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闢謠:「契稅稅率調高了?」假的!
近期,海小妹聽小夥伴們說房子現在論斤賣了?契稅稅率調高了?海小妹的好朋友--海蛙馬上來給大家闢謠啦!關注海蛙說及時給你闢謠哦!《海蛙說》是由海南省委網信辦輿情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指導的國內首檔闢謠短視頻情景劇。該欄目自2019年1月18日節目開播以來,它通過「海蛙」的動漫形象,聚焦當下熱傳的網絡謠言和生活中被誤讀的常識、知識,發聲闢謠。
-
中國網際網路闢謠影響力2019年度優秀作品揭曉
2019年度中國網際網路闢謠影響力優秀作品於3月26日正式揭曉,20篇闢謠作品、10部創意短視頻獲獎。獲獎名單將在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同步發布。中國網際網路闢謠影響力優秀作品評選活動是由中央網信辦(國家網信辦)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主辦,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承辦。
-
2020年度中國網際網路闢謠影響力優秀作品暨創意短視頻徵集公告
為推動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工作的開展,鼓勵各方積極參與闢謠內容的創作和傳播,提高闢謠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傳播力,進一步增強廣大網民的識謠辨謠能力,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中國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開展2020年度中國網際網路闢謠影響力優秀作品徵集評選活動,現向社會徵集網絡闢謠作品
-
【闢謠·2020】2020年度中國網際網路闢謠影響力優秀作品暨創意短...
【闢謠·2020】2020年度中國網際網路闢謠影響力優秀作品暨創意短視頻徵集公告 2020-12-02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全方面多角度立體化展示美好新海南
本報海口11月2日訊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李文粹)11月2日,「壯麗新時代 美好新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納百川聚賢才
多措並舉 激活人才「存量」 做好「增量」的同時,海南醫學院不忘激活「存量」——積極組織申報「南海名家」,推薦申報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等;新認定省傑出人才1名、領軍人才1名、拔尖人才3名,入選南海名家31人、南海名家(青年項目)21人,其他類高層次人才79名;新推薦並獲評「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主演學中國話向觀眾問好
本報三亞12月8日電(記者徐晗溪)12月8日,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迎來一場日本佳片的世界首映,曾憑藉《三月的獅子》大獲好評的導演大友啟史
-
海南日報數字報-人才基地 教師搖籃
海南師範大學是海南省建校最早的公辦高校,其前身為建於1705年的瓊臺書院,1949年秋正式創建「國立海南師範學院」,2007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海南師範大學,2015年被列為教育部、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獲得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推薦資格
-
海南日報數字報-風吹浪打漁歌歡
「哩哩美」漁歌是臨高漁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記錄著漁民的生產生活習慣,記載著漁民的生產歷史,是漁歌中的典型代表,其音樂基本結構獨具一格,韻律歡快活潑,是臨高乃至海南珍貴的漁民文化的體現。 海南漁歌中,許多是反映海南漁民生活情感的歌曲。「海水清澈當鏡照,妹坐船邊好梳頭,哥站後面收魚鉤,兩顆心兒看得透。」「正月過了二月到,雙雙漁船趕出海,別港阿哥我不愛,單等情哥歸港來」。
-
文昌大叔教你說海南話
這些風趣傳播海南文化的視頻作品,讓不少粉絲在評論中直呼:「太有味了!「海南輝」已經擁有上萬粉絲,他的個人主頁裡有約70個原創作品,大部分是與海南文化相關的視頻。《2020回島上過年》《bo二和bo圓》《雞屎藤稞仔》……在「海南輝」的作品中,原創的海南話歌曲獲贊非常多,這些歌曲曲風輕快,大多展現海南人的生活場景,或是漂泊在外的海南人對家鄉的思念。很多粉絲在評論中點讚說:「文昌老鄉,太有才了。」「特別好聽,希望多多更新。」
-
鳳凰視頻《甲乙丙丁》獲電視紀錄片十佳欄目獎
本次活動設立了 「單項、欄目、短片、長片、系列片」五大類別,共28項大獎。其中,由鳳凰視頻原創製作的紀實欄目《甲乙丙丁》摘得「第21屆中國電視紀錄片十佳欄目獎」的殊榮,其與央視、北京衛視等國內一線電視臺和機構紀實欄目同獲此殊榮,這在中國網絡自製紀實欄目中尚屬首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手繪地圖獲世界級大獎 煥發海南文化異彩
相關新聞》》 80後海南仔歷時一年創作手繪海島地圖 獲國際大獎 第三屆HIII ILLUSTRATION國際插畫大賽在經過激烈的角逐後,來自海南的文化手繪地圖「島留時光」在上萬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斬獲優秀作品獎,在網絡上得到極大關注
-
「三亞鯊魚吃人」視頻網上瘋傳,真相併非如此
,網傳視頻其實來自於2017年的一起「鯊魚咬人」烏龍事件,視頻中實為擱淺的小抹香鯨。2017年12月,這段「大東海出現鯊魚咬人」的小視頻就曾在網上流傳過,當時引發不少網友的恐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隨後求證發現,實際上網傳視頻中的生物並非鯊魚,而是2017年12月9日在海南三亞大東海因受傷而擱淺的一條鯨魚。此外,也沒有出現任何遊客被咬傷的情況。之所以會出現「鯊魚咬人」的傳言,極有可能是因為有遊客拍下鯨魚流血的畫面,被不明真相的網友看到,從而引發了誤會。
-
茂名朋友圈瘋傳「三亞鯊魚吃人」視頻,真相來了!
根據網友們轉發的兩段視頻顯示,一條「鯊魚」在淺水區撲騰,周圍海域被染成一片紅色,岸邊站滿圍觀遊客。網傳視頻網傳消息中還有一張微信聊天截圖,網友稱鯊魚遊到三亞海邊的淺水區,還吃了人。傳言截圖看到這樣的消息,很多暑假計劃去三亞旅行的小夥伴別怕!
-
南海網攜手熱帶海南英文網 向世界發出「海南聲音」
籤約現場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6月20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周靜泊陳麗娜)6月20日,南海網與熱帶海南英文網在海口共同籤署了合作協議。今後,雙方將發揮各自的優勢,攜手打造並刊載更多關於海南的精品英文內容,讓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了解海南的文化、旅遊與風土人情,在海南發現商機。
-
海南日報數字報-熱帶雨林的山地「土著」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往高處生長,是熱帶雨林中生物開展「軍備競賽」的核心守則。囿於體型的先天不足,成千上萬的兩棲動物們與灌木、苔蘚一道,構成叢林生物鏈的最底層,卻憑藉著滿身絕活,在一次次生死搏鬥中安然脫險。
-
2017年度和2018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揭曉212件作品獲獎
人民網北京12月31日電 (孟植良)2017年度和2018年度全國政法優秀新聞作品評選結果近日揭曉,共評選出212件優秀新聞作品。其中,2017年度一等獎13件,二等獎26件,三等獎52件;2018年度一等獎17件,二等獎34件,三等獎70件。
-
我市舉辦優秀健康科普知識短文或短視頻徵集活動
為此,濟南市衛生健康委、濟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開展健康濟南行動優秀健康科普知識短文或短視頻徵集活動,並將聘任其中的優秀獲獎者作為健康濟南行動健康科普宣傳員,為做好健康濟南宣傳匯聚更大力量,營造全民參與的良好社會氛圍。 據悉,本次徵集活動以「健康濟南愛衛同行」為主題,為非命題徵集,題目自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