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導筒directube DIRECTUBE導筒
The Playlist:
2010年代是絕對的紀錄片黃金時代,隨著全球化的進展,人們對於世界不同角度訊息的獲取越來越多,規格需求越來越高,不僅大師名導頻繁選取不同形式進入這個領域,紀錄片本身在歐洲三大電影節、影評人等評價體系也受到更多的支持。流媒體興起後,紀錄片投資方式改變更使得創作者獲得前所未有的表達自由。
如今每年都會有好幾部不同類型紀錄片受到推崇或熱議,可能是大師探索之作、可能是絕妙人物傳記、可能是複雜政商議題、可能是離奇罪案重審、可能是人類極限探秘……十年前是完全想像不到的。
如今的紀錄電影仍舊在技術層面開拓著影視拍攝的潛力,同時對於個人如何建立一個多觀念並存的理想三觀也是很有幫助的。特別是在如今全球文化下沉且越發保守的時代,在可預見的下個十年紀錄電影的繁榮將愈演愈烈。(神甫)
註:部分入選紀錄片為分集電視紀錄片
The Playlist評選2010-2019年最佳紀錄片
完整片單(55部)
1
殺戮演繹 The Act of Killing (2012)
導演: 約書亞·奧本海默
製片國家/地區: 丹麥 / 挪威 / 英國
語言: 印尼語 / 英語
1965年,印尼政府被軍政府推翻,那些反對軍事獨裁的人都被認定為「共產黨人」,並遭遇了血腥屠殺,一年之內,就有超過100萬「共產黨人」喪命,其中就包括農民還有一些當地的華人。本片的主角Anwar Congo和他的朋友們就參與了當年的屠殺活動,他如今是印尼最大的準軍事組織Pemuda Pancasila的元老人物。Anwar和他的朋友接受導演的邀請,在鏡頭前重新演繹當年他們是如何處死那些「共產黨人」的,他們通過拍攝電影的方式,重現了當年的場景,再次拿起了那些沾滿鮮血的用來勒死人的鐵絲。Anwar講述了他的故事,其中就包含著他年輕時候對美國黑幫電影的喜愛,而他所屬的準軍事組織Pemuda Pancasila雖然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力量,恰恰也被人視為印尼最大的黑幫......
2
我們講述的故事 Stories We Tell (2012)
導演: 薩拉·波莉
製片國家/地區: 加拿大
語言: 英語
這是薩拉·波莉拍攝的第一部紀錄片,在這部紀錄片中,她記敘了一個家庭的變遷。通過不同的人對家族歷史的回憶,我們得以了解到這個家庭充滿糾葛的過去。
3
辛普森:美國製造 O.J.: Made in America (2016)
導演: 伊斯拉·埃德爾曼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繼《紐約災星》和《製造殺人犯》 之後又一部極佳的紀錄劇集。本作是導演伊斯拉•埃德爾曼攝製的5集紀錄電視電影。將震驚美國的著名橄欖球運動員O.J. 辛普森殺人案事件再度搬上熒幕,通過對辛普森人生軌跡的深入展現,探究美國社會最關注的兩個話題:種族和名人……
4
再一次體悟 One More Time with Feeling (2016)
導演: 安德魯·多米尼克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法國
語言: 英語
起初《刺殺傑西》、《殺戮行動》的導演Andrew Dominik以著名的Bad Seeds側錄樂團表演為導向,卻在錄製《Skeleton Tree》專輯時,Nick Cave的兒子Auther Cave遭逢意外墜崖身亡,面對喪子打擊之痛,他所創作的歌曲多數圍繞在死亡、失去、個人悲傷之情的宣洩,更將此片發展出意義深遠的人生場景、Nick創作《Skeleton Tree》幕後心境轉移。1小時48分的片長,以大部份的黑白畫面處理,穿插少許彩色片段,Nick的旁白描述以及真情流露演唱,透著哀怨且脆弱的氣息,還有對兒子離世的無比思念。
5
逃避者 Shirkers (2018)Shirkers
導演: 陳善治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1992年,少年譚珊蒂和她的朋友索菲和茉莉拍攝了新加坡的第一部獨立電影-一部名為「偷懶者」的公路電影-和他們神秘的美國導師喬治·卡多納(Georges Cardona)一起拍攝。桑迪寫了劇本,飾演主角,一個叫S的殺手。拍攝結束後,喬治和所有的鏡頭一起消失了!20年後,16毫米罐在紐奧良被找到,桑迪-現在是洛杉磯的小說家-開始了一場跨越兩大洲和許多媒體的新的個人奧德賽:16毫米、數碼、Hi8、Super8、幻燈片、動畫和手寫信件。萬花筒朋克搖滾鬼故事!
