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修行?人生的三個層次,如何活出自己的人生

2020-12-05 九泰修行
生分為三個層次這是一場自我升華的過程

人生分為三個層次,這是一場自我升華的過程,每一個人所經歷的具體過程都不一樣,這樣才造就了不同的人生,不用羨慕他人的精彩,也不必嘆息他人的悲哀,用心發現自己的成長,你就不會在過程中停留太久。

第一個層次是不經歷任何風雨的人,沒有經歷磨難,順風順水的發展,這樣的人很難承受考驗。或者未開化,不明事理,不辨是非,看不清人性善惡,容易被誘惑蒙蔽雙眼,而中他人的圈套。此層次簡單著眼於幾個點。

第二個層次,是經歷了磨難,見過人性之惡,在學校或者初入職場時領受過他人對他下的套路,這些磨難會幫助你從第一層次向上升華。當大多數人在第二層次後,享受到一些好處,禁不住更大的私慾諸如金錢、成功等誘惑,從而活成了小時候最討厭的那個人,在這個善惡難辨的人世間,戴上了虛偽的面具,鑽研於此,把這些都學來並運用的爐火純青,善於隱藏自己真實的目的,陷入其中,樂此不疲,不再升華。第二層次基本著眼於線或者面,能力上都有不錯的表現。

人要不斷突破自我向更高層次邁進

第三個層次的人,猶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但不需要自我標榜,見過人性善惡,能明辨。能忍辱,忍受常人不能忍之事。能抵住誘惑,不被同化。淡淡的看著這世間人的利益爭鬥,看得清第二層次的人利用第一層次的人,與同層次的人相互鬥爭。第三層次能立體地看事物,看得到過去與未來,有更崇高的使命,並能在社會中建立自己的體系,來幫助更多的人。

修行是通過人生中各種事物的磨練,幫助自己從第一層次升華到第二、第三甚至更高層次。很多人從第一層次升華到第二層次,未能抵住誘惑,止步於第二層次,不再升華自己,思維上開始固步自封,形成看似無懈可擊的自洽體系,看似能在事業生活各方面把其他人玩弄於股掌之中。此時已接納不了更高維度的思想認知,並陷入因果循環,善惡報應,真實不虛。每升華到更高層次的過程中,所遇到的考驗會不同,也會比以往更加困難。沒有正確的修行觀,很容易偏離。

當你會思辨人性本質時你將啟動新的升華

升華是一個過程,科學是會自我顛覆的科學,許多第二層次的人會藉此來維護自己的自洽邏輯體系,打擊試圖掙脫其枷鎖的人。但只要站在時間軸去看科學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科學的本質就是一個不斷證偽的過程。並且你會發現許多普遍都信以為真的科學,其背後不過是一幫人為了牟利而編織出的巨大謊言。修行是在幫助自己開悟,突破自我被設定的枷鎖,向更高層次進發。

如果你在嘗試掙脫這種束縛,不斷嘗試破除來自第二層次對你的精神枷鎖,並立志要經受考驗,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幫助當下你正在遇到的問題,發現隱藏在背後的本質,從而建立起正確的修行觀,發現更高維度的自己,你會結識更多真正的高人,並找到升維的鑰匙。

