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預言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最後只剩一句話,聽到的人還可得渡

2020-12-05 佛語點悟

佛陀預言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最後只剩一句話,聽到的人還可得渡。

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49年,渡化了不少眾生,證得阿羅漢的也不在少數。這就是佛在世的好處,讀經書和聽佛說法,肯定不是一個層次。《佛說四十二章經》第三十六章:「佛言:人離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根完具難。(人生難得)六根既具,生中國難;既生中國,值佛世難。(中國難生)既值佛世,遇道者難;既得遇道,興信心難;既興信心,發菩提心難;既發菩提心,無修無證難」。

有一段時間,佛陀住在拘夷那竭國,再過三個月就是佛陀將要入涅槃的日子了,有很多比丘眾與菩薩眾圍繞在佛陀的身旁,還有無量無數的群眾都前往佛所住處,在地上向佛陀恭敬禮拜。世尊只是靜靜地沉默沒有說話,身上也沒有光明顯現。阿難尊者向佛陀頂禮後對佛說:「世尊在往日說法前與說法後,都有大威德光明顯現,今有無數大眾聚會一處,為什麼沒有見到一點點光明呢?這當中必定是有什麼緣由的,我們願意聽聞這其中的意義。」佛陀仍舊沉默,不作回答。

阿難尊者象這樣請問了三次,佛陀才對阿難及大眾說:「我入涅槃後,佛法將要滅亡的時候,在這造五逆業的濁惡世間,魔道興盛。魔在佛門內,外表裝作修道人的樣子,破壞搗亂我們的正道。穿著世俗人的衣裳,喜歡豪華的袈裟及各種彩色的服飾。喝酒、吃肉、殺害生命、貪圖口味。沒有慈愛之心,互相憎恨嫉妒。有時有菩薩、闢支佛、阿羅漢出現在世間,精進修習道德,對一切事物以誠敬相待,人們所可尊崇歸向,平等教化一切眾生。憐憫貧困、關愛老人、教育幫助窮人及苦難者。長期的以經典、聖像,教人恭敬、學習、遵行、供養。廣做一切功德,心裏面所想的全是恩賜眾生的善行。不侵害他人,能奉獻自身、捨棄萬物去救濟他人。不自愛惜自身,能行忍辱、仁慈和善。如果有這樣的人出現,那些魔比丘都共同的嫉妒他,去誹謗宣揚這些修道人的過惡,排斥、貶低、驅趕、遣散、除名,使不能夠安住修道」,佛因此說了《佛說法滅盡經》。

我知道佛陀的佛法有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之說。釋迦佛是在第九減劫中人壽百歲時降世的,到現在差不多已近三千年了,所以現在人,活到八九十歲的已為上壽。再過一千多年至兩千年人,人活五十一二歲即為上壽,末法時節將會產生的種種亂象,那時《楞嚴經》和《般舟三昧經》即已先行毀滅離世,其他十二部經,在此後三四千年中,也逐漸毀滅。(因眾生已無看經福報)到了法道滅盡時,佛為哀愍眾生,特留《無量壽經》多住世一百年,眾生有聽到此經看到此經的,能至心稱念,皆可得度。

再往後此經也滅,最後只剩一句話,就是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能聽聞此六字洪名,至心持名念佛,還可得度。再往後只剩四字「阿彌陀佛」佛號,如果能夠聽聞,並且至心稱念「阿彌陀佛」,具足信願,仍可得到阿彌陀佛佛力的加持,仍可蒙阿彌陀佛垂手接引,往生西方淨土,得以解脫六道輪迴之苦,還可一生成佛,到最後這四字佛號也沒有了,人們就失去了得渡的機會。直到彌勒菩薩下生成佛時,有的眾生才能得渡。

《楞嚴經》為什麼先滅呢,因為《楞嚴經》說中了魔的要害,所以魔才千方百計的想毀掉這部經。「在末法時代,一切天魔外道,魑魅魍魎、山妖水怪、所最怕的就是《楞嚴咒》。《楞嚴咒》是破邪顯正的神咒,而《楞嚴經》即是為《楞嚴咒》所說的一部經,是佛教的骨髓。人若無骨髓,一定會死;佛教裡若無《楞嚴經》,也可以說就無佛法了。」——宣化上人對楞嚴經的開示。