6
夜宿人 The Overnighters (2014)
導演: 傑西·莫斯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絕望的男人們拖著身軀來到北達科塔油田來追逐所謂的「夢想」,一名當地的牧師冒著風險來幫助這些邊緣的人們。
7
工夫 The Work (2017)
導演: Gethin Aldous / Jairus McLeary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影片展現在一個房間中,3個監獄外來的平民與來自戒備高度森嚴的四級牢房的犯人們接觸,一起參加一個4天的心理治療。過程中,每個人都必須深入挖掘自己的過去,他們逐漸走出內心的安全區域,徹底撕下自由人與囚犯彼此心靈之間的障礙和偏見,了解到他們的內心。這4天讓囚犯們看到希望,也讓來自監獄之外的人以不同的角度,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生。
8
黑爾郡的日與夜 Hale County This Morning, This Evening (2018)
導演: 拉梅爾·羅斯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有關於歷史悠久的美國南部生活
9
持攝像機的人 Cameraperson (2016)
導演: 基爾斯滕·詹森
主演: 基爾斯滕·詹森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曾榮獲第88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併入圍奧斯卡紀錄片短名單、美國獨立精神獎、哥譚獨立電影獎等專業獎項足夠說明這部《持攝像機的人》的超高口碑。基爾斯滕·詹森是著名攝影師,曾經參與麥可·摩爾的《華氏911》、蘿拉·珀特阿斯的《第四公民》等名作。你會在片中看到布魯克林拳擊手的掙扎、阿爾及利亞接生護士在惡劣條件下工作、波士尼亞阿拉伯農民返鄉等等。影片中對於那些遭受過大屠殺、大災難的地點進行再審視的畫面,更是直逼內心。
10
馬龍,聽我說 Listen to Me Marlon (2015)
導演: 斯蒂文·萊利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這部紀錄片由馬龍·白蘭度自己錄製的視頻和音頻構成,通過他的音容笑貌去了解他偉大的演藝生涯,以及遠離塵囂的私人生活。
11
離開夢幻島 Leaving Neverland (2019)
導演: 丹·裡德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該紀錄片由Dan Reed導演和製作,長達236分鐘(近4小時)。根據官方概述,本片講述兩位7歲和10歲的男孩曾經和麥可·傑克遜有著長期友好關係,現在他們已經30多歲,他們會講述MJ曾怎樣性侵他們以及如何達成協議和解。
然而,本片因拍攝立場問題引發麥可·傑克遜粉絲的強烈不滿。
12
滑板少年 Minding the Gap (2018)
導演: 劉冰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導演劉冰將鏡頭對準了從小與自己一起玩滑板的好友們。年紀最大的Zack初為人父,新生兒的降臨似乎讓Zack一夜之間長大,但隨之而來的生存壓力與家庭矛盾也讓他接近崩潰。Keira剛剛成年,初入社會的他充滿迷茫,紀錄片的拍攝給了他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往與家庭,以及周遭一切的契機。劉冰也交出鏡頭,講述了自己的故事,是什麼讓他選擇了滑板?又是什麼促使他拍攝了這部紀錄片?
13
臉龐,村莊 Visages villages (2017)
導演: 阿涅斯·瓦爾達 / JR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第42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2017)紀錄片單元觀眾選擇獎,法國新浪潮祖母阿涅斯·瓦爾達與街頭藝術家JR導演,紀錄片伴隨兩人駕駛著JR的小貨車穿越法國的村莊。一路上他們拍攝下所遇到的人物,然後在房子和工廠的牆上塗抹告示牌尺寸大小的肖像畫。已申報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14
阻斷者 The Interrupters (2011)
導演: Steve James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本片講述了三位主人公為保衛曾經工作過的芝加哥社區,致力於阻止暴力事件的感人故事。電影的主角「暴力阻斷者」們都為一個叫做「停火」(CeaseFire)的創新性機構服務。該組織由流行病學家Gary Slutkin創立,他認為暴力的傳播就像疾病傳播一樣,所以治療方法就應該追蹤受傳染最深的,找到源頭並將之消滅。由於阻斷者本身的經歷,他們在社區有非常高的可信度,他們的任務就是介入衝突之中,在事情演變成大規模暴力事件之前將其終止。但是在阻止暴力的過程中,阻斷者們也有著道德上的困惑和糾結。他們介入的敵對雙方都是熟悉的朋友,他們能夠體會人們的痛苦,但卻必須阻止他們因為痛苦而發起的反抗。
本片拍攝時間長達一年,集中反映了芝加哥成為全國暴力象徵的那段時間。那時,整個城市暴力犯罪頻出,最轟動的就是Derrion Albert案,一個芝加哥高中學生被毆打致死,暴力過程被全程攝錄下來。
15
徒手攀巖 Free Solo (2018)
