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的智慧(五)大龍說禪130 佛說「法、報、化」三身平等遍在.

2021-02-06 巢寨夫人

     我舉個例子:科學家牛頓因為蘋果掉下來砸中了他,發明了萬有引力,大家可能也知道,牛頓到最後信了上帝。人們還批評他,認為科學家怎麼能信仰迷信呢?!實際我們還不太了解西方,真正帶動西方文化的原動力,實際是尋找上帝、是尋找我們生命的來處、是尋找我們真正的家。所謂現代科技的發達,不過是尋找上帝的副產品,不是西方科學家的精神生活貧乏。這與我們不同。它帶動科技發展的動力是尋找上帝,也就是尋找我們自己。這是另外的話。牛頓為什麼信仰上帝?牛頓是有依據的,他不是盲信,他信仰上帝並不是迷信,他信仰的上帝恰恰是智信、智見。為什麼呢?我舉個例子。牛頓講,一塊手錶,拆成一把零件往空中拋去,落下來的時候,絕不可能成為一塊手錶。聽懂了沒有?一把零件往空中拋去,落下來的時候成為一塊手錶這是不存在的。牛頓通過觀察,任何事物它形成這個事物的軌跡一定是有原因的。聽懂了嗎?天體運行一定是有規律的,沒有無規律的事情——海灘上的一顆沙子,它為什麼在那個地方出現?它一定在那個地方出現。這就是牛頓通過非常科學的觀察得出的,所以他臣服了——這一定是上帝的作品,要不沒辦法解釋。我這麼講不是宿命,我們一路走來,因為這個時候,我有個前提,就是佛還沒出現呢,所以這個時候我就這麼講。那麼好了,我們真正見到的是有跡可循的現象,所以我們發現,的確冥冥中存在著超越我們理解的力量。有一種說法,「你給我一個槓桿,我就能夠啟動世界」。

     下面,佛要登場了。佛登場了,就出現了佛登場的場景。大家發現,我們的窗簾打開了,光透進來了,但沒有完全打開,可至少比剛才要明亮了。那麼好。我還記得佛沒出場前,給大家帶來的情緒和跟對這種情緒的定義——那個定義是「苦」。佛出場了,他給大家帶來的定義是什麼?是「樂」。人生不是苦,是樂!大家記住啊,非常嚴格的定義,非常清楚的樂。那麼佛告訴我們真實的世界是什麼呢?不是六道。大家一定要記住,佛可從來沒說過六道。六道輪迴這個說法佛原創裡沒有。因為印度小乘佛教是這麼講的,這種說法是假借了印度的梵文化。那佛說了什麼?佛說了「法、報、化」三身平等遍在,佛說依法身而變現的報身與化身。佛說如來藏,佛可沒有講六道,大家把這記住了。


聯絡地址:

那蘭陀佛法大學網址:http://www.nalantuo.org/

那蘭陀佛法大學QQ群:43564060

微信群:佛陀喜宴



王傳龍(作者),1965年生人。作者於1988年在北京廣濟寺皈依觀空老法師,法名慈傳,早年曾參學賈題韜,南懷瑾,黃念祖老居士、趙樸初,吳信如老居士等。


1992年皈依體光老和尚修學禪宗,法號妙湛。也曾參學雲南蓮花精舍方於上師,東密阿闍黎真圓,法名傳智,青海無上瑜伽士秋英多傑•仁波切,法名仁青丘佳,寧瑪派談錫永上師,法名大龍,研習密法修學。


作者謹遵達摩祖師「深入經藏、藉教悟宗」祖訓,依大乘佛法,方便施教。作者依佛說《入楞伽經》等經典,建立大唯識的佛法觀修體系,依兩重識變,施設不同層面的識體平臺,還原佛陀在三轉法輪開演的法相唯識如來藏,復原了瑜伽行中觀的佛法修學體系,開顯了法相唯識兩重識變的觀修機理,依智界身不異,法報化一如,重新建立佛法觀修體系,以禪宗法身見揭示了一心佛覺下不同識體平臺組成的生命背景。引導眾生境界向上轉依,使聽聞大乘法眾出離顛倒夢想,依生命實相真正站立起來。