大家都讀《楞嚴經》,這個世間妖魔鬼怪雖然很多,你有能力辨別,妖魔鬼怪不得其便;《楞嚴經》沒有了,辨別佛、魔的標準失掉了,妖魔鬼怪現前,我們不知道,反而會把他當作佛菩薩看待,那這個虧就吃大了。《楞嚴經》是「破魔寶典」,是「照妖鏡」,楞嚴咒更是「降魔杵」,破一切邪魔邪咒。所以要好好受持讀誦和廣為流通這部經,就是護持佛法。

《無量壽經》乃淨土諸經之一,專門宣講阿彌陀佛成佛經過、所發四十八大願以及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歸根結底,就是引導眾生深信切願,至心持誦阿彌陀佛名號,以便臨命終時蒙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經道滅盡時,佛陀獨留此經流通百年,真可謂慈悲至極,因為淨土念佛法門簡單易行,眾生在末法時節修行此法最為容易成就。

所以今生遇到了念佛法門,要好好珍惜,具足信願持名念佛,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何愁不能往生西方淨土一生成佛啊。念佛法門普被三根,不管男女老少、富貴貧賤、上智下愚,用這個方法個個成佛,這平等,真平等!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力加持,個個都是阿惟越致菩薩(一生補處,一生成佛),這叫平等成佛。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ná mó ā mǐ tuó fó)或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佛陀詳解阿難的七個夢,預言佛教衰微的末法時代
    遠道而來的弟子,在等候佛陀接見之前,都喜歡和阿難陀先談談,感受他親切的慰藉和教誡。什麼話到了阿難陀的嘴裡,經他說出,信眾們就更樂意歡喜奉行。佛陀詳解阿難七個夢光陰似箭,時光荏苒,轉眼間阿難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一天,佛陀在舍衛城普會講堂為波斯匿王說法時,發現阿難陀面露憂鬱神情。一問之下,阿難陀說出他夜裡夢見七樁怪事,深感不詳,心內不安。
  • 佛教:《楞嚴經》四大名句,悟透福德無量!
    提及《楞嚴經》這部經書,在佛子中間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拋開經文傳入漢地的傳奇經過不談,歷代祖師對它的批註,以及「末法時代,楞嚴先滅」的教誡,就讓眾多佛子對它心馳神往。毫不誇張的說,此經涵蓋了禪、淨、律、密宗諸多法門,被各宗奉為最上寶典。
  • 佛法楞嚴|有生滅則有來去?十番顯見之五:顯見無還
    第一科「先破所緣之法」,是破除所緣之法,是說真理不是所緣的對象,應該要透過語言文字進一步的體會,才能夠了悟真理。現在就先解釋「破所緣之法」這一科。就像有人用手指,指著月亮,告訴另外一個人說:「月亮在那裡。」那個人應當順著指頭的方向去看,才能看到月亮,如果是這個人死死的看著手指,以為這就是月亮的本體,那麼此人不但沒有認識到月亮,同時也失去了指頭的作用,為什麼呢?
  • 《楞嚴經》到底是不是偽經?這些要點,不可不知!
    其實自從民國以來,有關於《楞嚴經》、《大乘起信論》以及《圓覺經》的真偽爭論就非常激烈,尤以《楞嚴經》的爭論最為嚴重。當時有個別人挑起事端,導致後來很多人產生懷疑,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作為佛教徒,我們一定要謹慎,我非常擔心當時那些謗法的人,現在轉生到了哪裡?難以想像。憨山大師曾說:「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
  • 宣化上人對於楞嚴經和楞嚴咒的重要開示,這個時代楞嚴經特別重要
    宣化上人對於楞嚴經和楞嚴咒的重要開示,這個時代楞嚴經特別重要【阿難!若諸國土,州縣聚落,饑荒疫癘,或復刀兵,賊難鬥諍,兼餘一切,厄難之地。寫此神咒,安城四門,並諸支提,或脫闍上。令其國土,所有眾生,奉迎斯咒,禮拜恭敬,一心供養。令其人民,各各身佩,或各各安所居宅地。一切災厄,悉皆銷滅。】
