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禪門七日》是首部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的關於中國禪文化的紀錄片,也是首部在美國的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紀錄片。
《禪門七日》是一部長40分鐘的紀錄片,
以禪宗祖庭柏林禪寺「生活禪夏令營」為背景,
講述了五名大學生在七天夏令營裡所發生的故事。
沒有獵奇,
也不追求譁眾取寵的效果,
而是著眼於每個人都可能會有的煩惱,
啟發人們去思考人生覺悟這個重大命題。
截圖為電影節官方網站公布獲獎影片名單
美國好萊塢洛杉磯電影節組委會當地時間6月27日公布,來自中國大陸的《禪門七日》(7Days in Bailin Temple)獲得最佳紀錄片獎(Best Documentary Feature)。
《禪門七日》是首部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的關於中國禪文化的紀錄片,也是首部在美國的電影節上獲獎的中國紀錄片。
該片由諸葛虹雲導演,藍海雲平臺與中版崑崙傳媒聯合製作。
《禪門七日》是一部長40分鐘的紀錄片,以禪宗祖庭柏林禪寺「生活禪夏令營」為背景,講述了五名大學生在七天夏令營裡所發生的故事。
他們各自有著不同的煩惱,比如留學後在英國的就業壓力、愛情得不到父母的認可、與父親的長期隔閡、作為女博士的苦悶等等。
在柏林禪寺,「生活禪夏令營」七天的訓練,讓他們對內心的煩惱有了清晰的覺察和反思,並找到了答案。
五名大學生在七天裡的轉變,展現了中國禪的智慧。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生活禪十分善巧地延續了禪宗的特色——讓我們了解到禪宗是活潑的,並非文字匠似的拘泥於固有的話語體系,也並非一味談玄說妙、自說自話。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對於當今眾多青年人來講,禪是不容易懂的。淨慧長老生活禪理念的提出,以及生活禪夏令營的舉辦,可謂讓大眾受用到了接地氣的禪法。
除了柏林禪寺的「生活禪夏令營」,暑期期間,許多人都會選擇報名各個寺院舉辦的佛學夏令營,學習佛法智慧,體驗禪修生活。
也許會有很多人不解,為什麼每個寺院的佛學夏令營都這麼火爆,為何現在有這麼多人對佛學感興趣?
也許星雲大師在佛光山大專第二期佛學夏令營的開示能夠為你解答。
我們為什麼要創辦佛學夏令營呢?
一.為了升華我們的人格
人所以稱為萬物之靈,在於人有人的尊嚴。人的尊嚴,那就是「人格」。
人格,不是父母師長能夠給予的,也不是黃金美鈔所能購買的。人格是我們遵循道德而培養的,是我們契合真理而升華的。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遺臭萬年,這分別就在有沒有人格。
商朝孤竹君的兒子伯夷和叔齊,恥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而今日以伯夷叔齊比人,人人皆喜;三代的桀紂幽厲,都是一國之主,稱為人王,而今日以桀紂幽厲比人,人人皆怒。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人格的分野。杭州佛日契嵩禪師曾慨嘆說:「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道德之所存,雖匹夫非窮也;道德之所不存,雖王天下非通也。」
在人格的範圍內,不以成敗而論英雄。秦檜殺死嶽飛,看起來,秦檜是勝利的,嶽飛是失敗的,可是惡名千古的是秦檜,萬世崇敬的是嶽飛。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希圖榮華富貴;史可法損其所有,在揚州抵抗清兵,最後捨身捨命。嶽飛、史可法,為我中華民族留下千秋浩氣,萬古英靈,就在於他們人格的表徵。
人生於世,有其當為,也有其不當為。當為者,雖是赴湯蹈火,殺身喪命,也在所不辭;不當為者,雖高官厚祿,黃金美鈔,也應該拒絕。這種情操,要在我們青年時期中培養。在浩瀚無邊的佛法中,在莊嚴寧靜的道場裡,才可以長養青年的信心,才可以升華青年的人格!
▲南京棲霞古寺第13屆佛學夏令營早課誦經
面對著慈悲偉大的佛陀聖像,想到在《本生經》裡記載著他的種種犧牲自己、救度眾生的事跡,以及他為了看不慣當時社會階級的懸殊,眾生之間的弱肉強食,毅然的拋開王子的榮華,尋找那失去的人格尊嚴,六年的參訪學道,六年的修習苦行,終於他的人格升華了,他成為不滅的真理,成為人間的慧光。我們要升華自己的人格,我們就要依著他的足跡邁進。因此,我們以佛學為主,創設夏令營的目的,希望佛學能有助於各位青年們人格的升華!