相關焦點

  • 佛陀一生,花與佛的因緣
    成道、說法時,常有諸天從空中散下繽紛的天花贊歎、供養,有時候天人也會自身化成天花或花座來供養。涅槃時,天人更以曼陀羅等種種珍貴的花來供養佛陀。在《大乘寶要義論》中說: 無熱惱大池北面有山名五峰,而彼山上有優曇華林。若佛世尊從兜率天宮降生人間入母胎時,彼優曇華而方含蕊。若佛世尊出母胎時,是華增長有開敷相。
  • 淨旻法師:論「大乘是佛說」的基本理念
    什麼是「佛說」?所謂佛說,特指釋迦本師「從得道夜至涅槃夜」一代時教中所有的聲教,亦即佛陀語業「正教輪」;同時,凡經佛陀親加印可的弟子說、仙人說、諸天說、化人說等,亦可視為「佛說」。除此之外,古今一切符合三法印標準的微妙善語,統歸「佛法」範疇,非屬「佛說」之列。故不得混亂於廣義的佛說。
  • 佛陀到底是什麼概念?
    頂聖如來多傑羌佛第三世雲高益西諾布簡介頂聖如來多傑羌佛第三世雲高益西諾布,即是金剛總持,又名持金剛,為原始報身佛多傑羌佛降世,簡稱三世多傑羌佛(在這世界亦曾被尊稱為義雲高大師)。三世多傑羌佛的成就是最頂尖的,所展顯的顯密和五明智慧、證量的實際證明材料在佛法界中,也是沒有哪一個聖德能與之相提並論的。
  • 由《金剛頂經》中介紹釋迦牟尼佛修成如幻佛身的經過
    ◎入一切如來平等智三昧耶,證一切如來法平等智自性清淨:等覺空智與佛相同即證空有中觀智,此中觀智來自自性清淨心。‧平等智即具四智之功能,證空有不二,此平等智來自自性清淨心。◎面立於金剛界諸如來及五方佛前,得如來加持釋尊的佛身。此時釋尊種智已受五方佛灌頂轉識成智。每粒識種均成智種。五、釋尊身不動可觀察各方向以破除內心執著方位(指釋尊已完全破除微細業障)婆伽梵釋迦牟尼如來。一切平等。善通達故。一切方等。觀察四方而坐。
  • 【佛教經典】佛說梵網經卷上·菩薩心地品上(1)白話文
    這時,釋迦牟尼佛全身放如如智慧光,逼照天王宮乃至蓮華臺藏世界。此間,一切世界,一切眾生,見此往未曾有之光,皆歡喜快樂,然不知此光依何因何緣而放,故皆生疑念。不僅地上眾生如此,就是有身光之無量天人,因心昏蒙亦不知佛光之因緣。  那時候,聚此聽法的無量菩薩中,有位大菩薩,名玄通華光主菩薩,從大莊嚴光明正定中起定,隨承佛之神力,放金剛白雲色光,遍照一切世界。
  • 我贊成大乘是佛說
    (此處已經直接說出發趣大乘意甚廣)……如是阿含增一法,  三乘教化無差別。佛經微妙極甚深,  能除結使如流河;然此增一最在上,  能淨三眼除三垢。無著菩薩《大乘莊嚴經論·成宗品》的注釋以八因成立大乘是佛說。第一不記者,先法已盡後佛正出,若此大乘非是正法,何故世尊初不記(授記)耶?譬如未來有異世尊即記,此不記故知是佛說。第二同行者,聲聞乘與大乘,非先非後,一時同行,汝云何知此大乘獨非佛說?
  • 《佛說灌頂召五方龍王攝疫毒神咒上品經》密義疏
    所謂「八部眾」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因為天眾與龍眾最多且勢力最大,所以有時又稱為「天龍八部」。而群龍之首,則稱為龍王或龍神。一般認為龍是住在水中的蛇形鬼類,所以屬於鬼趣所攝。但據《正法念處經》卷十八畜生品載,龍王攝屬於畜生趣,乃愚痴、瞋恚之人所受之果報。
  • 《禪門七日》獲好萊塢最佳紀錄片獎,向世界展現中國禪的智慧
    《禪門七日》是一部長40分鐘的紀錄片,以禪宗祖庭柏林禪寺「生活禪夏令營」為背景,講述了五名大學生在七天夏令營裡所發生的故事。在柏林禪寺,「生活禪夏令營」七天的訓練,讓他們對內心的煩惱有了清晰的覺察和反思,並找到了答案。五名大學生在七天裡的轉變,展現了中國禪的智慧。
  • 法華經:富樓那的成佛授記,那時候的娑婆國土比現在美好(48)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復聞宿世因緣之事,復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這時,富樓那從釋迦牟尼佛那裡聽聞了三乘法是佛的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聽聞了佛授諸大弟子無上正等正覺記,又聽聞了過去聽聞妙法蓮華經的因緣之事,又聽聞了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心中感到了從未曾有的法喜。
  • 佛說:佛身三十二善相,凡夫身三十二惡相!
    一說佛與凡夫的區別,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佛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尤其是三十二種殊勝大人相,古往今來,只有佛與統治世界的轉輪聖王方可全部具足。其實,凡夫也有三十二相,佛言:「三十二相者,其義有二:一者在凡夫中,名為三十二種惡相;二者在賢聖中,名為三十二種善相。」今天七葉君就與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先說三十二種善相,也就是廣為人知的「佛身三十二相」。
  • 大願說禪—宇宙弦的啟示
    我們的生命本來就是有無限的自由、絕對的平等,但是因為我們凡夫的思惟方式一開始就迷失了,我們的心迷路了,所以才會一直去攀緣外境,凡夫執著於萬事萬物實有的,但其實當代物理學的「弦論」其實已經證明了「緣起性空」。阻礙人的身心健康、抑制人類創造潛能發揮的根本的障礙,不在於外部的環境,而在於人的內心,在於人的思惟方式一開始就迷失在人我執和法我執裡。
