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衡量一個人生活幸福的標準是什麼?
每一個人都渴望自己幸福、希望自己的親人朋友幸福,但幸福是什麼?我們如何追求幸福?衡量一個人生活幸福的標準又是什麼?所有這些問題,德國偉大哲學家、思想家、作家叔本華的「幸福哲學」會告訴我們關於幸福的真諦。叔本華之所以風靡全球,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因為其「幸福哲學」,他的「幸福哲學」能夠讓人懂得許多東西,能夠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一些不必要的彎路。
或許,我們許多人認為,一個人快樂的程度和享受的程度,就是評價其幸福的標準。但是叔本華並不這麼認為,叔本華告誡我們,所謂「幸福的生活」並不是根據快樂和享受的程度來評判的,「幸福」只不過是「比較少不幸的生活」,實際上就是「能夠勉強忍受的生活」。
叔本華強調說:「生活並不是讓我們去享受的,而是讓我們去忍受和克服的。」確實如此,我們享受了的東西,並不會為我們的幸福增色,享受了優越的物質生活以及其他人們能夠享受的東西,人們所經歷的這些享受,對於增進人們的幸福毫無幫助。任何人,在其老之將至回首自己一生的時候,他不會說:「我這輩子什麼都享受過了,所以我幸福了。」他是不會這麼說的,享受過的東西,過了就過了,在一個人年老的時候都成為過眼雲煙了,已經不復存在了。
在另外一種情況下,如果一個人經受了過多的磨難、痛苦,那麼在他年老的時候,他回想其自己的痛苦經歷,他會覺得不幸福。所以,叔本華強調說:「一個人所能得到的最好運數,就是生活了一輩子,但又沒有承受過什麼巨大的精神上或者肉體上的痛苦,而不是曾經享受過強烈無比的歡愉。誰要是根據後者來衡量一個人一生中的幸福,那就是採用了一個錯誤的標準。這是因為快感是並且永遠是否定性質的,快感使人幸福是嫉妒的人所抱有的錯誤的想法。那是對他們嫉妒的懲罰。相比之下,痛苦卻是我們肯定地感受到的。」
綜合上述這些論述之後,叔本華總結說:「缺少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個人生活幸福的標準。」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不是無聊的,同時他也沒有經歷過什麼肉體或者精神上的巨大痛苦,那麼他就是幸福的。如果一個人享受過許多東西,享受過很好的物質生活,但是他如果很無聊,或者他經歷了精神或者肉體上的巨大痛苦,那麼他就是不幸福的。叔本華說:「健康的乞丐,比病危的國王幸福。」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乞丐雖然缺乏條件享受優越的物質生活,但如果他健康,如果他不無聊,他也是幸福的。相反,國王擁有不可一世的權勢,能夠享受各種各樣的東西,但如果國王經受疾病的折磨,那麼他也不幸福。
讓我們牢記叔本華的這句話:缺少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個人生活幸福的標準。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去追求享受,而是要採取措施避免不幸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