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很多追求,很多目標,很多欲望,最大的目標莫過於成為一位億萬富豪。這樣就可以滿足人生的很多欲望。達成很多人生的夢想。但是,當你成為億萬富豪後,滿足了之前的欲望後,是不是就完成人生的裡程呢,當然不是,因為,你又會有更多的目標,又會有新的欲望,正所謂欲望無止境。
王健林被採訪時候說過,自己剛創業時,人生目標希望可以賺錢賺夠1個億,也就是一個億後人生別無所求了。不過他說很快一個億的目標就已經實現了。怎辦?環顧一周,原來自己一個億也不是很富有,還有幾十個億的人,一百個億的人在前面,而且自己還有大把機會,大把項目等著自己,最後一個億對於他來說也就是一個小目標了。
馬雲在撒貝寧節目上說,「自己對錢沒興趣,最開心的日子是一個月拿幾百塊的時候。」我們姑且不去評論他內心的真假,畢竟他肯定已經完成自己之前的目標了,現階段的目標肯定就沒那麼簡單了。那麼為什麼人有無止境的欲望呢?我們嘗試從人的生理上分析一下。
先來看看我們人在生活中有什麼需要,我們從網絡上搜索了一段話,
第一層次是生理上的需要;第二層次是安全上的需要;第三層次是感情上的需要;第四層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層次也是最高層次的欲望,是自我實現的需要,也就是人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成為自己「希望成為」的那個人。
人的欲望就是需求.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
那麼人生中的這些欲望能全部滿足嗎,有些人可能很幸運,在有生之年可能可以滿足所有欲望,但是還有一種出自生理上欲望危機,就是滿足欲望後的快感,會讓人不斷去繼續追求,欲望的快感是由於腦部分泌多種激素,令人有愉悅的感覺,有的人如果控制不住自己,就會形成隱,例如性癮,賭癮,菸癮,毒癮,酒癮,遊戲隱,等等。
為什麼成隱,我們再來看看網絡上這一段:物質成癮原理是通過影響人類的中樞神經系統而達成的,人類的精神活動諸如知覺、思維、情感、意志行為等都是由中樞神經系統完成的,長期使用某類物質就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與結構的改變為,從而上癮。從神經生物學觀看,行為成癮、藥物成癮有著共同的生物學機制,在個體易感素質的催化下反覆從事,經由外部行為刺激而引起大腦內部生理狀態失衡,導致成癮狀態的出現。因此,欲望的過度追求就可能成隱。不是所有的隱都是壞事,例如,運動隱,看書隱,等等,我更希望自己可以有個賺錢隱,呵呵。
老子說:「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欲望是激發出來的,你滿足了之前的欲望,自然會激發新的欲望。又或者我們生活在群體社會,離不開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欲望不滅。有人認為,欲望是一切罪惡的化身,因此要遠離欲望,佛教尊崇無欲無求,因此選擇出家方式遠離煩囂。道家則為了不產生過多欲望影響自己的修煉,大多選擇生活在深山老林,遠離社會激發欲望的因素,不過修煉成仙也是他們的一種欲望。
我認為,欲望是一種能量,是構成身體粒子的屬性,是人生的本性,欲望可以驅使身體的行動,一切身體的行動都離不開能量,能量的大小會受外界影響,這就是為什麼激將法可以使行動更激烈,更堅決。我認為每一個人都有欲望,這是身體粒子能量的體現,只不過有些人可以壓制粒子能量的大小,令到欲望不強烈。或者這就是佛教,或道家他們修行的目的。
欲望並不是都是壞事,它是我們人生的動力,你想像一下真正沒有欲望的人生會是怎樣,一潭死水,了無生氣,行屍走肉,感覺離死亡不遠,(不是映射任何人,只是個人觀點)。我相信再偉大的人,再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或者好聽一點叫願望。隨心而行是人生的真諦,隨心所欲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本文章為作者原創作品,請勿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