相關焦點

  • 《活著》:活著的三個層次,人生在世要活得明白點,越早明白越好
    看見過這樣一段話:「人這一生,一共要面臨三次告別。一別青春,二別父母,三別紅塵。」很多人都說:人到中年才發現,生活真的是太累了。褪去了年少時的懵懂青澀,經歷了生活的坎坷打擊,在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每個中年人都面上帶著笑,內心卻變得越來越滄桑。
  • 《人生處處是修行》:修行的本質,是降伏自己的心魔
    為什麼我們這麼容易生氣?我們痛苦的根源是什麼?遇到逆境時,該用怎樣的心態面對?以上這些問題,這本《人生處處是修行》也許可以給出答案。這是一部讓我們內心滋生力量的能量之書,作者用自己真實的經歷講述了一系列在生活中修行的方法,他認為每一處都是修行的道場,關鍵是做自己的觀察者,放下對煩惱、痛苦的執念。
  • 《如何活出自主人生》:你的自主人生,離不開高價值感
    正如《如何活出自主人生》的作者莫妮卡·A.波爾提到的:我們要做生活的創造者,而非犧牲品。有大量經驗的理療師莫妮卡·A.波爾,在她的《如何活出自主人生》中,分享如何深入了解自己,如何掃除障礙,最終活出屬於自己的自主人生。每個人的自主人生,離不開高價值感,而高價值感的本質,由自省和人際關係兩部分組成。
  • 豐子愷評價老師弘一法師的三個層次,對號入座,你在幾層?
    弘一法師在出家前應該說是個「翩翩佳公子」,他以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繹而馳名於世。他為人風流倜儻,搞藝術風生水起,做話劇是演員水準,油畫方面是個美術家,彈鋼琴更是音樂家水平,做老師為人師表、受人愛戴,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全才怎麼突然想去出家了呢?
  • 武志紅:所謂的成功,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活出自己的人生
    文/學乃身之寶 知名心理學者武志紅老師說:「人生只有一種成功,那就是按照自己的意願,活出自己的人生。」 但是,按照自己的意願活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為那需要勇氣,既有做出選擇的勇氣,也有敢於拒絕的勇氣。
  • 六張圖決定你的人生層次
    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了你的習慣你的習慣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下面這六幅思維邏輯圖與大家共勉關於輸贏這種沉澱是對經歷過的人、事、物的思考,應用重構的方法將這些思考形成自己對世界的客觀認知。這個認知至少由三個變量構成: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這些看似簡單,但如果你能堅持十年的思考、記錄與整理,就會超越很多同齡人。關於等待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功,也都很努力。但是,幸運總是屬於少數人。
  • 90歲老和尚的一些人生感悟:人活一輩子,到底圖個啥?
    90歲老和尚的一些人生感悟:人活一輩子,到底圖個啥?一、世界上沒有什麼完美,想開了,想通了,就是完美。二、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場修行,是福,還是禍,只源於四個字:放下執念。三、理解你的人,不需要解釋;不理解的人,解釋也沒用。
  • 六幅思維邏輯圖,決定你的人生層次!
    你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你的行為,你的行為決定了你的習慣,你的習慣決定了你的人生層次。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挑選的六幅思維邏輯圖,大家一起來看看吧。這種沉澱是對經歷過的人-事-物的思考,應用重構的方法將這些思考形成自己對世界的客觀認知。這個認知至少由三個變量構成: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這看似簡單,但你能堅持10年思考-記錄與整理,你就真的會超越很多同齡人。關於等待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功,也努力了,但是,幸運總是屬於少數人。
  • 不要與層次低的人計較——自我的修行
    一個人格局越大,層次越高,越不會計較小事,正所謂:心大了,事情就小了,心小了,事情就大了。生活和社會,本來就存在各種人,各種性格和各種做事方法,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每個人受的教育程度,家庭影響,社會經歷不同,導致為人處世,三觀各有差異。
  • 《人生海海》:人生如潮起潮落,要勇敢活出生命的意義
    「不要為別人的說法去做事,要為自己的理想去做——這不是自私,而是勇氣;不要為金錢去做事,要為自己的內心情懷去做——這不是清高,而是清醒。」 一麥家《人生海海》是當代中國著名小說家麥家先生的最新長篇小說。這部小說講述了一位與命運抗爭的上校的傳奇人生故事。
  • 考研,一場自律的人生修行