導演: 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 / 金國威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亞歷克斯·霍諾德從2009年就夢想著徒手攀登酋長巖,此後嘗試了1000多次,而徒手攀登酋長巖是自己的 「終極目標」。為此,他準備了一年半的時間,藉助繩索攀爬過近60次酋長巖。他表示,自己這樣做並非為了進行預演,而是反覆嘗試不同的巖點,研究攻克最難的區域。紀錄片拍下了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及酋長巖的壯麗景色及霍諾德登頂的歷史時刻。除此之外,片中還回顧了他怎樣處理極限目標帶來的生命風險,以及他如何追求卓越完美,從而在無繩索保護的情況下保證萬無一失。
16
樹蔭 The Arbor (2010)
導演: Clio Barnard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藝術家兼導演克裡歐·巴納德使用經典紀錄片的技術,記錄下陷入困境的英國劇作家安德烈鄧巴與她的女兒間動蕩關係的真實故事,同時揭開一個黑暗的家庭的過去。
17
畫廊外的天賦 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 (2010)
導演: 班克斯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 法語
與妻兒住在紐約的法國移民泰瑞·庫塔(泰瑞·庫塔 Thierry Guetta 飾),經營著一家古著店。他有一個奇怪而瘋狂的愛好,就是拿著攝像機到處隨意拍攝。他的表弟是一名塗鴉藝術家,一次跟拍期間,泰瑞深深地被街頭藝術所吸引,他開始走訪各地的街頭藝術家,並拍攝他們在深夜塗鴉的過程,但這其中卻有一位大人物總是苦尋不得,那就是英國最著名也最神秘的塗鴉大師——班克斯(班克斯 Banksy 飾)。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泰瑞得知班克斯將要到美國舉辦畫展,他便藉此機會擔當其在美國的嚮導,並在一次一次的考驗中漸漸獲得了班克斯的信任,在此過程中,班克斯似乎為他打開了一扇充滿可能性的奇幻的塗鴉之門,泰瑞甚至荒廢了正常工作而專心投入到塗鴉藝術中,他的整個人生軌跡也跟著發生了轉折……
本片曾獲2011年第83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同時也是班克斯的首部個人紀錄片,他還以自己的方式在英國的合法塗鴉區搭建了地下影院將其公映。
18
我仍然在此 (2010)
I'm Still Here: The Lost Year of Joaquin Phoenix
導演: 卡西·阿弗萊克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這部電影就是傑昆·菲尼克斯生活中看起來無序混亂一年的素描。它以一個不同尋常的時刻勾起了我們的回憶,即傑昆提名奧斯卡後,在2008年秋天宣布他退休拉開了這部特別的紀錄片的序幕。他作為一個成功的電影演員的生涯宣告結束,而他繼續以一個說唱歌手的形象演繹自己的人生,製造充滿爭 議的話題。這部電影反映了一個處於人生十字路口的藝術家的抉擇,以及他探尋自己勇氣與創造力的過程,當然,也包括這個過程中,反映到公眾眼中的一個個真實的片段。
19
完美帝國 L'empire de la perfection (2018)
導演: Julien Faraut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 英語
Oscilloscope Laboratories購得講述約翰·麥肯羅的紀錄片[完美帝國]北美發行權。導演朱利安·法洛特,馬修·阿馬立克([伊斯梅爾的幽魂])擔任解說。該片聚焦這位七次大滿貫得主唯一一次打入法國網球公開賽決賽的經歷,他的暴脾氣也在片中展露無遺。
20
販毒之地 Cartel Land (2015)
導演: 馬修·海涅曼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墨西哥
語言: 英語 / 西班牙語
在這個經典的21世紀西方電影裡,兩國交界邊境的治安警察與惡毒的墨西哥販毒集團鬥智鬥勇。這部以人物為主導的電影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引發了人們對目無法紀,法律秩序的崩潰以及是否應該以暴制暴這些問題的深度思考。
21
艾米 Amy (2015)
導演: 阿斯弗·卡帕迪爾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曾獲得7座葛萊美獎杯的艾米·懷恩豪斯,於2011年7月23日,因飲酒中毒而去世,享年27歲。此紀錄片公開了一些艾米生前的私人影像,並且希望從艾米本人的角度來揭開這場悲劇的背後真相。製片人James Gay-Rees表示:「這樣一部擁有當代性的影片,能夠抓住時代精神,以其 他電影無法達到的方式來解讀我們所處的世界。」
艾米·懷恩豪斯被認為是這個時代最傑出的爵士女歌手之一,除了慵懶沙啞的嗓音,她總是頂著高聳蓬亂的蜂巢頭,化著極致誇張的煙燻妝,穿著凌亂暴露的衣衫,讓所有人的視線都被她吸引。她的歌曲仿佛來自深不可測的心底,有一種蠱惑的魔力。然而可悲的是,艾米卻成為了自己的成功、媒體、情感和生活方式的囚徒。這個社會中,人們一方面讚賞她的才華,在另一方面也毫不留情地在傷害和消費著她。
22
尋找薇薇安·邁爾 Finding Vivian Maier (2013)
導演: 約翰·馬盧夫 / 查理·西斯科爾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法語
紀錄片《Finding Vivian Maier》定於9月份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期間首映。影片揭示她的雙面人生:生前才華橫溢,卻默默無聞做了40年保姆,去世後留下10萬多張芝加哥街景和街頭人像底片,2007年在一場拍賣會上被電影製片人John Maloof拍得後重見天日,她遂被攝影界公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
