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所謂輝煌的人生,不過是欲望的囚徒

2021-01-20 騰訊網

所謂輝煌的人生

不過是欲望的囚徒

叔本華

人類所能犯的最大的錯誤

就是拿健康來換取其他身外之物

不加思考地濫讀或無休止地讀書,

所讀過的東西無法刻骨銘心,

其大部分終將消失殆盡。

如果我們懷疑一個人說謊,

我們就應該假裝相信他,

因為他會變得愈來愈神勇而有自信,

並更大膽地說謊,最後會自己揭開自己的面具。

所謂輝煌的人生,不過是欲望的囚徒。

寧靜,是人在拋棄了一切虛偽自負、誇張浮華之後,內心所抵達的境界。如若不為外物而內心搖曳,那麼就不會喪失感知任何快樂的本能。心靈的寧靜,其本質就是享受任何片刻。所以我們必須要明白,人生之樂稍縱即逝,必須抓緊當下的每分每秒。當夜晚來臨,我們躺在床上,要提醒自己:僅有的今天一去不返,接踵而至的明日將是新的一日,而且,它也將一去不復返。

——《論了解自我》

快樂是上天無法給予的,也是命運無法添加的,心靈的快樂取決於心靈的力量。其實,快樂應該是我們的本能,精神上的富有決定了我們可以對命運做多大的改變。在紛繁的燈紅酒綠和人為的打磨中,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不會因為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喪失快樂的本能而麻木不仁。

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大街上就會遊走著無數的「行屍走肉」。這樣說,僅僅是因為他們選擇了一種不需要發揮自己天賦的職業,而使自己的天賦積壓在成堆的文件下不見天日無法得到發展。為了避免這種在現實中可以預料到的危機,每一個活在當下的人都應該想一想,我們尋找一條前進的路究竟是為了欣賞途中風景還是為了最快到達目的地,不要以為自己具有某種本就沒有的能力而去做本就不合適的事情。保證健康,培養能力,顯然要比一心斂財的行為更加明智。

很多人在工作與享樂的嘈雜紛亂中度日,渾渾噩噩的從不反省過去的一切,就好像一架嗡嗡作響的舊紡車,連續不斷地拉扯著命運之線,日復一日卻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幹什麼。過去就像一本書,只有對它反覆研習、反思、評判,才會獲益匪淺。反省就像注釋,沒有了注釋大部分的生活內容將會變得深奧難解、繁冗複雜。於是我們提出一個忠告,它與畢達哥拉斯提出的法則十分神似——每晚入睡前反省自己白天所做的一切。

很難勉強別人尊重你,就像你不會勉強自己這樣做一樣。牽強附會的附和、低聲下氣的贊同充其量只是諂媚而不是尊重。但這並不能說明世界上沒有值得你尊重的人,只能證明你需要更有心地去發現別人身上值得你尊敬的地方。或許你沒有注意到,尊重別人的同時你會得到相同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十分充足,因為它關於兩個人吻合的價值觀。

