畝,高山烤菸50畝,育了2萬株核桃苗。「所有農產品都嘗試,因為不知道哪個才最適宜。」楊華說,前後總投資30萬元。原本打算育苗自用核桃苗,被東山鄉農戶搶購一空,售價一株1元。
截止到今年,東山鄉核桃種植面積已經超過4000畝,並且向周邊鄉鎮擴散。「以後核桃會成為東山鄉的新型產業。」東山鄉黨委書記乃古好日說。
扶貧方案針對特色小項目配套
看到合作社的帶動力,今年普格縣投資30萬元將1.5公裡通往基地的路改成油路,並給楊華補助了3萬元用於修建一個80平方米的羊圈。但楊華覺得,支持力度可以更大。「我去德昌打聽了一下,不管你養羊還是養牛,你要多少圈舍,都會給你修,支持力度相當大。」楊華說,他曾經多次前往普格農牧局申請養牛補貼項目,當地表示沒有。目前合作社能夠享有的無息貸款,只有在涼山州的創業之星比賽,取得名次者可以獲得不同金額的無息補貼。
記者從涼山州農牧局畜牧站獲悉,涼山州在養牛和養羊方面有兩個方面的補貼,養羊是標準化圈舍建設補貼,普格縣有安排,養牛有能繁母牛擴群增量補貼,後者僅安排德昌、西昌、會東等7個規模強縣,而普格由於量較小,沒有安排。
涼山州委農工委負責人表示,推進現代農業,項目安排追求規模化,而涼山州彝區許多產業項目和將要實施的1+X產業扶貧項目特點在於「小眾而特色」。
「我們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在生態產業扶貧方案中,會有配套措施跟進。」該負責人表示,一方面涼山州會向國家呼籲,針對彝區扶貧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另外一方面,在已有的項目安排中儘量向彝區貧困縣傾斜,目前經省農業廳評審認定的36個現代農業萬畝億元示範區中,8個示範區安排在貧困縣。 (記者 鍾美蘭)
責任編輯: 李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