23
守護者 The Keepers (2017)
導演: 瑞恩·懷特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守護者》由瑞安·懷特 (《審判八號提案》、《披頭四女助理》) 執導。這部精彩的 7 集紀錄片講述了巴爾的摩修女被害懸案和其中的恐怖秘密,以及她遇害後近 50 載仍揮之不去的痛楚。
記錄片從修女凱茜·切斯尼克的失蹤事件展開,她是巴爾的摩一位備受喜愛的修女,也是天主教會高中的教師,她於 1969 年 11 月 7 日失蹤。大約兩個月後,人們發現了她的屍體,時至今日,她的遇害仍是一樁懸案。
直到 90 年代,修女凱茜·切斯尼克曾經的一位學生 (一位匿名「無名氏」的女性) 說出了自己遭受高中牧師性虐待的可怕經歷,這件案子才重新受到人們的關注。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該女子透露,在人們發現修女凱茜·切斯尼克的屍體之前,她曾被帶到跟前接受警告「看看說別人壞話會有什麼下場」。儘管有上述證據以及其他受害者和目擊者的證詞,但並沒有人被追究責任,而且此事在巴爾的摩外鮮有報導。
通過走訪數十人,包括修女凱茜的朋友、親戚、記者、政府官員和決心找出真相巴爾的摩市民,懷特拼湊出事件的大體,不僅涉及受人喜愛的天主教會學校老師之死,還牽涉到神職人員性虐待、被壓抑的回憶以及政府和宗教機構,他說:「說得好聽點是 (政府和宗教機構) 過去 45 年存在失職,說得難聽點就是他們隱瞞了事實真相。」
24
狗心 Heart of a Dog (2015)
導演: 勞瑞·安德森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法國
語言: 英語
68歲女導演勞瑞·安德森以對一隻狗的情懷,引申出人生中的許多其他故事,911後時代的恐懼心理,美國政府的全民監聽,淹死的弟弟,與母親的心結,懷念丈夫,生與死......意識流畫面,片段式影像,文藝範兒的思緒,靈動的音樂,一部極具個人隱私的抒發。
25
滾雷巡演:鮑勃·迪倫傳奇 (2019)
Rolling Thunder Revue:
A Bob Dylan Story by Martin Scorsese
導演: 馬丁·斯科塞斯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該片改編自迪倫1975年至1976年的《奔雷秀》巡演,片中將包括迪倫本人的幕前採訪。本片被描述為捕捉到了1975年陷入困境的美國精神以及迪倫在那年秋天演奏的歡樂音樂。據悉本片不會以傳統紀錄片的形式展開敘述。
26
比斯比十七 Bisbee '17 (2018)
導演: Robert Greene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1200名移民礦工被強制驅逐出境,亞利桑那州和墨西哥邊境的一個古老的採礦小鎮正在經歷它最黑暗的時光。
27
第十三修正案 13th (2016)
導演: 艾娃·德約列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導演艾娃·德約列通過豐富的論證,深入研究了美國的監獄系統,以及它如何揭示了美國種族不平等的歷史。
28
維龍加 Virunga (2014)
導演: 奧蘭多·馮·愛因西德爾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剛果
語言: 英語 / 法語 / 斯瓦希裡語
這部紀錄片聚焦於一群保護瀕危大猩猩的公園管理者團隊和偷獵者在非洲最古老的國家公園「維龍加」發生的獵殺衝突。
29
在伯克利 At Berkeley (2013)
導演: 弗雷德裡克·懷斯曼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簡稱:伯克利)屬於一個由十所州立大學共同組成公立高等教育體系。在這個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的大學系統裡,伯克利分校又是其中最久負盛名,也最成果斐然的研究和授課機構之一。懷斯曼帶領我們走進伯克利的教室和辦公室,聆聽課程和會議,全面和深入地理解世界名校的運轉,感受一所高等學府的生命力。影片不只展現了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走近大學行政管理的決策過程及部門合作的臺前幕後,揭示一所世界頂級名校是如何積極地承擔自己的科研責任和社會義務,又是如何在點滴細節中實踐和拓展高等教育的意義。
30
皮娜 Pina (2011)
導演: 維姆·文德斯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 法國 / 英國
語言: 德語 / 法語 / 英語 / 西班牙語
/ 義大利語 / 韓語 / 克羅埃西亞語 / 葡萄牙語 / 俄語
德國著名導演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在第一次觀看皮娜·鮑什(Pina Bausch)出演《穆勒咖啡館》時,便深深為這位「德國現代舞第一夫人」所吸引。他與皮娜迅速成為至交,並誕生了合作電影的想法。幾經考慮,文德斯決定採用3D電影技術來展現皮娜充滿激情與創意的 現代舞藝術,試圖為觀眾開啟一種全新而獨特的視覺發現之旅。但是,2009年電影拍攝計劃宣布後不久,皮娜·鮑什就因肺癌辭世,整個拍攝計劃就此擱置。直到在與皮娜生前執掌的烏帕塔舞蹈劇場商談後,文德斯才決定重新啟動電影拍攝計劃。本片將皮娜的幾部舞蹈作品《穆勒咖啡館》、《春之祭》、和《月圓》貫穿在學生和好友對她的追憶中,同時將鏡頭投射到充滿工業景觀的城市烏帕塔,立體化地詮釋了皮娜獨特奇妙的舞蹈美學,留下了對皮娜最美的讚歌。
