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濟群法師
衡量一個人是不是大乘佛子,關鍵取決於他是否生起菩提心,是否具備「我要幫助一切眾生解除生命痛苦,從迷惑走向覺醒」的崇高願望。只有具備這種願望,才能稱為大乘行者。反過來說,如果不具備這樣的願望,不管讀多少大乘經典,修多少大乘法門,都不能算是大乘行者。
發菩提心,是要建立無盡的悲願。當我們生起「盡未來際利益一切眾生」的願望後,就永遠不會失業了。菩薩的四弘誓願,即「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何等深廣的願力!
菩薩道的修行,是在利益眾生、幫助眾生走向覺醒的過程中完成。正如《普賢菩薩行願品》所說:「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花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花果。」這種慈悲不是我們平時的小慈小悲,而是觀音菩薩那樣的大慈大悲,其標準,是對一切眾生都能生起慈悲。如果還有一個眾生不是你慈悲的對象,這個修行就是不圓滿的。
另一方面,菩薩在利益眾生的同時,也在弱化我執。
所以利他不僅可以成就慈悲,同時也可以成就智慧。不過我們要注意,做事也很容易成就我執,成就自我的重要感、優越感、主宰欲。換言之,做事既可以成就無我,也可以成就我執,關鍵在於發心。只有帶著純粹利他的心做事,才能成就無我。
在菩薩道的修行中,中心的轉變非常重要。凡夫的人格,是依自我為中心建立起來的,這就必須加以改變。將原來的以自我為中心,轉變為以三寶為中心,以眾生為中心。《普賢菩薩行願品》告訴我們:「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只有轉變中心,才能與諸佛菩薩相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