二.為了淨化我們的煩惱
「天長地久有時盡,煩惱綿綿無盡期」,尤其在這個苦難時代的青年,家庭生活,事業前途,國家盛衰,無一不感到煩惱重重,苦悶不已。
當然,人生於五濁惡世之上,為六塵境界所圍繞,不是貪慾作祟,就是瞋恚鼓興,愚痴邪見,顛倒是非。煩惱,像杻械枷鎖一樣,緊緊的系縛了人生!
尤其,青年人的思想未臻成熟,事業經濟未有基礎,職業的問題,婚姻的名分,有的為了孝順尊長,放棄自己的理想,作傳統下的犧牲;有的迎合時代的潮流,背棄家庭倫理,作道德中的叛徒。青年們面臨了這些現實的問題,無一不被煩惱所苦。
家裡有錢,金錢不能驅逐煩惱;父母有勢,勢力不能化解煩惱。八萬四千煩惱,都是障道的勁敵。佛監禪師說:『好嗜欲則貪愛之心生,好利養則奔競之念起,好順從則阿諛小人合,好勝負則人我之山高,好聚歛則嗟怨之聲作。』各位應該知道,有的青年因煩惱而自暴自棄,有的青年給煩惱擊垮了自己,所以,淨化煩惱,是青年們急迫的問題。
佛法昭示我們,幸福大門時時為我們敞開,只要摒棄私我,淡泊慾念,建設服務的人生觀,有出世的思想,作入世的事業,從少欲知足中,領悟淨化煩惱的法門。因此,我們以佛學為主,創設夏令營的目的,希望佛學能有助於各位青年們煩惱的淨化!
▲河北柏林禪寺第24屆生活禪夏令營
三.為了擴大我們的心胸
一個人心胸的寬窄與否,決定其一生事業的成敗。放不下他人,排擠、嫉妒,只有孤立自己。「宰相肚裡能撐船」,這是非常有道理的說法。
原諒你的仇敵,佛說「冤親平等」,這是多麼偉大的心胸!叛逆者提婆達多三番五次的設計謀害佛陀,而佛陀始終認為這是逆增上緣,把他看做善知識。沒有黑暗,哪裡有光明?沒有罪惡,哪裡有善美?被人包容顯示自己的渺小,能容別人才是偉大的人物。
「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大海能容百川,虛空能容萬物,因為能容,大海所以廣大,虛空所以無邊。經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擴大心胸的人,才會更大更高。
今日社會,道德淪亡,良知泯滅,到處爭權奪利,到處欺凌排擠,吾人非得擴大心胸承受一切,淨化一切不可。不要以為容人是一件傻事,要知道心胸裡能裝多少,未來的成功就有多大。因此,我們以佛學為主,創辦此一夏令營的目的,就是希望有助於各位青年們的心胸能夠擴大。
▲廣東雲門山大覺禪寺第5屆「雲門農禪」夏令營
四.為了莊嚴我們的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我們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世界。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莊嚴他的世界,終成為極樂淨土;佛陀的弟子富樓那到蠻荒輸盧那國去布教,希望把那裡莊嚴成善良的社會。
我們為什麼進入學校念書?為的是擴大我們知識的世界;我們為什麼要精勤工作?為的是建設我們事業的世界;我們為什麼要服務人群,為的是美化我們道德的世界;我們為什麼要研習佛學?為的是莊嚴我們大我的世界。
莊嚴我們人格的世界,不是憑著幻想,也不是仗著空談,主要的是實踐自己的慈心悲願,外境的金池寶地,亭臺樓閣,內心的清淨光明,無分別智,都應該努力去莊嚴。經典告訴我們:修橋建寺,布施救貧,是莊嚴外境的世界;尊敬別人,奉行威儀,是莊嚴自身的世界;惡念不生,正念清淨,是莊嚴心靈的世界。傅大士云:「莊嚴絕能所,無我亦無人,斷常俱不染,穎脫出囂塵。」《維摩經》云:「欲淨其土,常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只要吾人奉行佛教清淨法,身心世界自會莊嚴。因此,我們以佛學為主,創辦此一夏令營的目的,就是希望有助於各位青年們的世界能夠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