31
韋納 Weiner (2016)
導演: 喬希·克裡格曼 / 埃莉絲·斯坦伯格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許多政治家都經歷過政治生涯走下坡路的故事,但是很少有電影能夠完全捕捉到像政客韋納這種深刻且非常滑稽的一面。隨著對安東尼·韋納本人和他的家庭,以及他的紐約市長競選團隊的前所未有的採訪,這部電影紀錄了即將崩塌的政治事件。故事開始於前國會議員始料未及的重返政壇,但隨著韋納被迫承認新發色情簡訊的指控,故事又急轉直下。媒體不停地挖掘和曝光他的一舉一動,韋納拼命想開拓進取,但是越來越大的壓力和嚴重的24小時連續的新聞報導葬送了他的政治抱負。
韋納的這場政治鬧劇和個人的悲劇,揭露了前國會議員的傲慢,同時也批判了媒體對其家人攻擊的醜陋一面。在紐約市這個響亮而熱鬧的大背景下,這部影片以一種無比堅定的、幽默而感傷的方式揭示出日益多見的政治運動的本質。
32
凱特扮演的克裡斯汀 Kate Plays Christine (2016)
導演: Robert Greene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這部紀錄片曾獲得了2016年聖丹斯電影節的最佳紀錄片劇本獎,導演讓鏡頭跟隨凱特·林恩·希爾這位演員從心理與表演層面一同進入一個悲劇的往事。
33
書緣:紐約公共圖書館 (2017)
Ex Libris: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導演: 弗雷德裡克·懷斯曼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紐約圖書館》將觀眾帶到了世界最大的知識寶庫之一的幕後,這個圖書館是一個包容的文化交流和學習平臺,每年接待1800萬讀者,線上訪客3200萬人。在曼哈頓、布朗克斯、斯坦頓島地區散布著92個圖書館分部,致力於為這個複雜而繁華的大都市的所有居民提供資源。影片審視了這個傳奇機構是如何在保留傳統的同時適應數位化革命的。紐約公共圖書館是多面的,從位於第五大道的莊嚴宏偉的總部到分布在城區的各個分部,每一個都有自己獨特的項目和目標群體。圖書館的功能遠不止借書,而紐約公共圖書館通過講座、社區工作、為孩子而設的工作坊以及為找工作的人而設的培訓課程,造福所有人。這部紀錄片展示了圖書館是如何用書、音樂會、講座、課程等多種方式教化讀者,激發學習興趣、傳播知識並鞏固社區聯繫。
34
海上火焰 Fuocoammare (2016)
導演: 吉安弗蘭科·羅西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 / 法國
語言: 義大利語 / 英語
Samuele是一個十二歲的男孩,居住在地中海的一個小島上。和許多同齡男孩一樣,他並不是很喜歡去學校,而是更願意去攀爬海邊那些巖石、玩他的彈弓、在海港轉悠。但他的家鄉並不是個平常的小島而已。
35
這不是一部電影This Is Not a Film(2101)
導演: 墨塔巴·米塔瑪斯博 / 賈法·帕納西
製片國家/地區: 伊朗
語言: 波斯語
本部紀錄片記錄了伊朗導演賈法·帕納西因「宣傳反對政權」而被囚禁家中的生活片段。帕納西把鏡頭對準自己居住的公寓,對準自己,記錄下了自己生活的瑣碎點滴。他在等待法院對他的最終判決期間的生活,無聊而絕望。禁止電影製作無疑意味著,他將長期無法從事熱愛的電影藝術。影片忠實地記錄下了帕納西面對「藝術之死」後的痛苦與無奈,但最後一個鏡頭卻定格在熊熊烈火中,永不燃盡。
2010年12月20日,伊朗官方宣布了一項震驚電影界的判決:「帕納西先生因為參加反對伊朗政府的宣傳活動而被起訴,他將在獄中度過6年,並被剝奪20年社會權利。其中包括不得製作或者指導任何一部電影,不得創作劇本,不得接受國內國外媒體採訪,更不得離開伊朗」。這部經歷千辛萬苦的影片,終於幾經輾轉地被秘密裝進優盤,帶到了第64屆坎城電影節,併入選第36屆多倫多電影節的大師單元
36
人生如戲 Life Itself (2014)
導演: 斯蒂夫·詹姆斯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本片是2013年逝世的、美國影評界傳奇羅傑·伊伯特的遺作。片子主要談論了上世紀60年代羅傑·伊伯特與電影製作人好友羅斯·梅爾一起合作《飛越美人谷》時期的個人歷史。不僅如此,最重要的是影片真實呈現了伊伯特本人:他對電影事業的激情、對生活的熱愛以及與疾病的悲壯抗爭。
37
利維坦 Leviathan (2012)
導演: 呂西安·卡斯坦因-泰勒 / 維瑞娜·帕拉韋爾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英國 / 美國
語言: 英語
當攝影機拋開束縛,被綁在捕魚工人身上,固定在漁船上,同魚槍一起衝入深海,呂西安·卡斯坦因-泰勒 / 維瑞娜·帕拉韋爾兩位導演用超現實的、畫作般的畫面譜寫了一首恢弘殘忍的地海之詩。
38
蜂蜜之地 Honeyland (2019)
導演: Tamara Kotevska / Ljubomir Stefanov
製片國家/地區: 馬其頓
語言: 土耳其語
·
鮮黃衣袂點綴馬其頓偏鄉的荒蕪,與懸崖上野生蜂蜜瓊漿的金黃相輝映。喀迪絲是歐洲大地最後一位女採蜂人,與抱病半盲母親相依為命,依附野蜂為生,堅守「取一半、留一半」黃金定律。遊牧民族一家突然欺至,打破寧靜生活的不止是七個孩子與一眾牲畜的喧鬧,還有瘋狂掏盡蜂蜜的貪婪,以及破壞生態環境的肆無忌憚。歷時三年靜觀人與蜂和諧共處的隱世生活,以自然曦光與幽微燭照輝映大地,美得教人肅然起敬。獲辛丹斯電影節世界紀錄片評審團大獎。
39
與我為鄰 Won't You Be My Neighbor? (2018)