  • 楞嚴經·卷四|為何佛說因緣法、自然法為戲論之法(14)
    那麼,佛陀是怎麼認為的呢?為何佛說因緣法、自然法為戲論之法?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我從因緣法而心得開悟的。世尊,此因緣法又何單單只是我等年少之有學聲聞受益?現在此法會中的大目犍連、舍利弗、須菩提等等,皆先師從老梵志學自然法,後因為聽聞佛之因緣法,啟發覺心而得開悟,證得無漏之果。如今說菩提不從因緣而得,則王舍城的拘舍梨等外道所說的自然法就成了第一義諦。惟願如來垂大悲心,開啟我等的覺悟,使我等遠離迷悶。」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90)|太虛大師:楞嚴大意
    近之如各人本身,遠之如十方法界;小之如一微塵,大之如全地球。法雖普遍於一切,但法之真實相,一切眾生迷而不知,不能認清法之實相,因此心起顛倒執著。能如實覺知者為佛,或稱佛陀、浮屠,即覺者。覺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雲無上遍正覺。覺者、謂於諸法實相如如相應者,因此法是如實覺知之法,故惟佛與佛,乃能究竟。 一切眾生,無始迷惑顛倒,今以佛之覺法開示,使眾生聞而悟入。
  • 《楞嚴經》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精讀此經後,不看人間糟粕書
    人們常說:「《金剛經》破色相,《楞嚴經》破空相,方顯《心經》。」在佛教的語境裡,「色」指代世間一切存在的實體,「空」指真空的本體,也指幻象,「相」的含義更宏大,指人心中的執念。所以,《金剛經》看世界,《楞嚴經》看自己。那這幾部經書又都是誰寫的,怎麼流傳進中國的呢?
  • 楊維中:論《楞嚴經》佛學思想的特色及其影響
    正如明代高僧憨山大師在《首楞嚴經懸鏡》中所說:「而此經者,蓋以一味清淨法界如來藏真心為體,以此一心建立三觀,修此三觀,還證一心。故曰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此法界流。」因此,準確地理解此經中所闡述的如來藏思想,是打開此經思想寶庫的鑰匙。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63)|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譯文】 六根也是這樣,其本元是依靠唯一精明的阿賴耶識,分為六性,和合根與塵,阿賴耶識一動,男女諸根皆動,猶如機關抽動一樣,現在反聞還複本元,阿賴耶識即不動,見分亦歸寂然,此時想所依之相無有,識所依之情不存,故塵垢應念即銷〈注一〉。成為圓明淨妙〈注二〉,餘塵〈注三〉還需要繼續修學,最後寂滅現前,淨極光通,即齊於佛果。
  • 楞嚴經·卷六|阿難為眾生請教安住道心之法(23)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阿難整衣服,於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跡圓明,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眾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我雖未度,願度末劫一切眾生。】
  • 《楞嚴經》邪師說如恆河沙
    佛陀所覺悟的智慧,含有平等、圓滿之意。這時阿難整理好衣服,在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裡充滿了圓湛光明,悲喜交集,想讓未來世眾生也能受益於如來正法,跪拜佛前而對佛說:大慈大悲的世尊!我今已領悟到了成佛的法門,即觀世音菩薩所修的耳根圓通法,我將依教奉行,決無疑惑了。我常聽如來說:「自己未得度,先幫助別人度脫生死,這種行為是菩薩發心;自己已經圓滿正覺了,再使別人也獲得正等正覺,這是如來應世。」
  • 佛法:想要承受正法,先把自己變成法器,否則一定會竹籃打水
