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中國視協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承辦的第21屆中國電視紀錄片十佳十優的評選活動在嘉欲關完美落幕。本次活動設立了 「單項、欄目、短片、長片、系列片」五大類別,共28項大獎。其中,由鳳凰視頻原創製作的紀實欄目《甲乙丙丁》摘得「第21屆中國電視紀錄片十佳欄目獎」的殊榮,其與央視、北京衛視等國內一線電視臺和機構紀實欄目同獲此殊榮,這在中國網絡自製紀實欄目中尚屬首例。
據《甲乙丙丁》欄目負責人介紹,《甲乙丙丁》在這些獲獎作品中非常特殊,它是唯一一個由網際網路平臺自製的紀錄片欄目,也是國內首個網絡製作的紀錄片欄目。《甲乙丙丁》開播3年來,共拍攝了100多位社會各個階層,各種身份的人物,可以說是描繪了一副精彩的中國社會浮世繪,其一直致力於為如今不斷發展的中國留下一部屬於百姓的影像錄。其實,做紀錄片從來就不是簡單的時期,網際網路平臺做自製的紀錄片更是不容易,可以說,這個獎是對《甲乙丙丁》欄目,對鳳凰視頻在紀錄片方面的堅持和堅守一個積極的肯定和鼓勵。
她還表示,在新媒體時代,網速的限制,觀眾的觀看習慣等特點,使得短紀錄片更加符合觀眾的觀看需求,另外其小而精,小而美的製作更適合新媒體傳播,讓大眾更容易接觸到紀錄片。《甲乙丙丁》這類短紀錄片,需要在10分鐘內,完整地表現紀錄片的「起承轉合」,使其更加考究和有挑戰性,也更加講求創意。此外,短紀錄、微紀錄容易系列化、其靈活的講故事方法,更加容易商業化。比如《甲乙丙丁》---「新的生活夢想著」和「尋找未知的自己」都是短紀錄片商業化的成功典範。據悉,本次紀錄片評選活動,盤點了近兩年來全國最優秀的紀錄片作品,以及年度頻道、年度欄目、年度收藏、年度人物等各類獎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評委會敏銳地把握時代脈搏,以「新媒體」為切入點,專門設立了「網絡」作品和傳播獎,令今年的評選活動面貌更加時尚清新。
鳳凰網副總編輯、鳳凰視頻總編輯張劍鋒表示,當今之時,媒體融合已不可逆轉,紀錄片與新媒體的融合傳播趨勢也同樣如此,而這兩者的融合所爆發出來的力量絕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相乘,是「N次方」,因為這種融合會發生「化學反應」,會將紀錄片的內涵神韻融入全媒體的傳播生態,多平臺的推廣、立體化的包裝、裂變式的傳播、互動性的催化……都會讓紀錄片的傳播插上翅膀,變得更加快捷、廣闊、生動和多彩。他指出,紀錄片精品的產生往往都要經歷艱辛的拍攝和打磨,比如《河西走廊》三年磨一劍,精良的製作、精美的畫面令人動容,這種對紀錄情懷的執著堅守,當然是中國紀錄片的魂魄所在,但好的作品需要好的傳播,否則「酒香也怕巷子深」,新媒體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拆除這個巷子」,讓酒香彌散開來。為此,鳳凰視頻為《河西走廊》搭建了全媒體傳播的模型,打通包括鳳凰網、鳳凰視頻、鳳凰新聞客戶端、鳳凰視頻客戶端、手機鳳凰網等全平臺傳播矩陣,拿出17個黃金推廣位置,不斷預熱發酵,實現傳播最大化。在內容傳播方面,通過碎片化結構+完整性呈現相結合的方式,密切跟蹤在鳳凰視頻PC端和移動端的數據變化,靈活調整推廣點,並根據預熱、播出、收官各節點,實行有節奏和有重點的推廣,儘可能捕捉和體現傳播亮點。
最後,他強調紀錄片和新媒體的聯姻才剛剛開始,傳統平臺和機構與新媒體的融合也絕不是「與狼共舞」,而是志同道合、惺惺相惜、共同奔跑的兄弟,紀錄片與新媒體從相遇、相知,到相守,未來的路還很長,「網際網路+"的時代意味著無限可能,而我們正有幸在記錄這個時代。
據介紹,《甲乙丙丁》是由鳳凰視頻製作的一檔人文紀錄片欄目。欄目以人物紀實為主打,把視角投向普通百姓,關注他們的生活和命運的同時,也用鏡頭展現社會的熱點,紀錄時代的印記,感受人性溫暖。此欄目通過其短小精悍的內容故事、生動的人物紀實向廣大網友呈現出一幕幕感人且富有溫度的紀錄片。使紀錄片走進普通百姓的視野,為推動新媒體與紀錄片的融合發展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