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來,海南師範大學雖幾經調整、幾度易名,但薪火相傳、教澤綿延,砥礪出「崇德 尚學 求是 創新」的校訓精神,形成了「人才強校、學術興校、質量立校、特色樹校」的辦學理念及以服務基礎教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的辦學傳統。
目前,海南師範大學有龍昆南、桂林洋、靈山三個校區,佔地面積約3100畝。現設有21個學院,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9個專業學位碩士點,65個本科專業,形成了師範與非師範性專業協調發展、教育層次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現有在編教職工1405人,其中專任教師1004人。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599人,其中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33人,具有博士學歷308人。有國家突出貢獻專家、首批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教育部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及省級各類專家150多人。有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培育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10個。
海南師範大學面向全國31個省(市、區)招生,現有全日制學生近2萬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731人,全日制本科生18551人,留學生449人。根據本科招生計劃,海南師範大學校今年招生總數將近5140人。
海南師範大學全面實施「大類招生、分流培養」改革,推動建立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的人才培養新機制,讓學生實現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在全省率先出臺《關於促進師生創新創業的若干意見》,設立「大學生創新創業開放基金」,每年投入不低於300萬元,用於無償資助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廣泛認可,5年來共有648名學生獲得245項全國各類學科競賽獎勵,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始終名列全省高校前列,在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中多次被評為「優秀單位」。研究生規模穩步擴大,順利通過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專項合格評估;成功獲批海南省首批專業學位碩士聯合培養基地,與海南中學共建的聯合培養基地獲評「全國示範基地」;入選教育部研究生課程建設首批試點工作單位,獲評「全國教育專業學位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據了解,海南師範大學歷來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始終以學生成長成才為本。特別是近幾年,海南師範大學將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作為具有全局性意義的工作來抓,海南師範大學「十三五」規劃及2017年7月召開的第一次黨代會明確將「學生就業創業水平達到國內同類大學先進水平」作為海南師範大學的重要發展目標之一。海南師範大學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夯實學生就業基礎;全面落實「一把手工程」,加強就業創業工作責任體系和工作制度建設,先後出臺《海南師範大學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於促進師生創新創業的若干意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學分管理辦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創新創業文件;新修訂製定了《海南師範大學大學生就業工作規程》《海南師範大學畢業生就創業工作年度量化考評辦法》《海南師範大學二級學院畢業生就創業工作經費撥付及使用辦法》,為進一步做好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堅持「全員重視就業創業,全員支持就業創業,全員參與就業創業」的工作理念,建立就業創業專兼職、任課教師等共同參與的就業創業工作隊伍,提升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水平,為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提供保障。
近三年,海南師範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分別為92.71%、93.27%、96.56%,均居海南省公辦本科高校第一,2016至2017年畢業生中註冊工商營業執照的創業人數佔當屆畢業生就業人數約1%,較之前2015屆增長1倍。
此外,2017年,海南師範大學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是本批次中海南省唯一入選高校;在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聯盟聯合中國科學院大數據挖掘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北京中科五極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發布的《高校團學創業促進工作指數100強榜單》上,位列第83名,是海南省唯一入選高校;在第三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海南師範大學選送的牧洋航海文化項目獲得銀獎,是本次比賽海南省高校唯一獲得銀獎的項目,是歷年海南省高校參賽最好成績;在第十五屆「挑戰杯」競賽「累進創新專項獎」作品評審中, 海南師範大學「可陽光碟機動的CdS量子點複合光催化劑3D列印水處理裝置」項目獲得銅獎(海南省唯一,全國僅有24件作品);1個學生團隊獲評2017年度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全省高校唯一,全國僅50個);學校在2016至2017年度海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檢查評估中榮獲A等成績,是獲此殊榮的唯一一所公辦本科院校。
熱點問答
日前,海南師範大學的招生錄取工作已經啟動。今天,海南師範大學招生與就業處負責人就歷年來學生及家長對海南師範大學招生工作中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
問:請您簡要介紹學校專業建設總體情況。
答:按照2012年專業目錄整理後,我校本科專業已增至65個。其中師範類專業22個非師範類專業43個,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門類,形成了以師範類專業為品牌,文學、理學、工學、法學等多學科專業相互支撐、特色鮮明的專業體系。
我校現有生物科學、小學教育和藝術設計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其中生物科學專業被批准為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省級特色專業13個。
問:學校專業建設的主要思路和具體措施是什麼?
答: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和海南省「12+1」產業發展定位、學校辦學指導思想,「十三五」期間我校專業建設的基本思路是: 以服務海南省「12+1」重點產業發展為指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立足現有基礎,做強做優教師教育,做大做強產業急需的應用型本科專業,發揮重點學科專業在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不斷提升學校教育質量和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我校是中宣部首批部校共建新聞傳播學院(專業)高校,與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電影電視大學聯合培養影視編導人才,與五大洲58個國家、100多所高校和教育機構開展了學術交流活動,與境外53所大學和教育機構建立姐妹學校關係,與10所大學合作培養人才。現有來自五大洲36個國家的國際學歷生310人在校攻讀學位,初步建成了涵蓋從語言培訓生、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的留學教育體系。我校每年分批次選派品學兼優、外語水平良好的本科生到國內外大學相同或相近專業交換留學,並互認學分,同時開展境外專業實習,舉辦豐富的假期學術和文化交流、帶薪實踐活動,並積極促成學生出國深造。
問:學校有哪些特色招生項目?
答:我校從2016年起至2020年,每年在海南省招收本科層次的小學教育(鄉村教師計劃)定向免培生200名,為海南公辦鄉村學校全方位打造素質優良、甘於奉獻、紮根鄉村的優秀教師。
定向免培生畢業後回定向培養市縣(區)的鄉村小學任教,確保有崗有編,在校學習期間免除學費、住宿費,每月補助生活費600元,每年按10個月計算,所需經費由海南省財政負擔。錄取前與培養院校和定向培養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籤訂協議,承諾畢業後回定向培養市縣(區)的鄉村小學任教,服務期不少於5年。5年鄉村小學服務期滿後,應在本省從事教育工作不少於5年。未按協議到鄉村小學從事教育工作的,按規定退還已享受的免費教育費用並繳納違約金。
定向免培生由我校初等教育學院負責培養,專業設有中文與社會、數學與科學、英語教育三個方向,校內培養實行「1+1+2模式」,即學生在主修本專業方向的基礎上,兼修科學、品德中的一科,再從音樂、舞蹈、美術、書法等模塊中選修兩個。目前,我校初等教育學院的小學教育專業在全國排名第六,是我校教育部「卓越教師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實施的具體責任單位。
本版策劃/林蔚 撰文/林蔚 黃培怡 王增智 陳林川
學科建設、學科特色
與實踐教學情況:
一級學科博士點(4個):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化學、生態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16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美術學、設計學、網絡空間安全、心理學、物理學、理論經濟學
專業學位碩士點(9個):教育碩士、漢語國際教育、新聞與傳播、工程、體育、藝術、應用統計、旅遊管理、翻譯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生物科學、小學教育、藝術設計(現分為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產品設計四個專業)
國家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生物科學
省委宣傳部與學校共建學院(1個):新聞傳播與影視學院是中宣部確定的全國首批由地方黨委宣傳部和學校共建試點的10所新聞學院之一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熱帶藥用植物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熱帶島嶼生態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熱帶動植物生態學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基於黎錦文化傳承的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1個):海南吊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理科實踐教育基地
製圖/陳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