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殺盜淫業三緣斷故,所以三因不生。阿難覺得這是很明顯的「因緣說」。而世人也都是這麼認為的。那麼,佛陀是怎麼認為的呢?為何佛說因緣法、自然法為戲論之法?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
【即時阿難在大眾中,頂禮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現說殺盜淫業三緣斷故,三因不生,心中達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從人得。斯則因緣皎然明白,云何如來頓棄因緣?】
這時候,阿難在大眾中頂禮佛足,起立對佛陀說:「世尊剛才說殺、盜、淫三種業緣斷除的緣故,三因就不生,則心中演若達多的狂性自然停歇,停歇即證菩提,不從他人證得。這些話裡的因緣皎然明白,為什麼如來要頓棄因緣之說呢?」
【我從因緣心得開悟,世尊。此義何獨我等年少有學聲聞?今此會中大目犍連及舍利弗須菩提等,從老梵志聞佛因緣,發心開悟得成無漏。今說菩提不從因緣,則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說自然成第一義。惟垂大悲,開發迷悶。】
「我從因緣法而心得開悟的。世尊,此因緣法又何單單只是我等年少之有學聲聞受益?現在此法會中的大目犍連、舍利弗、須菩提等等,皆先師從老梵志學自然法,後因為聽聞佛之因緣法,啟發覺心而得開悟,證得無漏之果。如今說菩提不從因緣而得,則王舍城的拘舍梨等外道所說的自然法就成了第一義諦。惟願如來垂大悲心,開啟我等的覺悟,使我等遠離迷悶。」
在阿難看來,要麼無上菩提因緣而得,要麼無上菩提自然而得,沒有第三種說法。對此佛陀是怎麼開示的呢?
【佛告阿難:即如城中演若達多,狂性因緣,若得滅除,則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緣自然,理窮於是。】
佛陀告訴阿難說:「就如城中的演若達多,其狂性的因緣若能得到滅除,則不狂性就自然會顯出。因緣、自然,其理窮盡於此。」
佛陀說,狂性因緣若是消除,則不狂性自然出現。因緣法、自然法說到這裡,就已經窮途末路,再也說不下去了。
【阿難,演若達多頭本自然,本自其然,無然非自,何因緣故怖頭狂走?若自然頭,因緣故狂,何不自然因緣故失?本頭不失,狂怖妄出,曾無變易,何藉因緣?】
「阿難,演若達多的頭本是自然而有,本就自然有頭,若不是自然而有頭,就不是自己的頭,有什麼因緣而恐怖頭的消失而狂走的呢?如果自然有頭,只是因為怖頭消失的因緣而使他發狂,那為何不會因這種頭本來沒失的因緣而使他不狂?本有的頭不會消失,狂怖是虛妄而生出幻象,頭本身並不曾變易,為什麼還要籍由因緣呢?」
從因緣來說,無論演若達多發不發狂,他的頭都沒有消失,哪裡需要藉助因緣才出現呢?故而因緣說不成立。這裡的頭,也可喻指為真心。真心本來就有,無論有沒有妄心,它都一直存在,根本不需要藉助妄心消失的因緣才出現。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際,狂何所潛?不狂自然,頭本無妄,何為狂走?若悟本頭,識知狂走,因緣自然,俱為戲論。是故我言,三緣斷故,即菩提心。】
「如果本狂是自然的,本有的狂怖在沒有狂的時候,是潛藏在哪裡的呢?如果不狂是自然的,頭本就不是虛妄的,那為何會狂奔呢?如果能領悟到頭為本有,是識知錯覺而令其狂走,則因緣、自然解釋戲論。因此我說,三緣斷除的緣故,即有菩提心現。」
從自然來說,如果狂性是自然的,未狂之際,狂藏在哪裡?如果不狂是自然的,頭本來就有,為什麼會出現狂奔這種不自然相呢?可見自然說也不成立。這裡的狂性,可喻指為妄心。妄心若是自然的,沒有妄心時,妄心藏在哪裡?如果無妄心是自然的,真心本來就有,為什麼會有不自然的妄心妄動呢?
何佛說因緣法、自然法為戲論之法?
依照因緣說:「因為頭消失,所以演若達多發狂。」但實際上,頭並沒有消失。以不實的「頭失相」作為「發狂相」的原因,顯然是一種戲論。
依照自然說:「演若達多是自然發狂的。」但實際上,在沒有出現頭消失的錯覺前,演若達多並沒有發狂,故而發狂是自然的說法,也是一種戲論。
佛陀認為:「演若達多的頭本來就有,是識心錯覺令其狂奔。」這個知見,如實如理,最為圓滿。
由此可見,佛陀前面所說的「三緣斷故,即菩提心」是從這種性相的角度講的。菩提心是性,三緣斷是相,滅三緣相而見妙空真性。但阿難卻從相相的角度誤解了佛陀的意思,他以為「因為三緣斷故,所以菩提心現」。但實際上,三緣都是生滅妄相,無論三緣斷不斷,菩提心一直都在。