    但可惜末法時代想找這樣的師父很難,所以才有了「我眼本明,因師固瞎」的感嘆!另外我們必須結合末法時代眾生的特點,幾乎都是業障深重的凡夫,別說修行了,就是平常的生活,我們都被業障搞得顛沛流離煩惱熾盛的,你還有這份定力去修行?各種障礙讓你問題層出不窮,你這時候還貪圖什麼大法,你貪的法越大,將來出的問題就越大。
  • 楞嚴經·卷五|發揚音聲輪,富樓那因法音而獲圓通(22)
    在講經說法、辨析法理中,有分別的舌識漸漸而成無分別的師子吼,從而消滅諸漏,獲得圓通。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曠劫來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如是乃至恆沙如來秘密法門,我於眾中微妙開示,得無所畏。
  • 宣化上人:「帶業往生」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宣化上人:「帶業往生」很多人都理解錯了念佛的法門,對於現在世界的眾生是很對機、很相應的。為什麼?在經上說,「末法眾生,億億人修行,鮮一得道。」一億,這很多很多了;億億,那更多了,連一個得道的也沒有。十方一切的眾生,若有念我的名號的人,他若不成佛,我也不成佛。因為阿彌陀佛有這個願力,所以所有念佛的人都會生到極樂世界去。這個念佛的法門,也是屬於單單一宗。中國的佛教有禪宗、教宗、律宗、密宗、淨土宗,這五大宗派;念佛法門,是其中的一個宗派。在這個世界,將來末法的時候,這部《楞嚴經》先滅,然後其他經典繼續就都沒有了,最後剩的什麼經呢?最後就剩《佛說阿彌陀經》。
  • 《楞嚴經》:為什麼從「淫戒」開始講起?
    學佛的人都知道,《楞嚴經》是一部教人開悟的經典。這就是這部經書跟其它大乘經典最大的不同,據說大乘經典大多是講給阿羅漢果位以上的人聽的,但是《楞嚴經》則不一樣,它是講給我們這些未曾開悟的人聽的,儘管此經書的很多論點也同其它經典一樣認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經中談到的事物卻都是我們熟悉的事物,使用的邏輯也是我們世間的眾生能夠接受的邏輯。
  • 佛法楞嚴|耳聲識界即是空,《楞嚴經》之會耳聲識界即是如來藏性
    如果耳識是從聲音產生的,聲音生出來的東西應該等同於聲音,假若你承認聲音是因能聞的聽覺才有聲音,那麼能聞的聽覺,聽到聲音的同時,就應該也能聽到耳識呀!如果不能聞聽到這個耳識,那就不能叫作耳識界。如果能夠聞聽到耳識,那這個耳識,也就等同於是聲音一樣了,而且這個耳識,既已被聽到,成了所聞,那麼能聞的耳識就沒有了,沒有了能聞,又是誰知道聽到了這個耳識呢?如果沒有誰知道,那你就形同草木。
  • 他為佛陀安排了帝王式的葬體,佛陀涅槃後究竟誰是佛陀?
    當他們獲悉佛陀入滅的消息,都顯得非常惋惜。他們立刻擱下所有要務,以能替佛陀的葬禮作出安排。日上梢頭的時候,全拘屍那的人都知道佛陀在娑羅樹林去世的消息了。許多人都搥胸痛哭。他們怪自己沒有在佛陀入滅前去給他作最後的敬禮。人們帶著鮮花、末香、樂器和布帳來到森林。他們伏在地上,然後將鮮花和末香圍繞著佛陀的遺體擺放。他們在那裡演奏一些特別的歌舞,又把彩色繽紛的布帳在森林裡四處張羅。他們給五百比丘帶來了食物。
  • 這是佛陀涅槃前回答的最後4個問題
    觀身性相,同於虛空,名身念處;觀受不在內外,不住中間,名受念處;觀心但有名字,名字性離,名心念處;觀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處。阿難,一切行者,應當依此四念處住。 阿難,如汝所問,如來滅後,結集法藏,一切經初,安何等語者?阿難,如來滅後,結集法藏,一切經初,當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某方某處,與諸四眾而說是經。
  • 無生法忍就是一切法不生不滅
    這部經是《楞嚴經》,《楞嚴經》完整的經題是「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經題很長,簡稱稱《大佛頂首楞嚴經》,或者就稱之為《楞嚴經》。這個地方的解釋,確實是略釋。「楞嚴者,一切事究竟堅固也,乃大部之總名」,這一句是解釋經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