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乘即佛說
幾千年來,一直在大乘非佛說上爭論不休,這是人的爭鬥心所致,故應息爭。
應該根據依法不依人的原則來決定自己的立場,那就是中立。大乘行者對小乘不贊亦不毀;小乘行者對大乘亦不毀謗。這樣是最好的選擇,妄想以人類的考察來定論,更是貽笑大方。再一次勸請圖一時口舌之快者,妄言大乘非佛說,止止止!
勸善篇:仁者喜歡修小乘儘管去修小乘;若修大乘就一門深入大乘經典好好修學,無需在這個問題上論輸贏,因為不可能贏,也不可能輸,最後只有謗法罪業纏身。切切謹記!
大乘即佛說有根據如下:
先以大乘小乘之共同推崇的基礎經典《增壹阿含經》為依據,在《增壹阿含經卷第一》的序品中,有多處提及大乘,這就是說,大乘於早期原始佛教經典中已經提出來,絕非是後期的產物,這是息爭的第一要素。現摘錄如下:
序品第一
……
梵天下降及帝釋, 護世四王及諸天,
彌勒兜術尋來集, 菩薩數億不可計。
彌勒梵釋及四王, 皆悉叉手而啟白:
一切諸法佛所印, 阿難是我法之器。
若使不欲法存者, 便為壞敗如來教;
願存本要為眾生, 得濟危厄度眾難!
(諸天賢聖眾及無量菩薩均來集會祈請讚嘆阿難尊者宣說如來教法,這裡提到一切諸法佛所印,詳見本文後部專門討論何為佛經的定義)
……
迦葉最尊及聖眾, 彌勒梵釋及四王,
哀請阿難時發言, 使如來教不滅盡。
……
阿難仁和四等具, 意轉入微師子吼,
顧眄四部瞻虛空, 悲泣揮淚不自勝。
便奮光明和顏色, 普照眾生如日初;
彌勒覩光及釋梵, 收舍遲聞無上法。
四部寂靜專一心, 欲得聞法意不亂;
尊長迦葉及聖眾, 直視覩顏目不眴。
時阿難說經無量, 誰能備具為一聚?
我今當為作三分, 造立十經為一偈。
契經一分律二分, 阿毘曇經復三分;
過去三佛皆三分: 契經律法為三藏。
……
更有諸法宜分部, 世尊所說各各異;
菩薩發意趣大乘, 如來說此種種別。
人尊說六度無極: 布施、持戒、忍、精進、
禪、智慧力如月初, 逮度無極覩諸法。
(此處點出菩薩發意趣大乘,緊接著提到大乘六波羅蜜)
……
彌勒稱善快哉說, 發趣大乘意甚廣;
或有諸法斷結使, 或有諸法成道果。
(此處已經直接說出發趣大乘意甚廣)
……
如是阿含增一法, 三乘教化無差別。
佛經微妙極甚深, 能除結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 能淨三眼除三垢。
(此處提出三乘教化)
……
契經一藏律二藏, 阿毘曇經為三藏;
方等大乘義玄邃, 及諸契經為雜藏。
(此處又直接點出方等大乘義玄邃)
補充說明一:
1、在小乘經典中有明顯記載:《增一阿含經》卷一序品中說:「契經一藏律二藏,阿毗曇經為三藏,方等大乘義玄邃,及諸契經為雜藏。」又《序品》卷初說:「是時,彌勒大士告賢劫中諸菩薩等,卿等勸勵諸族姓子,諷誦受持增一尊法,廣演流布,使天人奉行。」《增一阿含經》乃小乘四部阿含經之一,此經已明顯提及大乘,也有彌勒大士及賢劫中諸菩薩等大乘聖眾在場,可見小乘早已承認大乘經典是佛說,並贊「方等大乘義玄邃」!
2、律藏中的:《四分律》中亦云:「方等經未曾有經譬喻經……如是集為雜藏。」可見大乘經典是與小乘經典同行的,並非象有些人所說是後代人編造的。因為律藏只有佛親口宣說,其餘任何人沒有資格宣說律藏的,顯然方等經在律藏中已經出現,即為佛親口宣說。這是息爭的第二要素。
3、佛並沒有對大乘非佛說有絲毫懸記。佛對佛法的流傳情況在許多經典中都有懸記,唯不見對此有什麼懸記留下來。大乘在漢地、西藏、臺灣、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地區弘揚上千年,此事不可不大。如此大事若有誤傳,而佛不作懸記是不可能的事情。這是息爭的第三要素。
補充說明二:無著菩薩的說法。
無著菩薩《大乘莊嚴經論·成宗品》的注釋以八因成立大乘是佛說。
第一不記者,先法已盡後佛正出,若此大乘非是正法,何故世尊初不記(授記)耶?譬如未來有異世尊即記,此不記故知是佛說。
第二同行者,聲聞乘與大乘,非先非後,一時同行,汝云何知此大乘獨非佛說?