多想想可能發生的不幸,這樣往往會給自己提出很多未雨綢繆的建議,一旦災難出現,就可以做到從容。

叔本華|著

節選自《叔本華心靈咒語:請優雅地擁抱這個苦難的世界》

相關焦點

  • 扔書記2019.09.01:所謂輝煌的人生,不過是欲望的囚徒
    9、《探尋人生痛苦之源》,作者叔本華,譯者楊珺。黃皮小書上寫著「所謂輝煌的人生,不過是欲望的囚徒」。這是去遵義時買的書,那時高中畢業,填了高考志願,正等待大學錄取通知書。這位悲觀主義哲學家總能洞徹普通的人性,因此至今仍有千千萬萬的讀者。作者舒生,一直在跋涉的文字匠。
  • 從叔本華這5句經典名言看清人生的本質
    亞瑟·叔本華是德國哲學家,以著作《意志與表象的世界》而聞名。他贊成悲觀的哲學主義,把生命視為不幸的,無意義的,充滿痛苦的,與東方的思想相呼應,特別是印度教的和佛教。他將對人生痛苦的拯救寄託於對美的沉思,對人的同情,對欲望的控制。
  • 叔本華意志論,人的本質是欲望,欲望的本質是痛苦
    叔本華,德國哲學家,西方人生哲學與意志論的創始人。叔本華出生在一個商人的家庭,父親是個銀行家,母親是個當時小有名氣的作家。在叔本華成年之際,叔本華的父親希望兒子跟他從商,繼承家族的事業,母親希望他像自己一樣,成為一名作家。
  • 愛因斯坦:叔本華一句話啟發了我,讓我度過了人生最難熬的時刻!
    尼採甚至稱叔本華為「我的偉大哲學老師」,王國維稱他為「曠世天才」。叔本華的哲學思想非常深刻,這篇文章,我想與你分享叔本華最深刻的一句話,這句話同樣也是對愛因斯坦影響頗深。愛因斯坦曾說到:叔本華這句話啟發了我,讓我度過了人生最難熬的時刻。
  • 德國非理性主義哲學大師叔本華
    叔本華(1788—1860年)叔本華(1788-1860年),全名亞瑟·叔本華,德國著名哲學家。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的人,並開創了非理性主義哲學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論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 叔本華的迴響:「自由意志」究竟存在與否?
    18世紀以來,對人生的探討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我們有自由意志嗎?20世紀晚期,有人認為神經科學對這個問題已經給出了很好的解答。神經學家班傑明·裡比特(Benjamin Libet)、海恩斯等人認為,大腦在人意識到之前就做出了決定,所謂決定的意識僅僅只是一種生理上的「後知後覺」。然而近年來的科學研究又駁斥了這種觀點。人是否有自由意志,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似乎永遠琢磨不透。
  • 阿圖爾·叔本華的「悲觀論」和「唯意志論」,有何開創意義?
    在悲觀論方面,幾乎所有的哲學在某種意義上都是樂觀的,都是勸人向善、向上、向尚的,都是勸人「天天向上」的,但是叔本華卻與眾不同、特立獨行、我行我素,開創了「現代悲觀主義哲學」,成為這一新哲學體系的「開山祖師爺」。叔本華認為,人生無法擺脫悲劇命運。人的欲望得不到滿足,人就會痛苦;人的欲望得到滿足了,人就會無聊。人生就像擺鐘,搖擺於痛苦和無聊兩者之間。
  • 叔本華為何終身批判黑格爾?他的悲觀主義與家庭有關麼?值得了解
    他出生在富足的家庭,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富二代,但是後期父親的自殺、母親的自私冷酷以及後來他和母親親情的決裂,這些都直接導致他脾氣暴躁、性格多疑、悲觀自大,這些人生經歷和他哲學思想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叔本華是現代西方最早對黑格爾哲學進行批判的哲學家之一。
  • 叔本華:何為幸福?何為痛苦?何為無聊?何為致命的苦悶?
    叔本華:何為幸福?何為痛苦?何為無聊?何為致命的苦悶?叔本華的《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整本書籍都是在論述生命意志的問題,和尼採的《權力意志》雖然從表面上看無關聯,但是本質上是極為相似的。叔本華和尼採,都是在他們的上述兩本代表作中論述了人生的幸福、痛苦等諸多問題。什麼是幸福?什麼是痛苦?什麼是無聊?什麼是苦悶?
  • 愛因斯坦:叔本華的一句名言啟發了我,幫助我度過人生的艱難時刻
    愛因斯坦:叔本華的一句名言啟發了我,幫助我度過人生的艱難時刻叔本華叔本華是現代哲學史上一個豐碑式、宗師級的大哲學家,他在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開創了他的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和唯意志論哲學體系,叔本華的哲學對尼採、馮特、維根斯坦的哲學影響巨大,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亦具有重大影響,對中國的魯迅、郭沫若、王國維等人產生深遠影響,叔本華被尼採稱之為「我的偉大哲學老師」,被王國維稱之為「曠世天才
  • 欲望是人生的本性,是一種能量,隨心所欲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很多追求,很多目標,很多欲望,最大的目標莫過於成為一位億萬富豪。這樣就可以滿足人生的很多欲望。達成很多人生的夢想。但是,當你成為億萬富豪後,滿足了之前的欲望後,是不是就完成人生的裡程呢,當然不是,因為,你又會有更多的目標,又會有新的欲望,正所謂欲望無止境。