    對於貴州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專業學生聶坤來說,選擇加入考研大軍,是進行一次比肩高考衝刺的學業成績檢驗,也是一場完全自律的人生修行。聶坤說,「大學四年,很難說學到了什麼有用的東西,本科生階段學的專業知識很寬泛,但是沒有專精某一項,有些同學為了讀完本科生就去就業,所以要會自學考一些和專業相關的證書。」  聶坤說,現在的考研,是一場完全自律的修行。「我們自己找學習資料,自己安排學習時間、學習手段和方法,有的人早上苦背英語和政治,下午就只學專業課程,晚上就不斷做網上找來的考研習題。
  • 人類圖課程完整版 ·2021大年初五:中國人類圖第一人東方,邀您開啟蛻變之旅——活出天賦才華,校準人生軌跡!
    反過來,如果我們能夠借用這樣的機會,讓自己打破限制,你將得到無限的擴張,活出自己以及寶瓶年代的需要。      限制我們的基本都是「頭腦的恐懼」,而且頭腦很會偽裝成——「這些限制都是真實的。」對於病毒,我們一邊要做到科學防護,同時我們也要有堅定的平安度過的信心。61號閘門在冥王星已經住了一年多了,藉此我們會明白——什麼是真正的需要?真實在哪裡?
  • 愛乾淨的人,才能活出美好人生
    愛乾淨的人, 都能活出美好的人生。 他的三根手指被折斷, 作品被燒毀,愛好被剝奪。 大家都以為他出獄的時候一定是爬著出來。
  • 欲望是人生的本性,是一種能量,隨心所欲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王健林被採訪時候說過,自己剛創業時,人生目標希望可以賺錢賺夠1個億,也就是一個億後人生別無所求了。不過他說很快一個億的目標就已經實現了。怎辦?環顧一周,原來自己一個億也不是很富有,還有幾十個億的人,一百個億的人在前面,而且自己還有大把機會,大把項目等著自己,最後一個億對於他來說也就是一個小目標了。
  • 莫言很考驗人的話,卻道出了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讓人醍醐灌頂!
    人生就像一場修行,有的人修行到後面德高望重,有的人修行到後面遺臭萬年,有的人修行到後面成了孤家寡人,有的人修行到後面成了兒孫滿堂,有的人修行到後面被人尊重,有的人修行最後被人唾棄。那麼說起人生就像一場修行,什麼樣的修行才是真正的修行呢?我們不妨讀一下莫言很考驗人的話,卻道出了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讓人醍醐灌頂!
  • 人類圖課程完整版 · 8月10日咱們線下見:活出天賦才華,校準人生軌跡——中國人類圖第一人東方,邀您開啟蛻變之旅!
    為什麼不快樂?為什麼總睡不好?為什麼總感覺匱乏?為什麼有那麼多阻礙?為什麼生活茫然而費力?怎樣才算是活出了自己?人的命真的是註定了嗎?為什麼說出的話沒人愛聽?什麼才是我正確的生命道路?為什麼付出不能得到應有的回報?為什麼常常焦慮、沮喪、煩躁、憤怒?面對人生兩難,什麼才是最佳的選擇?像我這樣平凡的人也生來擁有天賦才能嗎? 該用什麼樣的方式與孩子相處?
  • 人生的美好,藏在三件事裡,這樣做,你也可以活出美好的自己
    每個人都想擁有美好的人生。但很多人經常會被自己的思緒、情緒所羈絆,不敢做出選擇,不放改變自己,不敢去做挑戰,往往錯失了人生的許多美好。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我們是能把握的,就看你怎麼做了。人生的美好,就藏在這三件事裡,這樣做,你也可以活出美好的自己。1愛惜身體,規律生活。
  • 人生的3個層次,越早明白越好
    一別青春,二別父母,三別紅塵人這一生,一共要面臨三次告別。一別青春,二別父母,三別紅塵。《活著》(餘華著)一書裡面的徐富貴出身富農家庭,是個富二代。最終在一夜之間,敗光了所有家產,跌落至人生谷底。錢雖然敗光了,可人還是要活下去,日子還得接著過。徐富貴痛定思痛,決定租一塊地自食其力。從一個紈絝子弟轉變到了普通佃農。徐富貴告別了荒誕的青春,揮別了過去那個滑稽的自己,帶著老母親和女兒鳳霞,重新開始了生活。
  • 王陽明:你要知道的讀書的這5重境界,就是人生的五個層次
    王陽明用一生的經驗總結出一句話:「心」左右一切。做好事來源於內心,做壞事也來源於內心。而讀書也是分層次的,讀書的五重境界就是人生的五個層次,只有你人清了都市的重要性,你才能更好的進步。之後王陽明也一直在履行自己最初的言語,成為一代聖人。讀書的價值不在於功利,也不為炫耀。好讀書不求甚解,觀其大略而已。「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讀書可以開啟心智,打開一扇通往內心世界的窗口。第二重境界:背誦經典,開啟智慧王陽明說:「諷之讀書者,非但開其知覺而已,亦所以沉潛反覆而存其心,抑揚諷誦以宣其志也。
  • 突破人生模式,活出全新自己——《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被學員暱稱為「團長」的黃啟團跟到場讀者分享了心理學的16種行為模式,10種思維模式,22種情緒模式,他說:「任何一段糟糕的關係,必有你的一份功勞」,並且解釋只有當我們深入了解內在的心裡模式,才能改變自己的人生模式。活動開場,團長就提了三個問題給到場讀者:你是否曾經陷入人際關係的泥淖?你是否曾經和家人、朋友、同事衝突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