導演: 摩根·內維爾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弗雷德·羅傑斯以他溫和的嗓音和發自內心的智慧,為幾代美國兒童提供了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代理父親。他相信愛情是生活的基本要素,能夠幫助孩子度過困難的處境,僅僅是用手工木偶來表示寬容和接受。羅傑斯是一個被任命的長老會牧師,他直接和公開地向孩子們講述了他畢生的工作,包括他的長期演出。他站在一個致力於滿足兒童特殊需求的運動的最前線,並被認為是一個激進的支持者,他說:「我喜歡你就是你的樣子。」 動畫序列在羅傑斯先生的鄰居的存檔鏡頭和對弗雷德羅傑斯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採訪中穿插。在研究羅傑斯的遺產時,奧斯卡獲獎導演摩根·奈維爾(20英尺的明星)為一個真實的人類提供了深思熟慮和美麗的禮物,為這些令人擔憂的時代提供了一種非常需要的慰藉。
40
美國於我 America To Me (2018)
導演: Steve James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漢語普通話
紀錄片《美國於我》展開一場坦率對話:探討如何實現種族平等以及克服教育體系偏見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
41
所有的不眠之夜 Wszystkie nieprzespane noce (2016)
導演: 米哈爾·馬塞薩克
製片國家/地區: 波蘭 / 英國
語言: 波蘭語
2016年聖丹斯電影節備受讚譽的波蘭紀錄片。最終斬獲世界電影單元紀錄片最佳導演獎,鏡頭追隨華沙年輕人五彩斑斕的生活,Kris和Michal在華沙街頭不安地尋找推動他們生活和愛情上的斷裂點,青春的萌動與生命的律動用音樂與鏡頭描摹。所有的不眠之夜,海邊、電音、跳舞,一群人,狂歡 。
42
尋找小糖人 Searching for Sugar Man (2012)
導演: 馬利克·本德傑魯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 瑞典 / 芬蘭
語言: 英語
羅德裡格斯在上世紀70年代發行過兩張專輯《Cold Fact》與《Coming From Reality》,在南非有超過50萬的銷量且知名度可與滾石樂隊相提並論。但與其他知名的美國歌手不同,南非的歌迷得不到任何一點關於羅德裡格斯的信息,除了專輯歌曲之外唯一能了解的只有專 輯封面上一張並不清晰的相片。兩張專輯後,他好像也就此銷聲匿跡。
對於在南非的輝煌成績,羅德裡格斯其實並不知情,他在美國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沒有知名度,專輯銷量不佳,被唱片公司拋棄,曾經一度做著裝修屋頂的體力活…… 南非開普敦一家唱片店老闆史蒂芬與音樂記者克雷格聽到羅德裡格斯在舞臺上奇特自殺的傳聞後展開調查,尋找小糖人之路就此開始,一段神秘的傳奇故事就此展開……
43
西默簡介 Seymour: An Introduction (2014)
導演: 伊桑·霍克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由伊桑·霍克指導的關於古典鋼琴家、作曲家、作家、教師和聖人西默·伯恩斯坦的紀錄片。
44
奧森·威爾斯:死後被愛 (2018)
They'll Love Me When I'm Dead
導演: 摩根·內維爾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關於傳奇電影大師奧遜·威爾斯的紀錄片。曾憑藉《離巨星二十英尺》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的導演摩根·內維爾執導,透過本片講述傳奇導演奧遜·威爾斯生平最後15年耐人尋味的故事。拍攝《公民凱恩》的「奇蹟小子」(威爾斯到了1970年風光已不再,成了一位漂泊不定的藝術家,力圖以《風的另一頭》重回好萊塢電影圈。他花了幾年的時間拍攝電影,描述一位年邁的電影導演努力完成人生最後一部大作。全片採用遊擊式拍攝手法,威爾斯和一群肯為夢想奉獻的年輕人一起面對混亂的窘境,同時與金主周旋,不肯向命運低頭。1985年,威爾斯去世,這部遺作也成了電影史上最為人知的未竟電影,底片放在一處地窖至今幾十年。《死後被愛》集結昔日與威爾斯合作的夥伴,包括彼得·博格丹諾維奇、弗蘭克·馬歇爾、奧雅·柯達和威爾斯的女兒畢翠絲·威爾斯。他們現身分享無人知曉的內幕,接力講完電影史上最偉大導演的人生終章,帶領觀眾認識這位才華洋溢、不落俗套、勇於反抗而不輕易屈服的導演。
45
公開的秘密 An Open Secret (2014)
導演: 艾米·博格 Amy Berg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該紀錄片進行了一場對電影行業內青少年受到性虐待指控的調查。
46
被撓 Tickled (2016)
導演: 大衛·法裡爾 / 迪倫·裡夫
製片國家/地區: 紐西蘭
語言: 英語
網絡上流傳著關於「撓癢」的神秘競技,一個同志想參與這場「撓痒痒大賽」卻被告知此運動僅限直男。記者大衛·法裡爾(David Farrier)深入探尋後發現「撓癢」的背後是一條完整的灰色產業鏈,這其中不僅有撓癢視頻的製作方對演員的壓榨與侵害,甚至還能看到美國由金錢操縱的階級制度的冰山一角。一場「撓癢」的運動,卻讓人笑不出來。本片曾獲得2016年第32界聖丹斯電影節世界電影單元紀錄片評審團大獎提名。
47
第四公民 Citizenfour (2014)
導演: 蘿拉·珀特拉斯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德國 / 英國
語言: 英語 / 葡萄牙語 / 德語
《第四公民》將能高度還原「稜鏡門」事件始末,為觀眾真實揭秘身處漩渦中心的愛德華·斯諾登。