  • 叔本華:如果我們懷疑一個人在說謊,我們要假裝相信他
    叔本華:如果我們懷疑一個人在說謊,我們要假裝相信他叔本華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其代表作有《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錄與補遺》等。叔本華在世界哲學史上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提出了唯意志論,他的這些理論和哲學思想被其後繼者尼採所繼承、發揚。叔本華還開創了現代悲觀主義哲學,認為人無法逃脫悲劇的命運,人的欲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就會痛苦,而人的欲望一旦得到了滿足他就會變得無聊,人生就如「擺鐘」,在無聊和痛苦之間搖擺。
  • 【書單】從叔本華讀到巴迪歐,你或許可以過好這一生
    每一件事情的發生,構成我們人生的總和;每一個單個時刻的幸福,會構成整個人生的幸福。在這個意義上,我們也必須思考自己如何過好這一生。在以下的書單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每個哲學家來說,幸福人生的答案不盡相似。德國哲學家亞瑟·叔本華相信禁慾與克制,他認為智識豐富、內心富有的人不會想要從外界獲得什麼;而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則發現,在他減少對自己的過分關注以後,更加熱愛生活了。
  • 叔本華:衡量一個人生活幸福的標準是什麼?
    叔本華:衡量一個人生活幸福的標準是什麼?每一個人都渴望自己幸福、希望自己的親人朋友幸福,但幸福是什麼?我們如何追求幸福?衡量一個人生活幸福的標準又是什麼?所有這些問題,德國偉大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叔本華的「幸福哲學」會告訴我們關於幸福的真諦。
  • 佛教的人生欲望觀——陳兵
    或阿陀那識執受個體生命的作用,或叔本華所謂心靈深層「生的意志」。生的欲望,無疑是維持人生存的最根本的食糧,「人生,人生,把人與生連綴成詞,是頗富深意的。欲生,大概就是人類最根本的欲望吧!」[1]當失去這種欲望時,人就會自殺。然對此根本欲望,諸家心理學頗少言及。四食中後三種,通於三界一切眾生,色界以觸食為主,無色界當以識食為主。
  • 鷦鷯巢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鷦鷯巢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莊子人生第一課——生存人生第一課是生存。人活著,衣食住行是基本需要。在人類社會的某些階段,在某些人某一生的某些階段,解決生存問題很困難。活下去是最大的人生目標。活下去,對很多時代的很多人來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資源有限,人口眾多;資源集中,分配不均。為了活著,人要很用力,很努力。在這個努力的過程中,人形成了一種認知與意識:活著很難,只有拼盡全力,不斷奔跑,擁有更多、更多,活著才有保障,人生才能有安全感。
  • 叔本華哲學:人活著那股勁兒可怕也可悲,明白了心裡就有希望了
    如果將叔本華的哲學思想照此分類的話,它是屬於唯心主義範疇。為什麼這樣說,叔本華在生命意志裡,認為人的生命意志就是人的本能衝動和欲望的泛濫,這一切是盲目的,也是沒有準則的,更沒有止境,生命無限,這種追求也絕不停止。
  • 世界哲學史上,叔本華第一個公開反對理性主義哲學
    在《附錄與補遺》的《人生的智慧》中,叔本華認為,決定凡人命運。欣賞一段摘自:《人生的智慧:如何才能幸福度過一生》比起從沒真正體驗過貧窮的人來,那些經歷過匱乏的害怕貧窮,也更容易鋪張浪費。出身良好的人通常比那些一夜暴富的人對未來更加慎重,生活上更加節制。乍看之下貧窮似乎並不是太可怕。
  • 叔本華人為:一個人,要麼是孤獨,要麼是庸俗
    叔本華說:流氓無賴總是喜歡交際的,這更為不幸。一個人品質高貴的主要標誌,就是他無法從與別人的交往中得到樂趣。他越來越傾向於獨處,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他會逐漸明白:除了少數例外,在這世上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是孤獨,要麼是庸俗。叔本華的話,不免有些偏激,很多人都不免俗的。
  • 自叔本華唯意志論出發,看非理性主義在現代的興起
    廣義上的意志,指的是人的理性和情感以外的一切的非理性因素,包括人的本真願望需求和欲望等等。而在狹義上的意志,則指的是對於困難的自我承受能力。在哲學概念當中的意志,主要就是以廣義上的意志作為其根本的意義來使用。而在整個哲學發展的歷史當中,明確使用意志的第1個人就是柏拉圖。他將人的靈魂分成三等級,即理性、意志和情感。意志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極為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