第三不行者,大乘深廣,非忖度人之所能信。況復能行外道制諸論,彼種不可得,是故不行,由彼不行故是佛說。
第四成就者,若汝言餘得菩提者(其他佛)說有大乘,非是今佛(釋迦佛)說有大乘,若作此執則反成我義,彼得菩提亦即是佛如是說故……」
補充說明三:
《顯揚聖教論》以十因、《成唯識論》以七因成立大乘是佛說。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律唯佛說,經論通五種人說(佛、菩薩、聲聞、天、人)。
《大智度論》:「如是等無量無邊阿僧祇經,或佛說,或化佛說,或大菩薩說,或聲聞說,或諸得道天說,是事和合皆名摩訶衍。」可知大乘經典並非必定由佛陀親口所說,只要由佛加持所說,或聲聞等憶持而誦出等後,經佛陀印可,皆可成立是大乘清淨正法。
另外,佛陀具有三身,許多大乘經典就是佛以化身在人間宣講的(如《金剛經》、《楞嚴經》等),也有經典是佛陀不離人間而上升天界,以法身宣講的(如《華嚴經》等),我們怎麼能以普通凡夫很狹窄的考證等見聞而測度佛境呢?
補充說明四:太虛大師《佛法建立在果證上》的說法。
佛陀的教法,非是平常的語言文字,心理思維所能推測的。……倘若沒有佛果與聖果的自證智力,而以普通的思想來觀察、判斷,當然有很多疑難之處。這是因為普通的思想,太幼稚的緣故!
法相宗的《瑜伽師地論》是彌勒菩薩應無著菩薩之所祈請,從兜率天降下到人間的瑜遮那講堂為無著等人講說的。有因緣成熟者,能睹彌勒的光明或聞法者,如果沒有因緣的眾生則光無所睹,法亦無從聞了。
又如大乘律《梵網經》裡面的記載,由於華臺上盧舍那佛傳千釋迦,再傳之千百億之釋迦,這些更非是普通人的心理所可以證明了……」以考證等方法而揚言「大乘非佛說」,因此造下極可怕的謗法罪業的人,聞大師此語,當應猛醒!
補充說明五:深圳弘法寺與泰國佛教的因緣片段。
當年,本煥老和尚(以下稱本老)在世時,泰國國王母親去世,停放過程中一直臉色蒼白,沒有顯現瑞相,經泰國佛教界推舉,經由國家外交部交涉,禮請本老前去泰國為王太后作佛事。當時本老年事已高,不宜遠行,就選派弟子印順大和尚(現在為弘法寺方丈)前往泰國曼谷為王太后順利開了超度法會。王太后即時臉色紅潤,外面出現了百花盛開,百鳥爭鳴的祥瑞景象。泰國國王非常高興,當時對弘法寺金扇銀扇獎勵為證,並得到泰國佛教界邀請與泰國朱拉隆功佛教大學(世界佛教大學中排名第一)結為友好寺院。這是其一。
其二:是2011年,泰國洪水泛濫成災,幾個月不退,於是又想起本老。又是通過國家外交部交涉,邀請本老。如上一樣,還是印順大和尚前往,泰國總理親自迎接,然後又一同乘坐直升飛機飛往各個災區慰問,每到一處,災難消除,不久洪水退去。事情確實非常神奇,令泰國上下大眾非常震驚,同時非常感恩,當時以泰國國家名義獎勵弘法寺一個小島和其它貴重物品。弘法寺將泰國獎勵的小島用來建立觀音菩薩道場(已經建好了)。
這些都是事實,可以去泰國或弘法寺親自了解。從此,大乘佛教在泰國得到承認。小乘佛教國家竟然允許在泰國建立觀音菩薩道場,以往是絕對不敢想像的事情。從這幾次弘法寺與泰國結下的殊勝法緣,也消除了南傳佛教對大乘佛教的種種誤區,是幾千年來的不同認知最該息爭的機緣已經成熟。大乘佛教的許多殊勝公案,實際上是數不勝數,只是沒有得到廣泛弘揚,不為人所知而已,故令大眾不能正確認知。
以上簡單論證及少許事實也足以說明,大乘是佛說。大家應該可以息爭了。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