紀錄片導演柏翠絲本人也是「稜鏡門」事件的核心人物,正是在她和《衛報》記者格侖·格林沃德的協助下,斯諾登才得以將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監控醜聞公之於眾。而柏翠絲與格林沃德也因此榮獲普立茲獎。片名「第四公民」(citizen four)正是斯諾登早期與柏翠絲郵件溝通時使用的匿名代號。2013年6月,當柏翠絲第一次飛往香港與斯諾登見面的時候,她隨身攜帶的攝像機也真實記錄了當時的場景。《第四公民》將能高度還原「稜鏡門」事件始末,為觀眾真實揭秘身處漩渦中心的愛德華·斯諾登。
48
無限足球 Fotbal Infinit (2018)
導演: 柯內流·波藍波宇
製片國家/地區: 羅馬尼亞 Romania
語言: 羅馬尼亞語
《無限足球》是波藍波宇在2014年《重賽的重讀》之後的第二部正片長度的紀錄片。足球對於影片主人公金納(Ginghină)來說從來都不僅僅是一種運動。他做著沒有激情的工作,更情願向他的朋友,波藍波宇談論足球。金納的獨白是如此之豐富,以至於觀眾會懷疑有人提前為他撰寫了臺詞,它們從不變的話題開始,卻從不導向相同的方向。此前他多次入圍坎城電影節,並在洛迦諾電影節獲得金豹獎提名。
49
非洲天空下 Under African Skies (2012)
導演: Joe Berlinger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Paul Simon returns to South Africa to explore the incredible journey of his historic Graceland album, including the political backlash he received for allegedly breaking the UN cultural boycott of South Africa designed to end the Apartheid regime.
50
壽司之神 Jiro Dreams of Sushi (2011)
導演: 大衛·賈柏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日語
現年86歲的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長的三星大廚,被稱為「壽司之神」。在日本地位崇高,「壽司第一人」的美譽更遠播全世界。終其一生,他都在握壽司,永遠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跟學徒,觀察客人的用餐狀況微調壽司,確保客人享受到究極美味,甚至為了保護創造壽司的雙手,不工作時永遠帶著手套,連睡覺也不懈怠。
他的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遠近馳名,從食材、製作到入口瞬間,每個步驟都經過縝密計算。這間隱身東京辦公大樓地下室的小店面,曾連續兩年榮獲美食聖經《米其林指南》三顆星最高評鑑。被譽為值得花一輩子排隊等待的美味。
51
苦艾草 Wormwood (2017)
導演: 埃羅爾·莫裡斯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在這部雜揉各種類型的故事中,埃洛·莫裡斯探討一位美國科學家神秘死亡一案。他在冷戰時期捲入名為「心靈控制計劃」的機密計劃。
52
忘夢洞 Cave of Forgotten Dreams (2010)
導演: 沃納·赫爾佐格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語言: 德語
這是導演沃納·赫爾佐格首次用3D形式拍攝他最熱衷的紀錄片。法國南部的Chauvet巖洞裡,有三萬年前的原始壁畫,還有冰河時期的哺乳動物化石,但洞口一直被落石封住,直到1994年被科學家偶然發現。這個寶貴的洞穴被嚴密保護著,赫爾佐格只獲準進洞拍攝六天,每天四小時,他還採訪了相關研究的科學家們,用他特有的方式,探索史前人類對事物的認知和表達方式、藝術和文明史的誕生、以及現今圍繞在洞穴四周的好奇人群。他還注意到現代工業對史前遺蹟的侵蝕——Chauvet巖洞附近恰有一個核電站,已經因為溫水匯流形成生態圈,裡面連鱷魚都有了,Chauvet未來可能受到被淹沒的威脅。
53
非家庭電影 No Home Movie (2015)
導演: 香特爾·阿克曼
製片國家/地區: 比利時 / 法國
語言: 法語 / 英語
英國《視與聽》雜誌2015年度十佳電影的NO.6,也是比利時女導演香特爾•阿克曼的遺作,一部關於去世的母親的紀錄片。
54
愛你,安東 Love, Antosha (2019)
導演: Garret Price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2016年6月,尤金死於一場離奇的事故,他的座駕在斜坡上倒退,將他夾在了郵箱和安全柵欄之間。
關於本片,尤金的父母Irina和Viktor表示:「這部電影證明激情、天賦和愛比一切逆境都強大,它有極大的正能量。」將講述他對藝術的畢生熱情,通過日誌、攝影、原創音樂和其他作品,以及對他的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採訪。出鏡的電影人有克裡斯·派恩、扎克瑞·昆圖、佐伊·索爾達娜、J·J·艾布拉姆斯、詹妮弗·勞倫斯、朱迪·福斯特、克裡斯汀·斯圖爾特、威廉·達福等。
55
西孟菲斯 West of Memphis (2012)
導演: 艾米·博格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大導演彼得·傑克遜擔任監製的紀錄片《西孟菲斯》在年初的聖丹斯電影節上首次亮相即獲諸多好評。電影聚焦了發生在1993年美國阿肯色州的孟菲斯有三名男童被殺害事件,三名嫌疑人全部被判以終身監禁加死緩。不過三人一直聲稱自己是無辜的,並在獄中不斷做著各種努力。2011年,因為出現了新的證據,這三個人得到了緩刑。