  • 圓覺三代祖師:釋迦牟尼佛、文殊師利菩薩、蓮華生大士
    第一代祖師:釋迦牟尼佛 印度迦毗羅衛國淨飯王太子,見眾生苦,感悟出家,證大菩提,人稱「佛陀」(覺者)。弘法四十九年,至七十九歲時,涅盤於拘屍那國之娑羅雙樹間。此世界之佛教各宗各派所有佛法,皆由釋尊傳出,遂共尊為佛教教主。
  • 有人問六祖慧能何為佛的三身四智,六祖這樣回答
    唐代有一位僧人叫智通,據說他鑽研《楞伽經》已經有千多遍了,但他還是沒有弄清楚「法身」、「報身」、「化身」這三身的意義,以及「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這四智的內涵。於是,他便去恭請六祖慧能講解。
  • 佛說,有福之人的四種特徵,看看你有嗎?
    一個人有沒有福報,是可以從他的行為、語言和思想上,即身、口、意三業上體現出來的。要想有福報,就要自己去積攢福報、培植福報,要廣種福田。要懂得布施、救濟窮苦;要深信因果、放生護生;要孝敬父母、知恩報恩。有福報的人,總是善良的人。善良之人必有厚報。
  • 佛教的宇宙觀之須彌山丨佛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讓人嘆為觀止
    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須彌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天下;四千海水,四千大海水;四千龍,四千大龍;四千金翅鳥,四千大金翅鳥;四千惡道,四千大惡道;四千王,四千大王;七千大樹,七千大泥梨,十千大山,千閻羅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王,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為小千世界。這是說,一「小千世界」的內容就是一世界的內容的一千倍(千為虛數,形容很多。)。
  • 佛陀累世修行為何壽命如此之短,甚至不如一些外道仙人
    乃至外道五通神仙得自在者。若住一劫若減一劫。經行空中坐臥自在。左脅出火右脅出水。身出煙炎猶如火聚。若欲住壽能得如意。於壽命中修短自任。如是五通尚得如是隨意神力。豈況如來於一切法得自在力。而當不能住壽半劫若一劫若百劫若百千劫若無量劫。以是義故。當知如來是常住法不變易法。如來此身是變化身非雜食身。為度眾生示同毒樹。是故現捨入於涅槃。迦葉。當知佛是常法不變易法。汝等於是第一義中應勤精進一心修習。
  • 佛陀預言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最後只剩一句話,聽到的人還可得渡
    佛陀預言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最後只剩一句話,聽到的人還可得渡。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49年,渡化了不少眾生,證得阿羅漢的也不在少數。這就是佛在世的好處,讀經書和聽佛說法,肯定不是一個層次。佛陀仍舊沉默,不作回答。阿難尊者象這樣請問了三次,佛陀才對阿難及大眾說:「我入涅槃後,佛法將要滅亡的時候,在這造五逆業的濁惡世間,魔道興盛。魔在佛門內,外表裝作修道人的樣子,破壞搗亂我們的正道。穿著世俗人的衣裳,喜歡豪華的袈裟及各種彩色的服飾。喝酒、吃肉、殺害生命、貪圖口味。沒有慈愛之心,互相憎恨嫉妒。
  • 《佛說七俱胝佛母準提大明陀羅尼經》十八臂準提菩薩的象徵意義
    「俱胝」當百千萬億講,「七俱胝佛母」就是七百億諸佛菩薩之母的意思,在胎藏界曼茶羅內,為遍知院的一尊,密號為:「最勝金剛」《佛說七俱胝佛母準提大明陀羅尼經》中記載著十八臂準提菩薩的畫像法:本尊像作黃白色。種種莊嚴其身。腰下著白衣。衣上有花。又身著輕羅綽袖天衣。以綬帶系腰。朝霞絡身。其手腕以白螺為釧。其臂上釧七寶莊嚴。
  • 佛教「智慧」的內涵和現實意義的探討
    一、佛教的「智慧」在整個佛教理論體系中,智慧處於非常重要的位置。佛教的「佛」,是佛陀音譯的簡稱,佛陀即覺者,是對宇宙人生真相徹明了的人,而覺者,就是具有圓滿智慧的人。只有深具智慧之心,才會大慈大悲在心,成為以救世救人為己任的大覺大悟之人。大乘佛教修菩薩行,「悲智行願」四修並重。《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開篇就說:「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這裡的「發慧」也就是得智慧。佛陀四十九年所說的,不外乎「戒定慧」三學,也就是持戒、修定、發慧;「戒」和「定」是手段,「慧」是目的。
  • 佛陀說:愛因分享而滋長
    《佛陀》第三十四集:佛陀終於在菩提樹下證悟,周身遍放光明。經常來給他送飯並陪伴他的幾個小夥伴善生、吉祥等非常驚奇,善生遞給佛陀一個橘子,佛陀歡喜的接過並說:「愛因分享而滋長。」接著佛陀讓夥伴們坐下,分享給他們自己悟到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