曾憑《大急救》入圍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的提名的導演愛米·博格擔綱,他通過這部紀錄片重構當年的一切,並且向人們展示了調查、訴訟等一系列從未曝光的資料。
同時網站列出的一堆遺珠:
56~60
故鄉之光 Nostalgia de la luz (2010)帕特裡西奧·古斯曼
珍珠紐扣 El botón de nácar (2015)帕特裡西奧·古斯曼
夢之山脈 La Cordillera de los sueños (2019)帕特裡西奧·古斯曼
中央公園五罪犯 The Central Park Five (2012)肯·伯恩斯/Sarah Burns/David McMahon
Junun (2015)保羅·託馬斯·安德森
61~65
珍 Jane (2017)布萊特·摩根
德·帕爾瑪 De Palma (2015)諾亞·鮑姆巴赫/傑克·帕特洛
墮落的奧西阿納 Oxyana (2013)Sean Dunne
黑鯨 Blackfish (2013)加芙列拉·考珀斯維特
離巨星二十英尺 Twenty Feet from Stardom (2013)摩根·內維爾
66~70
朋克歌手 The Punk Singer (2013)Sini Anderson
我不是你的黑鬼 I Am Not Your Negro (2016)哈烏·佩克
我曾侍候過庫布裡克 Filmworker (2017)託尼·齊鐵拉
阿波羅11號 Apollo 11 (2019)託德·道格拉斯·米勒
殘缺影像 L'image manquante (2013)潘禮德
71~75
印第安納的蒙羅維亞 Monrovia, Indiana (2018)弗雷德裡克·懷斯曼
傑克遜高地 In Jackson Heights (2015)弗雷德裡克·懷斯曼
地球兩萬天 20,000 Days on Earth (2014)ain Forsyth/Jane Pollard
美國工廠 American Factory (2019)史蒂文·博格納爾/朱莉婭·賴克特
巨人安德雷 Andre the Giant (2018)Jason Hehir
76~80
黑人母親 Black Mother (2018)Khalik Allah
孟買海灘 Bombay Beach (2011)Alma Har'el
童心無歸處 Casting JonBenet (2017)基蒂·格林
黃金之城 City of Gold (2015)Laura Gabbert
小可愛與拳擊手 Cutie and the Boxer (2013)扎克瑞·海因策林
81~85
道森市:冰封時光 Dawson City: Frozen Time (2016)比爾·莫裡森
尋找法蘭西絲 Finding Frances (2018)內森·菲爾德
為了薩瑪 For Sama (2019)Waad Al-Khateab/Edward Watts
撒旦萬歲?Hail Satan? (2019)潘妮·琳恩
最熱的八月 The Hottest August (2019)Brett Story
86~90
伊卡洛斯 Icarus (2017)布萊恩·佛格爾
冒充者 The Imposter (2012)巴特·雷頓
凝視深淵 Into the Abyss (2011)沃納·赫爾佐格
進入地獄 Into the Inferno (2016)沃納·赫爾佐格
你瞧,網絡世界的幻想 Lo and Behold, Reveries of the Connected World (2016)沃納·赫爾佐格
91~95
紐約災星 The Jinx: The Life and Deaths of Robert Durst (2015)安德魯·傑瑞克奇
愛貓之城 Kedi (2016)傑達·託倫
登堂入會 Knock Down the House (2019)雷切爾·利爾斯
1992洛杉磯大暴動 LA 92 (2017)Dan Lindsay/T.J. Martin
終守阿勒波 De sidste mænd i Aleppo (2017)菲拉斯·法耶德/Steen Johannessen/Hasan Kattan
96~100
蘭尼·庫克 Lenny Cooke (2012)Ben Safdie/Joshua Safdie
馬文科爾 Marwencol (2010)Jeff Malmberg
神之地的沉默 Mea Maxima Culpa: Silence in the House of God (2012)亞歷克斯·吉布尼
零日 Zero Days (2016)亞歷克斯·吉布尼
攀登梅魯峰 Meru (2015)金國威/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
101~105
美國的另一面 The Other Side (2015)羅伯託·米勒維尼
監獄的十二種風景 The Prison in Twelve Landscapes (2016)Brett Story
凡爾賽宮的女王 The Queen of Versailles (2012)勞倫·格林菲爾德
大鼠之影 Rat Film (2016)Theo Anthony
永遠的車神 Senna (2010)阿斯弗·卡帕迪爾
106~110
流浪的狗 Stray Dog (2014)黛布拉·格蘭尼克
堅強之島 Strong Island (2017)恩斯·福特
不可侵犯 Untouchable (2019)Ursula Macfarlane
異狂國度 Wild Wild Country (2018)Chapman Way/Maclain Way
溫尼貝戈人 Winnebago Man (2009)Ben Steinbauer
原標題:《過去10年,全球最佳紀錄片11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